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并发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683.00 KB
- 文档页数:12
慢性肾衰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及中医治疗思路探讨
杨卫彬;王金彭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2(009)005
【摘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以下简称CRF)是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共同后果,通常系一进行性不可逆的综合征.
【总页数】2页(P52,66)
【作者】杨卫彬;王金彭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慢性心衰合并慢性肾衰的护理浅谈
2.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衰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4.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5.慢性肾衰合并感染及其中医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
CKD 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明显增加,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CKD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1)高血压:高血压是CKD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以及血压波动情况。
(2)高血脂:高血脂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需要评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3)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CKD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需评估病史、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合并症情况。
2.肾功能评估:(1)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估肾功能的程度。
(2)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3)评估尿蛋白定量。
3.炎症指标评估:(1)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4.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压控制:(1)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CKD患者,可选择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
急性心力衰竭预防和措施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风险因素。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遵医嘱定期服药,可以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因素。
2.合理饮食:控制钠摄入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体液潴留,增加心脏负担。
建议减少加工食品、咸菜和腌制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功能,提高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
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并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4.合理用药: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应及时按医生指导用药,并定期复诊。
长期用药的药物管理对于稳定病情和预防急性心力衰竭至关重要。
5.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会损害心血管健康,增加患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预防急性心力衰竭非常重要。
6.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对于已经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充足休息:给予患者充足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肌恢复。
2.控制液体摄入: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潴留是常见问题。
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控制钠摄入: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限制盐摄入,避免食用高钠食物。
4.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5.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睡眠和生活作息,减轻精神和身体压力。
6.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7.积极应对情绪:在心理状况方面,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8.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肌功能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肾衰竭引发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肾衰竭给很多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论是身体还是生活都是很多的问题出现。
同时肾衰竭疾病如果不能尽快的治愈,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
其中
肾衰竭给很多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论是身体还是生活都是很多的问题出现。
同时肾衰竭疾病如果不能尽快的治愈,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
其中就有一些患者是因为肾衰竭引起的心衰,心衰的出现是有很多的原因引起的,只是很多的人不是很熟悉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去治疗,那么,肾衰竭引发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导致心衰的原因
1.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常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可使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引起心衰。
2.贫血:长期的贫血,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功能减退,久而久之会使心脏负荷过重而导致心衰。
3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肾衰竭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很容易引发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就是其中一种,可导致心衰。
4.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由于慢性肾衰竭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这些又常常导致心律失常、心肌功能减退,进而引发心衰。
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水肿的治疗
轻度水肿的肾衰竭患者无需进行肾衰竭的治疗,经限盐和休息即可消失。
明显水肿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一般间断应用比持续应用要好。
二、卧床休息
肾衰竭卧床休息十分重要。
水肿消退,血压下降,尿异常减轻以后,患者可进行适量散步,逐渐增加一些轻度的活动,但是不要骤然增加活动量。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其并发症仍然是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慢性肾衰竭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
这是因为肾脏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方面的功能下降,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患高血压、心衰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级。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和严重影响,使得对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
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等。
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体质指数、疾病病程、肾功能状态等基本情况。
其次,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有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再次,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级。
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评估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键词】肾衰竭;心血管;危险因素虽然目前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心血管病仍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衰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
心血管病常开始于肾衰早期,并在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时加重。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冠心病、左室肥厚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约为40%、75%和40%。
透析患者每年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为91%,经年龄、性别、种族和糖尿病校正后,其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
慢性肾衰竭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共同之处,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但又有与其特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和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延缓部分肾衰竭的进程,降低心血管病在各期肾衰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贫血贫血是CRF患者左心室肥厚、心衰和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CRF、维持透析的患者,心绞痛发作并非完全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部分是贫血和心肌耗氧量增大所致[1]。
慢性肾衰竭初期给予抗贫血治疗是减少心脏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佳方法。
若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部分矫正肾性贫血,改善这些病人的充血性心衰,部分逆转透析与非透析患者的左室肥厚[2]。
有研究显示,对于肾移植患者,应同时给予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使血红蛋白(Hb)达到12 g/dL,血清铁蛋白14 mmol/L的发生率为83%,正常对照组为30%,经logistic回归显示:Hcy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性为11.4,对各种变量进行校正后,仍具有意义。
50%~60%经肾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蛋氨酸诱发试验或空腹试验均可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联合给予叶酸5 mg/d、VitB6 50 mg/d以及VitB12 0.4 mg/d而使之正常化。
这比不伴肾衰的Hcy患者所用剂量要大得多,后者所需叶酸为0.5 mg/d。
目前,对于叶酸和B族维生素是否能降低肾移植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内科学-慢性肾衰竭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临床表现常有()。
A.高血压B.白细胞增高C.低尿酸血症D.高胆固醇血症E.高血红蛋白2、关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水负荷过多所致充血性心衰,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大剂量利尿剂B.饱和量洋地黄类药物C.低盐和控制水的摄入D.血液或腹膜透析超滤E.血管扩张药物3、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化验结果如下,哪项结果提示应做紧急处理()。
A.血肌酐1050μmol/LB.HCO3-16.5mmol/LC.血清钾7.0mmol/LD.血清钙2.0mmol/LE.血红蛋白65g/L4、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患者,出现以下哪项改变即可诊断为衰竭期()。
A.贫血B.尿比重1.010C.轻度代谢性酸中毒D.夜尿增多E.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25%以下5、35岁女性患者,患慢性肾炎5年,间有头晕,有时眼睑浮肿,BP140/90mmHg,轻度贫血,夜尿增多,但生化指标仍未达到慢性肾衰竭,最大可能是()。
A.肾小球病理改变发生逆转B.“健存”肾单位尚有一定数量代偿C.肾小管排泌功能尚未受影响D.肾小球滤过率尚未受影响E.肾小管浓缩功能正常6、50岁男性患者,蛋白尿10年,近来出现明显水肿,血压持续升高至180/100mmHg,血肌酐654μmol/L,尿蛋白1.0g/d,其高血压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主要是()。
A.交感神经激活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C.水钠潴留D.缓激肽作用降低E.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7、下列哪项是慢性肾衰竭时水、电解质紊乱最有常见()。
A.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磷、低血钙B.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C.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磷、高血钙D.代谢性碱中毒、高血磷、低血钙E.代谢性碱中毒、低血磷、高血钙8、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最理想的治疗是()。
A.利尿剂B.肠道灌洗C.肾替代治疗D.ACEI、ARBE.优质低蛋白饮食+a-酮酸9、肾性骨营养不良早期预防最好先采用()。
慢性肾衰竭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肾衰竭概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
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常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其症状不是突然发作的,而是肾脏功能长期恶化的结果。
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很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英文名称: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虚劳、溺毒、关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肾衰竭一般不会遗传,但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发病部位:肾脏,腰部。
常见症状: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等。
主要病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等多种慢性肾脏病所致。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肾脏B超、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肾穿刺活检等。
重要提醒:慢性肾脏病一经发现,要积极治疗,同时要尽量避免造成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分类:慢性肾脏病依据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制定的指南,一般可分为5期:1、1期GFR(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²)。
2、2期GFR(肾小球滤过率)为60~89ml/(min•1.73m²)。
3、3期(1)3a期:GFR(肾小球滤过率)为45~59ml/(min•1.73m²)。
(2)3b期:GFR(肾小球滤过率)为30~44ml/(min•1.73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