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介绍及与细菌的详细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899.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s)放线菌是1877年合兹首先在牛体内发现的。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原核: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有鞭毛的放线菌孢子同细菌鞭毛相同放线菌噬菌体同细菌的相似pH值同多数细菌相似,呈碱性: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近而不同于真菌 (一般偏酸性);DNA重组方式同细菌相同核糖体为70S对溶菌酶敏感同细菌有相同敏感的抗生素: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一、放线菌的分布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数万~数百万个孢子。
一般,肥沃土>贫瘠土农田>森林中性偏碱土壤>酸性土壤含水低土>含水高土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一些异同点。
相同点:
1. 都是原核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基本功能与真核生物有很大区别。
2. 都是微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是非常小的微生物,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 都可引起疾病:放线菌和某些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感染和疾病。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细菌呈单细胞结构,其形态可以有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种形式;放线菌多为链状菌体,由许多细胞组成。
2. 分子生物学特征不同:细菌的基因组较小,一般只有一个圆形染色体和一些质粒;而放线菌的基因组较大,常包含多个线形染色体。
3. 生理功能不同:细菌和放线菌的代谢功能存在差异。
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在土壤控制有害微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能够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代谢,例如一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 耐受条件不同:放线菌通常对环境要求较高,对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要求较为苛刻;而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放线菌和细菌种类繁多,存在着大量的亚种和
变种,因此以上的异同点仅仅是一般性的描述,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菌种进行具体分析。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
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
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其细胞结构与细菌十分相近。
细胞核属于原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的分化,细胞微小,直径在0.5~1.5um,细胞壁化学成分亦与细菌相仿,只有无性生殖等。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最主要的真核微生
物类群,与藻类相比,无叶绿素,无光合作用系统,化能有机营养型。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异同点: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分裂生殖。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丙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部分.细胞中具核质而无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孢子生殖。
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有的寄生、多数腐生,靠孢子繁殖后代.。
第二节放线菌一、放线菌(actinomycetes)的定义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由于它与细菌十分接近,加上至今发现的五六十属放线菌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因此,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1、通常为圆形,类似或略大于细菌的菌落,但比真菌菌落小。
2、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致密而坚实当孢子丝成熟时,形成大量孢子堆,铺于菌落表面,使菌落呈现颗粒状、粉状、石灰状或绒毛状,并带有不同的颜色。
3、由于大量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故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被接种针挑起。
4、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常不一致,菌落边缘培养基的平面有变形现象。
放线菌的主要类型:多腔孢囊放线菌(菌丝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裂,直接产生孢子,菌丝形成细胞群或孢子簇) 嗜皮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以孢囊孢子进行繁殖,孢子的分裂与排列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属)游动放线菌属、指孢囊菌属、游动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其他放线菌属小单孢菌属、高温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放线菌属放线菌的孢子形态及产生过程(1)、(2)、(3)、(4)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态特征最典型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streplomyces(链霉菌属)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或一级菌丝,形成色淡、较细的具代谢功能的)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或称二级菌丝,较粗、颜色较深的分枝菌丝)链霉菌孢子丝的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包括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
各种链霉菌有不同形态的孢子丝,而且性状较稳定。
分类、鉴定分布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
具有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据研究,在每克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数一般在l07左右。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济意义1、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是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回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群体,它们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的作用包括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植物健康等。
本文将依次介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土壤中的作用,包括作用机理和具体功能,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细菌在土壤中的作用细菌是土壤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群体,其作用广泛而多样。
首先,细菌在有机质分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分泌各种酶类,将有机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同时,细菌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促进了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其次,细菌还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一些细菌通过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抑制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护了植物的健康。
此外,细菌还能产生一些生物激素,如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最后,细菌的代谢活动还产生了一些有益物质,如胞外多糖和黏合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和改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二、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真菌是土壤中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通常以菌丝体形式存在。
首先,真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与细菌不同,真菌能够分解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等。
其菌丝体具有较高的产酶能力,分泌的酶类能够降解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其次,真菌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根际互作功能。
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例如,一些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能够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增加植物的抗逆性。
此外,真菌还与细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一些真菌通过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和异源信号物质,吸引细菌的定殖。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促进细菌的定殖和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循环效率。
三、放线菌在土壤中的作用放线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潜力。
首先,放线菌通过产生一些抗生素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都是微生物,但两者有着一些显著的异同点。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
细菌呈环状、球状、棒状等形态,大小范围较广,一般为0.5-5微米,表面通常有菌鞭或菌毛。
而放线菌则呈多种形态,如直线式、扭曲式、桥式、藤蔓式等,通常为0.5-1微米宽,2-700微米长,整体呈现为线状。
2. 培养条件有所不同。
细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生长。
放线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3. 代谢不同。
细菌通常以光合作用或腐烂物质为能量来源,其代谢速度相对较慢。
放线菌则是以异养作用为主,代谢速度较快。
4. 生态角色不同。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
放线菌则可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抗生素、酶和其他化合物。
5. 影响性质不同。
细菌形成一些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产物,如牛奶,酸奶和乳酪等。
放线菌被广泛用于生物工程和制药业,以生产一系列药物。
综上所述,放线菌和细菌在形态结构、培养条件、代谢、生态角色和影响性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它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应用价值。
放线菌菌落特征放线菌资料的总结放线菌菌落特征放线菌资料的总结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
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
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下图:链霉菌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正文:放线菌是怎么生长的,需要什么条件,我指的不是培养基,而是在植物体内。
哪位做过植物内生菌,恳请指教!不胜感激!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物的韧皮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缝隙有生长,分离植物的内生菌通常在这两个部位可以分离到。
主要是靠植物组织提供营养,有很多内生菌能够分解纤维素作为炭源,无机盐和氮源可以由植物组织中的无机盐和含氮物质获得,他们在植物中生长很缓慢。
通常来说,植物或者植物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时间越长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你如果要分离可以选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
植物器官粉末中会有放线菌存在吗?干燥的,经辐射灭菌后的粉末会把放线菌杀死吗?适宜的条件还会长出菌吗?辐射灭菌和50-60度的干燥都不能杀死所有的放线菌。
另外植物当中不只有放线菌,植物的内生菌大多数是真菌,有的内生真菌产生孢子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生存能力很强。
如果你是做植物组织化学可以采用高温处理,杀死植物当中的微生物,再分析植物组织的成分。
如果你要的成分不能高温处理,可以用容易挥发的消毒剂处理植物样品,杀死微生物然后,在无菌环境下使消毒剂挥发。
建议你采用75%乙醇。
如何分离内生菌?目前内生菌的分离主要还是表面消毒,建议你最好不要把植物组织研磨成粉末。
可以将组织用75%乙醇表面消毒,在无菌室中的超净台中将植物组织吹干,用消毒的手术刀,把植物组织切割成0.5*1cm的小块。
直接把组织块接入培养基,同时将组织小块在空培养基中滚动,然后取出,作为对照平板。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在土壤中生存和繁殖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甲壳动物和螨虫等。
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参与着土壤形成、养分循环、植物生长和环境保护等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功能、作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1.细菌:土壤中最主要的一类微生物,数量约为每克土壤10亿个,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两类。
好氧菌通常生长于土壤表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氧气,而厌氧菌则生长于深层土壤中,一般不需要氧气。
2.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等,常见于土壤的有霉菌、腐霉、黏菌等。
它们可以分解植物残渣、造福植物和植物根系生长。
3.放线菌:也称链霉菌,在土壤中比较容易分离。
在自然条件下,它们主要生长在土壤的上层,具有复杂的菌丝网络,有利于土壤中的养分转移。
4.原生动物:指那些用假足运动的单细胞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捕食作用。
常见于土壤中的有刺毛虫、鞭毛虫和球霉虫等。
5.甲壳动物:如行兵虫、蛴螬等,它们能够将叶片、植物残渣分解成细小的碎片,并释放出有效养分。
6.螨虫:指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主要生活在土壤中最上层的有机质层中,参与着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二、土壤微生物的功能1.分解有机物: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氮、磷等营养元素,使其能够被植物利用。
细菌和真菌是主要的分解者,它们分泌酶类来分解有机物。
2.矿物化: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矿物化,这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关键过程。
通过矿物化作用,土壤养分变为植物容易吸收的无机盐,如氨态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3.生物固氮:一些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将其固定在土壤中,为土壤提供氮素养分。
土壤中的固氮细菌有根瘤菌、自由生活固氮菌等。
4.抗病保健: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起到防治病害和增强植物健康的作用。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另外,一些菌株能够分泌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放线菌是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是细菌,接下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放线菌是真菌还是细菌
放线菌是细菌。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C)mol%含量(>55%)的细菌。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放线菌的结构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
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
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什么是细菌
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描述放线菌的菌落特点一、前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它们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本文将详细描述放线菌的菌落特点。
二、放线菌的基本介绍放线菌(Streptomyce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这类细菌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和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三、放线菌的培养条件放线菌在培养基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形成可见的单个斑点或者斑块。
通常情况下,要求使用富含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来进行培养。
同时,温度和pH值等因素也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
四、放线菌的形态特征1. 形态:放线菌呈现出丝状或者分枝状结构,其体型相对较大。
2. 颜色:放线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灰色、褐色等。
3. 表面特征:放线菌的表面通常比较粗糙,有时会形成一些凸起的结构。
五、放线菌的菌落特点1. 形态特征放线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通常呈现出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它们通常呈现出淡黄色或者灰白色,有时也会呈现出其他颜色。
此外,在放线菌培养基上,可以看到许多细长而且分支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放线菌体。
2. 表面特征放线菌的表面比较粗糙,并且有时还会形成一些凸起的结构。
这些结构通常是由于细胞壁增厚所致。
3. 质地特征放线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相对较硬,并且比较干燥。
这是由于其产生了一些次级代谢产物,使得其表面变得比较坚硬。
六、总结综上所述,放线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具有独特的形态、表面和质地特征,这些特点使得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
一部分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然后形成孢子。
孢子丝着生形式有互生,丛生和轮生。
轮生又有一级与二级轮生之分。
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之分。
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
孢子有球形、椭圆形、柱状等。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孢子表面有各种纹饰,如光滑、粗糙、颗粒长刺、短刺或毛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