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站课程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32.49 KB
- 文档页数:16
第1章概述1.1 设计任务凉城县境内主要河流水资源缺乏,随着城关镇人口的增加和工矿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地下水源已满足不了城镇用谁的需求,从岱海西北岸取水,用两条长约210m的引水涵管,穿越梁集公路,使水向北自流至取水泵站吸水井。
取水泵站将水抽送至500m处设于的山包顶上的配水井中,再入净水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入清水池,由送水泵站向县城供水。
1.2 基本资料站址,设计流量,设计水位,工程地质,其它数据。
1.3 设计概要站址位置及枢纽总体布置,包括机组型号、台数及其性能参数,泵站组成,泵房结构型式及主要尺寸,进、出水池型式及尺寸,进、出水管路直径、长度、管材,水泵工作状态(自灌式或自吸式),管路运行方式(单泵、并联、串联)等。
岱海三星供水工程由取水泵站和送水泵站组成。
从岱海西北岸取水,用两条长约210m的引水涵管,穿越梁集公路,使水向北自流至取水泵站吸水井。
取水泵站将水抽送至500m处设于的山包顶上的配水井中,再入净水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入清水池,由送水泵站向县城供水。
岱海三星供水工程取水泵站站址选在三星乡西南的西山咀南端,站址北端有高岗地可修建配水池和净水厂。
站址周围地面高程为1227.5~1228.5,地面平坦,无大的起伏变化。
选用24sh19双吸离心泵,5台,一台备用。
泵站由配电间,机组房,检修间组成。
进水池池长25.485m。
采用干室型泵房,自吸式吸水。
管道采用两管并联运行,两条并联管道共同供水给山包出水池。
第2章机组选型及水泵安装高程确定2.1 设计流量及设计扬程确定选用城区夏季设计流量2.3m3/s作为设计流量。
则考虑自用水系数后流量为2.3x1.05=2.415m3/s。
2)设计扬程=出口设计水位—进口设计水位=29.5最大扬程=出口设计水位—进口最低运行水位=30.5最小扬程=出口最低水位—进口最高运行水位=26.5粗估设计扬程=H(最大)x1.15=35.075m2.2 水泵选型根据设计扬程在水泵综合型谱图选择如下几种泵型表1各泵性能参数选出泵:24sh-19 5台(1台备用)。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概述水泵是水泵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泵的基本原理、分类、运行及维护,同时掌握水泵站的设计、运行、节能及安全管理知识,为未来从事水利工程和水处理工程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素养和技能。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水泵基本理论1.1 水泵的作用和分类本部分将对水泵的工作原理及作用进行介绍,包括水泵的分类、构造和运行原理。
1.2 水泵参数和性能曲线本部分将对水泵的性能参数及曲线进行介绍,包括功率、流量、扬程等,为水泵选型及运行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水泵站的设计和运行2.1 水泵站设计和构成本部分将介绍水泵站的设计和构成,包括水泵房、进出水管道、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等。
2.2 水泵站运行和维护本部分将介绍水泵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包括水泵启停、水管保养、水箱清洗、控制系统维护等,为保证水泵和水泵站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技能指导和管理知识。
第三部分:水泵节能和安全管理3.1 水泵节能原理和方法本部分将介绍水泵节能的理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低功率水泵的选型、变频调速技术等节能手段。
3.2 水泵安全管理本部分将介绍水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包括水泵站的安全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等,为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论文,具体如下:4.1 实验学生需进行水泵房实际操作,掌握水泵操作和日常维护技能,并提交实验报告。
4.2 报告学生根据所选定的水泵和水泵站,进行设计和计算,完成设计报告,并做相关展示。
4.3 论文学生需根据所选定的专题,撰写一份论文,涵盖水泵和水泵站相关的基础理论、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学习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水泵基本原理和分类;•水泵参数、性能曲线;•水泵站设计、构建和运行;•水泵站常见维护和管理;•水泵节能原理和方法;•水泵安全管理措施。
总结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泵和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能,增强学生在水利工程和水处理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泵站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生能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如扬程、流量、效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中泵的选择和应用。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表,独立完成泵站的简单设计,并进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中与泵及泵站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及泵站知识,培养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泵及泵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泵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泵的基本知识2. 泵站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泵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泵站工作流程及运行管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泵站的设计与运行3. 泵的选择与应用- 泵的选型原则与方法- 泵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泵的选型与应用4. 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 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与布置- 泵站性能分析及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参观泵站,了解泵站的实际情况- 课程设计:泵站设计及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5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课时,实践教学5课时。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介绍本文将详细探讨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相关内容,包括水泵的功能、种类以及水泵站的设计要点等。
通过对水泵及水泵站的全面讨论,我们将了解到水泵及水泵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
水泵的功能水泵是将液体通过机械能输送的装置,主要功能包括: 1. 提供足够的压力,使液体能够克服阻力进行输送; 2. 提供足够的流量,使液体能够满足工艺或系统的需求; 3. 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保证输送的液体具有一致的性质。
水泵的种类根据液体输送的性质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水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渗透泵:利用液体自己的渗透压进行输送,常见的有毛细管、管背压泵等; 2. 静水压泵:利用静水压力来驱动液体进行输送,常见的有叶片泵、柱塞泵等; 3. 动水压泵:通过机械能的转换来驱动液体进行输送,常见的有离心泵、轴向泵等。
水泵站的设计要点水泵站是配备有水泵设备的工程设施,用于输送液体。
在进行水泵站的设计时,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考虑: 1. 装置的选择:根据液体输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泵及其他辅助设备,如出水管道、阀门等; 2. 机房的设置:确保机房的合理布局,包括水泵设备的摆放、电气设备的配备以及通风、排烟等的设计; 3. 管道设计:根据输送液体的性质和流量要求,确定合适的管道直径、材料以及布置方式,保证流体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水泵的启停控制、压力调节等,以确保水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水泵站课程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如掌握水泵的基本原理、了解水泵的种类和选择、能够进行水泵站的设计等。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水泵的基本原理、水泵的种类和选型、水泵站的设计要点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现场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水泵及水泵站的原理、结构以及操作、维护及检修的方法。
研究的内容包括:选择、安装、调试水泵及水泵站;水泵的基本原理;水泵的常见类型;水位控制;水流控制;动力机械设备;电机及变量频率调速设备;检修、维护、故障抢修水泵及水泵站;水泵律动抑制;水泵消防等级;水泵应用领域等。
二、课程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维护及检修技术;了解水泵及水泵站在工业、农业及其他企业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能够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水泵及水泵站,熟练掌握水泵及水泵站调试、维护及检修的方法,掌握水泵消防等级,获得水泵控制系统设计和维护技能,并能够进一步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及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熟悉水泵及水泵站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方法,掌握水泵律动抑制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元件及抗律动装备使用的方法。
实践部分旨在通过练习及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系统调试、维护及检修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水泵及水泵站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研讨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理论授课,让学生充分了解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然后进行实验及实践,帮助学生熟悉系统的各个部分,最后研讨分析各种水泵及水泵站的应用形式。
五、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来评价学习成果。
在实验中,学生需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水泵及水泵站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及实施效果,以及学生掌握水泵及水泵站学习内容的程度。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皂河灌溉泵站)第一章基本资料1 地形资料2 泵站规划参数设计流量:s(16200 m3/h )水位引河设计水位:引河最低水位:引河最高水位:出水渠道水位:第二章水泵选型水泵安装安装形式一般有立式,斜式和卧式3 种,本设计泵站安装高程位于进口水面以上,采用卧式泵,开挖量小,安装要求比立式泵低,维修方便,工作条件好。
而立式泵占地面积小,叶轮淹没在水面以下,无进水管路或进水管路短,启动方便。
但安装要求高,泵房高度大,此设计不适用。
由水泵性能参数表,选取型号为650HW-10S水泵,转速n=490r/min ,流量Q=923L/s 。
650HW-10S型轴流泵外形安装图如下:可直接从图中代号查表得650HW-10S型混流泵的各种尺寸由图查表可得G=1000mm=1,m则水泵的底板高程为=19.7m。
水流从引河到进水池会有水头损失,取为则进水池设计水位为最低水位为最高水位为。
根据进水池水位及出水渠道水位,水泵实际扬程:H实际=H 高= H 低=管路的损失扬程为实际扬程的10%-25%,取为. 所以水泵的设计扬程为.查水泵样本,选择650HW-10S型泵,转速n=490r/min ,选择工况点流量Q=3322m3/h ,扬程=米。
轴功率为,配用功率为150/115 (HP/KW),临界汽蚀余量【NPSH c】=, 泵重1800kg.必须汽蚀余量【NPSH r】=【NPSH c】+=+=水泵数量n=16200/3322=台,取n=5 台第三章水泵安装高程及泵房轮廓尺寸水泵安装高程水泵的安装高度H x,指水泵的基准面到进水池液面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计算偏于安全。
常温时:H x=【NPSH r 】=水泵的安装高程:▽ 安装=+=泵房类型选择泵房是整个泵站工程的核心建筑物,用以安装主机组,辅助设备,机电设备及部分管路,为机组的安装,维修,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泵房结构形式主要与进出水水位变幅,主机组的类型和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取水泵站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取水泵站的相关知识,掌握泵站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对水泵站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取水泵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
(2)掌握水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
(3)熟悉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泵站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计算。
(2)具备泵站运行操作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泵站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取水泵站概述:介绍取水泵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泵站结构与功能:讲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水泵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深入学习水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
4.泵站运行与管理:探讨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
5.泵站自动化控制:介绍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技术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泵站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地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泵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水泵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泵站的组成、布置原则及运行管理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泵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给排水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的基本知识,分析水泵的选型及配置。
2.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站的布置原则,设计简单的水泵站工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运行管理知识,进行水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投身水利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水泵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给排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水泵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水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类- 水泵的原理及性能参数- 水泵的分类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泵及水泵站概述2. 水泵的性能曲线与选型- 水泵的性能曲线- 水泵的选型原则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泵的性能与选型3. 水泵站的组成与布置原则- 水泵站的组成及功能- 水泵站的布置原则-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泵站的设计与布置4. 水泵站的运行管理- 水泵站运行管理的任务与要求- 水泵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教材章节:第五章 水泵站的运行与管理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农业灌溉水泵站工程实例- 城市给排水水泵站工程实例- 教材章节:第六章 水泵站工程实例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系统组织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水泵及水泵站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1基本设计资料1.1 基本情况本区地势较高,历年旱情比较严重,粮食产量低。
根据规划,拟从附近河流扬水灌溉该区的10万亩农田,使之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机电扬水灌区内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和棉花等。
灌区缺少灌溉制度,现参考附近老灌区的灌水经验,拟定出本灌区灌溉保证率为75%的灌溉制度。
其设计灌水率如表1所示。
1.2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可能选择的站址,布置6个钻孔。
由地质柱状图明显的看出,3米以内表土主要是粘壤土,经土工试验,得到的有关物理指标为粘壤土的内摩擦角φ=35°,承载力为220kN/m2。
站址附近的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在202.2m左右(系黄海高程)。
1.3气象资料夏季多年平均旬最高气温34℃,春、秋季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为524mm,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7、8、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年平均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多年平均最低气温为-8℃,最大冻土深度为o.44m。
平均年地面温度为15℃,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00.4h。
累积年平均辐射总量为527.4l kJ/cm,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9 %。
热量和积温都比较丰富,能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的需要。
1.4 水源灌区南侧有一河流,是规划灌区的水源,其水量充沛。
灌溉保证率为75 %时的河流月平均水位如表2所示。
达2l6.5m,夏季多年旬平均最高水温为20℃。
1.5其它根据规划,为保证扬水后自流灌溉,出水池水位均不应低于234m。
站址附近有8 kV高压电力线通过,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供泵站使用。
该地区劳动力充足,交通方便。
除水泥、金属材料以及泵站建设中所需的特殊材料外,当地可提供砖、石、砂、瓦、木材等建筑用材。
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特性,每天按20h运行设计。
1.6 要求完成泵站设计中初设阶段的部分内容,成果包括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1.6.1图纸1)枢纽平面布置图(绘制在地形简图上)2)泵房平面图,泵房纵、横剖面图。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 了解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及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水泵站设备选型、布置及优化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排查及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水利工程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泵站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能够绘制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水泵站设备选型和布置;4. 学生能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发现并解决常见故障;5. 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水泵站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水泵站设计与施工”内容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水泵站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水泵站主要设备-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用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水泵的选型及安装要求。
3. 水泵站设计与布置- 水泵站设计原则与步骤;- 水泵站平面布置与水泵机组布置;- 水泵站水力设计计算。
4. 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水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水泵站运行管理原则;- 水泵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工程实例,了解水泵站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例,掌握水泵站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水泵站概述;第2周:水泵分类及结构;第3周:水泵选型与安装;第4周:水泵站设计与布置;第5周: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第6周: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掌握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了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学会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泵站的运行状况,并进行调整优化;(2)能够独立完成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给水泵站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给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2.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讲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3.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教授给水泵站的选型、设计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查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一、引言水泵及水泵站是现代城市和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其作用是将地下水或河水等源头的水源通过管道输送到目标地点,供给人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用水。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形、水源、输送距离等,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方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水泵及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掌握常见的水泵类型和选型方法;3.熟悉各种管道材料及其特点;4.了解水泵站的结构组成和运行管理;5.能够制定适合实际需求的设计方案。
三、课程内容1. 水泵原理与工作流程1)介绍流体力学基础知识;2)介绍各种常见的水泵类型及其原理;3)讲解各种驱动方式(电机、柴油机等)以及控制系统(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等)。
2. 水泵选型方法1)介绍选型流程和注意事项;2)讲解如何根据水源、输送距离、流量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水泵;3)介绍各种性能曲线和如何读取性能曲线。
3. 管道材料及其特点1)介绍常见的管道材料及其特点;2)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3)介绍管道连接方式和注意事项。
4. 水泵站结构组成与运行管理1)介绍水泵站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讲解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包括日常检查、保养、故障排除等。
5. 设计方案制定1)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2)讲解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水源、输送距离、流量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
理论部分采用讲授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实践部分采用模拟实验或现场观摩方式进行。
五、教学手段1.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课程内容,画图说明原理和操作步骤;2. 电脑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实际操作过程;3. 模拟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4. 现场观摩:带领学生前往实际水泵站现场观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六、教材参考1.《水泵与水泵站选型手册》2.《流体力学》3.《给排水工程》七、评估方式1. 课堂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 实践操作考核:通过模拟实验或现场观摩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泵站课程设计泵站课程设计一、综述21、1泵站概括21、2原始资料2二、水泵机组的选择32、1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32、2 水泵机组的选择4三、水泵机组基础设计9四、水泵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计算10五、泵房形式的选择及机械间布置12六、吸水井设计12七、泵房工艺标高及尺寸的确定137、1 工艺标高137、2 泵房尺寸15八、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15九、附属设备的选择179、1计量设备179、2起重设备179、3排水设备179、4通风设备17某城镇给水工程第二泵站工艺设计说明一、综述1、1泵站概括某中小型城市,其最大日用水量为60800(m3/d),需要设计一中等规模的二级泵站(满足城市全部生产和生活用水)。
城市管网中有水塔,但其调节能力有限,并且整个供水扬程不是很高,因此本设计采用多台水泵并联工作的方法以得到更好的满足供水要求。
由于所需水泵较多,占地面广,但吸水条件较好,故本泵站采用半地下式,自灌式吸水,泵房呈矩形。
1、2原始资料1、最大日用水量60800m3/d2、消防用水70L/s3、经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后(1)最大用水时泵站所需扬程为61、4m,其中几何压水高32、9m。
在选择泵时最大扬程需要加上2m站内水头损失和1m安全水头,则H=61、4+2+1=64、4m(2)最大传输时泵站所需扬程为75、4m,其中几何压水高42、2m。
在选择泵时最大传输所需扬程需要加上2m站内水头损失和1m安全水头,则H=75、4+2+1=78、4m(3)最大传输用水加消防时泵站所需要扬程为69、7m,其中几何压水高度26m。
在选择泵时最大用水加消防需要加上2m站内水头损失和1m安全水头,则H=69、7+2+1=72、7m(4)清水池至泵站址的水平距离为120m,此段水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5)泵站处地面标高78m(6)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76m(7)地下水位标高68m,可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8)冰冻深度1、5m,可不考虑管道埋深二、水泵机组的选择2、1 泵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用水曲线确定送水泵站工作制度,分两级工作:最大用水与最大转输:从7:00到20:00,每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5%。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及泵站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2)了解泵的类型及特点,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3)掌握泵的选用方法,能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4)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包括泵站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的工作性能,绘制泵的性能曲线;(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设计简单的泵站系统;(3)能够运用泵及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及泵站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水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流量、扬程、功率等性能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泵的类型及特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特点。
3.泵的选用方法:介绍泵的选用原则,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泵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讲解泵站的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泵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类型及选用方法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及泵站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泵及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的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及泵站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泵及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水泵站混流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流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学会计算混流泵的流量和扬程,了解混流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掌握混流泵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了解混流泵的结构组成和性能参数。
3.学会计算混流泵的流量和扬程。
4.掌握混流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5.能够分析混流泵的性能曲线,判断其工作状态。
6.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混流泵进行选型和设计。
7.具备对混流泵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我国水利事业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流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性能参数、流量和扬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混流泵的基本原理:介绍混流泵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工作过程。
2.混流泵的结构组成:讲解混流泵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叶轮、泵壳、泵轴等。
3.混流泵的性能参数:介绍混流泵的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并教授计算方法。
4.混流泵的选用与设计:讲解如何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用合适的混流泵,并教授设计方法。
5.混流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混流泵在水利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如水泵站、河道整治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混流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性能参数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混流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流泵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混流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水利工程概论》、《水泵站设计》等。
2.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展示混流泵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案例。
3.实验设备:准备混流泵性能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混流泵、流量计、压力计等。
给水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了解水泵的类型及性能参数。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泵站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站的原理,分析实际给水工程中水泵站的选择与配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水泵站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水泵站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泵站在我国给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对水利工程事业的热爱。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泵站的基本理论、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水泵站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水泵站工作原理及设备- 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水泵类型及特点- 水泵站主要设备及选型3. 水泵站设计与规划- 水泵站设计原则及要求- 水泵站规划与布局- 水泵站设计计算方法4. 水泵站运行与管理- 水泵站运行维护要点- 水泵站常见问题诊断与解决- 水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实际工程案例- 案例中水泵站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水泵站概述及作用第二周:水泵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第三周:水泵站设计与规划第四周:水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皂河灌溉泵站)第一章基本资料1地形资料2泵站规划参数流量设计流量:s(16200 m3/h)水位引河设计水位:引河最低水位:引河最高水位:出水渠道水位:第二章水泵选型水泵安装安装形式一般有立式,斜式和卧式3种,本设计泵站安装高程位于进口水面以上,采用卧式泵,开挖量小,安装要求比立式泵低,维修方便,工作条件好。
而立式泵占地面积小,叶轮淹没在水面以下,无进水管路或进水管路短,启动方便。
但安装要求高,泵房高度大,此设计不适用。
由水泵性能参数表,选取型号为650HW-10S 水泵,转速n=490r/min,流量Q=923L/s 。
650HW-10S型轴流泵外形安装图如下:可直接从图中代号查表得650HW-10S型混流泵的各种尺寸。
由图查表可得G=1000mm=1m,则水泵的底板高程为=19.7m。
水流从引河到进水池会有水头损失,取为则进水池设计水位为最低水位为最高水位为。
根据进水池水位及出水渠道水位,水泵实际扬程:H实际=H高= H低=管路的损失扬程为实际扬程的10%-25%,取为.所以水泵的设计扬程为.查水泵样本,选择650HW-10S型泵,转速n=490r/min,选择工况点流量Q=3322m3/h,扬程=米。
轴功率为,配用功率为150/115(HP/KW),临界汽蚀余量【NPSHc】=,泵重1800kg.必须汽蚀余量【NPSHr 】=【NPSHc】+=+=水泵数量n=16200/3322=台,取n=5台第三章水泵安装高程及泵房轮廓尺寸水泵安装高程水泵的安装高度Hx,指水泵的基准面到进水池液面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计算偏于安全。
常温时:Hx =【NPSHr】=水泵的安装高程:▽安装=+=泵房类型选择泵房是整个泵站工程的核心建筑物,用以安装主机组,辅助设备,机电设备及部分管路,为机组的安装,维修,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泵房结构形式主要与进出水水位变幅,主机组的类型和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按泵房位置变动与否将泵房分为固定式泵房和移动式泵房两大类。
移动式泵房又可以分为泵船,泵车。
固定式泵房是永久固定不动的,我国大部分泵房为固定式,固定式泵房通常分为分基型泵房,干室型泵房,湿室型泵房和块基型泵房四类。
本设计采用分基型泵房。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由于机组基础与房屋基础分开,因此,机组运行时的振动不至于影响到整个泵房。
泵房位于地面以上,通风、采光和防潮条件都较好,机组运行、检修方便。
泵房轮廓及尺寸的确定机房跨度机房跨度根据泵体的大小,进出水管道及其阀件的长度,安装检修及操作管理所必须的空间确定,并考虑进出水厕所布置的走道宽度要求,其跨度也应与定型的屋架跨度或吊车跨度相适应。
机房跨度计算图如下泵房内外的进出水管道为了避免漏气漏水以及便与拆装,通常都采用金属管法兰连接。
由于进水管的直径比水泵进口的直径大,所以在水泵进口处需要安装一个偏心渐缩接管,如图中的b缩,出口处需安装一个同心渐扩接管b扩。
出水管道阀件的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逆止阀的位置,对于分基型泵房,逆止阀置于室内,但为了便于检修,前装逆止阀,后装闸阀。
为了方便闸阀的拆卸,闸阀后往往接一短管b接。
此外,为了避免阀件重量传给水泵或其他设备,阀件下均设支墩支撑。
B=b墙+b净+b缩+b泵+b扩+b逆+b闸+b接+b净2+b电动机=2×+×2+2×〖2(D-d)+150〗++05+++=泵房内采用一侧式布置配电柜,不靠墙安装,柜后预留通道,泵房内交通道沿泵房长度方向布置,布置在出水侧,宽度机房长度机房长度主要根据机组及机组基础的长度,以及机组间的间距决定。
机组件的间距根据机组的大小,机组的电压等级及操作维护等要求而定,可按下表泵房内部设备间距表机组基础长L’加上净空尺寸b为机组的中心距L,L值应等于每台水泵要求的进水池宽度与池中隔墩厚度之和。
机组中心距也就是机房的柱距。
L=L’+b=+= 取L=检修间设在泵房靠近大门的一端,其平面尺寸要求能够放下泵房内部的最大设备,取检修间宽度为所以L机房跨度=4×L+2×++3=机房高度机房高度是指机房地面与屋面大梁下缘之间的距离,设有吊车的机房,其高度应满足吊车能从汽车的车厢中吊起最大设备。
机房高度H可按下式计算H= h1 + h2+ h3+ h4+ h5+ h6h1—车厢板离地面的高度,取h2—垫块高或吊起物底部与泵房进口处室内地坪的距离,一般不小于取h3—最高设备高度,取h4—起重绳索的捆扎垂直长度,对于水泵为, bo为水泵长度,h5—吊钩极限高度,取h6—单轨吊车梁高度,取H=+++×++=本次设计取泵房高度第四章泵站总体布置引水渠的设计引渠的作用1.使泵房尽可能接近供水区,以较小输水管路的长度,进而节省工程投资和能量损耗;2.为保证水流平顺地进入前池创造必要的条件;3.避免泵房与水源直接接触,从而简化泵房结构和方便施工。
4.对于从多泥沙的水源中取水的泵站,还可为沉沙提供条件。
引渠路线确定和类型引渠路线的选择应根据选定的取水口及泵房位置,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挖填方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厚确定。
引渠通常分为有自动调节能力和无自动调节能力两种类型。
引渠设计主要参数 I.引渠比降i渠底比降大,流速增大,可能引起渠首冲刷,也会增大水头损失;比降过小,又可能加大渠道断面面积,引起渠首淤积。
这里取i=1/2500。
II.渠床糙率nn 与渠道土壤、地质条件、施工质量及养护条件有关,还受通过的流量和含沙量的影响,一般的,当养护条件正常时,可取n=0.025。
III.边坡系数m由流量3Q =4.5m /s 设,初步估计其水深为 1.5m ,根据地质条件,取m=。
引渠断面形式及断面尺寸设计渠道时应满足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的要求。
纵向稳定是指渠道在设计条件下不发生淤积,也不发生冲刷,或者在一定时期中冲淤保持平衡。
平面稳定是指在设计条件下渠道不发生左右摆动,渠床和两岸不会局部冲刷或淤积。
由于梯形断面既可满足上述要求,又比较常用,这里采用梯形断面形式。
断面尺寸计算时,可按明渠均匀流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16()21A B mh h P b A R P C R n Q Q V A=+=+====其中:A-过水断面面积; Q-流量; V-流速b-渠道底宽; h-渠道水深;P-湿周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初设底宽2m,其计算结果引渠断面计算表设计尺寸满足要求,可得到引渠底宽b=2m。
前池的设计前池的作用在多机组的情况下,泵站进水池的宽度比引渠的底宽大,因此需在引渠和进水池之间设置一连接段,这就是前池。
其作用是为了保证水流在从引渠流向进水池的过程中能够平顺地扩散,为进水池提供良好的流态。
合理的衔接引渠和进水池,使水流均匀平顺的流入进水池,为水泵吸水提供良好条件。
前池的流态分析及形式根据水流方向,前池分为正向进水前池和侧向进水前池两大类。
正向进水前池是指前池的来水方向和进水池的进水方向一致,侧向进水前池是指来水方向和进水方向正交或斜交。
由于正向进水前池形状简单、施工方便,且水流流态易满足要求,所以本设计选择正向进水前池。
前池尺寸的确定I.前池的扩散角∂正向进水前池在平面上呈梯形,其短边等于引渠末端底宽,长边等于进水池总宽。
前池扩散角∂是影响前池流态及其尺寸大小的主要因素,∂过大,则前池池长短、工程量小,但水流扩散太快,极易导致回流或旋涡;∂过小,则水流扩散平缓、可得到理想的流态,但这又导致前池池长过大,工程量增大。
由于当前池的实际扩散角大于水流固有的扩散角时,前池中的水流将脱离边壁,出现回流和漩涡,所以要确定前池的扩散角需要先求出水流的固有扩散角∂=2θ。
/0.184tan 0.1070.25914.5Fr v θθ===+=∴=Q 可得临界扩散角∂为29度。
一般的,前池的扩散角∂可取0020~40,这里取026,且满足0026<29。
II.前池池长前池池长可由引渠末端底宽b,进水池总宽B 及选定的前池扩散角α算得:L 2tan2B b-=∂ 式中,B :进水池宽度; b :引渠末端的底宽;∂:前池扩散角 则15 1.5L 29.24262tan2m -==。
III.池底纵向坡度由ΔHi=L式中ΔH L 为引渠末端底部和进水池底部高差,为前池长度)得0.5i=0.01729.24= 由于池长较大,导致i 较小,可将纵坡设置在靠近进水池进口的一段长度内,而将斜坡前的池底做成水平,以便施工。
本设计取i=0.1,则前池斜坡段长度为ΔH 0.5L1=50.1i ==m ,所以前池的水平段长度为21L 29.24524.24L L m =-=-=进水池尺寸的确定水泵转速为490r/min ,流量Q=3322÷3600=s 进水管道流速s ,管径为 d进=(4×Q ÷V 进÷)=,取d 进=。
出水管道流速为s,同理可求的出水管径为. 进水池是供水泵吸水管直接吸水的构筑物,具有自由水面,通常用于中小型泵站。
进水池有多种边壁形状,本次选用矩形。
矩形进水池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进水池宽度B ,喇叭管悬空高度C ,后壁距T ,池长L 及淹没深度H S , D 为喇叭管进口的管径。
所以D=×=进水池宽度的确定池宽的确定,除需要考虑水利条件,还要考虑机组安装,维修的要求,一般要求B ≥2D,在一池多泵的情况下,为减少水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邻两台泵之间的距离可适当加大,取3~4D ,本次取3D=×3=<,所以进水池宽度B=5×3D=5×=悬空高度的确定悬空高的确定与所用喇叭管的进口直径有关,较大的喇叭管进口直径所需悬空高度较小,而较小的喇叭管进口直径则需较大的悬空高。
一般C=~,本次取C==×=后壁距的确定后壁距指吸水管中心至进水池后壁的距离。
有一部分水流是从喇叭管的后部进入喇叭管的,因此必须留有一定的后壁空间。
一般T=~,本次取T==×=进水池长度的确定度。
进水池长度指从进水池进口至吸水管中心的距离。
进水池应有足够的长度,根据秒换算系数K确定.流量较大时,常采用K=(30~50)s,本次取K=45s 所以L=KQ/Bh(m)=50××= 其中h=HS+C+(▽设计-▽最低)=++=淹没深度的确定多种因数有关,如进水池宽度,后壁距等。
同时也与喇叭管的安装方式有关,本次采用倾斜安装。
Hs>~取HS==×=出水池尺寸的确定本次采用淹没出流,出水管以倾斜方式进入出水池。
出口管出口直径为,出水管道流速为s.淹深h淹出水管管口应留有一定的淹没深度,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出水管水流冲出水面,增加水力损失和水面旋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