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49.78 KB
- 文档页数:3
局麻药总结引言局麻药(Local Anesthesia)是指通过在局部给药来阻断疼痛传导的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和诊断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无痛的体验。
本文将对常用的局麻药进行分类和总结,并讨论其使用注意事项。
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局麻药可以分为两类:酯类和胺类。
酯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和降低心跳率的效果,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常见的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最早使用的局麻药,具有较短的作用时间和中度的局部麻醉效果。
•丙胺卡因(Procainamide):具有持久和较强的局部麻醉效果,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常用于表面和粘膜的局部麻醉,如在牙科和喉咙炎的治疗中。
胺类局麻药胺类局麻药相对酯类来说,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和更强的局部麻醉效果。
常见的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广泛使用的一种局麻药,具有快速、持久和可逆的作用特点。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具有长效的麻醉效果,常用于手术和产科分娩中。
但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慎重。
•曲可卡因(Tetracaine):作用时间长,具有很强的麻醉效果,适用于眼科和表面麻醉。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局麻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权衡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方式。
2.毒性反应:某些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具有较大的毒性,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3.过敏反应:局麻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医生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试验。
4.环境安全:在使用局麻药时,要确保使用环境安全,有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局麻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包括正确的注射技术、无菌操作和合理的药物管理等。
结论局麻药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无痛的体验。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一、不良反应(一)过敏反应局麻药真正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
(二)局部毒性反应1.组织毒性反应局麻药肌内注射可导致骨骼肌损伤。
2.神经毒性反应蛛网膜外腔会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三)全身性毒性反应临床上局麻药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主要是药量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所致,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通常中枢神经系统较循环系统更为敏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局麻药血药浓度低于引起循环系统毒性反应的浓度。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局麻药能通过血-脑屏障,中毒剂量的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表现为舌唇发麻、头晕、紧张不安、烦躁、耳鸣、目眩,也可能出现嗜睡、言语不清、寒战以及定向力或意识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肌肉抽搐、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和呼吸抑制。
治疗原则是出现早期征象应立即停药给氧。
若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应给予咪达唑仑1~2mg或硫喷妥钠50~200mg或丙泊酚30~50mg抗惊厥治疗。
一旦影响通气可给予肌肉机弛药并进行气管插管。
2.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立即给氧,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或正性肌力药。
治疗布比卡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溴苄铵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丙胺卡因的代谢产物甲苯胺可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用量应控制在600mg以下。
丙胺卡因引发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自行逆转或静脉给予亚甲蓝进行治疗。
(五)变态反应酯类局麻药的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能导致变态反应。
(六)超敏反应局部超敏反应多见,表现为局部红斑、荨麻疹、水肿。
全身超敏反应罕见,表现为广泛的红斑、荨麻疹、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和全身支持疗法。
二、防治原则(一)局麻药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1.掌握局麻药的安全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控制总剂量。
2.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以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
过敏是急性、严重并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变态反应。
1902年Portier和Richet首次给犬注射海葵萃取物时无不良反应,而第二次注射时却出现致命的全身反应。
1906年Clemens von Pirquet首先提出“过敏”学说,用以描述可能导致不确定的免疫或变态反应的生物反应。
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附着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当抗原与抗体再次相遇时,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胺和5-羟色胺激发快速的全身性防御反应,出现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气道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笔者结合口腔门诊过敏反应的病例,介绍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诊断及处理。
重点讨论I型过敏反应。
典型病例病例1 患者男性,56岁。
在局麻下行37、36、35种植体植入术,术前口服抗生素、止痛药、镇静药,氯己定漱口,手术过程顺利。
4个月后门诊制作愈合基台,氯己定冲洗,取印膜换基台,用藻酸盐印模材取口腔模型。
30min后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憋气、视物不清、乏力、大汗、心悸;考虑可能过敏,立即停止口腔治疗,放平牙椅,吸氧。
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胸腹部皮肤轻微潮红,双瞳孔等大等圆,双肺少许干鸣音,心音极弱,血压40/29 mmHg (1 mmHg=0.133 kPa),脉搏细弱摸不到。
处理:连续心电监测,心律齐,心率90次/min,无ST-T 段改变,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100%,麻黄碱15 mg静脉注射2次,血压回升不明显;6 min后血压50/28 mmHg,心率94次/min,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 mg及0.6 mg,4 min后血压91/29 mmHg,心率110次/min,患者呕吐胃内容物100 ml,给地塞米松10 mg,血压升至170/93 mmHg,患者胸闷好转;后血压降至75/40mmHg,给肾上腺素0.2mg,血压150/90 mmHg,血压再次降至77/42 mmHg(肾上腺素给药后心电图曾出现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多巴胺40 mg稀释后静脉点滴,维持血压;继续给地塞米松10 mg、氢化考的松100 mg。
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流程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部麻醉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1引起局部麻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1)一次用量超过患者的耐量;2) 误注入血管内;3) 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药液内未加肾上腺素;4) 患者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2局部麻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严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
a)中枢神经毒性:轻度毒性反应时,患者常出现嗜睡、眩晕、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力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表现。
b)心脏毒性:早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随着中毒症状的加重,则出现心脏传导系统、血管平滑肌及心肌抑制,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心搏骤停。
3预防措施:1)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2)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注药部位酌情减量;4)如无禁忌,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5)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作为麻醉前用药等。
4处理:1)发生毒性反应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吸入氧气;2)对轻度毒性反应患者可用地西泮0.1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此药有预防和控制抽搐作用;3)如已发生抽搐或惊厥,由于地西泮显效时间较长,一般主张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2mg/kg或者丙泊酚,也有主张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者,但后者需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4)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升压药,心率缓慢则用阿托品静脉注射;5)一旦发生呼吸心脏停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局部麻醉药物有哪些,相关不良反应你知道吗?想必大家都知道,麻醉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而局部麻醉作为麻醉当中的一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那么,你了解局部麻醉药物有哪些吗?另外,你了解这些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吗?现在,结合近些年部分专家提出的资料,对局部麻醉药物的类型及相关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整理、介绍,帮助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认识局部麻醉药,重视相关不良反应,尽最大努力完善局部麻醉效果,满足治疗需求及患者要求。
1 关于局部麻醉药,都有哪些呢?局部麻醉药,简单来讲就是指在局部组织在用药后,可逆性地抑制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
该类药物的使用,能够促使患者在保持清醒状态下,可逆地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
目前,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仅包括两大类型,即酯类、酰胺类,前者包括丁卡因、普鲁卡因等;后者包括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
为了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种局部麻醉药药理特点及作用机制,现进行如下总结。
1.1酯类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是一种短效酯类局麻药,具有毒性低、亲脂性低、对黏膜穿透力弱等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于表面麻醉,可以考虑用于硬膜外麻醉、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穿刺点注入该药品后1~3分钟,即可获取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维持30~45分钟。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是一种长效酯类局麻药,与普鲁卡因比较,其麻醉效果更强,专家指出,该药品的麻醉效果较普鲁卡因高出10倍,但其毒性也相对较严重,约为普鲁卡因的10~12倍,所以,不建议在浸润麻醉时使用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但是对于黏膜麻醉而言,效果较高,主要与其起效快(注射后1~3分钟即生效)、作用持久(维持2~3小时)等特点有关。
1.2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同时也是常用的一种酰胺类局麻药,与普鲁卡因比较,其麻醉效果更高,且作用持久,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扩散性,普遍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等。
另外,该药品的毒性明显高于普鲁卡因,建议在进行局麻过程中,该药品的用量应当较普鲁卡因减少。
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毒性)的预防主要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沙夫卡因;麻卡因,可卡因;苯佐卡因;美索卡因等等。
局麻药毒性反应突出表现是惊厥。
此时由于气道和胸、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势必影响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可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预防其毒性反应的发生。
1,严格应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可采用低浓度分次给药。
2,在局麻药溶液中加入少许肾上腺素,以减慢吸收,延长麻醉时效。
3,注射局麻药时必须细心回抽,观察有无回血,防止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
(特别是头颈部,且毒性反应迅速,事故率较高,局麻用药应慎重)4,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和肌肉抽动,此时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射并及时处理。
5,有效的预防药物是地西泮(安定),最大优点是对惊厥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且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实验表明,地西泮剂量达0.1mg/kg时就能提高惊厥阀。
故在大剂量麻醉前可口服地西泮(安定)5-7mg.以预防不良反应。
诊断要点(1)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局部麻醉药随血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人会感到困倦、嗜睡、头晕、继之眩晕,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进一步定向障碍、感知觉迟钝、肌肉震颤,严重时惊厥发作、意识不维,常使血管扩张,出血增加。
(3) 呼吸系统症状伴随着意识丧失,常有呼吸变深变慢,甚至呼吸停止。
(4) 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过敏虽少见,但发生后情况严重,需积极抢救。
表现为胸闷、憋气、出冷汗、心率加快、脉细弱、血压下降、唇甲苍白或青紫。
急救处理(1) 立即停止给药。
(2) 吸氧。
(3) 如烦躁不安、惊厥发作,可静注安定10~20mg。
(4) 呼吸困难者,可静注氢化琥珀胆碱50mg使骨骼肌松弛,然后作气管插管维持呼吸。
不要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药。
(5) 如遇过敏反应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或盐酸麻黄碱30mg,然后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 静滴。
过敏反应虽已做过皮内试验阴性仍可出现,故皮内试验只能供参考。
局部麻醉的方法、过敏反应、毒性反应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部麻醉方法:1、表面麻醉黏膜表面
2、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组织中
3、区域阻滞麻醉手术区的四周及基底部
4、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神经干(丛)周围
局部麻醉药的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1)过敏反应:少见使用很少量局部麻醉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
严重者可推注肾上腺素0.5mg,然后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
(2)毒性反应:指在单位时间内,血管中局部麻醉药浓度超过机体耐受力而出现的一系列中毒表现
常见原因:1、药物浓度过高2、用量过大3、局麻药意外注入血管
4、局麻药注入血运丰富组织使局麻药吸收过快
5、体质衰弱而耐受力降低
临床表现:1、轻度毒性反应:嗜睡、眩晕、多语、寒战、惊恐不定、定向障碍、血压升高、脉压缩小
2、重度毒性反应:肌肉震颤、抽搐、惊厥、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对局麻药的预防:1、一次用药不超过限量
2、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液
3、根据具体情况和注药部位酌减剂量
4、如无禁忌,局麻药液中加少量Adr
治疗原则:1、发生毒性反应后,立即停止给药,吸入氧气
2、轻者注射安定0.1mg/kg或咪唑安定
3、如有抽搐、惊厥用硫苯妥钠(1~2mg/kg)静脉注射,
必要时琥珀胆碱
4、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药物维持血压稳
定,心动过缓则应静脉注射阿托品。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一、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原因:①局麻药逾量;②单位时间内药物吸收过快,如注射到含血管丰富的部位或误入血管内。
③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多见于恶病质、严重感染、严重贫血、肝功不良、维生素缺乏,高热等病人。
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两种局麻药而不减量(可以认为两同类药物相加剂量应相当于其中一种药的最大量)。
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中枢神经的抑制性神经元容易遭受局麻药的抑制,结果使兴奋性神经元的作用相对加强,由此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表现兴奋,如多语、。
不安、紧张、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严重的谵妄、惊厥,甚至心脏停跳在收缩期。
如局麻药浓度再升高,则使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都受到抑制,即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嗜睡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及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等。
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治疗:①立即停用局麻药。
②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如人工呼吸、给氧和使用升压药,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复苏。
③抗掠厥:静注安定0.1-0.2mg/kg或2.5%硫喷妥钠3-5ml,
亦可用短效肌松药,但要准备气管插管的可能。
预防: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
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500,000,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创口渗血。
延长局麻药的吸收,增加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局麻中毒反应。
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组织缺血坏死。
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老年、甲亢、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周围疾病亦不宜使用。
二、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不同,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多少无线性关系。
有极少数病人在使用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粘膜水肿、荨麻疹、哮喘、低血压或休克等症状,称为过敏反应。
有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两种。
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
皮内或眼结合膜试验均可能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只供参考而难作定论。
凡病人属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者应小心。
酰胺类较酯类局麻药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对疑有对酯类过敏者,可改用酰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