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27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而作为地下作物,马铃薯常常会受到害虫的侵袭,导致产
量大减或甚至不出产。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马铃薯地下害虫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地下害虫特点
1、马铃薯象甲:是最具破坏力的马铃薯地下害虫之一,其幼虫和成虫
均能够将马铃薯地下部分吃掉,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
2、马铃薯瘤蚜:是一种以吸取植物汁液为主的害虫,一旦大量出现,
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与发育。
3、马铃薯蛴螬:是马铃薯地下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其蛴螬会在马铃薯
地下的地道中侵入马铃薯体内,导致马铃薯体质孱弱。
二、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使用杀虫剂地下喷洒,能够有效的杀灭各种地下害虫。
使用前应选用适宜的农药,并遵守使用安全期,注意不可超量施用。
2、物理防治:利用土壤处理、翻耕、堆积覆盖、盖草套袋等技术,能
够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
3、生物防治:将天敌引入马铃薯地下,将天敌放入土中或埋入土壤中,以控制地下害虫的繁殖。
4、建立清洁田间,加强管理:及时排除杂草,清理病虫害及死枝等,通过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地下害虫对马铃薯的侵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来提高防治效果,以保证马铃薯生产的正常进行。
马铃薯地老虎危害如何防治?教你三招轻松预
防!
农民朋友有时候真的不容易,防治完地上的害虫又要防治地下的,而对于块茎类的农作物来说,防治地老虎尤为重要。
今天咱们就来学一下马铃薯地老虎的防治要点。
1.毒饵诱杀
如果是小面积的危害,可以用饵料炒香,比如麸皮、豆饼,再用敌百虫的拌匀,注意浓度,再浇水适量,保持饵料微潮,一般每亩撒施1.5-2.5公斤,这样地老虎吃了这在毒饵后会死亡,这样效果比喷洒化学药剂更加有效。
2.药剂防治
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可以在播种时用毒土和颗粒剂均匀撒施在播种沟间,要注意药剂的浓度。
可以用毒死蜱或辛硫鳞兑水喷洒播种沟,在播种覆土改造,这样能极好的防治地下害虫。
也可以在苗期用40%的辛硫鳞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一般每株50-100毫升,能极好的杀死幼虫和虫卵。
3.农业防治
秋季是深翻耙地,破坏地老虎的越冬环境,利用低温将越冬的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害虫基数,减轻来年的危害。
在其繁殖期清理田间,将田间、沟边的杂草和杂物清理干净并带出田间,以减少幼虫和虫卵的数量。
也可以利用糖蜜诱杀和黑光灯,利用地老虎的趋光性、趋糖蜜性来诱杀它
的成虫,这样能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减轻地老虎危害。
综上这三个防治方法,大家觉得如何,如果大家还有更方便或者伤害最低的,也可以介绍给其他的农民朋友学习。
玉米地里的地老虎如何防治?老农说这三种方法最常用!。
土豆地下病虫害用什么药
地下害虫,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地下,土内,长期危害作物的地下部分,有的甚至昼伏夜出,夜里还跑出来啃食地上茎芽,嫩叶。
严重危害农作物,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
土豆地下病虫害用什么药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马铃薯地下害虫有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
金针虫生活在60厘米以下的土中,幼虫适宜活动的土温7~11℃,土温超过17℃时,逐渐下移减轻为害,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为害种薯和根系。
地老虎是杂食性害虫,在马铃薯幼苗10厘米以前为害种薯和茎。
土豆地下病虫害用药:
1、土壤处理。
用75%辛硫辚0.5千克,加少量土,喷拌细土125~175千克播种时撒在垄沟内;
2、药液灌根。
采用80%敌敌畏或50%二嗪磷等,每公顷用原液0.2~0.25千克,加水400~500千克;
3、毒饵。
将0.5千克90%的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水5千克左右,拌上炒香的豆饼或麦麸50千克,或拌50千克切碎的鲜草鲜菜,配成毒饵,傍晚撒施在苗的附近;
4、对3龄以下地老虎可喷施800倍液40%的辛硫磷或2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00倍液的5%来福灵乳油。
上述就是为您提供的关于土豆地下病虫害用什么药的解答,希望我的文章会让您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要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请您多多关注吧!。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马铃薯署病、马铃薯瘟病、马铃薯茎腐病等,然后分析了针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等。
针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定期巡田、提高管理水平等。
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评估了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马铃薯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综合防治、实际应用、效果评估、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农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研究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块茎软腐病等,而主要虫害有马铃薯蚜虫、螟虫等。
这些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带来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保障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旨在探讨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农民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目的和意义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的病虫害,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铃薯常见病虫害进行系统总结,探讨其防治措施,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农民和农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减少损失。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质量及产量,感染严重时,通常造成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疮痂病、枯萎病、蚜虫及蛴螬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本文介绍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以期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1.1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由致病疫霉引起,感染后会出现块茎、茎叶腐烂等问题。
叶片染病后首先会在叶尖或叶缘位置出现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呈现出浅绿色晕圈,一旦湿度偏大,病斑会进一步扩大,还会出现白霉,白霉味孢子囊和孢囊梗,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在叶背;在干燥时,病斑会变成褐色,但不会出现白霉,很容易脆裂,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时会出现褐色的条斑。
在发病时,叶片卷缩,最终全株黑腐,所有田地出现枯焦的情况,并且还会散发出腐败气味。
1.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
例如鲁引1号、新大丰、超荷十五、高原二号等。
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购买马铃薯种薯后,将薯块放在通風处晾干,以减少薯块表面病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工作,直接将病薯清除掉。
在种薯切块时,可以使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不断浸泡切片5~10 min以充分消毒,并且交替使用消毒工具。
需选用健康的种薯,切断晚疫病发生根源。
合理控制栽培工作,科学选择早播日期,并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播种,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大葱与胡萝卜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抑制作用。
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进行轮作最佳。
拌种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浸种)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拌种方法有干拌和湿拌。
干拌是将适当药剂与滑石粉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湿拌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在切好的种薯上均匀喷洒,等待搅拌均匀晾干后,再进行播种处理。
马铃薯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马铃薯是一种“多功能”作物,它不仅可以粮、菜兼用,又是食品加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由于其用途广,市场潜力大,所以其经济效益远大于其他粮食、经济作物。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在政府引导下,该镇今年土豆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
为确保土豆种植户丰产丰收,避免地下害虫给生产带来损失,彭集农技站结合当地实际,经过精心调研,特制订出如下防治措施:
1.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2kg拌5---10kg细土处理土壤;
2.用30%的毒死蜱微乳剂1000g兑水5kg浸种,使薯块完全浸入药液后取出晾干,再播种,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虫对土豆的危害。
对于未进行土壤处理,又未拌种的地块,并且地下害虫发生较重。
可用以下方法防治。
1.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的幼虫可用毒饵诱杀。
毒饵制作,将饵料(麸皮、豆饼)等5kg炒香,然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Kg拌匀,加水适量,拌潮为度,每亩1.5---
2.5Kg撒施。
2.地下害虫的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液有趋向性,用黑光灯诱杀或用糖醋酒(6:3:1)再加水10份,9 0%敌百虫1份调匀,可有效诱杀成虫。
马铃薯地老虎的防治马铃薯块茎生长在地下,因其营养丰富,成为许多地下害虫喜欢的食物,造成害虫咬断薯芽或取食薯肉而感染土中病菌,致使出苗不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危害还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易加重病害发生的程度,增加了马铃薯贮藏期的损失率,严重影响其食用品质、商品率及种用价值。
所以有效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老虎是威胁马铃薯的地下害虫之一,对于地老虎,应该如何防治呢?(一)农业防治1.秋季深翻地深耙地。
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
2.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
3.诱杀成虫。
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光性、趋糖蜜性、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二)药剂防治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1、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30%佳植微囊悬浮剂5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于播种沟内,注意兑药前先将药剂在瓶中充分摇匀,采用二次稀释法充分稀释;或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或用3%米乐尔颗粒剂,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
或在中耕时把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或用3%米乐尔颗粒剂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
2、亩用功夫middot;毒辛乳油6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于播种沟内,施药程序为:开沟、播种、喷药、覆土盖种。
3、亩用48%毒死蜱或50%辛硫磷乳油500克,兑水喷播种沟,或者兑少量水拌毒饵15~25公斤,均匀撒于播种沟内,然后播种、覆土盖种;亩用5%毒死蜱或3%辛硫磷颗粒剂4~5公斤,均匀撒于播种沟内,然后播种、覆土盖种。
4、灌根:用40%的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过去因为价格低,只是把它作为低产作物对待,不太注意投入。
近年来马铃薯价格向来攀升,脱毒马铃薯的推广,以及高投入,马铃薯产量也发生显著变化,过去2000斤,现在4000斤是往常,上万斤也不希奇。
而且马铃薯的产量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密不行分,因此马铃薯病虫防治的投入大大提升。
常年发生的病虫种类主要有地下害虫、28星瓢虫、马铃薯晚(早)疫病、豆芫青、黑绒金龟子、病毒病等。
推广脱毒马铃薯主要是为了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1、防治马铃薯28星瓢虫形态特点:属鞘翅目飘甲科。
成虫体均呈半球形,红褐色,全体密生黄褐色细毛,每一鞘翅上有14个黑斑。
卵为炮弹形,初产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老熟幼虫淡黄色,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生有整齐的枝刺。
蛹淡黄色,椭圆形,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背面有淡黑色斑纹。
发生逻辑: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地,我省各地马铃薯都可发生28星瓢虫,一年发生二代。
成虫在枯草、树木裂口及石垣越冬,其次年5月中、下旬出蛰,先在附近杂草上栖息,再逐渐迁移到马铃薯、茄子上繁殖为害产卵成虫产卵期很长,卵多产在叶背,常20~30粒竖立成块。
以若虫和成虫危害叶片。
老熟若虫在叶背或茎上化蛹。
夏季高温时,成虫多藏在遮荫处停止取食。
普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分离是第一、二代幼虫的为害盛期,9月中旬其次代成虫寻觅越冬场所。
成、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章半透亮的细凹纹,状如箩底。
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峻时,受害叶片干涸、变褐,全株死亡。
防治办法:28星瓢虫发生后,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DDV乳油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灭杀毙)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15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等喷药防治。
如何防治土豆地下害虫
土豆又叫马铃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有些地方土豆的种植面积很大地下害虫种类较多,马铃薯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和黄蚂蚁等,针对它们都在地下活动的特性,对于土豆的地下害虫要加以防治。
那么该如何防治土豆地下害虫呢?
防治土豆地下害虫,应采取综合防措施。
尤其应选择使用一些农药残留低的农药,建议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农业防治
1、结合春、秋耕地,人工跟犁拾虫。
改春天翻地为秋、冬季翻地并尽量深翻,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防效明显。
2、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
3、严禁使用未腐熟的畜粪如生鸡粪、生猪粪、生鸭粪等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产卵。
4、蛴螬、蝼蛄、金针虫都能通过诱杀成虫,减少虫源。
在成虫盛发期,用灯光诱捕成虫,集中杀灭。
化学防治
1、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公斤,加细土10公斤掺匀,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公斤等,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
或在中耕
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
2、灌根:每亩用毒死蜱300毫升对水50公斤或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
3、毒饵:用上述农药,掺在炒熟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间。
马铃薯主要地下虫害防治技术作者:金雪莉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地下害虫的危害,轻者造成品质下降,重者造成产量降低,给马铃薯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对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害虫及危害症状1.蝼蛄也叫拉拉蛄、土狗子。
蝼蛄的成虫(翅已长全)、若虫(翅未长全)都能对马铃薯造成损害。
一般用口器和前足把马铃薯的地下茎或根撕成乱丝状,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或咬食芽块,使马铃薯芽不能生长,造成缺苗。
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与泥土分离,引起根系透风,造成失水,影响幼苗生长,甚至死亡。
秋季蝼蛄易咬食块茎,使其形成孔洞,致使块茎感染细菌造成糜烂。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随地下土温的变化而上下活动。
越冬时下潜1.2~1.6米筑洞休眠。
春季地温上升时,又上到10厘米深的耕作层进行危害。
蝼蛄的活动具有选择性,一般白天在地下、夜间到地面活动。
夏季气温高,潜入到地下20厘米深处进行活动,秋天又上到耕作层进行危害。
一般有机质较多、盐碱较轻的地块蝼蛄活动猖獗、危害加重。
2.蛴螬又叫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
在马铃薯田中,主要损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进行咬食和钻蛀,断口整齐,使地上茎营养、水分供给不上而枯死。
块茎被钻蛀后,导致品质降低或引起糜烂。
成虫(金龟子)还会飞到植株上,咬食叶片。
蛴螬及其成虫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动。
成虫在地下40厘米以下、幼虫在地下90厘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厘米左右深的耕作层。
蛴螬比较喜欢有机质,喜欢在牲畜粪中生活。
成虫夜间活动,白天隐藏于土中。
幼虫有3对胸足,体肥胖,乳白色,常卷缩成马蹄形,具有假死性。
3.金针虫也叫铁丝虫,是叩头甲的幼虫。
以幼虫危害为重。
春季钻蛀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虽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步萎蔫或枯死。
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马铃薯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糜烂。
金针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钻入土壤60厘米以下的地方进行越冬,钻入时留有虫洞,春季再由虫洞上升到耕作层。
马铃薯地下害虫综合防治作者:黄平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7期黄平1 为害特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是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至收获,均以幼虫咬食马铃薯的幼苗、根茎、薯块。
苗期受害,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瘦弱矮小;生长期受害,蛀食块茎,降低产量,影响品质。
马铃薯地下害虫种类有:1)蛴螬。
对马铃薯幼苗截断形成枯萎苗,严重者毁种绝收,对薯类及其他肉质块茎、块根、鳞茎咬食成大小不规则的伤口。
2)金针虫。
钻蛀取食种子、新芽幼苗、根茎、地下茎,致使薯块形成1?3条虫孔。
3)地老虎。
以幼虫咬断马铃薯幼苗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整株死亡。
2 几种地下害虫特性2.1 蛴螬蛴螬也叫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
可为害的豆科、禾本科、薯类、蔬菜和野生植物达31科,78种之多。
成虫会飞到植株上咬食叶片。
幼虫及成虫都能在土中越冬,一般是成虫在地下40 cm,幼虫在90 cm以下越冬。
当春季10 cm深土层温度上升到14~15 ℃时幼虫开始活动,喜欢有机质,喜欢在骡马粪中生活。
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藏于土中或作物的根际,具假死性和趋光性。
幼虫有3对胸足,体肥胖,乳白色,常蜷缩成马蹄形,并有假死性。
幼虫有3个龄期,全在土壤中度过,随土壤温度变化而上下迁移,其中以3龄幼虫历期最长,为害最重。
2.2 金针虫金针虫即叩头甲幼虫,喜潮湿及微酸性的土壤。
成虫夜晚取食在虫口密度高的田块,仅需防治1次,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是小型的甲虫。
春季栽培的马铃薯如收获过迟,为害更加严重。
土壤水分充足,是金针虫发生和为害猖獗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般水浇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金针虫发生为害重。
因为金针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三年,因此在前作根部的幼虫,也为害后作的马铃薯。
2.3 地老虎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在平均气温达5 ℃时始见活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进入盛蛾期。
成虫白天隐藏在草垛、田间草丛、土缝等阴暗处;夜间活动;喜食花蜜、糖醋液及其他发酵物;对黑光灯也有较强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