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12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草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泵的分类、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理解泵的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3.熟悉泵选型的依据和步骤。
4.了解泵站的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泵的性能参数进行泵选型。
2.能够分析泵站的设计和运行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泵与泵站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泵与泵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泵与泵站技术的兴趣,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介绍泵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部件及泵的分类。
2.泵的性能参数:讲解泵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3.泵选型:介绍泵选型的依据、步骤和方法,包括工况参数的确定、泵的类型选择、性能比较和选用。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讲解泵站的组成、设计原则、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与泵站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泵与泵站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与泵站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演示泵与泵站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泵与泵站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泵与泵站的运行。
泵站课程设计模版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了解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电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3)熟悉泵站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条件;(4)了解泵站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站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泵站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根据泵站运行情况,进行泵站的调试和维护;(3)具备泵站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泵站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条件;4.泵站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要求;5.泵站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工作流程等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实际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泵站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泵站原理、结构、运行等内容的PPT和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准备泵站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泵、电机、控制系统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泵站课程设计结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泵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了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泵站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泵站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泵站的选型、设计和计算;具备泵站施工、调试和运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泵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与设计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泵站的基本原理:介绍泵站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
2.泵站的结构:讲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电机、传动装置、控制装置等,并分析其功能。
3.泵站的设计方法:阐述泵站的设计步骤,包括泵的选型、系统配置、工程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泵站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泵站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泵站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生能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如扬程、流量、效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中泵的选择和应用。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表,独立完成泵站的简单设计,并进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中与泵及泵站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及泵站知识,培养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泵及泵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泵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泵的基本知识2. 泵站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泵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泵站工作流程及运行管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泵站的设计与运行3. 泵的选择与应用- 泵的选型原则与方法- 泵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泵的选型与应用4. 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 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与布置- 泵站性能分析及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参观泵站,了解泵站的实际情况- 课程设计:泵站设计及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5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课时,实践教学5课时。
泵站课程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站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和性能参数。
(2)了解泵站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熟悉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泵站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泵站设计和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
(3)学会使用泵站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现场操作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2)增强学生对泵站行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泵站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各类泵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泵站的组成和结构:讲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管道、阀门、冷却系统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泵站的运行维护:阐述泵站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故障处理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泵站的设计和计算:介绍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泵站系统的水力计算和热力计算。
5.泵站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泵站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泵站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泵站设备的现场操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给排水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泵站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构造及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熟悉不同类型的泵站及其选型依据,了解泵站的设计与运行管理。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泵站系统的基本计算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泵站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泵站在现代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泵站的基本概念、类型、工作原理、设计与运行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泵站工程的基本概念,泵与泵站的分类和性能,泵站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泵站的选型与设计方法,泵站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泵站工程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方面,将选择内容全面、适合学生水平的专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参考书籍则包括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包括泵站工程的图片、视频等,用于形象生动地展示泵站的工作场景。
实验设备则是进行泵站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包括泵站模型、泵的实验装置等,以确保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泵站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旨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则主要包括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等,用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 了解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及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水泵站设备选型、布置及优化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排查及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水利工程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泵站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能够绘制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水泵站设备选型和布置;4. 学生能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发现并解决常见故障;5. 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水泵站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水泵站设计与施工”内容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水泵站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水泵站主要设备-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用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水泵的选型及安装要求。
3. 水泵站设计与布置- 水泵站设计原则与步骤;- 水泵站平面布置与水泵机组布置;- 水泵站水力设计计算。
4. 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水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水泵站运行管理原则;- 水泵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工程实例,了解水泵站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例,掌握水泵站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水泵站概述;第2周:水泵分类及结构;第3周:水泵选型与安装;第4周:水泵站设计与布置;第5周: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第6周: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泵于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1)描述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解释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分析泵的选型方法和依据。
(4)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泵选型的基本能力。
(3)掌握泵站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泵与泵站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泵的选型方法和依据。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5.泵与泵站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泵与泵站的应用。
3.实验法:进行泵的性能测试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泵与泵站》及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3.实验设备:泵性能测试实验装置。
4.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泵站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泵站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型泵的特点及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了解泵站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泵站工程案例,进行简单的泵站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泵站模拟,优化泵站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站知识,培养对水利工程事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泵站设计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能够关注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泵站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泵站概述- 泵站定义、分类及功能- 泵站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2. 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 泵站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常见泵的类型、结构及性能特点- 泵的选型与配套设备3. 泵站设计与优化- 泵站设计原则与步骤- 泵站工程案例分析- 泵站优化设计方法4. 泵站运行与管理- 泵站运行参数监测与调整- 泵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泵站运行维护与管理5. 泵站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 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方法- 泵站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泵站概述第二周: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第三周:泵站设计与优化第四周: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五周:泵站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泵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了解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熟悉不同类型泵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4.能够分析泵站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故障原因。
5.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站类型和参数。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泵站进行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泵站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关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不同类型泵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泵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介绍泵站的定义,分析泵站的分类及各类泵站的特点,详细讲解泵站的基本结构,包括泵房、泵机组、辅助设备等。
2.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阐述泵的工作原理,介绍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分析这些参数对泵站运行的影响。
3.不同类型泵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讲解各种类型泵站(如给水泵站、排水泵站、消防泵站等)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泵站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类型,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泵站工程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目录第1节、水泵及水泵站设计任务书 (2)第2节、计算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3)第3节、水泵机组的选择 (3)第4节、水泵机组的基础设计 (6)第5节、泵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计算 (7)第6节、泵房形式的选择 (7)第7节、吸水井的设计 (7)第8节、管道配件的选取 (8)第9节、各工艺标高设计 (8)第10节、复核水泵和电机 (9)第11节、消防及转输校核 (9)第12节、辅助设备的选择 (10)第13节、泵房建筑标高及平面尺寸的确定 (11)第14节、设计总结 (11)附件一参考文献 (12)附件二 300S125系列水泵外形图 (12)附件三设计图纸第1节、水泵及水泵站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送水泵站(二泵站)设计。
1.2原始资料:1.2.1泵站的设计水量为 6.25 万m3/d。
,1.2.2管网设计的部分成果:1)根据用水曲线确定的二泵站工作制度,分 2 及工作。
第一级,从 22 时到 5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2.5% 。
第二级,从 5 时到 22 时,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 4.85 % 。
2)城市的设计最不利点的地面标高130 m ,建筑层数 7 层,自由水压 35 m 。
3)管网平差得出泵站至最不利点的输水管和管网的总水头损失为21 m 。
4)消防流量为 200 m3/h ,消防扬程为 15 m 。
转输流量为 50 m3/h ,转输扬程为 60 m 。
5)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为 120 m ,清水池最低水位在地面下 5 m 。
1.2.3城市的冰冻线为 1.5 m ,最高温度为 35°,最低温度为 -25°.1.2.4泵站所在地土壤土质良好,地下水位为 25 m 。
1.2.5泵站为双电源。
1.3设计任务:城市送水泵站的技术设计的工艺部分。
1.4课程设计工作量:1.4.1设计说明书一份(A4纸打印)。
1)设计概述、设计范围、设计资料。
2)选泵方案。
3)布置机组和管道、机组基础的设计、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设计。
4)泵房中各标高的确定。
5)复合水泵和电机。
6)泵站平面图布置,包括配电室、机器间、值班室、修理间等。
1.4.2完成设计图纸泵站总平面及平面图(机器间两方面)一张,应绘出主要设备、管路、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列出主要设备表和材料表(比例尺:1:50:100)。
1.5设计要求:1.5.1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
1.5.2要求图面正确、整洁、字迹工整。
第2节、计算水泵的流量和扬程2.1 流量计算:泵站一级工作时的设计流量Q1 = αQ最高日×2.5% = 1.01×62500×2.5%= 1578 m3/h=438.3L/s泵站二级工作是的设计流量Q 2 =αQ最高日×4.85% = 1.01×62500×4.85% =3031.25 m3/h=842L/s2.2 扬程计算:地形高差:ΔZ = 130-125 = 5 m服务水头: H服务= 35 m (7层建筑,含安全水头)自由水头: H自由= 2 m泵站内损失:∑H1= 2 m管网损失:∑H2= 30 m水泵扬程: H = ΔZ + H服务 + ∑H1+ ∑H2+ H自由= 5 + 35 + 2 + 30 + 2 = 74 m第3节、水泵机组的选择3.1 求管道特性曲线:H ST = ΔZ + H服务 +H自由= 5+35+2 = 42 mS = (∑H1 + ∑H2)/Q2 = 32/0.6082 = 86.57s2/m5∑H = HST+ 86.57Q2 = 42 + 86.57 Q2管道特性曲线关系表表13.2 根据管路特性曲线以及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确定的选泵方案如下:方案一:送水泵站一级工作采用两台350S125(B)泵并联工作,同型号的一台备用泵。
二级工作时一台350S125(B)泵工作。
1) 350S125(B)泵的参数表:表22)绘制管道特性曲线和泵的性能曲线并确定泵的运行工况点:由图得到:并联时,工况点(见M点)= 79.5% P = 960kw Q = 2600m3/h H = 80m η泵单泵时,工况点(见N点)Q = 1300 m3/h H = 80 η= 79.5% P = 480kw泵方案二:送水泵站一级工作采用三台300S75A泵并联工作,同型号的一台备用泵。
二级工作时一台300S75A泵工作。
1) 300S75A泵的参数表:表32)绘制管道特性曲线和泵的性能曲线并确定泵的运行工况点:由图得到:并联时,工况点(见M点)Q = 2200 m3/h H = 68 m η= 79.5% P = 960kw泵单泵时,工况点(见N点)Q = 1100 m3/h H = 68 m η泵= 77% P = 320kw两种选泵方案的比较:300S125(B)泵的效率高,供水安全可靠,其水泵并联的扬程满足要求,与350S75A型泵在安全条件下相比,比较节省用电,而两者的效率相差不多,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选择300S125型水泵送水。
第4节、水泵机组的基础设计4.1 确定水泵基础的形式300S125(B)无底座,所以选择基础混凝土块式基础。
4.2 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手册第二版》确定泵及电机基础尺寸:4.3计算基础尺寸基础长度L =地角螺钉间距+(400~500)= L2+L3+B1+(400~500)= 600+550+490+500 = 2140 mm (取2200 mm) 基础宽度B =地角螺钉间距+(400~500)= A+(400~500)= 940+460 = 1400 mm基础高度H =﹛(2.5~4.0) ×(W电机+ W水泵)/(L+B+ρ)﹜= 3×(1580+1700)/(2.2×1.4×2400) = 1.34 m(取1.4 m)其中 W水泵—水泵重量;W电机—电机重量(kg);L —基础长度(m)B —基础宽度(m);ρ—基础密度(kg/m3)(混凝土密度ρ=2400 kg/m3)4.4根据以上计算最终确定水泵机组占地2.2m×1.4m×1.4 m。
第5节、泵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计算5.1 确定吸水管和压水管的管径一台350S125(B)型水泵工作时,流量Q = 1094 m3/h = 304 L/s,该流量为吸水管和压水管所通过的最大流量。
根据304 L/s在界限流量273~355(L/s)之间,因此初步选定吸水管管径DN1 = 600 mm,压水管管径比吸水管小一号,取DN2= 500 mm 。
5.2 确定吸水管和压水管的管径当吸水管管径DN1 = 600 mm时,流速V1= 1.08 m/s。
当压水管管径DN2 = 500 mm时,流速V1= 1.55 m/s。
5.3 确定吸水管和压水管辅助设施每台泵都单独设有吸水管并设有手动常开检修阀门,型号为D371J-10,DN = 600 mm,L = 154 mm, W=380 kg。
压水管设有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型号JD745X-25,DN=500 mm,L=1100 mm,W=1200 kg。
并设有联络管(DN=600 mm),由两条输水干管(DN=600 mm)送往城市管网。
泵房内管路采用直接进出布置,直接敷设在室内地板上。
第6节、泵房形式的选择根据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H = 16 m,水泵HS= 5.8 m,确定泵房为矩形半下式。
第7节、吸水井的设计7.1 吸水管设计要求吸水井尺寸应满足安装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的要求,满足正常的吸水条件。
7.2 吸水管尺寸计算吸水井最低水位 = 清水池最低水位—吸水井水头损失= 16-0.3 = 15.7(0.3为吸水井水头损失粗略估计)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大头直径D ≥(1.3~1.5)d = 1.35×600 = 800 mm;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长度L ≥(3.0~7.0) ×(D-d) = 4×(800-600)= 800 mm;喇叭口距吸水井井壁距离≥(0.75~1.0)D= 1.0×800 = 800 mm;喇叭口之间的距离H'≥(1.5~2.0)D= 2.0×800 = 1600 mm;喇叭口距吸水井井底距离≥(0.8~1.0)D = 1.0×800 = 800 mm;喇叭口淹没水深h ≥(0.5~1.0)H'=1200mm;所以,吸水井长度为7200 mm(根据管道布置调整为13000 mm),吸水井宽度为3000 mm,吸水井的高度为6500 mm。
第8节、管道配件的选取第9节、各工艺标高设计9.1确定泵轴安装高度泵轴安装高度Hss = Hs-ν12/2g-Σhs查表得:ξ 1 = 0.15 (喇叭口局部阻力系数);ξ 2 = 0.67(90度弯头局部阻力系数);ξ 3 = 0.06 (阀门局部阻力系数);ξ 4 = 0.2 (偏心渐缩管局部阻力系数);ξ 5 = 0.1 (三通);ξ 4 = 0.21 (同心渐扩管局部阻力系数);ξ 4 = 0.11 (同心渐扩管局部阻力系数)。
计算:Σh s =(ξ1+ξ2+ξ3+ξ 4 +ξ 5 +ξ 4 +ξ 4 )ν12/2g(ν1= 1.08 m/s)=0.09m。
考虑到由于长期的运行,泵的性能下降、管道阻力增加等,取Σhs=1m 。
考虑到吸水安全,取Hs=4.8m。
H ss = Hs-ν12/2g-Σhs=4.8-(1.08)2/(2×9.81)-1=3.74 m。
泵轴标高 = 吸水井最低水位+ Hss= 16+3.74=19.74m。
基础顶面标高 = 泵轴标高+泵轴至基础顶面高度= 19.74-0.54=19.2 m。
泵房地面标高 = 基础顶面标高-0.5=18.7 m。
第10节、复核水泵和电机10.1 计算吸水管与压水管水头损失:吸水管损失Σh s =(ξ1 +ξ2 +ξ3 +ξ 4 +ξ 5 +ξ 4 +ξ 4 )ν12/2g = 0.09 取Σhs= 0.5 m压水管损失压水管由2个DN350 500型号的同心渐扩管、两个止回阀、两个DN500 的闸阀、2个DN500 600型号的同心渐扩管、DN600 600三通及压水管路等组成。
压水口处速度V1 = 0.304×4/(3.14×0.352)= 3.16 m/sDN500渐扩管处V2 = 3502/5002×3.16 =1.55 m/sDN600mm压水管路中速度V2= 1.55 m/s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得各管件局部损失系数:DN350 500型号的同心渐扩管ξ1同扩= 0.21止回阀(DN500)ξ止回阀= 2.0(斜轴式)DN500的闸阀ξ闸阀= 0.06DN600 600三通ξ三通= 1.5Σh d =ξ1同扩×(V1)2/2g+(ξ止回阀 +ξ三通)V22/2g+ξ闸阀(V2)2/2g +h沿程= 0.21×3.162/19.6 +(2.0+1.5)1.552/19.6 + 0.06×1.552/19.6+3.6= 4.15 m10.2 求泵的扬程:H =Σhs +Σhd+ ΔZ + H自用+ ∑H2+ H安全= 0.5 + 4.15 + 66 =70.15 m其中管网损失:∑H2= 30 m 静扬程:ΔZ = 15-16 = -1 m自用水头:H自用 = 35 m 安全水头:H安全= 2 m10.3 复核水泵扬程是满足要求根据已确定的机组布置和管路情况重新计算泵的扬程小于泵的供水扬程,满足要求.第11节、消防及转输校核11.1 消防校核消防时,泵站的供水量Q火= Qd+ Q消= 2188 + 200 = 2388 m2/h = 663.3 L/s消防时,泵站的扬程H火= ΔZ + H0火+∑H2+ ∑H泵站内=(15-16)+10+30+4.15 = 43.15 m(取50 m)其中管网损失:∑H2= 30 m 静扬程:ΔZ = 15-16 = -1 m自用水压(低压消防取10m):H0火= 10 m泵站内损失:∑H泵站内=4.15 m根据H火和Q火,在图上绘制泵站在消防时需要得水泵工况点,见图中得X点,X点在两台水泵并联特性曲线得下方,所以,两台水泵并联工作就能满足消防时的水量和水压要求,说明所选水泵机组能够适应设计小区的消防灭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