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霉菌、细菌菌落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
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基本原理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3.4 仪器与其他用品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4.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1.1准备工作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1.2接种环灭菌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4.1.3拔管塞和烧烤试管口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4.1.4接种环冷却和取菌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霉菌的菌落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
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霉菌的繁殖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节孢子。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而形成的细胞称为节孢子。
如白地霉产生的节孢子。
厚垣孢子。
某些霉菌种类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发生局部的细胞质浓缩和细胞壁加厚,最后形成一些厚壁的休眠孢子,称为厚垣孢子。
如毛霉属中的总状毛霉。
孢囊孢子。
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囊孢子。
孢子囊是由菌丝顶端细胞膨大而成,膨大部分的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隔开,膨大细胞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小块可发育成一个孢子。
孢囊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生鞭毛能游动的叫游动孢子,如鞭毛菌亚门中的绵霉属;另一种是不生鞭毛不能游动的叫静孢子,如接合菌亚门中的根霉属。
分生孢子。
是在生殖菌丝顶端或已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成的孢子,分生孢子有单生、成链或成簇等排列方式,是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的霉菌产生的一类无性孢子。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质配是两个配偶细胞的原生质融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而两个细胞核并不结合,每个核的染色体数都是单倍的。
核配即两个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
减数分裂则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单倍有性孢子的产生不及无性孢子那么频繁和丰富,它们常常只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产生。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小时。
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2-3mm 或更大。
(DC)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1细胞结构细胞结构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细菌原核细胞菌落光滑,湿润有些透明二分裂放线菌原核细胞菌落表面丝绒状,干燥不透明孢子生殖霉菌真核细胞菌落较大,干燥不透明,有颜色孢子生殖酵母菌真核细胞与细菌菌落相似,出芽、孢子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G+ 含量高含量较高一般无不含G- 含量低不含含量较高含量高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
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
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与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与清晰带外 , 其她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小时。
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 ,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 , 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2-3mm 或更大。
(DC)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微生物菌落形态总结大全微生物菌落形态总结大全微生物菌落形态总结大全篇一: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 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篇二: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 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篇三: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具体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三类微生物菌落的一般特征并能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大小、颜色、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2、实验内容或原理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生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进行,菌落形态是无数细胞形态的集中反映,因此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一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
微生物学习题解答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狭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指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一般肉眼难以看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研究对象):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的真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具有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2.简述为微生物学上5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人物史前期朦胧阶段。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1676年间。
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特点:1〉未见微生物的个体;2〉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
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特点:1〉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个体。
2〉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形态进行描述。
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从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germtheory)起,直至1897年的一段时间。
代表人物:巴斯德,科赫特点: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二、三、四个障碍;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③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④开始客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⑤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但当时主要还是以其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形式存在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1897~1953)1897年德国人E.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zymase)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新时代。
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与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直径2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有光泽, 常有浅色( 非白色) 的边缘,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沉淀),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卵磷脂环)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除没有不透明圈与清晰带外, 其她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18-24 小时。
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 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显色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2-3mm 或更大。
(DC)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光泽晰带肪的菌株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大肠杆菌在海/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上典型特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上典O157O157典型菌显色培养基大肠杆菌在伊大肠杆菌呈脂型大肠杆菌在月桂基硫酸盐胰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气体汤型沙门氏菌在海博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典型沙门氏菌显亮红色,大肠杆菌显蓝色绿色,枸橼酸杆菌显紫色,其它细菌显黄色或无色。
沙门氏菌在胆(DHL型沙门氏菌在菌株无色半透明沙门氏菌在亚脂上典沙门氏菌在培养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菌株呈灰绿色在琼脂上典沙门氏菌在氏菌为无色透明菌落。
大肠杆菌为黄色菌落,其外围有黄色环。
SS 琼脂上典型特沙门氏菌在明菌落。
HE 琼脂上典型特在或无黑色中心的菌落;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有沉淀环;黑色中心或几乎全为黑色。
志贺氏菌和普罗菲登斯菌为绿色、湿润而隆起菌落。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海博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单增李斯特氏菌环。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此段为引言,介绍四大菌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全文都可以采用科普的形式进行写作)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四大菌落。
它们在微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四大菌落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类菌落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殖。
细菌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其中一些特征甚至可以用于鉴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细菌不同,酵母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以及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酵母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多样,可以是乳白色、黄色或棕色等。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等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团,使其膨胀,产生气泡,从而制作出松软的面包。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的细胞。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丝的形状、分支方式和色素产生等。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火星状或云朵状,色素多样,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褐色等。
放线菌在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细胞通常呈菌丝状。
霉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分支方式、菌落的大小和形状等。
常见的霉菌菌落呈灰绿色、灰白色或黑色等。
霉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霉菌可以制作出各种风味独特的发酵食品,如奶酪和味噌。
1、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有何差别,以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
结构:G+菌细胞壁厚,仅1层;G-菌细胞壁薄,有多层。
组成: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磷壁酸;G-菌细胞壁薄含有肽聚糖但含量低,不含磷壁酸,但含有脂多糖、膜蛋白等。
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经酒精脱色时,失水网孔变小,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而G-菌细胞壁的外膜易被酒精洗脱,内层肽聚糖层薄,不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
2、什么是糖被,其成分是什么,有何功能。
成分:多糖和糖蛋白;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3、试述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你从中有何启发。
巴斯德:发酵的实质;否定了生物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法。
启发:勇于实践,实践-理论-实践。
勤奋。
不畏权威。
4、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古细菌和真细菌两大类。
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有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微藻类、原生动物、地衣等。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胞大小较大(通常直径>2微米)较小若有壁,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多数为肽聚糖细胞膜中甾醇有无(支原体例外)细胞膜含呼吸和光组分无有细胞器有无鞭毛结构如有则粗而复杂(9+2型)如有则细而简单核膜有无DNA含量底(约5%)高(约10%)组蛋白有少核仁有无染色体数一般大于1 一般为1有丝分裂有无减数分裂有无鞭毛运动方式挥鞭毛旋转马达式遗传重组方式有性生殖、准性生殖转化、转导、接合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多种一般为无性(二等分裂)5、试述革兰氏染色方法步骤及原理。
简要方法步骤:涂片→干燥→冷却→结晶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染→干燥→镜检。
一、细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细菌的菌落通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2mm左右。
2. 形状: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半球形、充满波浪状等。
3. 色泽:细菌菌落颜色各异,常见的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4. 表面质地:细菌菌落通常平整、光滑,有时带有浑浊或粘滑感。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放线菌的菌落一般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几厘米。
2. 形状:放线菌菌落呈现出放射状、分枝状或纺锤状。
3. 色泽:放线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灰色、白色、黄色等。
4. 表面质地:放线菌菌落表面常呈粗糙状,有时带有蜡质光泽。
三、酵母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酵母菌的菌落大小较小,直径通常在1-5mm。
2. 形状:酵母菌菌落呈现出乳状、粉末状、浑浊或渗透状。
3. 色泽:酵母菌菌落颜色多样,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4. 表面质地:酵母菌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带有一定程度的粘稠感。
四、霉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霉菌的菌落通常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
2. 形状:霉菌菌落呈现出丝状、分叉状、菌床状等。
3. 色泽:霉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绿色、灰色、黑色等。
4. 表面质地:霉菌菌落表面多为蓬松、绒毛状,有时带有一定的粘稠感。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点在大小、形状、色泽和表面质地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菌落特点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和鉴别不同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对于这些微生物,了解它们的菌落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鉴别和判断,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和生物学特点。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菌落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色泽。
细菌菌落大小一般较小,形态多样,通常是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颜色也各异,有些呈白色、黄色、红色或绿色等。
细菌菌落表面通常平整光滑,当观察时常有一定程度的粘滑感。
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几种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的不同?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从培养基看,细菌菌落较小;整个菌落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菌落只长在培养基表面;常有臭味;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真菌菌落较大;较干燥,因为菌丝的生长深入培养基,所以不易挑起;菌落形态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常有菌丝生长入空中;常有霉味。
从结构上看,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结构,只在中心有拟核;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细胞器;细胞膜外常有鞭毛或纤毛等很特殊接构。
真菌为真核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线粒体等真核细胞器。
从遗传物质上看,细菌只有DNA,而真菌不仅有DNA,还有RNA。
怎样鉴别一种未知的细菌采用常规的方式有:1、形态特征:革兰染色、鞭毛染色、运动性、芽孢染色、荚膜染色等。
2、培养及生理特征:菌落形态、生长温度和耐热性、二氧化碳和氧气利用、碳源利用、氮源及无机盐等营养物的利用情况。
3、生化特征:氧化酶、接触酶等酶类测定、MR、VP试验、糖发酵试验、4、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做16sRNA,这样速度较快,但需要花钱的。
具体鉴定方法参见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或者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原理:采用沉降法,即通过于培养皿中利用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经不少于48小时的培养,在30—35℃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A:诺尔斯氏链霉菌;B:皮
疽诺卡氏菌;C:酒红指孢囊菌;D:游动放线菌;E:小单胞菌;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A:卡特利链霉菌;B:弗氏链霉菌;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D:卡那霉素
链霉菌;E:除虫链霉菌;F:生磺酸链霉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