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南极洲专题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2009第一轮复习地理科专题测试卷拉丁美洲部分一、填图:1、读南美洲区域图,填充:(1)①为运河,④为海峡(2)b为流、c为寒流、d为漂流、f为暖流、g为暖流(3)在图上填注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2、读拉丁美洲空白图,回答。
(1)写出地物名称:国家 A B CD城市 E F G HJ河流M N(2)A国的地形以为主,气候以为主,此外还有和两种。
(3)K岛名为,北面是海峡,海峡里的海水从向流,原因是。
(4).流经P海区的海流叫寒流,按形成原因分类,该流属流,形成原因主要是3、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1)图中的A是_________河,B是_________高原,C是_________山脉。
(2)A河支流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形的接触带上。
(3)A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位置、地形、气压、风向、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河航运条件优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A河纬度相近的另一大洲上的一条大河是_________。
简要分析它在流向(总的趋向)、流量、水能、航运条件等方面与A河的差异。
4.读中美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半岛②____________群岛③__ ______湖④___ _____运河(2)②群岛在每年的____________ (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③湖泊是世界重要的____________产区。
(3)图中A、B所处的海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世界上重要的____________分布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专项训练:南极洲1.2017年11月8日上午,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难言岛。
在那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雪龙”号将于2018年4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164天,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罗斯海是南极洲的重要海域,其属于( )A.南极洲内海B.大西洋边缘海C.印度洋的边缘海D.太平洋的边缘海(2)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12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主要成因有( )①沿海地带比内陆气压更高,气压梯度力大②地形平坦,地表冰雪覆盖对风的阻挡小③南极极地高压强大,沿海地带气压梯度力大④风多来自海上,缺少阻挡,摩擦力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
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
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
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
2019年11月7日,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
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极洲封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全球海平面下降B.板块运动更剧烈C.南极地区上升气流加强D.南极冰川更新周期变短(2)“冰室效应”的产生( )A.是因为西风漂流促进水热交换B.是由于造山运动消耗地球内能C.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增大D.使南极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3)“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 )A.船上日出的地方时渐晚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C.地中海气候区受副高控制D.多数时间是逆流而行3.下图为南极洲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第五讲大洋洲、南极洲●闯关训练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国沿纬度30°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国位于A.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2.下列四项,属于该国的是A.好望角B.桂林山水C.富士山D.大堡礁3.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处是平原区,此处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C.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有丰富的铁、石油出口解析:要求熟练掌握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
答案:1.D 2.D 3.A有点难度哟!读“世界某地区从M地至N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若M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附近河流进入枯水期B.②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上升C.M附近地区气候温和多雨D.N地此时多热浪和台风灾害5.图中①②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B.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解析:据图判断M、N位于澳大利亚,且M地是地中海气候,N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4.C 5.B6.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一洲B.目前世界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洲C.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的现象D.大陆上的建筑物窗户都朝南开解析:本题从另一侧面考查了南极洲的地理特点,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一洲。
随着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南极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踏足南极洲的人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建立140多个科考站。
我国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科考站,其中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由于南极大陆处于高纬度,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大陆上的建筑物窗户都朝北开,迎接阳光。
答案:A7.南极洲气候严寒的原因有①海拔高②纬度高③盛行西风④冰雪覆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从题干看,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选择题。
第十二章第六节右图是“某国沿纬度30°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 该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2. 下列四项,属于该国的是() A.好望角B.桂林山水C.富士山D.大堡礁3. 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是平原区,此处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C.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有丰富的铁、石油出口【解析】要求熟练掌握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
【答案】 1. D 2. D 3. A2009年1月27日,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
迄今世界上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超过50个科学考察站,多数站建在南极边缘地区。
而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德国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5个内陆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建成后占据南极“高点”,在所谓的南极科学四个点“极点、冰点、磁点、高点”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读下图,回答4~5题。
4. 中国南极科考队若从中山站(69°22′S,76°23′E)出发,前往南极冰穹最高点则() A.科考队的前进方向是西南方B.科考队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天顶附近C.寒冷干燥的东南风迎面吹来D.科考队经常遇到大雪纷飞的天气【答案】 C5. 对南极高点的合理解释是() A.纬度最低,气温最高,冰雪厚度最小B.纬度较高,气温最低,冰雪厚度最大C.极夜出现的时间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少D.降雪量最大,冰雪厚度最大【答案】 D6.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挪威政府宣布在北极地区建造“末日粮仓”,又称为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它将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农作物种子,目的是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战争、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等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类还能重新播种,保证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被喻为“诺亚方舟”。
种子库已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竣工并启用。
材料二:“末日粮仓”的位置图及“种子库”简图。
2009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卷地图知识基础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在丁的什么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 .西北B .东南C .西南D .东北2.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2cm ,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 )A .1:180000000B .1:900000000C .1:1800000000D .1:90000000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 为空中索道,回答3~5题。
3.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 .东北B .西南C .正北D .正南4.关于图中源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流湖B .火山湖C .构造湖D .外流湖 5.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A .甲、乙B .丙、丁C .丙、甲D .乙、丁右图为南半球的经纬网图,阴影部分是6月22日,读图回答6~7题。
6.甲地的地理坐标为 ( )A .西经90°,南纬60°B .东经90°,南纬60°C .西经90°,南纬30°D .0°,南纬60° 7.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6月22日14时B .6月23日14时C .6月23日2时D .6月22日20时美国本土共分为西五、西六、西七、西八四个时区,习惯上将本土的四个时区相对应的时间依次称为东部时间(西五),中部时间(西六)、山地时间(西七),太平洋时间或西部时间(西八);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8月9日上午8时12分,14天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在美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城发现升空的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回舱成功着陆。
据此回答8—10题。
江苏省白塔中学200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南极洲部分一、读图填充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极洲是地球最__________部的陆地,四周被大洋环绕,A 是__________洋,A 的西边是__________洋,A 的东边是__________洋。
(2)在图中标出东经和西经。
(3)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距遥远,只与__________洲距离较近。
(4)B 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__________站,C 是__________站,B 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C 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极洲属于__________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析这里的气候特征__ __________ _。
(2)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_____月到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3、读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1)图中南极最高峰B 叫____(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 )A B CD(3)当图中A 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 12日14时B 13日2时C 12日2时 D 13日14时(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图 南极洲A B C D4、读南极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注字母代表的海洋:C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2)填注字母代表的陆地:A _______B________(3)填注字母代表的海峡:G_________(4)填注字母代表的考察站F________H________(5)南极洲的气候特点:(6)南极洲的资源:二、能力提升: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右上图),回答1—3题。
2009届高三世界地理复习阶段综合测试题(10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A .欧洲大陆B .南美大陆C .北美大陆D .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影响a 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读经纬线简示图,其中X 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 地位于大陆西海岸,判断第4-7题.4.X 、Y 两地位于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5.位于Y地所在国的是A.富士山B.大分水岭C.巴拿马运河D.硅谷6.当Y地在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A.X地正处于多雨季节B.Y地正处于多雨季节C.X地水稻播种季节D.Y地小麦收获季节7.当X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最大的时候A.Y地时间比X地早一天B.Y地时间与X地同一天C.Y地时间比X地迟一天D.Y地与X地时刻相同,日期不同读下图,据此回答8-11题。
8.乙图中的丙国在甲图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9.正常年份,丁河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最小值出现在A.2月份B.4月份C.8月份D.10月份10.从减少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难度的角度考虑,滇新(昆明——新加坡)铁路的修建不需经过A.越南B.老挝C.泰国D.马来西亚11.从中国乘船驶近①国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读下面的等高线及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A.a B.b C.c D.d13.图中MN、XY两条地形剖面线的交点,在剖面图中对应的是A.①、③点B.②、④点C.①、④点D.②、③点读A、B、C三幅图回答14-15题。
大洋洲和南极洲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城市和区域特征利用经纬网、海陆轮廓考察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关注澳大利亚工农业和人口的分布南极洲和北冰洋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区位特征;熟悉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图中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的地形区、城市、岛屿、河流的名称熟练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1、试描述澳大利亚的位置?2、澳大利亚的地形地形区有何特点?3、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何特点?一、自然地理1、地形北部: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气候中部: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高或者信风带控制南部及西南: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东南部: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成因: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3、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铁 煤 铝土 锰 分布: 东部 和西部二、经济地理1、农业:类型 中部: 大牧场放牧业 墨累—达令盆地: 小麦—牧羊业区位条件: 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地形平坦 2、人口、城市 分布: 东南沿海地区 区位条件: 交通 工业农业发达 气候温暖湿润3、工业:布局: 东南地区条件: 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 科技发达 市场广阔 思考总结区:20001000 年降水量1000100050025050025020°30°1、中部畜牧业发达,主要有利的区位条件是地广人稀,草场广布2、P 地农业发达,但是其主要的限制条件降水较少,水源不足1、描述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北、南向中西部减少,呈半环状分布 2、试分析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受暖流的影响大3、气候类型分布的地方性表现?成因?11、区域位置:2、分析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冰雪高原 寒极 风库 酷寒 干燥 烈风3、分析本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4.了解北冰洋的位置及特征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
1.图中D 、G 、F 、C 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DB .EC .GD .C2.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B .盐碱化C .地面下沉D .海水倒灌P 点以西为海洋,Q 点以东为海洋,PQ 为陆地3.下列四项,居于X 他所在国的是A.大堡礁 B.泰姬陵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4.Y地所在国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澳大利亚的平均海拔约350米。
高中地理极地地区专题复习高考复习题A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中最丰富的是()A.铁、煤B.石油、天然气C.铁、锰D.镍、铜2.(题文)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如图示意某北极航道与传统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印度洋海盗猖獗C.传统航道拥堵D.北极沿岸多港口4.图中所示北极航道开通主要现实意义是A.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B.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5.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题。
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6.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7.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000千米B.长城站是我国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如图示意南极半岛附近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P地四个箭头中,能够正确表示极地东风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9.一考察船从长城站出发,逆着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10.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11.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200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南极洲专题测试卷
一、读图填充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是地球最__________部的陆地,四周被大洋环绕,A 是__________洋,A 的西边是__________洋,A 的东边是__________洋。
(2)在图中标出东经和西经。
(3)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距遥远,只与__________洲距离较近。
(4)B 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__________
站,C 是__________站,B 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C 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属于__________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析
这里的气候特征__ __________ _。
(2)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_____月到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
3、读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 (1)图中南极最高峰B 叫____
(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 )
A 企鹅
B 鸵鸟
C 蜂岛
D 巨嘴鸟
图 南极洲
(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
A 12日14时
B 13日2时
C 12日2时
D 13日14时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4、读南极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注字母代表的海洋:C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2)填注字母代表的陆地:A _______B________
(3)填注字母代表的海峡:G_________
(4)填注字母代表的考察站F________H________
(5)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6)南极洲的资源:
二、能力提升: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右上图),回答1—3题。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
能为(单位:℃)()
A.–15℃,–25℃B.–15℃,–35℃
C.–35℃,–25℃D.–35℃,–45℃
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
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3.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
A.30 < T < 50 B.50 < T < 70
C.50 < T < 60 D.40 < T < 60
4.读右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上用△符号标出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中山站在
长城站的方向。
(3)ABC弧左边阴影部分为此时夜半球的局部。
判断AB弧
是。
A.晨线 B.昏线 C.子午线 D.晨昏线
(4)此时阳光直射的地理坐标是,北京时间是
时。
(5)此时亚欧大陆正受控制,印度半岛吹
风。
(6)图上E点与F点的距离是0.8厘米,而实地距离约
千米其比例尺为
(7)南极大陆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极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它们都在南极洲的________方。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干燥和________。
(3)南极洲资源丰富,在矿产中________和铁最丰富,在生物中________是特有的鸟类。
(4)图中的两个中国科学考察站名称为D________站,
E________站。
(5)我国赴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于1988年11月
20日10时从青岛出发,1989年1月4日当地时间10时到
达南极大陆沿岸(76°22′E,69°22′S),建起了中国的考
察站(E),3月5日离南极洲返航,于4月9日10时返回青
岛。
问:在历时142天的往返航行中:①出发时,D站(58°
55′W、62°13′S)的时间为________。
②到达目的地时,
北京时间应为________。
③出发时,青岛和E站的季节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
④到达时E站的季节是________,
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⑤返抵青岛时,青岛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6)每年的9~11月,南极上空出现全球________量最低值,形成“南极________洞”。
参考答案:
一、读图:
1、略
2、(1)酷寒、干燥、裂风(2)11月到次年3月夏季,暖季,极昼期。
3、(1)文森峰(2)A (3)B (4)A
4、(1)、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德雷克海峡(4)、长城站中山站
(5)、严寒、干燥、烈风
(6)、矿产资源:煤炭、铁矿淡水资源:冰川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二、强化训练:
1-3 、CCD
4、(1)顺时针(2)东南(3)A (4)23°26′S,90°E 、14 (5)亚洲高压、东北(6)2220 1:277500000 (7)严寒、干燥、烈风
5、(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2)酷寒烈风(3)煤企鹅
(4)长城中山(5)1988年11月19日22时1989年1月4日13时秋末春末夏季极昼昼长于夜(6)臭氧臭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