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课
- 格式:ppt
- 大小:424.50 KB
- 文档页数:37
《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选题设想《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奇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奇遇巧合;强烈鲜明的美丑、善恶对比;丰富生动、珠玑迸发、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通过自渎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窥一斑而识全豹,让学生高屋建瓴,了解其旨意,以极为精确而又充满意蕴的文字,对名著的概述及精要部分做了介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指点进行名著阅读的门径。
二、活动安排(一)课内导读:遵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首先解决阅读时的基本障碍,以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形象和品味语言为主;其次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对作品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征,特别是美丑对照的写作手法进行阐释,在与《白蛇传》的比较中加深对《巴黎圣母院》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1、第一阶段: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明确主题思想,提出问题。
2、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人人动笔,进行组内交流。
(三)活动时间为半学期,前期以文本的阅读为主,后期以合作交流探究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激发阅读兴趣。
(二)通过对作品浪漫主义特征的解读、艺术形象的全面分析和与东方民间小说《白蛇传》的比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一)初步了解欣赏小说的角度,学会从背景、情节、语言、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比较阅读等角度入手阅读小说。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在设置的话题和问题的引导下,综合运用读、看、评、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借助视频、网络等多种媒体,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2、激发阅读兴趣,熟悉内容提要,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3、介绍多角度对比手法及其效果。
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三、辅助手段:多媒体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这是一次有200万人参加的规模空前的葬礼,然而,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一生有怎样的成就呢?竞有如此多的粉丝来为他送行。
今天,让我们走进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来一探究竟。
(多媒体放映课题)。
二、雨果简介:(1802—1885) 幼年深受母亲影响,政治观点偏于保守。
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文学观点也逐渐从保守立场转向浪漫主义。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这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板书:推介理由:1、名家名作。
)三、创作缘起:数年前,雨果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有个手刻的字:’ANAГKH (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
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雨果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基于以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雨果开始了对《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点拨:丰厚的学识积累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写作的前提。
)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
《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课堂导读,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巴黎圣母院》的深一层认识;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鉴赏性阅读《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美的化身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丑的化身则是残酷空虚罪恶的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
通过导读,读出真善美,学会珍惜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中的幸福瞬间【教学重点】1、消除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建议2、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进一步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化繁为简地介绍中世纪的欧洲及法国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既精彩幽默有时又有些罗嗦冗长的语言【辅助教学】教学博客地址/douyacai2012【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教学资源】文字教材、直播课堂【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析法【教学时数】课内两课时,课外自读两周【教学过程】一、导语巴黎圣母院——欧洲伟大的教堂建筑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欧洲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
伟大建筑 + 伟大作品=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文学大师,激发阅读兴趣课堂问题: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资源共享,大家来谈谈自己所了解的雨果。
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教师小结: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于贝尚松省的一个军人家庭。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第二帝国。
雨果坚决反对。
于年底流亡国外。
经过19年的流亡生活,他才回到巴黎。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多重对比描写和场面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 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多重对比描写和场面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学生阅读节选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思考:(1)中心事件是什么?明确:卡西莫多受刑(2)受刑分几个阶段?明确:受刑前、受笞刑、示众(3)围绕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场面?明确:施刑者行刑、群众侮辱折磨、、爱斯梅拉达喂水喝(4)场景法叙事是《巴黎》的写作手法之一,选文中哪个场景最令人感动?明确:喂水喝(5)为什么喂水给仇人喝?副主教为什么弃之不顾?明确:善良,人性的美丽自私,阴险,道貌岸然((二)人物形象理解1、读一读57段至67段,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动人的一刻,同时,思考一下,卡西莫多受刑时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都没有流泪,为什么在喝到爱水后流下也许是生平第一次泪?(提示:这水肯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水,那是什么境况下的水呢?这水中包含着些什么呢?)(也可分三问来理解)(1)让学生读代表性语句(2)体会卡西莫多此时心情(3)读表现口渴语句、读三次要水喝的,体会卡西莫多的身体上的痛苦。
明确:伽西莫多在受刑时受尽其他群众的侮辱折磨,连他此生最重要、最爱戴、最崇敬的、唯一的亲人都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弃他不顾,连喊三次给水喝却招来更多的侮辱折磨。
失望至极,爱斯梅拉达出现后,他本以为爱斯梅拉达是来报复的,没想到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对善良姑娘的感激、对自己的自责,这人性的自然流露,令他掉下了也许生平第一颗眼泪。
2、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样一对比,人性的美丑显露无遗。
通过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是《巴黎圣母院》的主要特色,节选部分中就有多重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思考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明确:1、伽西莫多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外在丑陋,但内心善良,受刑时有超人的顽强和忍耐,可是爱~送水时却流出感激之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及反思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设计设计者:刘小宁、李益娟、王定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2、通过导读感知《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通过导读,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达到对《巴黎圣母院》的深层感知和认识;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导读感知《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2、通过导读,学习: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组织学生看电影《巴黎圣母院》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谈观影后的感受导入:爱斯美拉达、钟楼怪人,一个美的无与伦比,一个丑的不堪入目。
但他们两个却成了世界文学史中最动人的组合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去感受这两个经典的艺术形象。
二、整体感知:(一)走进雨果:维克多·雨果,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2002年他诞生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
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中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走进时代:他“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青年时代,雨果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他呼吁人们关心社会贫困,维护人的权利,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路易波拿巴恢复帝制后,雨果鼓舞民众奋起反抗,起义被镇压后,雨果开始了近20年的流亡生活,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一个新高度。
结束流亡生活后,雨果回到法国,不仅积极投入保卫法兰西共和国的斗争中,而且始终关心着巴黎公社运动,直到他逝世。
雨果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但是他从未脱离现实,他的作品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也不缺少对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因此有人评价他“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巴黎圣母院》这节名著导读课属高一学生“外国名著”导读课,对学生来说,有相当隔膜与难度。
对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宜侧重兴趣指引和难度简易。
按文本初步设置四个步骤:走近名著、走进名著、欣赏名著、崇敬名著。
大致沿用文本中的“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探究”三部分模式而略作整合、稍加提升。
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尝试、并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新理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多技能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关注人物命运;(3)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美丑对照原则;(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件2】(学生:武烨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媒介】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学习过程】新课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了名著导读《家》,了解了《家》中这个大家庭的腐朽与衰败,关注了觉新、梅、鸣凤等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切地感悟到青春的美好与进步,现在让我们跨出《家》门,再次进入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学习,去领悟《巴黎圣母院》的别样精彩……【课件1】(学生:武烨杉)今天受邀做大家的导游,曹老师心里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陪伴,一路同行吧!好,让我们愉快开启名著导读的长途旅行!【课件3】(以下均是教师)第一集:走近名著作家作品、背景介绍【课件4】1.猜一猜:分别提供雨果、海明威、狄更斯三人塑像,使学生竞猜,以加强对雨果的初步认识。
【课件5】2.作家作品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曾被称为“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品内容:《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和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
【课件6】3.背景介绍数年前,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整本书的阅读在救助中见美丑——《巴黎圣母院》导读教学目标:1、学习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性观、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学会赏析人物形象,分辨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
2、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3、形成正确的人性观、爱情观。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以问题引导赏析经典片段,以学生表演活动体悟人物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著读什么?品读经典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欣赏创作手法,思考社会人生活动一:谁来救加西莫多?这部名著在上个世纪被多次拍成电影,其中1956年版的最经典,我们一起欣赏电影的一个经典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2分钟)台上受刑的是谁?加西莫多,一个长得奇丑的弃儿,敲钟人,劫持说明无知为何被鞭刑?克洛德(副主教)唆使他劫持埃斯梅拉达,被卫队长菲比斯抓住送水的是谁?埃斯梅拉达电影是导演的再创作,作为读者应该要亲自阅读原著,才能品出原汁原味。
下面让我们就从经典情节入手,走进这部大作。
第一个经典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即第一次的救助加西莫多落难了,谁会来救加西莫多?克洛德?劫持的主谋,教堂副主教,收养他的主人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象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罗洛谁给他配个画外音?天哪!这该死的倒霉蛋,千万别扯上我!快走!为何克洛德不上前救他?怕连累他,怕劫持埃斯美拉达的事暴露副主教的冷漠、自私,道貌岸然、缺乏同情心周围的人?不救助不同情,反而哄笑,扔东西,咒骂何处可见?两处描写,鞭打时,要水时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可恶的敲钟人?”“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鞭打时,民众的咒骂侮辱主要是针对他的外表丑陋,因外表丑觉得他内心是恶,足见他们的肤浅无知要水时,民众扔脏东西、石子,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