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专业技术标
- 格式:doc
- 大小:763.00 KB
- 文档页数:110
目录1、概述1.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1.4施工目标1.5施工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2、主要施工方法2.1土方工程施工方法2.2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2.3石料砌筑施工方法2.4混凝土衬砌渠道施工方法2.5混凝土U型槽(梯型槽)施工方法2.6主要渠系建筑物施工方法3、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3.1物资组织计划4、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5、劳动力安排计划5.1劳动力组织计划5.2劳动力安排计划6、施工现场机构设置7、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7.1工程质量方针与目标7.2质量管理保证措施7.3施工检测7.4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8、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8.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8.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8.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8.5安全生产管理措施8.6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9、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进度表9.1工期编制依据和原则9.2工期进度计划说明9.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9.4施工总进度计划9.5赶工措施10、确保文明及环保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0.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0.2、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11、施工总平面布置11.1施工布置原则11.2施工运输交通11.3混凝土及砂浆搅拌站的布置11.4砂石料堆放场11.5生活办公设施布置11.6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及通讯11.7通讯设备配备11.8临时用地表附表一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1、概述1.1编制依据1、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
3、ISO9001质量手册。
4、目前建筑市场行情及经营方针、人员配置、机械装备水平和工程施工经验。
1.2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针对该工程施工特点,编制本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部分,遵循的原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控制节点工期按时完成;保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配备精良装备,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施工队伍;实行科学管理;执行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合同条款,技术条件;充分发挥我单位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科学安排,精心施工,力争把该工程建设成样板工程。
八、技术文件 (1)8.1设计依据、工作目标 (1)8.2设计方案 (3)8. 3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4)8.4设计工作组织方案 (21)8.5设计进度及质量保证 (24)8. 6设计后续效劳工作及承诺 (30)8.7合理化建议 (32)八、技术文件8.1设计依据、工作目标1.设计依据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DB42/T682-2011;《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42/T564-2009;《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42/T562-2009;《土地整治专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42/T563-2009;《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方法》;《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通那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那么》GB/T15772 —200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7929—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543. 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沟壑治理技术》GB/T16543. 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543. 4—200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公路涵桥设计通用标准》JTG D60-2015;《泵站设计标准》GB/T50265-2010;《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1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标准》GBT50600-2010。
其他适于本工程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技术标准条文主要有: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标准》(实施方案设计阶段)SL197-97,各等级埋石点均应绘制点之记,测量标志和埋石应按《测绘法》及《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委托当地城镇、乡村妥善保管。
五等点视需要托管。
四等和四等以上埋石点的规格、要求、点之记和托管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标准一、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农业科技服务、道路通达、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农田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农田生产的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本技术标准旨在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土地平整应达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无杂草、无杂物、无石块等要求,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种植管理。
土地平整应避免造成土壤压实和表土层破坏,保护土壤结构和水土保持设施。
三、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和作物生长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逆性。
土壤改良应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等方面,如增施有机肥、客土改良等。
土壤改良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害。
四、灌溉与排水灌溉系统设计应符合水资源利用规划,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农田灌溉充分、均匀、适时。
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确保农田排水顺畅、防洪排涝安全。
灌溉与排水系统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防护应包括风害、水害、虫害等方面的防护措施,确保农田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生态环境保持应采取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六、农田输配电输配电线路应合理布局,满足农田灌溉、照明和其他用电需求。
输配电线路应采用安全、可靠、环保的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和环境友好。
输配电线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七、农业科技服务应配备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应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应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保持农业生产能力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在农业资源利用效益和耕地生产能力上实现高质量的提升,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耕地质量指标耕地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土壤肥力、水分利用率、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产量等。
1、土壤质量土壤肥力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
根据土壤肥力,可以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保育能力。
2、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是耕地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意味着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约。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节约并利用水资源。
3、农作物种植密度和产量农作物种植密度和产量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求合理施肥,精细种植农作物,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二、水利设施建设指标水利设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加固灌溉设施、水利设施以及排灌设施等。
1、加固灌溉设施加固灌溉设施是指灌区内的引水设施、管道、排水渠等,要求符合国家节水要求,并保证灌溉水的质量和均匀度。
水利设施是指水库、水闸、防洪设施等。
建设水利设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蓄积、调节和供应,保障田地的灌溉需要。
3、排灌设施排灌设施是指排水设施、泵站等,建设排灌设施可以有效排出农田内的雨水和洪水,保障耕地的安全和生产。
农业机械化设施建设是指强化土壤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种效率,同时减轻人力劳动强度和保障农民生产健康的设备和设施。
1、机械化生产设备机械化生产设备指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作业所必需的机械设备,例如农用汽车、农用拖拉机、农用收割机等。
2、农机专业服务机构农机专业服务机构是提供农机化服务的机构。
农民可以通过农机专业服务机构获得农机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3、农业机械化作业咨询服务农业机械化作业咨询服务是指向农民提供农机化设备运用、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指导和培训。
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二、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61)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84)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95)五、工程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 (105)六、资源配备计划 (116)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编制原则及内容1.1、编制原则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原则,以施工图纸为依据,严格执行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有关施工规范,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以机械化施工为主,用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确保优质工程。
我们将遵守先进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节约性原则等四大原则及其他原则来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并在中标后根据原则来实施工程。
1.1.1、先进性原则我们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业主对质量、施工安全、工期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仪器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方法来组织本工程的实施。
1.1.2、可行性原则施工组织设计中所采用的全部施工机械、仪器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均是我们全面研究招标文件的要求,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提出的。
这些施工机械、仪器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能够充分保障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施工安全和工期等要求。
1.1.3、节约性原则施工组织设计中所采用的全部施工机械、仪器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同时将从科学管理、系统安排的角度出发,将考虑人员、设备的合理配置、优化管理和充分利用,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的前提下,使施工机械、仪器设备和各种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大可能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1.1.4、其他原则遵守招标文件条款,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确保实现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等工程目标。
在对待合同条款上:重信誉、守合同、在合同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
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接受监理单位、业主和社会的监督,工程质量做到内实外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和要求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设备与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以及河北省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在工程实施中,所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如果有局部修订或新颁,应报招标人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新的标准或规范。
三、对于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的任何部分,当承包人认为改用其他标准或规范,能够保证工程达到更高质量要求时,承包人应在14 天前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采用,否则,承包人应严格执行本规范。
但这种批准,应不免除承包人根据合同规定的任何责任。
四、当适用于工程的几种标准与规范出现意义不明或不一致时,应由监理工程师做出解释和校正,并就此向承包人发出指令。
在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发生分歧时,应按以下顺序优先考虑:A、设计文件提出的设计要求、标准和规范;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有关部门的标准与规范;D、国外有关标准与规范;当以上标准和规范对同一工作均有规定时,但具体指标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的最高标准。
五、本工程执行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规范及施工与验收规范(若与图纸表述或参考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图纸为准)必须达到以下最新版的国家标准、规范和工作准则等的有关法规的要求。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2)《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88-9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5)《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7)《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T154-95;(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0)《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1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2)《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1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15)《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8〕;(16)《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2009(17)《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冀财建[2010]452 号)(18)本项目设计书。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农田产能和粮食生产的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准备、水利设施、田间管理、生产机械等方面,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
一、土地准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土地准备要求充分考虑土壤的质地、土层结构和排水条件等因素。
首先,对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肥力和养分含量;其次,必须进行土地平整和松土处理,以保证农作物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最后,要进行土壤改良,例如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二、水利设施水是农田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需充分考虑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首先,要合理规划灌溉系统,确保水源的供给充足,并设置合理的灌溉渠道和喷灌设备,以确保水分均匀、高效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其次,要建设有效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农田积水和浸润过度,同时避免土壤发生盐碱化和酸化等问题。
三、田间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田间管理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合理选择品种和播种时间,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其次,要进行科学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施加氮、磷、钾等养分;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防治措施,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另外,农田的灌溉、除草和地面覆盖等管理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生产机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合理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是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选购符合农田作业需求的机械设备,例如收割机、播种机、喷灌机等,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其次,要加强对农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要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保养农机设备。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对土地准备、水利设施、田间管理和生产机械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只有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建设,才能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粮食生产的质量,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技术规范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基本建设情况1.2工程概况1.3综合说明第二章施工准备2.1组织准备2.2技术准备2.3设备和材料准备2.4现场准备2.5原材料试验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1 关键工序施工方案3.2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3.3临时工程施工方案3.4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3.5施工总平面施工方案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4.1质量管理岗位职责4.2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4.4测量、监控等质量保证措施4.5施工标准和现场检测规范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5.1建立健全安全施工保证体系5.2安全管理岗位职责5.3安全生产措施5.4治安保卫措施5.5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6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第六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6.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6.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6.4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计划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7.1施工进度总体安排7.2阶段工期控制、施工均衡性及工序衔接7.3关键节点施工进度控制7.4工期保证措施第八章资源配备计划8.1项目管理机构配备8.2机械设备配置8.3质量监控配备计划表8.4材料供应保证措施8.5资金使用计划第九章施工管理及措施9.1施工现场管理9.2工程安全文明生产管理9.3工程管理的配合、协调及服务措施第十章雨季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基本建设情况工程名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三标段招标人:国土资源局。
1.2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地点:官屯。
1.3综合说明(一)编制依据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至六标段招标文件2、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我公司对现场勘探、调查、采集及咨询取得的相关资料。
4、我公司已完成的类似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河北省建筑工程的政策、法令法规和有关办法。
2、严格执行河北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1.1.2招标及投标工期
计划工期:120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0月19日,实际时间以开工令为准。
1.1.3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标准: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合格标准。
1.2施工条件
1.2.1对外、内交通条件
公路运输是项目实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项目区内部自然村之间均有村村通公路连接,土方施工机械设备通过修筑临时道路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附近,水工建筑物施工时,可利用新修的简易生产路进行材料运输,施工交通运输条件可满足要求。
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场内交通主要利用进场公路,除充分利用场内现有公路外,各工区依据现场需要,为满足开挖、回填及材料转运的场内运输修建临时下堤道路和循环施工道路,路基标准以能满足施工条件为准。
1.2.2施工场地条件
本工程为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适宜位置均能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场内外交通布置、供水、供电、防洪等要求下,选择地形宽阔,地势平坦,靠近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好的场地进行布置。
由于本工程渠道灌溉工程、渠系建筑物、管道灌溉工程等施工战线长、为方便施工及管理,计划分段同时进行施工,施工临时房屋利用当地资源,可租用当地民房采用租赁,不足部分现场搭设临时活动板房。
1.2.3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木材、油料、砂石骨料等。
水泥、砂石骨料等均从当地建材市场购买,按检测频次要求,经送检取样检测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均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为准。
块石、木材等从当地建材市场购买,汽车运往工地。
按检测频次要求,经送检取样检测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均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为准。
木材:在当地木材市场购买。
柴油、汽油:在当地石油公司购买,并在工地配置贮油桶罐。
其它零星材料:在当地市场或集镇购买。
1.2.4水、电供应条件
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均较方便。
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沿线渠道或塘堰提取,且水质、水量都能满足生产需要;由于为渠道灌溉工程、渠系建筑物、管道灌溉工程,施工段长,用电较为不方便,为方便管理木工厂等施工用电为集中布置,引接当地直流电电源;厂区制作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安装;由于施工现场主要为混凝土浇筑及照明用电,用电电量不大,均备用移动式汽油发电机照明,小型柴油发电机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电源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要求进行合理资源配置。
1.3主要施工内容
1.4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4.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主要采用一般开挖法进行施工,采用1.0m3挖掘机直接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考虑到合理的土方调配,开挖料除不满足回填要求的土料和清基开挖土料需运输到弃土场堆放,其他可用于堤坡或建筑物的填筑施工,由于开挖量远大于回填量,多余土料运输到弃土场堆放。
1.4.2土方回填
土方填筑按照堤防工程施工标准进行填筑,采用1.0m3挖掘机直接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回填作业面,推土机平整,拟采用20t振动碾按每30cm一层分层进行碾压。
1.4.3混凝土拌合、运输、入仓浇筑方式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砂浆的拌制采用全自动混凝土搅拌站拌制。
采用JS500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混凝土集中拌制,拌合系统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砂石骨料、水泥、水以及外加剂均采用全自动电子计量,计量精度全部达到规范标准。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依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入仓方式,利用溜筒、溜槽不同方式入仓,人工平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人工原浆收面,养护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