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第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3.阅读教学中精读评价有哪些要求?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4. 《标准》中第一、二、三学段关于识字和写字数量有什么要求?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5. 《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最新最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精品研究资料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研究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做到天天练。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二学段的要求。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贴近生活。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1000个左右的汉字。
子的认知特点和研究能力,也更加注重写字的质量和审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综合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综合性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D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B.贴近教材C.有语文特色D.有文化内涵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 定性评价D. 表现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A.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B.2500C.1600D.800三、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20分,每题2分)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 )8、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课程标准》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你结合教学实例,说说应如何体现自主学习的?(二)语文知识技能题(20分)一、选择题(1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招徕(lái ) 迄(qì)今扉(fēi)页斗(dǒu)转星移B.提(tí)防校(xiào)对坎坷(kě) 无懈(xiè)可击C.谦逊(xùn ) 会(kuài)计造诣(zhǐ) 惟妙惟肖(xiào) D.歼(qiān )灭星宿(xiù) 爱好(hào) 前赴(fù)后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豁然开朗神采飞扬义愤填膺自惭形秽B.寒喧客套随声附和敞开心扉风华正茂C.浅尝辄止杀一擎百饿殍遍野声名狼藉D.梦寐已求犹豫不决弥天大罪清山绿水3、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课标2011版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沸腾(féi)B. 潺潺(chán)C. 蹒跚(pán)D. 蜿蜒(wān)2. 根据句子“春天来了,小草绿了。
”所表达的意思,下列词语不能搭配的是()A. 温暖B. 生长C. 凋零D. 嫩芽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太阳从东方升起。
B. 春风拂面,暖洋洋的。
C. 河水悄无声息地流淌。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4.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子中:他的话像________一样,深深地打动了我。
A. 春风B. 冬风C. 秋风D. 夏风5. 根据句子“小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所表达的意思,下列词语不能搭配的是()A. 仔细B. 马虎C. 专注D. 勤奋二、填空题1.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我们要________(节约、节省)用水,保护水资源。
2.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老师的话语充满了________(鼓励、激励),让我们更有动力学习。
3.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________(诚实、诚恳)的人。
4.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他的成绩一直很________(稳定、坚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春天是大地________(苏醒、苏醒)的季节,万物开始生长。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天的田野春天到了,田野里的景色美极了。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河边的柳树发出了新芽,柔软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
田野里,农民伯伯们忙着耕种,一片繁忙的景象。
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河边的野花也开了,红的、黄的、紫的,像一块块彩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
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唱着美妙的歌曲,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问题:1. 春天的田野有哪些特点?2. 农民伯伯们在春天的田野里忙些什么?3. 描述一下春天河边的景象。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竞赛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8、口语交际是与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9、和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二、判断。
(20分)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7、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8、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9、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10、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三、选择。
(18分)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D、具体化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D、学习结果5、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7、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小学)学校:姓名:所任年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6、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
8、《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六年认识1600 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800 个左右会写。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 篇(段),6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145 万字以上。
9、“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有关朗读第一学段的要求。
10、新课标第三学段关于写作的要求之一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二、判断题。
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5分)1、小学中低年级减少识字量,其实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
(对)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依然坚持了实验版的“四个”课程基本理念。
(对)3、前两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错)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对)5、第三学段有关阅读文章的标准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错)三、联系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想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内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7、九年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9、朗读要提倡,要摒弃。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
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C。
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 )学段的要求.A。
第一学段B。
第二学段C。
第三学段D。
第四学段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
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D。
积累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B。
贴近教材C。
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A。
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D。
表现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A. 教学材料B。
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
教学内容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A。
诵读B。
分角色读 C.表演读D。
默读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
精选全文完整版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满分:50)姓名: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
(每个空2分,共2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 )、( )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判断。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论”对我国语文教育曾有过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个体行为,不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4.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5.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余地。
()三、选择。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3.下面关于写作的性质与地位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B.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C.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一般方式。
D.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4.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之一,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改期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
B.不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C.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会写 800~1000 个左右。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会写 2000 个左右。
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会写 2500 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30、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3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_者和引导者。
3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3.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4.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36.(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7.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6.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建议:(B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D、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评价建议:( B)A、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B、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C、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D、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A、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10.写作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第二学段写作”的具体表述是什么) 选择一个答案 a. 作文 b. 写话 c. 习作 d. 写作11.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要求:( 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2.关于写字评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B)A、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B、第三学段要开始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C、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D、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1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 B)阅读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4.在第三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简单的(B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A、连续性文本B、非连续性文本C、数字化文本D、所有文本15.小学生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 C)A、80万字B、100万字C、145万字D、260万字16.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C )左右。
A、8次B、7次C、16次D、14次三、判断题(正确写“+”,错误的写“—”)1.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 +)2.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3.“学会汉语拼音。
能熟记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这是第一学段的目标之一。
(+)4.语文新课标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低年级要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 )5.“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这是第二学段的识字目标之一。
…………(—)6.第三学段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 +)7.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 )8.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 +)9.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之一。
…(—)10.朗读要提倡自然。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 )11.三四年级学生应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 )12.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13.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 +)14.附录3中“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提到有关的名称,是为了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不必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 )1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改善教师教学。
……(—)16.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17.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 )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