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理景观》PPT课件(2篇)
- 格式:pptx
- 大小:16.61 MB
- 文档页数:63
形形色色的地图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找相应信息,通过读图解决地理问题。
2.理解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概念。
3.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在图上辨出不同的地形。
【学习重难点】
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在图上辨出不同的地形。
【学习过程】
一、种类繁多的地图
1.按分类,地图可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等。
2.按表示内容分类,地图可分为和。
3.反应地形、河流、城市等一般特征。
4.读图回答:
(1)0°经线穿过的大洲有几个?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几个?
(3)太平洋东面是哪几个大洲?
(4)北冰洋周围是哪几个大洲?
(5)哪个大洲全部在北半球?哪个大洲全部在南半球?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说说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差异。
2.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
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和,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和五种。
地图的语言【学习目标】1.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2.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学习重难点】重点知识:1.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2.能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难点知识: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学习过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新课探究;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一)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是表示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__________。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A.式:1:5000000;B.式:C.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_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_____。
比较比例尺大小时,把所要比较的各比例尺转换成同一形式,就能方便地判断大小。
2.地图上的方向:三种定向法A.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__________,根据所给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B.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C.普通地图:面对地图,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
二、新课探究1.图台湾岛地图上所使用的是哪种形式的比例尺?__________。
2.观察图思考:同样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哪幅?表示内容较详细的是哪幅?表示范围较大的是哪幅?小结:同样图幅,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__________,内容较__________;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__________,内容较__________。
地理景观【教学内容】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怎样阅读地理光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光盘的相关材料,学习了解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认识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践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示表述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地理光盘,认识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过程】一、课件资料收集1.从地理景观光盘中找出世界各地的各种景观图。
2.收集上海近十多年来的地理景观的变化(图片,影像资料)。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一)复习提问:1.世界上哪个城市找不到一辆汽车?哪个城市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城市”?为什么同样是城市有这么大的区别?2.为什么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之时,南方却是郁郁葱葱,百花争艳的景象?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不仅自然景观如此迥异,各地的房屋建筑,人们的衣着服饰、饮食习俗,以及出行、娱乐、健身方式等也各有地方、民族特色。
3.打开《地理光盘I》,你能否再找出一组景观照片,说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景观?(二)引入新课: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能发现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三、展示新课(一)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始终处在变化与发展之中。
例如,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台湾岛原先是与大陆连在一起的,高耸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汪洋大海,撒哈拉沙漠曾经遍布森林、湖泊和草原。
而潮涨潮落、寒来暑往更显现了大自然特有的变化韵律。
涨潮和落潮太平洋中一个新火山岛的形成示意图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戈壁崛起城市,渔村变成海港,沙漠变为绿洲,山坡开辟梯田,河中筑建大坝,海上建起机场……一处处新的景观,不断改变着原有地理景观的面貌。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有的地区水源面临枯竭,有的地区森林遭到乱砍滥伐,有的地区酸雨正在侵害各种建筑、土壤和植被,有的地区一些珍稀的生物物种正在消失……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地理景观【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地理景观的变化和发展。
3.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能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1.通过自读了解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地理景观的变化和发展。
【学习难点】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点一: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发展比较缓慢,变化比较显著。
因为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受气候、生物和人为的影响比较大。
例如干燥炎热的气候、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推草造田都会影响森林景观和草原景观;而森林和草原发展、恢复是非常缓慢的。
荒漠景观、湿地景观发展与变化比较显著。
(二)知识点二:地理景观的变化和发展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气候差异导致的,主要表现在土壤、植被、水文这几个方面,其中土壤和植被是比较明显的差异体现,这两者中,又属植被的表现更加突出,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根据气候类型来判断植被类型。
景观具有内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差异性表现:①景观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土壤、生物、水等)组成;②每一要素不是以单一的形态存在;③每一景观是由各种形态单位所组成。
一致性在于:性质和形态不同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形态单位的组合,有规律地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
二、合作探究你发现你居住地附近或者你熟悉的地方的景观发生了变化?三、达标测评1.(2016•潍坊校级模拟)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主要原因是()A.学生喜欢放长假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休息,有利健康C.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D.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2.(2016•宁津县校级模拟)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俗语说明了影响人们最为深刻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C.生活习惯D.文化传统3.(2016•贵港模拟)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A.黄土高原一窑洞一主食大米B.内蒙古草原一蒙古包一赛马C.西双版纳一竹楼一泼水节D.洞庭湖一陡顶砖瓦房一赛龙舟。
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徐倩一、引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地理景观(《地理(六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的内容,包括引言,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根据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是:1地理景观的千姿百态;2地理景观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3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四个教学活动:1导入;2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3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学生能够了解地理景观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并能举例说明;3学生能感受到地理景观的千姿百态,并开始喜欢地理;4学生有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本节课需要的教学设备如下:电脑,投影仪,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地理。
地理到底讲些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通过书本和网络媒体已经有一些了解了,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你觉得地理会讲些什么呢?学生:……(可合适举例激发学生思维,如:地理就是讲大地上的山川与河流等。
)2、老师:大家都说了很多。
那么地理到底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就跟着老师一起看下去。
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先请大家欣赏。
[逐张播放幻灯片——老师念出图片边上的问题。
]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这里为什么这样冷?你可知道哪里四季如春?为什么同一座山的下面是草地,上面却是皑皑白雪呢?怎样使被污染的江河变得清晰?人类应该怎样去呵护和爱惜我们的地球?老师:刚才那些问题就是地理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学习地理这门学科,你就能知道它们的答案了。
(二)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1、老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各种地球上的景象被称为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景观。
[播放幻灯片图片——河流、山地、古迹、工厂、城市和乡村]老师:看完这些图片后,你们有没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老师:原来地球上的地理景观是这样的千姿百态,我们居住的城市是一种地理景观,乡村也是一种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了解地理景观之间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地理景观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2.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什么是地理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面有哪些地理景观,请举几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景观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请举例说明。
4.说说你觉得地理景观可以怎么分类?
5.地理学家把地理景观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二、达标检测
1.什么是地理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人文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三幅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景观,有什么区别?
3.比较下面两幅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景观,有什么区别?
4.比较下面三幅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景观,有什么区别?
5.比较上述三组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第1节《地理景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景观》是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城市特色、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上海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城市和乡村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上海这一具体城市的地理景观,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包括城市建筑、道路布局、经济发展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上海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上海的地标建筑、城市道路等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上海的地理景观。
2.案例分析法:以上海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上海地理景观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上海地理景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投影幕等。
3.教学用具:地图、地球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上海的图片,如东方明珠、外滩等,引导学生关注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
提问:“你们对上海的地理景观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上海的地理景观图片,如城市建筑、道路布局等,同时简要介绍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上海的地理景观特点。
地图的语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分享所知道的地图形式和用途;2.了解地理学三代语言,以及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学语言的认识;3.了解比例尺的三种形式,以及相互间的转换;4.能熟练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5.能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程度呈正比,与展现的实际面积的大小呈反比;6.能够通过有比例尺的地图计算图上两地间的实际距离;7.在自己制作地图中确定比例尺;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9.掌握在室外判断方向和使用地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记地图册的图例,进行熟记比赛,认识和区分主要的图例和注记;2.解决如何将地理景观画在地图上的任务,掌握画图例和注记的方法;3.教师在黑板上画学校各种建筑的图例有大有小,学生发现比例失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4.通过对指南针的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指南针在户外使用地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预新生刚进入初中,通过课程绘制母校地图,新生增加了对学校各个角落的了解;2.了解最新的3S技术,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的新进展,更为认同地理学;3.通过使用指南针增强对地理进一步认识,认识地理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认识和区分主要的图例和注记;2.认识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以及相互间的转换;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二)难点:1.能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程度呈正比,与展现的实际面积的大小呈反比;2.在地图上按照比例尺两算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3.为自己制作的地图确定比例尺;4.户外判断方向和使用地图的方法;5.绘制学校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过了地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
教师:那么如何能够让人迅速知道地球表面事物哪里有什么呢?学生:地图。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第1节《地理景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景观》是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以上海为中心,介绍了上海的地理位置、气候、水系、城市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上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地理课程,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上海这一城市,学生可能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印象,对于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气候、水系、城市布局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上海的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上海的地理位置、气候、水系、城市布局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上海的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思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上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自然地理特征:a.地理位置:让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
b.气候:介绍上海的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等。
c.水系:讲解上海的水系特点,如黄浦江、长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