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城市客车电磁兼容性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5
ece r10标准ECE R10标准(简称ECE R10)是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该标准于2016年发布,旨在确保电动车辆和其相关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兼容。
ECE R10标准主要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并经过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汽车行业的特殊需求。
该标准涵盖了车辆及其配件之间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和标准要求,旨在确保电子设备在电动车辆上的电磁兼容性。
首先,ECE R10标准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
辐射测试用于评估电动车辆及其所有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及其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潜在干扰。
传导测试则用于检测电动车辆所产生的电磁噪声是否会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导到其他设备中。
其次,ECE R10标准还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测试项目包括电磁辐射测量、传导干扰电流测量、传导干扰电压测量、用于电动车辆的高频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连续性和屏蔽性能测试等。
测试应该在标准化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并根据具体的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
此外,ECE R10标准还对电动车辆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标准规定了电动车辆的电子设备应满足的电磁兼容性级别,以及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最大电磁干扰水平。
通过这些限制和规范,ECE R10标准确保了电动车辆及其相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从而提升了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根据ECE R10标准,制造商应对其生产的电动车辆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
这些报告将被用于获得必要的认证和批准,以符合相关的国际、地区或国内法规要求。
总之,ECE R10标准是电动车辆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确保电动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兼容。
该标准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对电动车辆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通过遵守ECE R10标准,制造商可以提高其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gz6120ev1 纯电动城市客车检验规范鉴于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加重,拟采用
gz6120ev1纯电动城市客车的检验规范,旨在促进环保交通的发展。
一、检验目标
主要检验gz6120ev1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安全性、电气系统稳定性、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等项,以确保客车安全可靠的行驶。
二、检验流程
1.安全检验:对客车进行专业的安全性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日常行驶安全要求,并根据规范,及时更换安全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
2.电气系统检验:主要检验客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检查电缆的连接是否牢固,电缆的耐用性,组件的连接是否完好,保障客车电气设备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安全事故。
3.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检验:检查客车是否确保车辆结构的强度,确保车辆结构具有安全可靠性,可以满足行车强度要求。
三、检验质量
以上检验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检验,确保检验质量。
四、维护检验
维护检验是对客车的安全依然保持良好状态的检测,即定期的保养检查,一旦发现客车的技术问题或缺陷,客车维护部门要及时
修复更换,以确保客车的安全使用。
五、总结
以上检验规定针对gz6120ev1纯电动城市客车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旨在促进环保交通的发展,使客车得到安全有效的运行。
同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定期维护检查,以确保客车及时修复,以确保客车安全可靠的使用。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文号为:国标委综合[2016]89号,计划编号为:20162465-T-339。
2、主要参加单位本项目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参与单位包括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
3、主要工作过程a)2016年07月,在兰州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三会议,会议介绍项目背景,并首次讨论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草案,与会代表就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
b)2017年08月,在西宁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四会议,会议详细讨论标准草案,并明确标准中各主要技术内容的编制方案。
c)2018年01月,在天津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五会议,会议介绍标准草案最新修改内容,并对此前工作组成员反馈意见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集中研讨。
d)2018年07年,在襄阳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六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标准草案,并针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集中研讨,会后请各相关单位就双枪充电、AC/DC充电辐射发射电流值等问题做好标准研究和验证工作。
e)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七会议,会议回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并请各相关单位就上次会议结论重点围绕AC/DC充电电流对谐波发射和电磁辐射影响、双枪充电测试方案以及系统测试方案等问题介绍各自研究成果。
会议详细讨论了标准草案,与会专家就标准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会后要求工作组相关方面尽快按照讨论结论修改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12月底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进行征求意见。
f)2018年12月,标准征求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自2019年1月4日至2月19日,共45天。
新能源汽车雷达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新能源汽车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具有环保节能、零排放等诸多优势,受到了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雷达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电磁波进行感应和探测,为车辆提供环境感知和安全保障。
因此,保证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部分:新能源汽车雷达系统概述新能源汽车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向前方发射,接收并处理回波信号,从而获得周围环境信息的传感器系统。
雷达系统常被用于实现自动驾驶、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功能,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雷达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备了更高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车辆操作。
第二部分: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意义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频繁的大功率电磁辐射,而车载环境内电磁辐射源众多,如电磁喇叭、火花塞、点火系统等,容易造成电磁干扰。
因此,对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兼容性,保证雷达系统正常工作和准确探测周围环境。
同时,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降低雷达系统对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干扰,并最终提高整车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雷达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和技术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主要包括辐射发射测试、辐射感应测试、传导敏感性测试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辐射发射测试,通过测量雷达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电磁辐射功率,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程度。
其次是辐射感应测试,测量雷达系统对外部电磁辐射的感应程度,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最后是传导敏感性测试,通过模拟雷达系统与其他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传导干扰,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和抗干扰能力。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测试方法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的电子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从引擎控制系统到信息娱乐系统,都需要通过电磁信号才能实现功能。
然而,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也带来了电磁兼容性的问题,即不同设备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
为了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车载电磁兼容性的分析与测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电磁兼容性分析在车载电磁兼容性的分析中,首先需要进行电磁辐射分析。
这是通过测量车载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水平来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
电磁辐射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射频干扰发射源对车辆进行扫描,同时使用电磁辐射探头测量辐射功率密度。
通过对辐射功率密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车载设备是否满足相关的辐射标准,以及其对其他设备的潜在干扰程度。
另外,车载电磁兼容性分析中还需要进行电磁感应分析。
这是通过测量其他设备对车载设备的电磁辐射敏感程度来评估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感应分析中通常使用电磁感应探头对车辆进行扫描,同时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测量感应信号的幅值和频谱特性。
通过对感应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车载设备是否满足相关的感应标准,以及其对其他设备的潜在干扰程度。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在车载电磁兼容性的测试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评估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首先是辐射测试。
辐射测试主要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将车载设备置于一个辐射试验室中,通过射频干扰发射源产生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信号,同时使用电磁辐射探头进行测量。
通过改变辐射源的功率和频率来评估车载设备的辐射性能,并与相关的辐射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其次是感应测试。
感应测试是通过放置其他设备或电磁辐射源周围,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然后使用电磁感应探头对车载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改变感应源的功率和频率来评估车载设备对电磁感应的敏感程度,并与相关的感应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最后是敏感性测试。
敏感性测试是通过将车载设备与其他设备或电磁辐射源进行同步运行,观察车载设备是否出现异常或故障。
天津地铁 2 号线增购车电磁兼容试验超标改进分析摘要:电客车上线运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试验测试,以保障列车行驶过程中工作状态正常,伴随着电子电气设备的增加,电磁兼容试验超标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天津就发生三个新项目动态电磁兼容初次试验超标,通过不同程度的优化改造方案得以解决。
本文主要针对试验改进较为复杂的2号线增购车项目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超标分析,改进方案效果验证,为新购车辆电磁兼容改进和设计优化提供合理可行性参考方案。
关键词:电磁兼容动态测试耦合原理接地一、电磁兼容对外射频辐射测试方案与标准列车对外射频辐射试验,分别测试列车静态和低速行驶两种工况下的射频骚扰,试验应涵盖可能产生射频发射的列车上所有的系统和设备。
(1)测试设备布置。
测试前,根据不同频段测试要求,分别将设备布置如下。
1)环形天线中心距轨面垂直高度1m至2m,本试验采用1.8m,天线接收器布置在距离轨道中心线10m位置,用于9kHz~30MHz频段磁场测试;2)双锥天线中心距轨面垂直高度2.5m至3.5m,本试验采用3m,天线接收器布置在距离轨道中心线10m位置,用于30MHz~200MHz频段磁场测试。
3)对数天线中心距轨面垂直高度2.5m至3.5m,本试验采用3m,天线接收器布置在距离轨道中心线10m位置,用于200MHz~1000MHz频段磁场测试。
(2)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工况城轨列车上的所有系统和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辅助逆变器应满负荷运转,牵引逆变器应通电,但不启动牵引电机,详细要求参见EN 50121-3-1-2006相关要求,本文不再详述。
(3)低速测试。
低速行驶测试工况,列车以(20±5) km/h 运行,当经过测量天线时,列车在给定速度范围内以不低于其最大牵引力的 1/3 加速或最大电制力的1/3 减速在慢行试验时,应避免滑动接触拉弧或跳动。
接收机通过天线接收并处理信号及背景噪声。
慢行发射限制标准如图1:A=20/25kV AC ;B=15kV AC或1.5kVDC;C=DC750V和DC600V。
企业机密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 发布Q/FC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功能状态定义 (3)5 部件重要性分类 (3)6 试验要求 (3)6.1 测试环境要求 (3)6.2 供电电源电压 (3)6.3 试验样机数量要求 (3)6.4 接地要求 (3)6.5 零部件分类及代号 (4)6.6 试验项目选择 (4)7 传导发射试验 (4)7.1 传导发射试验-电压法 (4)7.2 传导发射试验-电流探头法 (9)8 辐射发射试验 (11)8.1 试验目的 (11)8.2 试验方法 (11)8.3 试验结果判定 (15)9 瞬态传导发射试验 (17)9.1 试验方法 (17)9.2 试验程序 (18)9.3 试验结果判定 (18)10 抗扰试验 (18)10.1 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试验 (19)10.2 暗室法辐射抗扰试验 (22)10.3 便携式发射机测试方法 (25)11 低频磁场抗扰测试 (29)11.1 试验目的 (29)11.2 试验方法 (29)11.3 试验结果判定 (30)12 传导抗扰测试 (30)12.1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 (30)12.2 信号线耦合传导抗扰试验 (33)13 静电放电试验 (36)13.1 试验目的 (36)13.2 试验方法 (36)13.3 试验结果判定 (38)附录A(规范性附录)沿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0)附录B(规范性附录)沿信号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4)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磁兼容试验室、测试计划及测试报告要求 (48)附录D(规范性附录)辐射发射及传导发射限值符合性判定方法 (49)附录E(规范性附录)非标准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50)附录F(规范性附录)瞬态脉冲测试电路 (56)附录G(规范性附录)暗室法试验扩展-雷达波 (58)附录H(资料性附录)量产零件变更EMC复验程序 (5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对汽车和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的一种测试方法。
随着现代汽车中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如导航系统、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无线通信装置等,汽车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应运而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解释和说明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并探讨为什么需要进行这种测试。
随后,将介绍目前存在的几个重要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国际汽车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标准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标准。
最后,将给出关于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流程与方法的建议,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解释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以及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知识,并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关于汽车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标准,并掌握进行该类测试的流程和步骤,在实践中提高对汽车电磁兼容性能的评估和验证能力。
2.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指针对汽车内部和外部的电子系统以及整车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在不受无线电频段干扰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汽车在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时不会干扰其他设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
2.2 为什么需要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随着现代汽车中使用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特别是通信和导航系统等,其对于无线频段的敏感性也逐渐增加。
若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和防护措施,这些电子系统可能会相互干扰或者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驾驶员误操作、引发交通事故或者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失效。
因此,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为了确保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与其他电子装置之间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相互干扰。
这也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功率电子系统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测试方法和技术、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一、背景介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的减少,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功率电子系统,它负责控制车辆的动力输出、充电和能量回收等功能。
然而,由于功率电子系统中涉及的高频开关电源和驱动电路等设备,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造成干扰,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其他设备的性能。
因此,对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方法与技术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个方面。
其中,传导干扰测试旨在评估功率电子系统对传导电磁干扰源的抗扰度,辐射干扰测试则用来评估其对周围电磁环境的辐射情况。
1. 传导干扰测试传导干扰测试主要涉及电源线耦合、信号线耦合和接地耦合等方面。
测试时可以采用专业的耦合网络,模拟常见的干扰源,如模拟公共电源系统干扰、模拟短时过电压等。
通过观察被测设备的工作情况,包括电压波形、工作状态等,评价其抗扰度能力。
2. 辐射干扰测试辐射干扰测试主要通过电磁泄漏和辐射功率等参数来评估被测设备对周围电子设备的辐射干扰情况。
测试过程中可以使用电磁吸收室或远场试验室,对功率电子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通过测量电磁泄漏和辐射功率,评估其与周围设备的干扰程度。
三、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涉及到测试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将传导干扰测试和辐射干扰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对比分析,评估被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力。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适时调整功率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结构,改进其抗扰度和辐射干扰能力。
通过以上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设备和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GB 34660-2017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解析作者:丁志尧李青王俊林智鹏汪尚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GB 34660-2017中整车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的干扰限值、抗扰强度以及试验方法,对比与现行强制性整车电磁兼容试验标准GB 14023-2011的技术差异,提出了整车电磁试验的实施建议,为整车电磁兼容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电磁干扰;电磁抗扰性能0引言我国制定了整车电磁兼容性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4660-2017,并已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提出了与汽车安全性息息相关的整车电磁抗扰性能试验,改变了以往整车电磁兼容认证只关注电磁发射的现状。
另外,GB 34660-2017以欧洲法规ECE R10第三版为基础进行编制,使中国的汽车电磁兼容认证和国际有效接轨,促进中国汽车的质量提升以及国际化。
1、GB 34660-2017的整车试验项目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与ECE R10第三版保持一致,从控制车辆的电磁发射和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整车和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试验,包括干扰和抗干扰两个部分,对干扰限值和抗干扰强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重点对标准中的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进行分析。
对于整车试验项目,标准适用于M、N、L类车辆,O类及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也就是说,该标准同时适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该标准的整车试验项目包括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车辆对电磁辐射的抗扰试验。
2、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2.1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如采用10m法试验,辐射发射准峰值限值如表1所示。
整车宽带发射试验允许天线的测试距离为10m或者3m,二者的限值相差10dB,差值是根据平面波在空间传输的衰减和距离成反比计算而来。
宽带发射测量值是电场强度,单位为dBuV/m。
GB 34660-2017规定了带宽为120kHz的准峰值限值,另外还规定“如果使用峰值检波器,应使用CISPR 12:2005规定的20dB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车辆制造领域,车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然而,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电磁兼容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背景车载测试包括对车辆电子系统的各种信号进行测试,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无线通信信号等。
然而,在这一系列测试过程中,电磁干扰问题开始显现。
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车载设备的功能降低,甚至造成系统崩溃,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二、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原因1. 车载设备内部干扰:车载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外部电磁源干扰:外部的电磁源,如电线、发射塔等,可能对车载设备产生干扰。
3. 电磁波传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也是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车辆内部,电磁波可能会反射,折射或穿透,导致信号衰减或失真。
三、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方案1. 设计合理的电路和系统布局:在车载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电路和系统的布局。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内部干扰,降低电磁波在系统内部的传播。
2. 使用屏蔽材料和屏蔽技术:屏蔽材料和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电磁干扰。
在车载设备内部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对敏感部件进行屏蔽,可以降低外部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3. 导入合适的滤波器:在车载设备中引入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抑制意外干扰信号。
滤波器可以消除特定频率的干扰,保障车载设备的正常工作。
4. 精确控制电磁辐射:在车辆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电磁辐射来减少干扰。
采取合适的阻尼措施,使车辆电子系统不会向周围环境发射过多的电磁辐射。
5. 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最后,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是确保车载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一步。
通过在不同频率和功率下对设备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四、结语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发展,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保障车载设备的正常工作。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车载测试中的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旨在确保车辆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由于车载设备越来越多且功能复杂,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中的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意义、测试方法及示范。
一、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意义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标是评估车辆系统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不产生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这项测试的意义在于:1. 确保车辆系统的正常运行:车辆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载娱乐系统以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等,都需要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否则可能引发车辆故障或事故。
2. 避免对其他设备的干扰:车辆内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辐射干扰了其他车辆或周围的电子设备,可能导致通信中断或系统故障。
二、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可分为辐射发射测试和抗干扰测试两大类。
1. 辐射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旨在评估车辆内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超过法定标准。
主要的测试方法包括:(1) 辐射发射扫描测试:使用频谱分析仪对车辆内的设备进行扫描,检测并确定是否存在不符合标准的辐射源。
(2) 辐射发射峰值测试:通过专业设备测量车辆内不同设备在特定频段的电磁辐射峰值。
2. 抗干扰测试:抗干扰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车辆系统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1) 射频辐射场测试:在电磁封闭室内,让车辆系统在特定频段、特定场强下工作,通过观察其正常工作情况评估其抗干扰能力。
(2) 脉冲干扰测试:通过向车辆系统注入脉冲干扰信号,观察车辆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
三、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示范以下是车载测试中的车辆电磁兼容性测试示范,供参考:1. 确定测试环境:将车辆置于电磁封闭室内,确保室内干净且无外界电磁干扰。
2. 准备测试仪器:包括频谱分析仪、射频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等。
3. 辐射发射测试:a. 使用频谱分析仪对车辆内的各个设备进行扫描,记录并分析扫描结果。
欧盟电动汽车emc标准
欧盟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EMC)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以确保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造成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控制、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等方面。
首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电磁兼容性的指令,其中包括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涵盖了电动汽车整车及其相关系统的电磁辐射控制,包括电动机、电池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等。
此外,还对电动汽车的辐射水平进行了限制,以确保其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其次,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来指导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相关测试机构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动汽车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要求、测试环境要求等内容,以确保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此外,欧盟还对电动汽车的认证程序进行了规定,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将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通过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认证,以确保其产品符合欧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欧盟针对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产生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试验方法研究及应用探析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应对能源和环保挑战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试验方法研究及应用探析为题,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范围以及发展概述。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和驾驶安全等严峻挑战,需要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环境污染和排放问题,新能源汽车试验也逐渐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转向整车开发研究性试验,并涉及废物再利用和动力电池回收等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电磁兼容试验方法,为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试验方法,可靠性评估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新能源汽车以其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特点,成为可持续出行的重要选择。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指的是新能源汽车在电磁环境下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实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较传统燃油汽车更为复杂和敏感,其电磁兼容性问题更为突出。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系统故障、通信中断、安全隐患等问题,对行车安全和使用体验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试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2.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这些车辆采用了创新的能源技术,以减少或消除对传统燃油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磁兼容性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法的介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故障,其中电磁兼容性故障是比较常见的一类。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磁兼容性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兼容性故障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子设备众多,如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它们之间的电磁干扰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
常见的电磁兼容性故障包括电磁辐射故障和电磁感应故障。
对于电磁辐射故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排查与解决方法。
首先,检查电子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接地良好,避免电流通过其他路径导致辐射。
其次,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处理,使用屏蔽罩或屏蔽材料将辐射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选择合适的电磁屏蔽材料也是重要的一步,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
对于电磁感应故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排查与解决方法。
首先,检查电子设备的电源线路,确保电源线路的连接牢固,并且使用合适的线径,避免电流过大导致感应故障。
其次,对电源线路进行绝缘处理,使用绝缘材料将电源线路与其他线路隔离,减少电磁感应。
此外,还可以在电源线路上添加滤波器,过滤掉高频噪声,减少感应故障的发生。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通过优化电子设备的布局来减少电磁兼容性故障的发生。
合理安排电子设备的位置,避免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同时,可以采用屏蔽箱或者屏蔽隔板将电子设备隔离开,减少干扰。
在排查电磁兼容性故障时,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仪器设备。
例如,可以使用电磁辐射测试仪对辐射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测试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辐射故障。
同时,还可以使用电磁感应测试仪对感应情况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感应故障。
这些仪器设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位故障点,提高维修效率。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电磁兼容性故障是一类常见的故障,但通过合理的排查与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维修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电子设备的接地情况、屏蔽处理、电源线路的绝缘处理以及设备布局的优化等方面。
汽车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汽车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测试是保证汽车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由于汽车内部装置的不断增加和市区电磁污染的严重程度,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常见的测试标准。
背景随着现代汽车电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部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这些电磁干扰源可能来自引擎、点火系统、充电系统、通信设备等。
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车辆内部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车辆故障。
此外,汽车作为一种移动设备,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如无线电通信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对车辆的干扰。
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方法来评估汽车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
目的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车辆及其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工作。
该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1.评估车辆及其相关设备的抗扰度:通过检测车辆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性能,确定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评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通过检测车辆对无线电通信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外部干扰源的抗干扰性能,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3.遵守相关标准和法规: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需要符合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车辆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满足要求。
方法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计划制定: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范围、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等。
测试计划应该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静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是对车辆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电磁辐射测试和电磁干扰抑制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主要是检测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电磁干扰抑制测试主要是检测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3.动态测试:动态测试主要是对车辆及其相关设备进行传导干扰测试和辐射干扰测试。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24/TB 纯电动城市客车电磁兼容性试验*许响林 刘青松 覃延明 李 彬 翟建鹏 /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 针对某型纯电动城市客车,通过试验研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该车的主要辐射源,并对其采取抑制措施,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为企业抑制纯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骚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纯电动城市客车;电磁兼容;试验研究0 引言纯电动汽车因其零油耗、零排放的优势成为当前被重点关注并发展的新型机动车。
近年来由于油价高涨,纯电动汽车更是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看重。
与传统机动车相比,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机电控取代内燃机,电器系统的运用大幅提升,尤其增加了高压部分,使得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变得尤为突出[1]。
以某12 m 纯电动城市客车为对象,通过查找并抑制骚扰源对其电磁骚扰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企业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电磁辐射测量按欧盟法规ECE R10第三版的要求,纯电动城市客车的电磁辐射骚扰测量在10 m 法带三轴四驱转鼓的半电波暗室中进行,客车驱动轮置于转鼓上,并将车辆固定好,信号接收用宽带天线,离地高3 m,距客车边缘10 m,分别测量客车左侧和右侧30 MHz ~ 1 GHz 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辐射骚扰。
宽带辐射测试时,车辆在无负载的转鼓上以恒速40 km/h 运行,同时开启刮水器、车载空调、应急报警灯、车顶排气扇等电气设备。
窄带测试时,车辆电动机不运转,启动开关置于“ON”档,开启刮水器、应急报警灯、车载收音机等[2]。
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电磁辐射测试照片见图1。
*基金项目: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计划项目资助(KY201207);重庆市科委技术攻关项目资助(CSTC2012AC6445)图1 纯电动城市客车测试照片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宽带和窄带电磁辐射骚扰。
图2和图3列举被测客车左侧垂直方向的宽带和窄带电磁骚扰曲线。
图2 左侧垂直宽带辐射ECE R10车辆宽带骚扰限值线10 m 峰值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国内统一刊号CN31-1424/TB2014/4 总第242期ECE R10车辆窄带骚扰限值线10 m 平均值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图3 左侧垂直窄带辐射图中折线表示的是ECE R10规定的限值。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纯电动城市客车在30 ~ 60 MHz 的低频范围内其宽带辐射和窄带辐射均超过了法规规定的限值。
2 宽带辐射源分析要解决纯电动城市客车宽带辐射和窄带辐射超标的问题,必须分别找出其宽带辐射源和窄带辐射源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抑制措施。
对于宽带辐射采用分离测试的方法,先确定主要辐射是来自于高压部件还是低压部件。
为此,关闭刮水器、闪光灯、空调和排气扇等低压部件,仅测试车辆以40 km/h 的速度运行时的宽带辐射。
如果此时辐射仍然较高,则主要辐射源应该来自于使电机运转的高压部件,如电机、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直流转换器(DC/DC)和电源管理系统(BMS)等;反之,如果辐射不高,则主要辐射源应该是刮水器、空调等低压部件,这时再采用逐个单独运行测试的方法,就可以很快地找到骚扰源。
基于以上的思路,对车辆仅以40 km/h 的车速运行时的状态进行测试,其左侧垂直的宽带辐射测试结果见图4。
对比图4和图2发现:关闭刮水器、空调、闪光灯和排气扇后,辐射值虽有所降低,但仍然超过标准限值。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宽带辐射应该主要来源于高压部件。
纯电动城市客车以40 km/h 的速度运行时,这些高压部件都是保证纯电动车正常运行的一个完整系统,无法仅让其中一个部件单独工作而关闭其余部件用分离测试的方法来确定辐射源。
为此,只能先逐个假定为主要辐射源,并对其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通过测试结果看抑制效果来判断哪个部件是辐射源。
由于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的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DC/DC 均采用了金属外壳结构,并且相应的连接线已使用屏蔽线缆,因此,在不对这些控制器的内部电路进行较大的电磁兼容设计改动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铜箔胶带粘贴控制器外壳上的接缝和线束接头来抑制控制器的电磁辐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某个控制器是主要辐射源,则其发射的电磁波应该会有相当部分通过外壳上的缝隙或连接线束的接头处泄露出来,处理后在测试结果上也应该会表现有较为明显的降低。
基于这种考虑,先对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DC/DC 和BMS 进行了屏蔽处理。
图5是采用铜箔粘贴处理了缝隙和线束接头的电机控制器照片。
图5 处理后的电机控制器用铜箔屏蔽的方式处理完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DC/DC 和BMS 后,重新测试了该纯电动城市客车仅以40 km/h 的速度运行时左侧垂直极化的宽带辐射,测试结果见图6。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处理后,该客车的宽带辐射几乎没有任何降低。
因此,可以考虑该客车的宽带辐射主要来自于电机。
要确定辐射源来自电机就必须对电机进行一定的抑制处理。
该客车车身侧围蒙皮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后轮图4 客车40 km/h 运行时左侧垂直宽带辐射ECE R10车辆宽带骚扰限值线10 m 峰值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国内统一刊号CN31-1424/TB 2014/4 总第242期为驱动轮,电机安装在后轴之后。
如果电机为辐射源,则其辐射到接收天线处的路径必定会经过后轮及其后部与车身侧围之间的空隙,因此,通过阻隔辐射路径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为此,使用钢板挡住电机旁车身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如图7所示),以切断辐射传输路径,将部分辐射反射回去的方法来降低电机的辐射,以便确定电机是否为主要辐射源[3-5]。
图7 采用钢板阻隔传输路径采取图7措施后,对该客车仅以40 km/h 运行的状态进行重新测试,结果如图8。
ECE R10车辆宽带骚扰限值线10 m 峰值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图8 钢板阻隔后客车40 km/h 左侧垂直宽带辐射可以看出,只需用钢板阻挡部分电机的辐射,该纯电动城市客车左侧垂直极化的宽带辐射就有非常明显的降低,由此可以断定,该客车的主要宽带辐射源就是电机。
3 窄带辐射源分析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宽带辐射和窄带辐射均超标,在确定了宽带辐射源后,还需要对窄带辐射源进行研究。
窄带辐射测试时,车辆电机不运行,仅开启刮水器、应急报警灯、车载收音机等部件,这些部件都可以分开单独工作。
为了确定窄带辐射来自于哪个部件,可以对这些部件进行单独测试。
在分开测试前,先测试启动开关置于“ON”档,不开启任何部件时的状态,以确定一些常通电部件是否为主要辐射源,因为在开启任何部件时,这些常通电部件的骚扰都会被引入其中。
经过对“ON”档的测试发现,在该状态下,该客车的窄带辐射就已经超标,而且测试结果与同时开启刮水器、应急闪光灯等部件时相当,由此可以判断,该电动车的主要窄带辐射源不是刮水控制器等,而应该是常通电部件。
经过分析发现,在“ON”档时,该纯电动城市客车主要工作的部件有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组合仪表等。
将组合仪表的接插线端拔除,使组合仪表不工作,再进行测试,其辐射结果依然无明显变化。
由于通常电池的辐射不大,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的主要窄带辐射应该来源于其电源管理系统。
4 电磁骚扰抑制措施通过测试及分析,找到了该客车的主要宽带辐射源是电机,主要窄带辐射源是其电源管理系统。
明确辐射源后,接下来需要采取抑制措施,对其进行整改。
针对宽带辐射,测试时使用钢板在车辆左右两侧阻挡,该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宽带辐射就能完全符合法规要求,并且辐射降低明显。
由于该车的电机安装在车辆底部,是直接裸露的,因此,建议生产厂在不影响电机散热的情况下,采用U 形钢板将电机包裹,以减小电机的对外辐射。
该客车在其车辆左右两侧及后部共安装了十个动力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上均安有一个BMS 模块,是裸露在电池外面,且使用的是塑料外壳。
因此,针对窄带辐射,使用导电布将每一个BMS 模块均包裹住,以屏蔽其辐射[6],处理措施如图9。
处理后,该车的窄带辐射被极大地抑制,其左图6 处理后客车40 km/h 运行时左侧垂直宽带辐射ECE R10车辆宽带骚扰限值线10 m 峰值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国内统一刊号CN31-1424/TB2014/4 总第242期右两侧,天线水平和垂直极化的窄带辐射均完全能够符合法规的要求。
图10列举的是被测客车左侧垂直方向的窄带电磁骚扰曲线。
对比图10和图3也可以看出,BMS 被屏蔽后,其窄带辐射降幅十分明显,由此也进一步印证,该车的BMS 就是其主要窄带辐射源的断定。
电场强度/d B μV ·m -1频率/ HzECE R10车辆窄带骚扰限值线10 m 平均值图10 处理后左侧垂直窄带辐射5 结语电动汽车电气设备多,电气结构复杂,通常其电磁辐射比内燃机汽车要大。
电动汽车的高压部件,电机、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DC/DC 和电源管理系统都是电动汽车上比较严重的辐射源,因此在开发设计电动汽车时,尤其应该重点考虑其高压部件的电磁兼容性。
本文以某纯电动城市客车为对象,对其样车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分别找到了主要的宽带辐射源和窄带辐射源,并对其进行了整改,经过实验验证,辐射源定位准确,抑制措施简单有效,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在研究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1] 安宗裕, 杨永明, 彭河蒙.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研究[C].//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重庆: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 19-23.[2]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ECE R10.03[S].Geneva, 2010.[3] 黄青云,谢伟东. 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电磁场强度分布及安全分析[J]. 新技术新工艺,2013(2): 118-120.[4] 裴春松. 纯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分析与电磁干扰抑制[J]. 汽车电器,2011(10): 59-63.[5] 窦汝振,王慧波,苟毅彤,等. 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6): 67-70.[6] 李旭,肖利华,王丽芳,等.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J]. 汽车工程学报,2012(6): 417-423.Experimental 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pure electric city busXu Xianglin ,Liu Qingsong ,Qing Yanming ,Li Bin ,Zhai Jianpeng(Chongqing Vehicle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bstract: The disturbance source of a pure electric city bus was identi f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researc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And the suppression measures were tak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is good. This paper provides a bene fit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s when they 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isturbance suppression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Key words: pure electric city bu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xperimental study图9 导电布包裹BMS的电池组Calibration for gaseous radioactive iodinemonitoring equipmentHe Linfeng ,Lu Xiaojun ,Xu Yihe(Shangha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Technology )Abstract: A calibration method for gaseous radioactive iodine monitoring(上接第3页)equipment was introduced. Gaseous radioactive iodine was produced from Na 131I solution with ferric sulfate through redox reaction, and collected into collection device. The detection ef ficiency of gamma spectrometer for 131I in collection devic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as determin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refore, the activity of 131I reference source was quanti fied as gaseous radioactive iod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reference response in field calibration.Key words: gaseous radioactive iodine ;reference response ;131I standard source ;calibration纯电动城市客车电磁兼容性试验作者:许响林, 刘青松, 覃延明, 李彬, 翟建鹏, Xu Xianglin, Liu Qingsong, Qing Yanming, Li Bin , Zhai Jianpeng作者单位: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刊名:上海计量测试英文刊名:Shanghai Measurement and Testing年,卷(期):2014(4)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jlcs201404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