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痹证

【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外因:感受风寒暑邪;感受风湿热邪

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

【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直流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好伤气血,损及肝肾。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的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一辨泄气的偏盛,二辨虚实

【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

第二节痉证

【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主要与肝失濡养有关,也与心、脾、胃、肾有关

【诊断依据】

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症候特征。

2)部分为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2)辨虚证与实证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舒筋解痉

治本:以养血滋阴为主,舒筋止痉为主

【证治分类】

第三节痿证

【概念】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至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病因】①感受温毒②湿热浸淫③饮食毒物所伤④久病房劳⑤跌仆瘀阻

【病机】五脏精气受损,经血津液亏损

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病变累及五脏。

【诊断依据】

①肢体筋脉迟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②由于肌肉微软无力,可有眼废,视歧,声嘶低,抬头无力,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③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症鉴别】

【辨证要点】

2)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

【治疗原则】

虚→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治痿独取阳明”

【证治分类】

第四节腰痛

【概念】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病因】①外邪侵袭②体虚年衰③跌仆闪挫

【病机】外感腰痛:外泄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内伤腰痛: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

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

【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

外邪:实:祛邪通络寒湿:温散湿热:清利

外伤属实: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内伤属虚:补肾固本,兼顾肝脾

第五节颤证

【概念】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病因】①年老体虚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逸失当

【病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病证鉴别】

【辨证要点】

首先辨清标本虚实

虚: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

实:风、火、痰、瘀等

实: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虚: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治疗原则】

初期:清热、化痰、息风为主

发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

肢体经络病症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 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患者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着痹。其病机为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其代表方为薏苡仁汤。本方健脾祛湿,发散风寒。故C为正确选项。 2.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黧黯,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双合汤√ C.独活寄生汤 D.蠲痹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痹证之痰瘀痹阻证。其病机为痰瘀互结,留滞肌肤,痹阻经脉。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其代表方为双合汤。本方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故B为正确选项。 3.患者女性,4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年,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薏苡仁汤 B.羌活胜湿汤 C.双合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解析:根据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等症状,可辨为痹证之寒热错杂证,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薏苡仁汤为治疗痹证之风寒湿痹证的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为治疗痹证之风湿热痹证的代表方,双合汤为治疗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的代表方。 4.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四妙丸√ B.知柏地黄丸 C.肾着汤 D.妙香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湿热腰痛。其病机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其代表方为四妙丸。本方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故A为正确选项。 5.患者男性,62岁,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平素时有腰痛。近一年来腰痛加重,酸软疼痛,喜揉喜按,腿膝无力,面色潮红,心烦,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辨证是 (分数:2.00) A.寒湿腰痛 B.湿热腰痛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2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1?心虚胆怯证 症状一一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 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 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2.心血不足证 症状一一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 ,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一一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一一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益气,意在生血, 适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之证 加减一一热病后期损及心阴一合生脉散 备选方一一炙甘草汤: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 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 症状一一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一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手足心热之证 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心烦神乱,失眠多梦等 4.心阳不振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一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加减--- 大汗出一黄芪、煅龙牡、山萸肉、浮小麦;或用独参汤 心阳不振,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一炙麻黄、补故脂、细辛,重用桂枝,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 5.水饮凌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恶心呕吐,流涎,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 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一一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加减一一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6.瘀阻心脉证 症状一一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 涩,或结或代。 治法一一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一一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前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等症后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用于胸闷不舒,少寐多梦等症 7.痰火扰心证 症状一一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口干 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内扰, 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女,69岁,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近半年逐渐出现善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有时痛哭不自止,有时大笑不能自控,近3天终日不语,不思饮食。症见体胖,口流涎沫,舌淡、苔白腻脉滑。 第1题: 其辨病辨证为 A.癫证、痰气郁结 B.癫证、心脾两虚 C.痴呆、髓海空虚 D.痴呆、脾肾两虚 E.痴呆、痰浊蒙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治法为 A.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B.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C.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D.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首选方剂为 A.温胆汤加减 B.涤痰汤加减 C.还少丹加减 D.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E.七福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若病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应 A.改用温胆汤 B.改用龙胆泻肝汤 C.改用黄连温胆汤 D.改制南星为胆南星加瓜蒌、栀子、天竺黄等 E.加黄柏、栀子、龙胆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若病人兼眩晕、嗜睡、肢体麻木阵作,脉弦滑应 A.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B.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C.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D.加龙骨、牡蛎、地龙 E.加地龙、桃仁、红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52岁,近因操劳过度出现,心前区疼痛,症见心痛阵发,心胸憋闷,失眠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而时有间歇。第6题: 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气阴两虚 C.心肾阴虚 D.心肾阳虚 E.痰浊闭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治法为 A.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B.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肢体经络疾病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名词解释 1.痹证2.痉证3.痿证4.颤证5.腰痛 二、填空题: 1.痹证的发生与、、及等有密切关系。 2.痹证的辩证,一是要辩,二是要辩。 3.痹证治疗应以为基本原则。 4.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证治疗原则为,。 7.痉证是以,甚则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 8.痿证辩证,重在辩,审标本虚实。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证,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痹病初起的主要症状 A.疼痛B.痿弱无力C.酸楚D.重着麻木 2.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肿胀,痛有定处,手足困重,肌肤麻木,苔白腻,脉濡缓。此属痹病中的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3.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舒,筋脉拘急,伴发热、口渴心烦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热利湿,通络止痛B.清热通络,祛风除湿C.清热解毒,养阴止痛 D.清热化湿,活血止痛 4. 防风汤治疗何型痹病最佳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5. 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内经》对于痉病的病因以何立论 A.外风B.外寒C.外燥D.外邪 11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急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四肢震颤 12.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3.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D、有无外感 E、关节肿与不肿 2、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6、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7、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二、A2 1、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白虎加桂枝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三、B 1、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 -------- ,由于 ---------- 或 ---------- ,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 ?心悸以 -------- 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 --------- 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 ------- ,其病位以 --------- 为主,然其发病多与 ---------- 脏功能失调有关。 5 ?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 ------- 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 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 ------- 最为常见。 6 ?《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 --------- ,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 -------- ,其实证类型以 ---------- 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 -------- ,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 ----------- 疾病。 9 .痫病源于《内经》而称“ ------- ”,属“巅疾”范畴。 10 .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 。 11 .控制 ------- 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 ?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 ------- ,保护舌头。 13 ?癫病除药物治疗外, ------- 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 --------- 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 A. 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 .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 A. 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 ?心阳不足 D ?阴虚火旺 3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 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5 ?下列除哪项以外,皆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原因 ?( ) A.寒邪内侵 B.情志失调 C.年老体虚 D.肝阳上亢 6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多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 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不促,属胸痹心痛何仲类型 ? ---------- ( ) A.寒凝心脉 B.痰浊闭阻 C.瘀血痹阻 D.心阳不振 7?瘀血痹阻型胸痹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9?痴呆患者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耳鸣如蝉,舌瘦质红,少苔,脉沉弦数者,选用何 C. 知柏地黄丸合还少丹 D.知柏地黄丸合七福饮 10 ?患者头晕耳鸣,记忆力明显减退,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舌瘦舌淡,苔薄 白,脉沉细弱,可选何方治之 ?( ) A.七福饮 B.洗心汤 C.转呆丹 D.还少丹 11 .痫病的病理以下列哪些最为重要 ?( ) A.脏腑失调 B.气机逆乱 C.痰邪作祟 D.风阳内动 A.心胸疼痛剧烈,痛有定处 C.感寒受热则痛剧 8?下列哪项是寒凝心脉的主要指征 B. 伴有胸闷 D.舌质暗红脉弦涩 ?( )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C. 胸疼灼热,烦闷不适 B.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D. 胸中闷痛,心悸不A.知柏地黄丸合转呆定智汤 B. 知柏地黄丸合转呆丹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一、A1 1、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疗痿证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E、张子和 2、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可见 A、汗出如油 B、口噤不开 C、舌体瘫软 D、口张目瞪 E、神昏谵语 3、痿证与痹证的主要鉴别点为 A、是否肌肉瘦削枯萎 B、有无关节肿大变形 C、有无肢体关节疼痛 D、肢体能够随意运动 E、是否关节屈伸不利 4、痿证的病理特点是 A、实证为多 B、寒证为多 C、热证为少 D、虚证为少 E、虚证为多 5、痿证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温毒 B、湿热浸淫 C、饮食毒物所伤 D、久病房劳 E、寒湿侵袭 6、痿证又称 A、厥证 B、痹证 C、瘘弱 D、痿躄 E、痿软 二、A3/A4

1、患者男性,36岁,双下肢痿软无力5年余,逐渐加重,腰膝酸软,不能久立,腿胫大肉渐脱,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1> 、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辩证的证候为 A、脾胃虚弱证 B、肝肾亏损证 C、脉络瘀阻证 D、肺热津伤证 E、湿热浸淫证 <2> 、采用的治疗方剂为 A、虎潜丸 B、归脾汤 C、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D、知柏地黄丸 E、生脉散 <3> 、该患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B、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C、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D、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E、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4> 、若阳虚畏寒,可加用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四君子汤 2、患者,女性,21岁,双下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4年余,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 、根据患者的症状本病当诊断为 A、痹证 B、痿证 C、偏枯 D、中风 E、痫证 <2> 、治则为 A、健脾和胃,舒筋活络 B、补益脾气,祛邪通络 C、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D、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E、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3> 、代表方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脉象细弱。上述症状属什么证型 (分数:2.00) A.心血不足证√ B.心阳不振证 C.心虚胆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属心悸之心血不足证。故A为正确选项。 2.患者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此证属于 (分数:2.00) A.瘀阻心脉证 B.心虚胆怯证 C.心阳不振证 D.水饮凌心证√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心悸水饮凌心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故D为正确选项。 3.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4.痰浊闭阻所致胸痹,其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祛痰降逆,理气宣痹 B.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C.豁痰理气,化瘀通络 D.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解析:解析:胸痹之痰浊闭阻证,病机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所以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故D为正确选项。 5.《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强调下列哪种治法为主 (分数:2.00) A.宣痹通阳√ B.温阳散寒 C.益气温阳 D.活血化瘀 解析:解析: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并进行了专门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在治疗上,以宣痹通阳为主。故A为正确选项。 6.下列哪项为寒凝心脉型胸痹的主要特征 (分数:2.0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2、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3、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6、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7、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E、关节肿与不肿 二、A2 1、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三、B 1、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汇总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一 )A 型题 1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伤寒论》 C ?《内经》 D ?《诸病源候论》 E ?《证治准绳》 2?根据病因,最早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内经》 C ?《伤寒论》 D ?《外台秘要》 E ?《济生方》 3?首先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的是何医著 ( ) A ?《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 4 将痉证概况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 ( ) A -吴鞠通 B ?华鈿云 C ?王清任 D ?张景岳 E ? 朱丹溪 5 ?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景岳全书》 B ?《医学明理》 C 《临证指南医案》 D 《温病条辨》 E ■ 《医林改错》 6 ? 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 血, 血行风自灭” , 这种治则首载于 ( ) A -《医宗必读?痹》 B ?《济生方?痹》 C ?《外台秘要》 D 《证治准绳》 E ■ 《金匮要略》 7 ?对膝关节肿大称为 “鹤膝风”的医著是( ) A ?《外台秘要》 B ?《济生方?痹》 C ?《格致余论》 D ?《证治准绳》 E ?《诸病源候论》 8?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 ?局部灼热红肿 B ?痛不可触C ?得冷则舒D ?肌肤麻木不仁 E ?游走性关节疼痛 9?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行痹 B ?风湿热痹 C ?痰瘀痹阻证 D ?肝肾两虚证 E ?痛痹 10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 ) A ?防风汤 B ?双合汤 C ?薏苡仁汤 D ?乌头汤 E ?宣痹汤 11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 ( ) A ?皮痹 B ?心痹 C ?肌痹 D ?筋痹 E ?骨痹 12 ?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 ) A ?活血化瘀止痛法 B ?补虚止痛法 C ?祛风散寒止痛法 D ?搜风止痛法 E ?清热消肿止痛法 13 ?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 燥,脉滑数,证属 ( ) A ?行痹B ?着痹C ?风湿热痹D ?痛痹E ?痰瘀痹阻证 14 ?着痹的代表方是( ) A ?三仁汤 B ?薏苡仁汤 C ?宣痹汤 D ?四妙散 E ?二妙散 15 ?痹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 ) A ?肢体活动情况 B ?有无肌肉萎缩 C ?痛与不痛D ?有无外感E ?关节肿与不肿 16 ?补血荣筋丸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痰瘀痹阻证 B ?风湿热痹 C ?痛痹 D ?着痹 E ?肝肾两虚证 17 ?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 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下列何方 ( ) A ?双合汤 B ?独活寄生汤 C ?金匮肾气丸 D ?宣痹汤 E ?补中益气汤 18 ?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剧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 数,宜选用 ( )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 心系病证(试题库)

第二章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由于————或————,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心悸以————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5.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最为常见。 6.《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其实证类型以————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疾病。 9.痫病源于《内经》而称“————”,属“巅疾”范畴。 10.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11.控制————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保护舌头。 13.癫病除药物治疗外,————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A.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A.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心阳不足 D.阴虚火旺 3.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填空题: 1.头痛的治疗原则当为————、————。 2.外感头痛以————、————、————为特征。 3.痹病者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多预后不良。 4.痹病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者,此为————。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病常以————为本,以————为标。 7.痉病属————范围,治疗上————是其大法。 8.痿病在临床上一般以————证、————证居多。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病,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治疗腰痛时除散寒祛湿、————、————、————外,多配————的药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少阳经头痛部位多在( ) A.额部及眉棱骨 B.头后部下连于项 C.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 D.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2.阳明头痛引经药为下列哪组( ) A.羌活、蔓荆、川芎 B.葛根、白芷、知母 C.柴胡、黄芩、川芎 D.吴萸、蒿本 3.大凡肝阳所致头痛,其疼痛性质多为( ) A.胀痛 B.跳痛 C.刺痛 D.掣痛 4.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疗 最佳选方为( ) A.小半夏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归脾汤 D.六君子汤 5.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1.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C.右归丸 D.大补元煎 12.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 ) A.右归丸 B.左归丸 C.青娥丸 D.《金匮》肾气丸 三、多项选择题: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经络病症)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筋络病症) (一)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日轻夜重,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得热,得按可减,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顽痹 1、尪痹(痰瘀阻络)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补肾散寒,活血通络------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续断、补骨脂、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桃仁、当归、乌蛇 2、气血亏虚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 (二)萎证: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痿——指肢体痿弱不用。 辟——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 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 心烦口渴, 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清热润肺, 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发热, 胸闷 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质红, 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腹胀,面浮, 面色不华,气短, 神疲乏力。舌质淡有齿印, 苔薄或腻。脉细弱---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 下肢痿软无力, 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下肢痿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二)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某女,21岁,某卫校实习生,在观看手术过程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发凉,平卧后,十余分钟苏醒。查体无异常,应首先考虑的病证为 A.癫痫 B.中风脱证 C.郁证 D.眩晕 E.厥证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某男,30岁,反复出现右上肢抽搐,发作时神志清醒,右上肢自觉阵阵发紧,见手指抽动,历时30~60秒钟不等,发作后无任何不适,首先考虑为 A.厥证 B.癫病 C.狂病 D.痹证 E.痫病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隋唐以后内伤杂病中"厥"的概念是 A.四肢逆冷 B.四肢抽搐 C.不知人事 D.突然发生的神志改变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癫病之心脾两虚证,若神气恍惚、心悸易惊较重最宜加何药 A.酸枣仁、柏子仁等 B.龙齿、磁石等 C.朱砂安神丸 D.天王补心丹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瘀血胸痹疼痛的特点为 A.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痛 B.胸痛如绞,遇寒则发,得冷加剧 C.胸部窒闷而痛,伴唾痰涎 D.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 E.以上皆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胸痹隐痛时作时止,纠缠不休,动则多发,口干苔少属 A.气滞 B.痰浊 C.血瘀 D.心阳不振 E.气阴两虚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7题: "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证,性所凭也"出自何书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证》 D.《类证治裁》 E.《医林改错》

(精)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一、A1 1、痉证之邪壅于经络证寒邪较甚的可用 A、羌活胜湿汤 B、防风通圣丸 C、葛根汤 D、荆防败毒散 E、桂枝汤 2、痉证治本以哪项治疗为主 A、舒筋解痉 B、清热祛湿 C、熄风镇痉 D、滋养营阴 E、活血化瘀 3、痫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为 A、有无神识丧失 B、是否突然发作 C、发作后有无后遗症 D、发作持续时间长短 E、有无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症状 4、痉证的病理性质有哪两方面 A、虚实

C、阴阳 D、表里 E、脏腑 5、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吴鞠通 D、华岫云 E、王清任 6、指出:“方书皆谓感受风湿而致,多用风药,予细详之,恐仍未备,当作气血内虚,外物干之所致。”的医家为 A、吴鞠通 B、朱丹溪 C、华岫云 D、张景岳 E、巢元方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痉证的症状特点 A、项背强直 B、四肢抽搐 C、口吐涎沫 D、角弓反张 E、甚至口噤

8、“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出自于 A、《医学明理·痉门论》 B、《素问·气厥论》 C、《灵枢·经筋》 D、《素问·至真要大论》 E、《张氏医通·瘛疭》 二、A3/A4 1、患者男性,73岁,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1>、该病属 A、中风 B、癫证 C、痫证 D、颤证 E、痉证 <2>、该证的治法为 A、扶风散寒,燥湿和营 B、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C、清肝潜阳,息风镇痉 D、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E、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3>、该病证的首选方为

B、乌头汤 C、羚角钩藤汤 D、白虎汤 E、清营汤 <4>、若患者出现口苦苔黄,则加 A、龙胆草、栀子、黄芩 B、黄连、菊花 C、白芍、生地 D、石膏、生地、麦冬 E、大黄、芒硝 2、患者女性,10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1>、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证候为 A、心营热盛 B、肝经热盛 C、邪壅经络 D、痰浊阻滞 E、阳明热盛 <2>、其治则为 A、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B、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C、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方歌

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1. 风寒湿痹 (1)行痹 防风汤12:防风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肉桂黄芩当归葛根茯苓枣秦艽。 (2)痛痹 乌头汤5:芍药黄芪麻黄甘草皆三两,五粒川乌煮蜜匀。 (3)着痹 薏苡仁汤12:薏苡仁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生姜,川乌苍术防风甘草独活羌活。 2. 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5:白虎汤4(白虎粳米石膏知母甘草)+桂枝 宣痹汤9:宣痹赤小豆滑石防己,蚕沙杏仁连翘半夏栀子薏苡仁。 五味消毒饮5: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 犀黄丸5:犀黄丸内麝香黄米饭,没药乳香加牛黄。 3. 痰瘀痹阻 双合汤12:双合桃红四物6(四物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集,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加白芥竹沥齐。 4. 肝肾两虚 补血荣筋汤8:补血荣筋肉苁蓉,牛膝天麻与鹿茸,木瓜熟地菟丝子,五味子培补筋骨舒。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阳和汤7:白芥子麻黄炮姜炭生甘草熟地鹿茸肉桂。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二、痿证 1. 肺热津伤 清燥救肺汤9:清燥救肺人参甘草枇杷叶,桑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胡麻仁。 2. 湿热浸淫 加味二妙散7:防已当归萆薢入,黄柏龟板牛膝苍术。(二妙散2:黄柏、苍术) 3. 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散11:人参茯苓白术异功薏苡仁,山药甘草白扁豆砂仁桔梗莲子肉枣。 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4. 肝肾亏损 虎潜丸9:虎潜丸大补(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陈皮锁阳白芍干姜煮。(虎潜丸中猪脊髓为虎骨。)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5. 脉络瘀阻 圣愈汤6:圣愈汤有党参(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随。 补阳还五汤7:补阳还五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黄芪地龙。 大黄?虫丸12:大黄?虫黄芩芍药桃仁,干地黄杏仁干漆蛴螬,虻虫水蛭和甘草,祛瘀生新功独超。 三、腰痛 1. 寒湿腰痛 甘姜苓术汤4: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湿热腰痛 四妙丸4:四妙苍术黄柏临,牛膝加薏苡仁。 3. 瘀血腰痛 身痛逐淤汤12:身痛桃仁红花甘草当归川芎,香附五灵脂秦艽羌活没药牛膝地龙。 4. 肾虚腰痛 (1)肾阴虚 左归丸8:左归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六味三泻除。(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 知柏地黄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知母、黄柏 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 杜仲丸11:杜仲龟甲猪脊髓枸杞子,黄柏知母五味子当归,芍药黄芪补骨脂。 (2)肾阳虚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青娥丸4:青娥胡桃肉大蒜头,补骨脂杜仲丸。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补髓丹5:补骨脂杜仲鹿茸,没药胡桃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7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患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恶闻声响,苔薄白,脉弦细者。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安神定志丸√ B.朱砂安神丸 C.天王补心丹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心悸之心虚胆怯证。其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其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故A为正确选项。 2.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 (分数:2.00) A.阴阳气血 B.外感与内伤 C.属实属虚√ D.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故C为正确选项。 3.患者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易受情志诱发,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当选用 (分数:2.00) A.柴胡疏肝散√ B.血府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丹栀逍遥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胸痹之气滞心胸证,治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当之。故A为正确选项。 4.患者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治疗方剂宜选 (分数:2.00)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香丸 D.栝萎薤白半夏汤 解析:解析: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为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当用温通散寒之法,方选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5.用酸枣仁汤治失眠的是 (分数:2.00) A.《金匮要略》√ B.《景岳全书》 C.《素问》 D.《医宗必读》 解析:解析:《金匮要略》记载有:“虚劳虚烦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故A为正确选项。 6.不寐的病位主要在于 (分数:2.00) A.心√

肢体经络病证(一)

肢体经络病证(一)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治痿应慎用 ?A.寒药 ?B.热药 ?C.风药 ?D.利湿药 ?E.补药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吴鞠通 ?D.华岫云 ?E.王清任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巢元方称遍历关节疼痛者为 ?A.白虎病 ?B.白虎历节 ?C.痛风 ?D.鹤膝风 ?E.历节风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以哪一脏病变较为多见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颤证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A.心、肾、脾 ?B.肝、肺 ?C.肺、心 ?D.脑、心、肝 ?E.脾、心、肾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肾阳虚腰痛的代表方剂是 ?A.金匮肾气丸

?B.七味都气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大补元煎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7.颤证的病理性质为 ?A.气血亏虚 ?B.阴阳亏虚 ?C.虚实夹杂 ?D.本虚标实 ?E.阴虚风动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患者,男,49岁,初起恶风发热,周身不适,继则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脉浮,该病治疗首选方为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乌头汤 ?C.防风汤 ?D.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分数:1.00) A. B.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