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八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八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八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八

实验八 R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目的:

1、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 的使用,掌握基于软件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方法。

2、熟悉PocketLab 硬件实验平台,掌握基本功能的使用方法;

3、掌握R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4、掌握RC 正弦波振荡器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实验预习:

1、在图8-1所示的RC 相移振荡电路中,请计算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和振幅起振条件,并将振荡频率填入表格8-1。

图8-1. RC 相移振荡电路

解:

Ω>?>=≈=

≈=

M R R

R Hz f s rad RC

osc

osc osc 29.02975.64992/48.408261

f f

π

ωω

2、根据图8-2,采用OP37运算放大器和现有元器件值,设计文氏电桥振荡器。要求振荡频率为800Hz 。

图8-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3、复习Multisim中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4、复习开环方法,思考如何在Multisim中完成开环验证电路。

实验内容:

一、仿真实验

1、在Multisim中搭试图8-1RC相移振荡电路的开环分析电路,理解起振和稳定的相位条件与振幅条件,并将电路截图为图8-3。

仿真设置: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

将开环仿真获得的幅频和相频图截图为8-4。并以此获知电路的振荡频率为649.7916Hz 。

图8-3. RC相移振荡电路开环仿真图

图8-4. RC相移振荡电路开环仿真幅频图和相频图

2、在Multisim中搭建图8-1所示电路,并进行瞬态仿真,用示波器查看瞬态波形;用频谱分析仪查看输出信号的频谱。

仿真设置:Simulate--Run……

注意观察振荡器的起振过程。读出示波器上瞬态波形的周期和分析频谱分析仪上输出信号频谱,获得振荡器的仿真振荡频率,填入表8-1。

表8-1:RC相移振荡电路振荡频率

计算值仿真值实测值振荡频率649.75Hz 609.44Hz 625Hz

瞬态波形:

频谱:

3、如果需要将图8-1电路的振荡频率减小10倍或增加10倍,请重新设计电路参数,并将改动的参数列表8-2。(根据设计情况改变表格栏)

表8-2:RC相移振荡电路振荡频率

改动前改动频率减小10倍改动频率增大10倍

改动元件R C R C R C

元件值10kΩ10nF 100kΩ100nF 1kΩ0.99nF 频率609.44Hz. 609.44Hz 60.50Hz 60.96Hz 6.1kHz 6.09kHz

4、将预习中设计的文氏电桥振荡器,输入Multisim。经过调试修改(可采用开环验证相位和幅度的起振条件),采用Simulate--Run,查看瞬态仿真波形和频谱。将设计参数填入表8-3。将仿真获得的振荡频率填入表格8-4。将示波器上的瞬态波形和频谱分析仪上的输出信号频谱截图于8-5,8-6。

表8-3: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

C1(nF)R1(kΩ)R2(kΩ)R3(kΩ)R4(kΩ)

19.8 10 10 10 11

表8-4: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振荡频率

设计值仿真值实测值振荡频率800Hz 801.62Hz 810Hz

图8-5. 文氏电桥振荡器瞬态波形图

图8-6. 文氏电桥振荡器频谱图

二、硬件实验

本实验采用PocketLab实验平台提供的直流+5V、-5V电源,示波器等工具。

1、电路连接

首先根据图8-1在面包板上搭试电路,采用AD公司的集成运放模块OP37。

2、瞬态波形观测

在电脑中打开PocketLab的示波器界面,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电压刻度,显示输出波形。并在

窗口中直接读出其振荡波形的峰峰值和振荡频率,填入表8-1,比较计算值,仿真值和测试值是否一致。将瞬态波形截图于8-8。

【注:振荡频率的测量办法:STOP后,只用光标,读出一个周期的时间,取倒数得到频率。】3、频谱测量

在电脑中打开PocketLab的FFT分析界面,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显示输出波形频谱。并在窗口中直接读出其振荡频率。将频谱图截图于8-9。

图8-8. RC相移振荡器瞬态波形

图8-9. RC相移振荡器频谱图(估读振荡频率为:625.25Hz)

4、将设计好的文氏电桥振荡器采用以上RC相移振荡器的硬件实验步骤,在PocketLab的相应测量工具上获得其振荡频率,填入表8-4。将测试得到的瞬态波形和频谱图截图于8-10,8-11。

图8-10. 文氏电桥振荡器瞬态波形

图8-11. 文氏电桥振荡器频谱分析(估读振荡频率为:810Hz)

实验思考:

1、将图8-1所示电路中的C从10nF改为0.1nF后,进行Multisim仿真,结果如何?请解释原因。

答:①仿真结果:峰峰值=8.59V,频率=58.02kHz。波形出现明显失真。

原因:C减小100倍,此时电容的交流特性变差,因此出现波形失真。

②仿真波形如下:

2、在思考1的基础上,将运放从OP37改为741后,再进行Multisim仿真,结果如何?请解释原因。(提示:可采用开环分析方法查看此时的增益和相位,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可改变哪些参数使该电路能够再次起振呢?

答:①仿真结果:增益≈0;

②幅频相频曲线如下:

③变化的原因:两种运放内部结构不一样,导致增益和相位有差异。

④可改变电容、电阻。

北京交通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失真放大电路的研究 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马哲 学号:12213046 任课教师:刘颖 2014 年 5 月30 日

目录 1.实验要求 (2) 2.实验目的与知识背景 (4) 2.1实验目的 (4) 2.2知识点 (4) 3.实验过程 (4) 3.1实验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 (4) 3.2每个电路的讨论和方案比较 (17) 3.3分析研究实验数据 (17) 4.总结与体会 (18) 5.参考文献 (19)

1 实验题目及要求 基本要求:(1)输入一标准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50mV,输出正弦波频率2kHz,幅度1V。 (2)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设计电路并改进。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设计电路并改进。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设计电路并改进。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设计电路并改进。讨论产生失真的机理,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挥部分 (1)下图放大电路输入是标准正弦波,其输出波形失真。 (2)任意选择一运算放大器,测出增益带宽积f T。并重新完成前面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工作。 (3)将运放接成任意负反馈放大器,要求负载2kΩ,放大倍数为1,将振荡频率提高至f T的95%,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若将振荡器频率提高至f T的110%,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 (4)放大倍数保持100,振荡频率提高至f T的95%或更高一点,保持不失真放大,将纯阻抗负载2kΩ替换为容抗负载20 F,观察失真的输出波形。 (5)设计电路,改善发挥部分(4)的输出波形失真。 附加部分: (1)设计一频率范围在20Hz~20kHz语音放大器。 (2)将各种失真引入语音放大器,观察、倾听语音输出。 失真研究: (1)由单电源供电的运算放大器电路会出现哪种失真? (2)负反馈可解决波形失真,解决的是哪类失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学号姓名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预习与回答: (1)在实际控制系统调试时,如何正确实现负反馈闭环? 答:负反馈闭环,不是单纯的加减问题,它是通过增量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1.系统开环; 2.输入一个增或减的变化量; 3.相应的,反馈变化量会有增减; 4.若增大,也增大,则需用减法器; 5.若增大,减小,则需用加法器,即。 (2)你认为表格中加1KΩ载后,开环的电压值与闭环的电压值,哪个更接近2V? 答:闭环更接近。因为在开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系统前部分不会产生变化。故而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对扰动的反应很大,也就会与2V相去甚远。 但在闭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扰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反馈到输入端,系统就从输入部分产生了调整,经过调整后的电压值会与2V相差更小些。 因此,闭环的电压值更接近2V。 (3)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设计哪一部份? 答:应当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误差调节部分。对于一个系统,功能部分是“被控对象”部分,这部分可由对应专业设计,反馈部分大多是传感器,因此可由传感器的专业设计,而自控原理关注的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控制系统设计中心就要集中在整个系统的协调和误差调节环节。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_系统实验(通信组)_第一次实验

信源编译码实验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的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可以准确地还原信号。也就是说传输模拟信号的采样值就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准确传输。电路图可以看出,抽样脉冲先对原始信号进行自然或者平顶抽样,将得到的抽样信号进行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进行滤波即可恢复到原始波形,但是要注意,满足抽样脉冲的频率大于等于原始信号的两倍才可以准确恢复。 5.2自然抽样验证 各参数的设置如下: 信号类型频率幅度占空比 原始信号2000Hz20/ 抽样信号8000Hz/4/8 2K正弦波3K2K 1.5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4K2K2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8K2K4倍抽样脉冲

2K正弦波16K2K8倍抽样脉冲

当原始信号频率保持2k不变时,抽样脉冲的频率从3k到16k变化时,我们可以看出,当抽样脉冲频率小于4k取样信号的频谱发生混叠,无法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但是当频率大于4k时将不会发生混叠,随着频率增大,恢复的越来越好。 1K三角波16K2K复杂信号恢复 1K三角波16K6K复杂信号恢复 对于三角波来说,三角波的频域是无限扩展的,所以一定要选取远大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才可以较准确的恢复出原始信号,当然还会有混叠,所以无法真正的恢复出原始信号。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恢复出了原始信号,但是仍有一定的失真。从频谱图也可以看出,出现一定的混叠。

5.3频谱混叠现象验证 设置原始信号为:“正弦”,1000hz,幅度为20;设置抽样脉冲:频率:8000hz,占空比:4/8(50%);恢复滤波器截止频率:2K 信号类型频率幅度占空比 原始信号1000Hz20/ 抽样信号8000Hz/4/8 使用示波器观测原始信号3P2,恢复后信号6P4。当3P2为6k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及频率;当3P2为7k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及频率;记录3P2为不同情况下,信号的波形,并分析原因,其是否发生频谱混叠? 原始信号恢复信号 6k2k 原始信号恢复信号 7k2K 当信号频率为6k、7kHz时,都超出抽样频率8k*1/2=4k,因此会发生

电机实验报告东南大学自动化

东南大学 电机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自动化 组员: 时间:2014年6月

实验一、二电器控制(一、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接触器、按扭等元件的功能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2、学会使用接触器、按钮组合控制风扇开关。 二、实验原理 1. 接触器型号划分 在电工学上。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直流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此外也用于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电焊机,照明设备,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 中的重要元件之一。通用接触器可大致分以下两类。 (1)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等组成。常用的是CJ10、CJ12、CJ12B等系列。 (2)直流接触器。一般用于控制直流电器设备,线圈中通以直流电,直流接触器的动作原理和结构基本上与交流接触器是相同的。 但现在接触器的型号都重新划分了。都是AC系列的了。 AC-1类接触器是用来控制无感或微感电路的。 AC--2类接触器是用来控制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分断的。 AC-3和AC--4接触器可用于频繁控制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分断。 2. 交流接触器(CJX1-12) 实验室所用的是交流接触器(CJX1-12)如下图所示

铭牌如下 工作原理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使用接法 1、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2、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知道原理后,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380V),一般都标得有。并且注意接触点是常闭还是常开。

第一次实验东南大学-控制技术与系统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控制技术与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 姓名:张子龙组员:焦越 学号:22013126 指导教师:朱利丰实验日期:2016 年11月9日

第一章基本实验 实验一基本操作与基本指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外部结构 2.熟悉可编程控制器试验箱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 4.了解基本指令的编程 二、实验器材 1.可编程控制器实验箱 2.计算机 3.编程电缆 4.连接导线 三、实验设备及编程软件介绍(略)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两层楼道灯PLC控制实验 注意:接线前请关闭电源,接完线检查正确后再打开电源;实验结束,拔线前请关闭电源。按图1-19所示接线。输入X2、X3分别接实验箱上的按钮0#、1#;输出Y1接线实验箱上的指示灯0#、1#。 输入、执行表1-1中的程序,操作按钮0#、1#,观察输出,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当0#和1#按钮状态相同时,灯亮,输出1;当0#和1#按钮状态不相同时,灯灭,输出0。 2.基本指令实验 根据下面的梯形图,将输入X0-X3分别连接到试验箱模拟开关0#--3#。 输入、执行程序,分别设定模拟开关为ON或OFF,观察PLC输出结果,并分别填入对应的操作结果表中。

3.组合电路的PLC编程实验 有些厂家生产的PLC编程器可采用逻辑控制图编程,如图1-20所示。 Y0、Y1输出分别对应的梯形图及指令表如下: 将X0~X5连接到实验箱模拟开关0#~5#。输入、执行程序,验证下面关系。 ①对于Y0输出:若X5为1,不论X0、X1、X2、X3、X4为何值,Y0均为1;若X5为0时,只有X3或X4为1,X0、X1均为1,X2为0 ,Y0才能输出1。 ②对于Y1输出:X4为0 ,X0或X1为1,X2为0 或X3为1,Y1才能输出1。 实验结果:

东南大学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

东南大学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 一、为适应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做好我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提高办学效益,依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20号令)和《东南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校通知[2001]74号),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涉及实验室是指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试验的教学或科研单位。 三、根据校区功能定位,学校的实验室分为教学为主(以下简称“教学实验室”)、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为主(以下简称“科研实验室”)、公共服务四大类,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实验室的设置、调整和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依托在学校的国家、部门或地区实验室的设置、调整、撤销,还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四、实验室设置必须适应我校各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要求,应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先导、以实验室内涵建设为核心,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要具有超前意识,发挥自身特色,实现实验室由单一性、封闭性、重复性、分散性、小而全的模式向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模式的转变。 五、实验室设置原则: 1. 教学实验室,每个一级学科一般只设置一个基础课或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学实验室;新建学科(专业)的实验课程应先在相近的教学或科研实验室内开展工作,具备一定条件后,报经学校批准再独立设置。 2. 科研实验室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稳定的科研任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具备设置条件的研究室、课题组等应就近并入相关实验室。 3. 公共服务实验室,一般只设置多学科共享、依托院(系)管理的校级实验中心。 4. 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设置校、院(系)教学、科研实验室。 5. 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设置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 6. 依托在学校的国家、部门、地区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校级实验中心、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七

实验七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电路 实验目的: 1、认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通过仿真和测试了解运放基本参数,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运放; 2、了解由运放构成的基本电路,并掌握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一、实验预习 1. 运放的理想化条件; 2. 运放的各种基本电路结构; 3. 熟悉运放LM358P的性能参数及管脚布局,并根据内部原理图理解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LM358P为单片集成的双运放,采用DIP-8封装,1IN-为第一个运放的负端输入,1IN+为正端输入,1OUT为输出,第二个运放命名原则相同。V cc为正电源输入端,GND可以接地,也可以接负电压。 LM358P主要由输入差分对放大器,单端放大器,推挽输出级以及偏置电路构成。 二、仿真实验 1. 运放基本参数 ①电压传输特性 根据图1所示电路,采用正负电源供电,运放负端接地,正端接直流电压源V3,在-50μV~50μV范围内扫描V3电压,步进1μV,得到运放输出电压(节点3)随输入电压V3的变化曲线,即运放电压传输特性,根据仿真结果给出LM358P线性工作区输入电压范围,根据线性区特性估算该运放的直流电压增益A vd0。

图1. 电压传输特性仿真电路 仿真设置:Simulate--Analyses--DC Sweep,设置需要输出的电压。 思考: a.当输入差模电压为0时,输出电压等于多少?若要求输出电压等于0,应如何施加输入电压? b.观察运放输出电压的最高和最低电压,结合LM358P内部原理图分析该仿真结果的合理性。 答:(1):运放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变化曲线: LM358P线性工作区输入电压范围:-109.8328μV~163.1595μV。 运放的直流电压增益A vd0=99.5986k。 (2)思考a:输入差模电压为0时,输出电压=-3.3536V;要使输出电压等于0,应使V+=33.6712μV。原因:在运放的线性工作区内,此题中可认为差模电压与输出电压成正相关,设输出电压为Y,输入电压(即输入差模电压)为X,线性比例系数K。因此可认为满足以下关系: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 11月 24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经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经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示、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能够“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

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能够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经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能够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如图接线,建议使用运算放大器U8、U10、U9、U11、U13。

东南大学室与设备管理处

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校实设〔2017〕8号 关于开展2017年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检查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督促各使用单位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根据《东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校发〔2014〕94号)及《东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校发(2016)142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7年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检查,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求 1、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各单 —1—

位分管领导应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设备秘书、各仪器设备管理及领用人员应积极配合,尽职尽责、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检查工作。 2、学校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人员信息(一卡通号和姓名)、存放地点(物理空间)等信息完整,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固定资产有专人负责管理,账、物、标签一致率达到100%,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3、凡经海关批准免税进口的科教用品(包括捐赠),必须在学校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并直接用于本单位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活动,未经海关许可不得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进行其他处置。 4、大型仪器设备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利用率需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机时要求,且使用记录齐全。 二、工作步骤 1、单位自查 各单位应于2017年12月31日前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所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行进行整改,并按要求提交自查报告(自查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2、检查组抽查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于2018年1月中旬之前组织专家对各单位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组将随机抽取学校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仪器设备作为检查对象。 3、检查组同时对各单位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对短期内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制定详细整改措施与计划并积极 进行整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在3个月内对整改情况组织复查。 4、学校对设备管理工作比较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扬;对检查中发现设备管理问题突出的单位将予以通报,下发整改意见书,并督促各单位按要求及时完成整改任务。 —2—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 实验室:常州楼五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8/10/17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可以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2016东南大学模电实验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院(系):吴健雄学院专业:电类强化班 姓名:学号: 610142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4月10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等电路的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运算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 3.了解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直流参数(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输入 失调电流、温度漂移、共模抑制比,开环差模电压增益、差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交流参数(增益带宽积、转换速率等)和极限参数(大差模输入电压、大共模输入电压、大输出电流、大电源电压等)的基本概念; 4.熟练掌握运算放大电路的增益、幅频特性、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5.掌握搭接放大器的方法及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 二、预习思考 1.查阅 LM324 运放的数据手册,自拟表格记录相关的直流参数、交流参数 和极限参数,解释参数含义。

2.设计一个反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V|=10,Ri>10K?,RF=100 k?,并用 multisim 仿真。 其中分压电路由100k?的电位器提供,与之串联的510?电阻起限流的作用。 3.设计一个同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V|=11,Ri>10K?,RF=100 k?,并用 multisim 仿真。

三、 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 内容一: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各项参数测量实验(预习时,查阅 LM324 运放的数据手册,自拟表格记录相关的直流参数、交流参数和极限参数,解释参数含义)。 图 1.1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LM324 管脚图 1) 图 1.1 中电源电压±15V ,R1=10k Ω,RF=100 k Ω,RL =100 k Ω,RP =10k//100k Ω。按图连接电路,输入直流信号 Ui 分别为-2V 、-0.5V 、0.5V 、2V ,用万用表测量对应不同 Ui 时的 Uo 值,列表计算 Au 并和理论值相比较。其中 Ui 通过电阻分压电路产生。 Ui/V Uo/V Au 测量值 理论值 -2 13.365 -6.6825 \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 第1 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一、三、五、八、九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11月16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二、实验器材及连线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

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 g)砝码加完。实验结果填入表2-1,画出实验曲线。 表2-1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 15.2 30.5 45.9 61.5 77.0 92.4 108.0 132.8 148.3 163.9 拟合方程为:0.834 4.1933 U W =?- 重量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东南大学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八:抽样定理实验(PAM )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的概念 2. 掌握模拟信号抽样与还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了解模拟信号抽样过程的频谱 二. 实验内容: 1. 采用不同频率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 采用同一频率但不同占空比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三.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在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电源开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 信号源模块调节“2K 调幅”旋转电位器,是“2K 正弦基波”输出幅度为3V 左右。 4. 实验连线 5. 不同频率方波抽样 6. 同频率但不同占空比方波抽样 7. 模拟语音信号抽样与还原 四.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1. 固定占空比为50%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抽样的输出时域波形和频谱: (1)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时的频谱: 50K …… …… PAM 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分析: 理想抽样时,此处的抽样方波为抽样脉冲,则理想抽样下的抽样信号的频谱应该是无穷多个原信号频谱的叠加,周期为抽样频率;但是由于实际中难以实现理想抽样,即抽样方波存在占空比(其频谱是一个Sa()函数),对抽样频谱存在影响,所以实际中的抽样信号频谱随着频率的增大幅度上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如上面实验频谱所示。仔细观察上图可发现,某些高频分量大于低频分量,这是由于采样频率为4KHz ,正好等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频谱会在某些地方产生混叠。 (2) 抽样方波频率为8KHz 时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2KHz 6K 10K 14K 输入波形 PAM 输出波形

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常识在线考试试题库

[单选题]低压验电笔一般适用于交、直流电压为() V 以下。 A.220 B.380 C.500 参考答案: C 2.[单选题]为了减少电击(触电)事故对人体的损伤,经常用到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其保护 选项中选择其正确含义。 A.流经人体的电流(以毫安为单位)和时间(以秒为单位)的乘积小于 30。例如电流为 30mA则持续的时间必须 B.流经人体的电流必须小于 30毫安 C.流经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必须小于1 秒 参考答案: A 3.[单选题]下列有关使用漏电保护器的说法,哪种正确? A.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 B.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不可对地绝缘。 C.漏电保护器在日常使用中不可在通电状态下按动实验按钮来检验其是否灵敏可靠。 参考答案: A 4.[单选题]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 75% 时,则此工作环境属于()易触电的环境。 A.危险 B.特别危险 C.一般 参考答案: A 5.[单选题]以下关于用电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A.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B.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 C.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D.可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参考答案: D 6.[单选题]有爆炸危险工房内照明灯具和电开关,应选用防爆型。电开关应安装在: A.室内门旁 B.室外门旁 C.室内明灯附近 参考答案: B 7.[单选题]一般居民住宅、办公场所,若以防止触电为主要目的时,应选用漏电动作电流为多 A.6 mA B.15mA C.30mA D.50mA 参考答案: C 8.[单选题]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A.湿手操作 B.切断电源 C.站在金属登子或梯子上 D.戴上手套 参考答案: B 9.[单选题]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电压可看成是零? A.10m 以内 B.20m 以内 C.30m 以内

[整理]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四.

实验四 差分放大器 实验目的: 1、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增益概念; 3、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 实验内容: 一、实验预习 根据图4-1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on BE V =0.55,β=500,|V |A =150V ,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CQ I ,节点1和2的直流电压1V 、2V ,晶体管跨导m g ,差模输入阻抗id R ,差模电压增益d A v ,共模电压增益vc A 和共模抑制比 CMR K ,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4-1。 图4-1.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 表4-1: CQ I (mA ) 1V (V ) 2V (V ) m g (mS ) id R (k Ω) d A v vc A CMR K 1.03 2.94 2.94 39.62 11.16 -79.24 -2 19.81 计算过程如下:

58 178 5.0255.010?+= ?++BQ BQ I I β 所以,≈BQ I 2.06μA mA 03.1≈=BQ CQ I I β V I V V Q 94.22521=-== S V I g T CQ m m 62.39≈= Ω≈==k R g R r R e b id 16.11//2//27m 7)()(,β 24.79g //-g 2m 2m v -≈-≈=R r R A ce d ) ( 22- 1 2 vc -==R R A 81.19|2 /| vd ==vc CMR A A K 二、仿真实验 1、在Multisim 中设计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4-1所示,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DC 分析),得到电路的工作点和电压,完成表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 表4-2: CQ I (mA ) 1V (V ) 2V (V ) 3V (V ) 5V (V ) 6V (V ) 1.00125 2.99750 2.99750 1.00341 1.57651 1.55492 仿真设置: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 ,设置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 2、在图4-1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2kHz ,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采用Agilent 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 )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peak-peak ),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d A v ,用频谱仪器观察节点1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4-3。 表4-3: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 (mV ) 1 10 20 d A v 145.89 140.5 126

精选-东南大学信息学院_系统实验(通信组)_第二次实验

1.1.1 时分复用/解复用(TDM)实验 一、时分复接观测 (1).同步帧脉冲及复接时钟观测 帧脉冲宽度125us 一帧数据包含时钟数32 复接后时钟速率256k (2).复接后帧头观测 我们将帧头设置为01111110,帧头处于每帧的第一个时隙且帧同步的上升沿为帧的开始位置。观测结果如下: (3).复接后8bit数据观测 我们将帧头设置为00000000,8bit数据为01010101,位于帧的第三个时隙,观测如下:

二、时分解复接观测 (1).解复用同步帧脉冲观测 ●发送与接收端帧头一样时结果如下,此时可以实现同步。 ●拔掉复接数据结果如下,当不解复用信号时无法实现同步,因为没有输入信号。

两端帧头不同时结果如下,解复用端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帧头,所以无法实现同步,它无法识别出与其不同的帧头。 (2).解复用后8bit数据观测 我们设置01010101,结果如下. 在不断修改原始信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解复用的信号也随之同步变化 (3).解复用后PCM译码观测

(4).解复用后CVSD译码观测

1.1.2 帧同步实验 一、帧同步提取观测及分析 (1).假同步测试 当8bit数据与帧头相同时,由于多次重复完成复接信号输入与断开操作,导致解复用端时与真正的帧头实现同步,但也会与8bit实现同步,出现同步错误。(2).后方保护测量(捕捉态) 经过改变加错信号,我们测得后方保护计数个数为3. 后方保护可以防止误同步,经过连续几次检测到帧头才进入同步状态可以让同步更准确。 (3).前向保护测试(维持态) 经过改变加错信号,测得前向保护计数为2。 前向保护可以避免因一次传输错误而导致帧头出错而引起的同步出错。 当加错开关位置为“0001000100010001”时,帧提取情况如下: 信号恢复如下:

东南大学实验技术岗位定编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东南大学实验技术岗位定编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定编依据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实验技术人员额定编制每年核算一次,主要依据东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实验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及运行操作、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改造升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其相关工作量确定编制。 为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基础管理工作的完成,给予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校级(含院系级)实验平台编制补贴。 二、定编范围 实验技术岗位定编范围:校内建制实验室从事实验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 三、定编办法 1、实验与实习教学辅导、开放实验管理及大型仪器设备教学 实验教学辅导编制数= (∑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人时数)/18000 大型仪器设备教学编制数= 大型仪器设备教学机时数÷1170 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编制数=(0.015~0.1×开放人时数)÷ 900 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计算系数取值0.015,专业技能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研究生实验计算系数取值0.04,各类学科竞赛、SRTP、各类自选创新实验项目等计算系数取值0.1。实验室开放需符合有关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提前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批准备案,实际开放人时数需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 2、固定资产管理(含台帐物管理、信息统计等) 固定资产原值10万以下的,按设备资产总值每1500万元一个编制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在10万~40万之间,按每400台套数一个编制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在40万以上,按每200台套数一个编制计算。 固定资产管理编制数=(10万元以下设备资产总值(万元)÷1500)+(10

西北工业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与实验报告册

目录 2.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步骤 (5) 四、实验结果 (8) 2.5 多级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1) 三、实验内容 (13) 四、实验结果 (14) 2.7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原理 (15) 三、实验内容 (17) 2.8 RC文氏电桥振荡器 (18) 一、实验目的 (18) 二、实验原理 (18) 三、实验内容 (19) 四、实验结果 (21) fo理论值为1.591kHZ (23) 2.10 矩形波发生器 (24) 一、实验目的 (24)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24) 三、实验内容 (27) 四、实验结果 (28) 4.3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 (29) 一、实验目的 (29) 二、设计指标与要求 (29)

三、实验原理 (29) 4.3 温度控制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思考与讨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ultisim仿真软件分析单级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掌握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调整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2.1-1所示,采用基极固定分压式偏置电路。电路在接通直 流电源V cc 而未加入信号(V i =0)时,三极管三个极电压和电流称为静态工作点, 即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一、三、五、八、九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 11 月 16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二、实验器材及连线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 =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 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管理制度

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屏障内动物饲育管理操作规范 1、严格按人员、物品进出屏障设施的规定和要求操作,单向流动。 2、准备当天所需物品。(包括鼠笼、饮水、消毒液、饲料等) 3、按周计划表进行动物换笼、断乳、配种、卫生、消毒等工作;必须使用消毒液浸泡的镊子夹取动物。 4、每天记录饲育室内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出现异常,及时汇报。 5、及时更换饮水和添加饲料,不得出现断缺。 6、每天坚持检查母鼠生产、哺乳情况,及时调整哺乳仔数,观察动物生长状况及有无漏水等现象,做好卡片记录,工作日记和周报表。 7、日常工作完毕,应将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扫地板,彻底擦拭消毒地面一遍。每周五还应对屏障内所有其它区域及物品进行擦拭消毒,之后用消毒液对屏障内所有区域进行喷雾消毒。 8、按规定开关照明灯、紫外灯。 第二章工作人员进出屏障设施的规定和要求 1、感冒、皮炎及各种病菌、病毒携带者禁止进入洁净区; 2、进入屏障区前,先换拖鞋,入更衣室,一切个人用品如钥匙、饰物、手表、眼镜、通讯工具等不得带入; 3、洗手时间不少于 1 分钟,完毕后入无菌更衣室,打开灭菌包用灭菌毛巾擦干后分别戴上口罩、帽子,穿上连体的灭菌服、鞋套、拖鞋,戴上消毒手套; 4、入风淋室风淋; 5、进入清洁走廊-内准备室(提取所需用品)-饲育室进行工作; 6、随手关门,严禁两扇门同时打开,以保证压差的维持; 7、工作完毕后,将废弃物品等随人从非清洁走廊退出。

第三章物品进出屏障设施的基本要求 1、凡是可以清洗的物品(如饲养盒、饮水瓶等),在消毒灭菌处理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 2、凡进入屏障设施内的一切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流向路线进入。根据物品的性质可分别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传递窗两种不同的途径消毒灭菌后进入; 3、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分别从高压蒸汽灭菌器、传递窗的洁净操作侧取出,放在内准备室备用; 4、消毒灭菌过的物品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七天内用完最好; 5、使用后废弃的物品和更换的笼具、饮水瓶等从污物走廊搬出。 第四章实验动物进出屏障设施的基本要求 1、采购和引进相应等级的动物时,应向国家规定的供种单位采购和引进; 2、必须明确购入动物的品种(系)、性别、体重、数量、级别,购入的时间及动物质量合格证、动物遗传背景资料等; 3、动物到达后,检查运输盒的密封情况,对照订货条件进行验收; 4、将运输盒外表面用消毒液彻底擦拭消毒,放入传递窗,喷洒2%过氧乙酸溶液,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后,在内准备室打开包装,将动物移入饲养盒内,在动物隔离室观察一周,未见异常后转入饲养室。 5、传出动物时,用已灭菌过的带过滤装置的专用运输盒装入动物后,封口胶布封严; 6、将传出动物的品种(系)性别、日龄、微生物等级等有关资料写在动物标签上,随人带出。 第五章东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内部规章制度 一、SPF 级动物实验室组织结构 1、SPF级动物实验室由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直接领导。 2、S PF 级实验室设置负责人 1 人,工作人员若干人。 3、SPF级动物实验室实行独立运转,有偿服务。所有帐目均通过中心财务收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