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6
肢体经络病证一、痹证1. 风寒湿痹(1)行痹防风汤12:防风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肉桂黄芩当归葛根茯苓枣秦艽。
(2)痛痹乌头汤5:芍药黄芪麻黄甘草皆三两,五粒川乌煮蜜匀。
(3)着痹薏苡仁汤12:薏苡仁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生姜,川乌苍术防风甘草独活羌活。
2. 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5:白虎汤4(白虎粳米石膏知母甘草)+桂枝宣痹汤9:宣痹赤小豆滑石防己,蚕沙杏仁连翘半夏栀子薏苡仁。
五味消毒饮5: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
犀黄丸5:犀黄丸内麝香黄米饭,没药乳香加牛黄。
3. 痰瘀痹阻双合汤12:双合桃红四物6(四物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集,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加白芥竹沥齐。
4. 肝肾两虚补血荣筋汤8:补血荣筋肉苁蓉,牛膝天麻与鹿茸,木瓜熟地菟丝子,五味子培补筋骨舒。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阳和汤7:白芥子麻黄炮姜炭生甘草熟地鹿茸肉桂。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二、痿证1. 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9:清燥救肺人参甘草枇杷叶,桑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胡麻仁。
2. 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7:防已当归萆薢入,黄柏龟板牛膝苍术。
(二妙散2:黄柏、苍术)3.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11:人参茯苓白术异功薏苡仁,山药甘草白扁豆砂仁桔梗莲子肉枣。
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4. 肝肾亏损虎潜丸9:虎潜丸大补(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陈皮锁阳白芍干姜煮。
(虎潜丸中猪脊髓为虎骨。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5. 脉络瘀阻圣愈汤6:圣愈汤有党参(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随。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5.感冒的转归预后6.感冒的预防调护细目二:咳嗽要点:1.咳嗽的概念2.咳嗽的病因病机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咳嗽的辨证论治5.咳嗽的转归预后6.咳嗽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哮病要点:1.哮病的概念2.哮病的病因病机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哮病的辨证论治5.哮病的转归预后6.哮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5.喘证的转归预后6.喘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肺痈要点:1.肺痈的概念2.肺痈的病因病机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肺痈的辨证论治5.肺痈的转归预后细目六:肺痨要点:1.肺痨的概念2.肺痨的病因病机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肺痨的辨证论治5.肺痨的预防调护其次单元心系病证细目一:心悸要点:1.心悸的概念2.心悸的病因病机3.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心悸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胸痹要点:1.胸痹的概念2.胸痹的病因病机3.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胸痹的辨证论治5.胸痹的转归预后6.胸痹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5.不寐的预防调护第三单元闹系病证细目一:头痛要点:1.头痛的概念2.头痛的病因病机3.头痛的诊断及病证鉴别4.依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推断其经络归属5.头痛的辩证论治6.依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7.头痛的转归预后细目二: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5.眩晕的转归预后6.眩晕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中风要点:1.中风的概念2.中风的病因病机3.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中风的辨证论治5.巾风的转归预后6.中风的预防调护细目四:痫病要点:1.痫病的概念2.痫病的病因病机3.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痫病的辨证论治细目六:痴呆要点:1.痴呆的概念2.痴呆的病因病机3.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痴呆的辨证论治第四单元脾胃病证细目一:胃痛要点:1.胃痛的概念2.胃痛的病因病机3.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胃痛的辨证论治5.胃痛的转归预后6.胃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5.痞满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呕吐要点:1.呕吐的概念2.呕吐的病因病机3.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呕吐的辨证论治5.呕吐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噎膈要点:1.噎嗝的概念2.噎嗝的病因病机3.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噎嗝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呃逆要点:1.呃逆的概念2.呃逆的病因病机3.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呃逆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5.腹痛的转归预后6.腹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七: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5.泄泻的转归预后6.泄泻的预防调护细目八:痢疾要点:1.痢疾的概念2.痢疾的病因病机3.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痢疾的辨证论治5.痢疾的转归预后6.痢疾的预防调护细目九: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5.便秘的预防凋护第五单元肝胆病证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5.胁痛的转归预后细目二:黄疸要点:1.黄疸的概念2.黄疸的病因病机3.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黄疸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聚的辨证论治第六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5.水肿的转归预后6.水肿的预防调护细目二:淋证要点:1.淋证的概念2.淋证的病因病机3.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淋证的辨证论治5.淋证的转归预后6.淋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癃闭要点:1.癃闭的概念2.癃闭的病因病机3.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癃闭的辨证论治5.癃闭的常用外治法6.癃闭的转归预后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5.郁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5.血证的转归预后6.血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分类3.痰饮的病因病机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消渴要点:1.消渴的概念2.消渴的病因病机3.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消渴的辨证论治5.消渴的转归预后6.消渴的预防调护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5.虚劳的转归预后细目八:癌病要点:1.癌病的概念2.癌病的病因病机3.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痹证要点:1.痹证的概念2.痹证的病因病机3.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痹证的辨证论治5.痹证的转归预后6.痹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细目三:颤证要点:1.颤证的概念2.颤证的病因病机3.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颤证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腰痛的辨证论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患者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治宜选用A.蠲痹汤B.乌头汤C.薏苡仁汤√D.防风汤上述症状属于着痹。
其病机为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其代表方为薏苡仁汤。
本方健脾祛湿,发散风寒。
故C为正确选项。
2.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黧黯,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
脉弦涩。
治宜选用A.蠲痹汤B.双合汤√C.独活寄生汤D.蠲痹汤上述症状属于痹证之痰瘀痹阻证。
其病机为痰瘀互结,留滞肌肤,痹阻经脉。
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其代表方为双合汤。
本方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故B为正确选项。
3.患者女性,4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年,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
治宜选用A.薏苡仁汤B.羌活胜湿汤C.双合汤D.桂枝芍药知母汤√根据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等症状,可辨为痹证之寒热错杂证,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薏苡仁汤为治疗痹证之风寒湿痹证的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为治疗痹证之风湿热痹证的代表方,双合汤为治疗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的代表方。
4.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当选用A.四妙丸√B.知柏地黄丸C.肾着汤D.妙香散上述症状属于湿热腰痛。
其病机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其代表方为四妙丸。
本方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
故A为正确选项。
5.患者男性,62岁,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平素时有腰痛。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试卷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钟某,女,30岁。
产后受寒,肢体关节疼痛不移,以肩、膝关节为甚,得温痛减,关节不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而弦,其治法是(分数:2.00)A.祛寒为主,活血通络B.温肾健脾,活血祛瘀C.温经散寒,祛风除湿VD.渗湿通经活络E.祛风通络,补气养血解析:2.孙某,女,38岁。
症见关节肌肉酸痛,时轻时重,涉及全身数个大关节,活动后疼痛加剧,阴雨天更甚,舌苔薄白,脉濡缓。
其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乌头汤B.防风汤C.薏苡仁汤VD.独活寄生汤E.白虎加桂枝汤解析:3.姚某,女,45岁。
患者体型偏瘦,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
现症见: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其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乌头汤B.身痛逐瘀汤C.白虎加桂枝汤VD.独活寄生汤E.双合汤解析:4.董某,男,47岁,渔民。
自诉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1个月。
症见多个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梭状变形,晨起僵硬,四肢肌肉萎缩,肘膝屈伸不利,疼痛夜间痛甚,遇寒加重,舌紫黯,脉弦涩。
其证型是(分数:2.00)A.痛痹B.行痹C.着痹D.痰瘀痹阻VE.肝肾两虚解析:解析:痹证反复发作,多属慢性之痰瘀互结,气血俱虚。
该患“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变形,夜间痛甚,遇寒加重,舌紫黯,脉弦涩”,符合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的证候特点,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5.杨某,男,66岁。
患痹证日久不愈。
现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肘膝不得伸,舌质黯红,脉细涩。
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乌头汤B.身痛逐瘀汤C.渗湿汤D.独活寄生汤VE.桃红饮解析:解析:该患“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舌质黯红,脉细涩”,辨证为肝肾两虚证,因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可选择方剂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蠲痹和络,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五)肾系病证水肿(1)水肿的病机可归纳为什么?水肿的病机归纳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使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成。
(2)水肿与鼓胀的鉴别要点。
水肿以肌肤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甚则遍身浮肿为主,肿自下而上者多从足跗始,自上而下者,先见于眼睑、头面。
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致。
鼓胀以单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余处一般不肿。
为肝脾肾疏泄运化功能失调,气血交阻,水聚腹中所致。
(3)阳水、阴水的临床特征。
阳水由肺气失宣,三焦壅滞,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临床症状为颜面先肿,继及全身,腹胀,口渴,小便短涩,大便结,苔黄腻,脉滑或数。
阴水由脾阳不振,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浮足肿,或下肢先肿,胸闷食减,肢冷神疲,便溏尿少,身重腰酸,舌胖苔白,脉沉迟(1)李某,男,21岁,因全身浮肿1周入院。
1年前因全身浮肿在某省级医院住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服用强的松后尿蛋白转阴、病情缓解,但强的松仍维持10mg/d。
1周前因劳累过度、受凉后,又出现眼睑、下肢浮肿,伴发热、咽痛、尿少,当地医院予先锋Ⅵ静脉滴注,现已无发热、咽痛,但全身浮肿,身体肥胖,尿少尿黄,面部满布痤疮,口苦口干,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水肿(湿热内蕴)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蛇舌草茵陈车前子石苇白茅根薏苡仁茯苓丹参厚朴(2)麦某,男,65岁。
因双下肢浮肿半个月而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服用心痛定或波依定可控制。
半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全身困重,纳呆,经服用西药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效果不明显。
现在症:双下肢浮肿,朝轻暮重,腰酸膝软,全身乏力,纳呆口淡,尿少,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诊断:水肿(脾肾阳虚)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生姜陈皮泽兰益母草川牛膝淋证1.淋证的基本治则是?实则清利,虚则补益2.尿血与血淋如何鉴别?鉴别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或仅有轻微胀痛或热痛,而血淋则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完美笔记WORD格式-专业研究资料-可编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学笔记完美排版)第一单元肺系病症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XXX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
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
病机病理身分以痰为主。
总属邪实正虚。
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标。
1.产生发火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研究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研究材料-可编纂2.缓解期1)肺脾性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正人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克不及平卧为临床特性的病证。
第7章肢体经络病证7.1 复习笔记一、痹证1.概念★★痹证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
2.病因病机★★★表2-7-1 痹证的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正邪的偏盛和虚实。
表2-7-2 辨痹证的病邪偏盛(2)治疗原则:祛邪通络。
(3)分证论治★★★★★表2-7-3 痹证的分证论治4.歌诀二、痿证1.概念痿证:肢体筋脉萎软无力,活动受限,可伴有肌肉萎缩。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
2.历史沿革★★表2-7-4 痿证的历史沿革3.病因病机★★★表2-7-5 痿证的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①辨脏腑病位:肺、脾胃、肝肾;②辨标本虚实(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
(2)治疗原则★①虚证:扶正补虚为主;②实证:祛邪和络为主;③虚实兼夹:扶正与祛邪并施;④《内经》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治则,重视调治脾胃;⑤痿病不可妄用风药。
(3)分证论治★★★★表2-7-6 痿证的分证论治5.痹证和痿证鉴别★★★★表2-7-7 痹证和痿证鉴别三、颤证(“振掉”“颤振”)1.概念★★颤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首辨标本虚实本虚: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风、火、痰、瘀(2)治疗原则①初期:以清热、化痰、息风为主。
②后期: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
③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
(3)分证论治表2-7-8 颤证的分证论治。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痹证
【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外因:感受风寒暑邪;感受风湿热邪
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
【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直流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好伤气血,损及肝肾。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的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一辨泄气的偏盛,二辨虚实
【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
第二节痉证
【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
【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主要与肝失濡养有关,也与心、脾、胃、肾有关
【诊断依据】
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症候特征。
2)部分为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2)辨虚证与实证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舒筋解痉
治本:以养血滋阴为主,舒筋止痉为主
【证治分类】
第三节痿证
【概念】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至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病因】①感受温毒②湿热浸淫③饮食毒物所伤④久病房劳⑤跌仆瘀阻
【病机】五脏精气受损,经血津液亏损
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病变累及五脏。
【诊断依据】
①肢体筋脉迟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②由于肌肉微软无力,可有眼废,视歧,声嘶低,抬头无力,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③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症鉴别】
【辨证要点】
2)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
【治疗原则】
虚→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治痿独取阳明”
【证治分类】
第四节腰痛
【概念】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病因】①外邪侵袭②体虚年衰③跌仆闪挫
【病机】外感腰痛:外泄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内伤腰痛: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
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
【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
外邪:实:祛邪通络寒湿:温散湿热:清利
外伤属实: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内伤属虚:补肾固本,兼顾肝脾
第五节颤证
【概念】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病因】①年老体虚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逸失当
【病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病证鉴别】
【辨证要点】
首先辨清标本虚实
虚: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
实:风、火、痰、瘀等
实: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
虚: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
【治疗原则】
初期:清热、化痰、息风为主
发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