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1.地理景观》1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45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21《地图的语言》word教案《景观·地图篇》——2.1地图的语言一、本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的开始。
本章主要包括几个内容:1、形式多样的地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阅读和运用。
2.地位与作用:公式是数学的语言,乐符是音乐的语言,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地图也就是地理的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就如学音乐先要学习什么是8分音符一样重要。
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会使接下来的地理学习事半功倍。
3.学生分析:我校中预学生是来自全市各区县较为优秀的小学毕业生。
很大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百科知识涉猎较广,数学底蕴和空间感等都较强。
同时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对于陌生的知识有一定的渴望。
但是每班人数较多,大型的活动开展不便,效率较低。
所以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难度和深度,同时教学方法主要以师生互动辅以PPT的形式展开。
4、设计说明:综合以上各点,本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基本要求作为内涵融入到以绘制地图为任务的教学主线中去,最后所有学生在课后完成绘制本校地图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点评。
这样的形式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分享所知道的地图形式和用途;2、了解地理学三代语言,以及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学语言的认识;3、了解比例尺的三种形式,以及相互间的转换;4、能熟练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5、能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程度呈正比,与展现的实际面积的大小呈反比;6、能够通过有比例尺的地图计算图上两地间的实际距离;7、在自己制作地图中确定比例尺;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9、掌握在室外判断方向和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记地图册第2页的图例,进行熟记比赛,认识和区分主要的图例和注记;2、解决如何将地理景观画在地图上的任务,掌握画图例和注记的方法;3、教师在黑板上画学校各种建筑的图例有大有小,学生发现比例失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4、通过对指南针的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指南针在户外使用地图。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中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中的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以
下是其中的一些内容:
1.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 中国的自然地理景观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2. 气候和天气
- 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和热带季
风气候等。
- 不同地区的天气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3. 地理标志
- 地理标志是指某个地区特有的产品,具有特殊的地理属性和品质特点。
-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如武夷山的铁观音茶和四川的蚕豆等。
4. 交通运输
-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国家之一。
- 主要的交通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
- 中国的高铁网络发达,方便人民出行。
5. 旅游资源
-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 例如,长城、故宫和西湖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是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学科中的一些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
一、大地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昼夜变化与时间计量3. 四季交替与气候变化4. 地球的倾斜与赤道气候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与地理环境2. 地球的岩石与土壤3. 植被与动物资源4.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三、我国的地理环境1. 自然地理环境2. 人文地理环境3. 地域资源利用4. 城市与乡村发展四、世界的地理环境1. 世界自然地理环境2. 世界人文地理环境3. 世界地域资源利用4. 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五、地理实践与地理研究1. 地图与地图阅读2. 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3. 考察与实践探究4. 地理研究与学科竞赛六、地球村的和谐发展1. 人类文明与地球家园2.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地域差异与地球和平4. 地球村共同命运与梦想七、地球科学与地理教育1. 地球科学概念与认识方法2. 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要求3. 地理学科素质与学习方法4. 地理学科素质评价与教育改革八、地理空间与地理思维1. 地理空间概念与认知方式2. 地理思维方法与表达能力3. 地理学科思维素质与核心素养4. 地理学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九、跨学科的地理知识1. 地理与科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通联。
在地球科学领域,地理学常常与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相交叉,共同探讨地球的形成与变化,气候与环境的演变,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分布与变迁等诸多问题。
地理学也积极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对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展示。
2. 地理与人文学科地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塑造,探讨地理条件对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政治演变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有所重叠,相互借鉴与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学研究范式。
十、地理科学的发展与前景1. 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古代的地理探索为起点,地理科学经历了地图绘制、地理学说的形成、地球科学的整合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等阶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景观地图篇(一)地理景观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
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
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和地理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是家园更加美好。
(二)地图2.1地图的语言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③图例④标记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运用地图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180°主要的线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4、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徐倩一、引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地理景观(《地理(六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的内容,包括引言,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根据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是:1地理景观的千姿百态;2地理景观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3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四个教学活动:1导入;2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3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学生能够了解地理景观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并能举例说明;3学生能感受到地理景观的千姿百态,并开始喜欢地理;4学生有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本节课需要的教学设备如下:电脑,投影仪,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地理。
地理到底讲些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通过书本和网络媒体已经有一些了解了,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你觉得地理会讲些什么呢?学生:……(可合适举例激发学生思维,如:地理就是讲大地上的山川与河流等。
)2、老师:大家都说了很多。
那么地理到底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就跟着老师一起看下去。
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先请大家欣赏。
[逐张播放幻灯片——老师念出图片边上的问题。
]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这里为什么这样冷?你可知道哪里四季如春?为什么同一座山的下面是草地,上面却是皑皑白雪呢?怎样使被污染的江河变得清晰?人类应该怎样去呵护和爱惜我们的地球?老师:刚才那些问题就是地理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学习地理这门学科,你就能知道它们的答案了。
(二)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1、老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各种地球上的景象被称为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景观。
[播放幻灯片图片——河流、山地、古迹、工厂、城市和乡村]老师:看完这些图片后,你们有没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老师:原来地球上的地理景观是这样的千姿百态,我们居住的城市是一种地理景观,乡村也是一种地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