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英语2A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114
《典范英语》(2a-L22)教学参考第一篇:《典范英语》(2a-L22)教学参考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典范英语》(2a-L22)教学参考Kipper’s Birthday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看图讲述故事;能够制作生日聚会邀请卡。
2.非语言能力目标:感受生日聚会温馨快乐的氛围;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课题组提供)、故事图片(见检查理解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导入(Lead-in):观看动画片My Birthday Party片段,引入故事情境观看动画片My Birthday Party片段,引出关于birthday party 的讨论,为进入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播放动画片My Birthday Party片段(见课件): First,I would like to show you a video clip.(2)学生观看视频后,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It was Peppa’s birthday.What presents did she get?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id they have a party? Have you ever had a birthday party? Who went to your party? What did you do at the party? It was Kipper’s birthday.Did he want a birthday party? What did they do? Let’s learn the story.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大家为Kipper生日做准备的过程,感受生日聚会的欢乐氛围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大家为Kipper生日做准备的过程,感受生日聚会的欢乐气氛。
2021至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方案建大华清小学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8. 家庭作业〔Homework〕〔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回忆上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画一画,写一写。
如:We looked at the . The were .Lesson 1 Monkey Tricks 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1〕表演示范:教师扮演Wilma,另请6名学生分别扮演Wilf, Dad, Mum, Chip, Biff, Kipper,师生配合完成表演。
〔2〕分组表演: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假设干7人小组,小组合作完成表演。
准备几分钟后,请1-2组上台展示。
台词见课件。
4. 讨论〔Discussion〕: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可参考:Do you think Wilf and Wilma played a good trick with the creepy-crawly?Did you play a trick with a creepy-crawly?Did you play other tricks? What did you use? Who did you trick?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总结。
5.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掌握字母组合“aw〞的拼读规律〔1〕发现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 展示“see-saw〞图卡〔见课件〕,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creepy-crawly,并说出“aw〞的拼读规律。
〔2〕强化拼读规律教师利用PPT展示以以下图片及单词卡,让学生运用拼读规律读一读。
如:6. 家庭作业〔Homework〕〔1〕总结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
如喜欢绘画,可以为单词配图。
板书设计Lesson 6 Creepy-crawlyget it outcrawly see-saw strawberry draw yawn paw教师围绕故事提问,请学生作答,并将人物图分别贴在结构图的方框中。
《典范英语》(2a-L14)教学参考A Present for Mum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复述故事;能够用英语围绕“presents”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故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预测能力;让学生感受孩子们为父母的结婚纪念活动做准备的热情;体验结婚纪念活动的温情和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纸箱(大小不一,3个)、小玩具、头饰(Mum, Dad)、指环(2个)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通过“拆礼物”引入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动手“拆礼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礼物的大箱子(提前准备好3个大小不一的箱子和一个小玩具,将小玩具放在最小的箱子里,然后一层层套上大箱子),并请学生猜猜礼物是什么。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presents?(可展示礼物盒图片,帮助学生理解“presents”)I have a present for you. (展示大箱子)The present is in this big box. Can you guess what’s in the box?(请学生猜一猜)(2)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打开最外边的箱子,并提问:Open the big box and have a look. What’s in it? (请学生打开并取出里面的东西)It’s a box.(请学生回答)It’s a small box. (教师配合动作引导学生理解small)(3)教师继续请学生上台依次将箱子层层打开并提问,直到学生发现箱子里的小礼物。
《典范英语》(2a-L6)教学参考Creepy-crawly!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Get it out”、“Ugh! I couldn’t”等表达;能够初步掌握字母组合“aw”的拼读规律;能够表演故事;能够仿写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仿写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图(Wilf, Wilma, Dad, Mum, Chip, Biff, Kipper)、玻璃罐、毛虫玩具(如蜘蛛)、句卡(见环节5)、拼读图片(见环节8)。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展示实物,引入故事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creepy-crawly,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利用PPT展示creepy-crawly的图片(见课件),并与学生互动: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are these?They are called creepy-crawly.Are they lovely?Are they horrible?(配合表情)(2)教师展示装在玻璃罐里的毛虫玩具(如蜘蛛),提问:Here’s a creepy-crawly.Is it a real creepy-crawly?Do you want to touch it?(请几名学生摸一摸)Are you frightened?Could you get it out?(请几位学生尝试)之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Wilma had a creepy-crawly. Was it a real one? What did she do with the creepy-crawly? Let’s have a look.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每个人看到creepy-crawly时的表情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故事中每个人看到creepy-crawly时的表情。
典范2a26课教案教案标题:典范2a26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并运用典范2a26课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典范2a26课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典范2a26课的教材和教具。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的教学用具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与典范2a26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联系,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典范2a26课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2. 结合示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或问题,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3.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互相讨论和分享想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10分钟):1. 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2. 布置相关的作业或项目,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典范2a第3课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apple, banana, orange, pear, watermelon, grape, strawberry, pineapple, lemon, cherry, peach, mango,和句型:What’s this? It’s an apple.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以上所学的水果词汇,并能够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an...进行简单的问答。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水果的名称和相关句型的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问答。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2. 学习新词汇: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水果的名称,并让学生跟读。
3. 操练句型:教师示范句型What’s this? It’s an a pple.并让学生跟读。
4.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
5. 语音训练: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6. 语法训练:教师通过示范和操练,让学生掌握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7. 语言输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答练习。
8.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9.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图片和辅助教学。
2. 录音机:用于播放录音。
3.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句型和词汇。
4. 教学小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水果的名称和相关句型展开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游戏、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典范英语》(2a-L12)教学参考What Is It?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灵活运用“What is it? Is ita …?”句型;能够表演故事;能够改编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简单了解salamander和animal rescue;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通过讨论和改编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头饰(Mum, Biff, Chip, Kipper, Wilma, Wilf, Floppy)、故事图片(见检查理解环节)、动物图片或玩具(frog, lizard, salamander)。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通过“猜一猜”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故事情境通过玩猜物游戏“What is it?”,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部分被遮挡的动物图片(见课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is it? (展示第一幅动物图片)Is it a panda? Is it a bear?It’s a bear.(展示图片被遮挡的部分,请学生作答)What about this one? What is it?(展示第二幅动物图片)Is it a …? (请不同的学生猜测,引导学生使用“Is it a …?”)It’s a frog.(展示图片被遮挡的部分,请学生作答)(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One day, Mum took the children and Floppy to the park. Look! Floppy barked at something. What was it? Let’s read the story.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不同故事人物发现salamander 时的表情与反应,并认识到salamander是一种珍稀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典范英语》(2a-L28)教学参考Kipper’s Laces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续编故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故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预测能力;培养学生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意识;通过表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课题组提供)、鞋带、故事图片(图4-12)、句子卡片(见检查理解环节)。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通过系鞋带比赛,引入故事情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系鞋带比赛,激发学生兴趣,为进入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系鞋带,然后请几名有鞋带的学生上台进行系鞋带比赛:Look at me! I can tie my laces.Can you tie your laces? Who would like to try?Let’s have a competition.(2)展示故事标题及图片,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Kipper’s Laces. Could Kipper tie his laces? Let’s have a look.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Kipper学习系鞋带的原因和过程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变化,了解Kipper学习系鞋带的原因和过程。
典范2a第3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话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并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难点: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1. 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学生跟读课文,师生共同解释生词和句子结构。
2. 练习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对话,相互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境,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准确朗读课文,并做好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对话和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练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发。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典范英语》(2a-L7)教学参考The Little Dragon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能够用“I am ...”句型介绍自己;能够表演故事;掌握字母组合“igh”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了解中西方文化中龙的寓意以及西方文化中的骑士;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二、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文化背景:龙与骑士(dragons and knights)在中国,龙能够行云布雨,是祥瑞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
中国人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过年时还会舞龙舞狮增加节日气氛。
在西方,龙被描述成邪恶的形象,它像只巨大的蜥蜴,长有又长又粗的脖子,尖锐的牙齿,背部和长长的尾巴上还长有尖刺。
龙头上有角,全身覆盖着鳞片,可以用一对像蝙蝠翅膀一样的巨翼飞行,会喷火,拥有强大的力量或魔法。
欧洲中世纪很多奇幻冒险故事都以屠龙为背景,巨龙飞舞、骑士驰骋是常见的场景。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
在关于中世纪骑士的传说或童话里,他们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他们能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
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他们以骑士精神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他们为荣誉而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词卡(见环节5)、道具(见环节6)、字母卡(见环节7)。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龙和骑士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龙和骑士,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建大华清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8.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回忆上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画一画,写
一写。
如:
We looked at the . The were .
Lesson 1 Monkey Tricks
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动物图片
(1)发现拼读规律
教师利用PPT 展示“see-saw”图卡(见课件),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creepy-crawly,并说出“aw”的拼读规律。
(2)强化拼读规律
教师利用PPT展示以下图片及单词卡,让学生运用拼读规律读一读。
如:
6. 家庭作业(Homework)
(1)总结含有字母组合“aw”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
如喜欢绘画,可以为单词配图。
板书设计
Lesson 6 Creepy-crawly
get it out
crawly see-saw strawberry draw yawn paw
课
后
反
思
第7 课课型:新授课题:The Little Dragon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能够听懂录音,理解故事情节。
能够用“I am ...”句型介绍自己。
掌握字母组合“igh”的拼读规律。
过程方法: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情感态度:了解中西方文化中龙的寓意以及西方文化中的骑士。
思维目标: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请6名学生上台,每人抽取一组词卡,将词卡组成句子,并贴在相应的人物图下方。
之后,引导全体学生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并齐声朗读正确的句子。
完整的故事结构图如下:
2.复述(Retelling):
(1)承接“检查理解”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接龙复述故事。
教师在复述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使故事更加完整。
如:
One day, Sniff was lost.
Mrs May was upset.
Biff and Chip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Wilf and Wilma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Mum and Dad looked. They couldn’t find Sniff.
Nobody could find Sniff.
Floppy looked for his bone. He found Sniff by the tree. “What a clever dog!” said everyone.
(2)请1-2名学生独立复述故事。
复述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3. 讨论(Discussion):
(1)教师提问,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改编故事。
如学生表达有困难,可让学生参考故事原文(图1、3、5、8)。
问题可参考:
What pet did you have What was it called
Was it lost Were you upset
Who looked for it Did they find it
Who found it at last
(2)请几名学生讲讲自己改编的故事。
4. 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写一写改编后的故事,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lesson 8 The Lost Puppy upset, was, Mrs May;
was, lost, Sn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