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61
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综合提升1.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
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是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
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
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
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的总体结构如下图:2.抓住“标志性”词语,理解物质世界与真理(1)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情况),提出、出台、制定、形成、调整、颁布……(理论、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经验、决定、制定)等,从唯物论看,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看,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在……(主题、理论、观点、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经验、制度)的(指导、引领、启发、贯彻、实行)下,促进……(事业、活动、行动、实践)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体现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与认识1.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时间、雨水、农作物、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说明了①。
由题干中谷雨节气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并利用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因此②说法正确。
③中“征服”说法错误。
④错在“完整”一词上,认识具有无限性,不能说获得完整认识。
在对待“规律”这一问题上,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尊重规律,为人类造福,但不能改造规律、创造规律、消灭规律。
2.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
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
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
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①错误,琴乐是人为事物,对人心志的影响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夸大了琴音物理特性的作用,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受琴音本身的物理特性影响,更受弹奏者的艺术水平、弹奏的内容、欣赏者本身的经历和感受艺术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琴音对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不同,说明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正确。
古琴制作和琴曲创作作为实践活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正确。
3.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①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体现了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强调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④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南昌摸底)黑洞是神秘的天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预言黑洞的存在,之后霍金对黑洞的特征作出了描述。
经过十多年准备,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一个如同地球直径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
对“黑洞”的探索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科学实验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③认识总是超前于实践而具有预见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拥有了一张“正面照”。
对“黑洞”的探索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表明了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①④正确;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总是超前于实践”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2.(2020·大同调研)40多年前的今天,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
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表明,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救中国还可以发展中国;不但能够发展中国,也必将能够富强中国。
40多年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改革开放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材料表明( )①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②实践具有能动性③认识的高度决定实践的水平④实践和认识互为前提,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材料“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救中国还可以发展中国;不但能够发展中国,也必将能够富强中国。
40多年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改革开放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实践具有能动性,①②符合题意;认识的高度不决定实践的水平,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前提,④错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记牢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练通小题]一、判断题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纠错: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纠错: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3.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这是因为(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D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错误。
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单元优化总结漫画型选择题漫画型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而漫画部分往往又由标题、主体、画注组成。
它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性于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需要学生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从设问要求看,问题十分简练,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反映的道理是”“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是”“漫画体现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道理是”“漫画体现的哲理(哲学原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
(高考四川卷,T6)观察下图。
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答漫画型选择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审题解答漫画型选择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看漫画,这是解答好漫画型选择题的前提条件;二是读懂寓意(即审题),这是解答好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型选择题的基础。
审题步骤:第一,审漫画标题。
漫画一般都有自己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审漫画主旨。
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第三,审漫画语言。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审漫画寓意。
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面现象,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是漫画所要揭示的真正主题。
能否挖掘出漫画的寓意,是审题的关键。
2.联系教材一般来说,试题中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往往是我们在教材中学习过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漫画进行全面分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
200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解析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历史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含义真理与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在发展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知识点拨]复习策略: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