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8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高考要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知识梳理】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由于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日益提高。
(3)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影响:(1)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调整原因: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
2、外交目标: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3、重大建树:(1)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加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活动。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开会,各国签署了《》。
该组织的性质是:以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以及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疑难分析】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的由新中国政府接替。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发展?(1)首要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课前知识梳理】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缓和的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的共同要求。
2、中美建交过程(1)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2)1972年访华,并签署(3)年,中美建交(三)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2 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目标:反对,维护2、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成功举办会议(3)中国积极发展与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成立组织。
【课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拓出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取得这些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它引领中国不断地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70年代后,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新的突破就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台湾国民党集团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2、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加强,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经过: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
10月25日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4、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一张图片: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的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件大事?学生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总结:大家知道,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外交问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70年代后,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开始出现新局面。
其中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除此之外,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外交”新局面”为主题,讲述了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史上的新建树.上承50年代新中国初期外交共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本课时事性史实性强,外交关系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还反映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国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的理解.二、重点难点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对祖国统一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新建树;把难点确定为70年代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改革开放后调整外交贡献政策的国内外原因。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史实,理解中美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意义,掌握新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上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在通过历史图片新闻报导等材料再现我国外交成就中,学生掌握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中国不断取得的外交成就中,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2、说学法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教材解析: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材解析: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学法指导1.结合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改善,掌握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外交政策。
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在联合国框架内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要对基本的历史史实准确分析和理解。
4.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成就,明确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会用分析的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5.通过学习,掌握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
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
第三、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宣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
2.70年代为什么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从美国方面来看,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和不利地位,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强大的伙伴来对抗苏联,而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可以增加对付苏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