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8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高一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必考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原因(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过程(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1649-1660,共和国时期(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5)1688年光荣革命3. 意义(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1.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她的权力是象征性的,实际政府首脑是首相。
•两院制:英国的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即上议院(伯爵院)和下议院(普通人院)。
议会在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阁制:英国的政府基于内阁制度,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并对行政事务负责。
•具有传统法律和习惯的宪法:英国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宪法权威主要来源于习惯法和先例法。
2.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总统制:美国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力。
•三权分立:美国政府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权由总统领导,立法权属于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联邦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将权力分散到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在特定事务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宪法的权威:美国有一部成文宪法,被视为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
3.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半总统制:法国是一个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外交事务和国防,而政府首脑是总理,负责内政。
•单院制:法国的议会由国民议会(下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但国民议会在立法和决策上起主导作用。
•中央集权:法国的政治体系相对较集中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较大的控制权。
•宪政传统:法国政治体系承袭了法国宪政传统,法律和法典对法国政治体系有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英国、美国和法国的政治制度都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共同特点,如法治原则、选举制度和民主原则。
但由于历史、法律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它们在君主制或总统制、立法体系、权力分配和地方自治等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中世纪:英国是一个封建主义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的作用很小。
2. 文艺复兴时期: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议会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权力,成为与国王并肩的一支政治力量。
3. 17世纪:议会与国王之间爆发了多次冲突,最终导致了清教徒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4. 19世纪: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逐渐实现了普选制度和议会制衡。
5. 20世纪:由于工人运动和左翼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变得更为平等和民主,议会的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总的来说,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是由封建主义到议会制衡和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权力不断增强,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制度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明英王的权力;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融合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的特殊体制,具有稳定和长久的特点。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她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制传统,但是她的权力是由英国议会控制的,她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英国的君主制是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功能。
二、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是英国的立法机构,由众议院和上议院组成,它是英国政治的核心。
众议院是由普选产生的,代表全国百姓的利益,成员人数为650人。
上议院是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成员组成,通常成员都是英国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代表人物。
三、君主在政治运作中的角色
英国女王在政治运作中的角色主要是象征性的代表国家,签署各种法律文件,以及发表政治演说。
除此之外,女王还有权力任命首相,解散议会,接受外国使节的信任书,颁布特赦令等。
四、首相的权力
首相是英国政府的首长,他的权力来自于所在政党的多数议会席位。
首相负责组阁、制定政策,并且领导政府工作。
他在政府运作中可以任免官员,制定政策,组织决策,主持政府会议,在议会中制定政策并递交法案。
五、制定法律和法规
英国议会和政府可以制定各种法律和法规,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英国议会可以制定法案,由上下议院通过,并最终得到女王的签署。
英国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规来实施这些法律和政策。
六、司法制度
英国的司法制度是由各级法院组成,其最高审判机构是英国最高法院。
英国法院的职责是审理各种法律纠纷,以及监管政府和各级行政机构的行为是否合法。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引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一种政治制度,其中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但政府的实际权力由议会行使。
本文将探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运行流程,包括君主的角色、议会的组成和职责,以及政府的运作方式。
君主的角色1.国家元首:君主作为国家的象征,代表英国进行国内外事务。
2.宪法监督者:君主负责监督政府的行为,确保政府遵守宪法。
3.法律批准者:君主必须批准议会通过的法律,以使其生效。
4.政府任命者:君主任命首相和其他政府官员,根据选举结果和政治形势作出决定。
议会的组成和职责上议院1.成员组成:上议院由贵族和一些教士组成。
贵族席位通常是通过继承或君主的任命获得的。
2.职责:上议院负责审查和修改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下议院1.成员组成:下议院由普通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2.职责:下议院是立法机构的主要部分,负责制定和通过法律,监督政府的工作,并代表选民的利益。
两院合作1.立法程序:法案必须在两院都通过,然后经过君主的批准才能成为法律。
2.互相制衡:两院互相监督,确保政府的决策得到适当的审查和平衡。
政府的运作方式内阁1.组成:内阁由首相和一些高级政府官员组成。
2.职责:内阁负责制定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首相1.任命方式:君主根据选举结果任命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为首相。
2.职责:首相是政府的领导者,负责决策、领导内阁和代表政府。
决策过程1.内阁会议:内阁成员定期开会讨论政府事务,并作出决策。
2.决策实施:内阁决策后,相关部门负责实施政策,并向内阁和议会报告进展情况。
国会监督1.质询时间:议会定期举行质询时间,议员可以向政府提问和质询。
2.立法监督:议会对政府的法案进行审查和修改,并确保政府的决策符合公众利益。
总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运行流程包括君主的角色、议会的组成和职责,以及政府的运作方式。
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和宪法监督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互相制衡并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
1.英国政体的特点: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它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英国政体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
但现在英国的国王只是“虚位君主”,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仅具有象征性地位。
那么我就用了下面的一个史料: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送到她本人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英国政体第二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议会。
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的权力大于上院,被称为“至尊议会”。
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我们就可以用关于英国议会组成的一个材料: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
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
2003年2 月英政府提出的七项上院改革案均遭议会否决,改革上院计划暂时搁浅。
截至2003年2月,上院共有议员690名。
原上院议长由内阁成员、大法官欧文勋爵兼任。
2003年6月,布莱尔首相改组政府机构,改革上院议长推选制度,取消存在了1398年的大法官兼任上院议长的作法。
欧文勋爵退休,上院议长职责暂由宪法事务大臣福尔克纳勋爵代理。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
下院议员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
本届下院于2001年6月选出,目前在659个议席中,工党占410席、保守党163席、自民党53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29席,下院议长迈克尔" 马丁和三位副议长(通常不投票)占4席。
英国政体第三个显著特点是内阁的权力,特别是首相的权力很大。
在英国,内阁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它是从议会中产生的,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1)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从政体的结构看,两国存在较大的差异。
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
英国国王是虚位君王,法国总统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
英国实行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法国实行多党制,形成多党联合执政。
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但是总理要对议会负责。
(2)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从政体与国体关系来看,英法两国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
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的情况。
这些共同趋势,反映了代议民主制正在走向行政集权的民主制。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
执政党的阶级性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两国的右翼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左翼政党已公开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捍卫者。
(3)两国政体产生的原因:
这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有密切关系。
纵观英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整体改革往往采用渐进的方式。
而法国形成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对法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上一页下一页【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一种类型,是英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问题解析】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一)英国的“光荣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自1603年起,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认为“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可以实行部分商品的专卖,可以任命亲信控制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宗教问题上,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
这些政策,使资产阶级和王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38年的苏格兰起义,严重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企图以合法的形式筹集经费。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政府征税须经议会授权成为传统。
因此,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反对派利用这个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他们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声势日盛。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同国王进行斗争和较量。
内战爆发后,由克伦威尔组织议会军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内战的结果是议会军打败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