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二章成本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79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成本分类(一)固定成本1.定义: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例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折旧等)4. 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课本例题(二)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4.变动成本的性态模型:课本例题(三)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个基数部分,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的性态,在基数以上的部分,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的变化,又呈现出变动成本的性态。
半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其发生额的数量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
延伸变动成本: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 .相关成本: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也就是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的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可递延成本)。
2.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需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历史成本法定义:根据以往若干时期(若干年或若干月)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
(一)高低点法:以某一期间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方法。
数学模型:y=a+bx a: 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例3、假定企业去年12个月的产量和电费支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运用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高点和低点的业务量(本例中1 200和600)为该项混合成本相关范围的两个极点,超出这个范围不一定适用所得出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一、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企业要创造更多价值,有两个途径:(1)“开源”,即获得更多的收入;(2)“节流”,即降低成本。
相对于收入而言,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具有能动性。
p221. 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成本计算对象)分类(1)业务成本:是为反映业务活动本身的耗费而核算的成本。
(2)责任成本:是为明确有关单位的经营业绩而核算的成本。
(3)质量成本:是为确保产品质量而核算的成本。
2. 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1)历史成本:是指以前时期已经发生或本期刚刚发生的成本。
(2)未来成本:是指预先测算的成本。
3. 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1)相关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
(2)无关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无关的成本。
比如说我已经花了三万元的学费,在做出是否考研的决策时,这三万是无关成本,因为我无论是否考研,三万块都要花。
4. 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1)可控成本:是指责任单位对其成本的发生可以在事先预计并落实责任、在事中施加影响以及在事后进行考核的成本。
(2)不可控成本:是可控成本的相对立概念5. 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1)直接成本:又称可追溯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有直接联系,能够明确判断其归宿的成本。
(2)间接成本:又称不可追溯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并无直接联系或无法追踪其归宿的成本。
6.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又称制造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就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之和称为主要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之和称为加工成本。
(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以外的成本,包括推销成本(相当于销售非哟)和一般及行政管理成本(相当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7.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1)产品成本:又称为可盘存成本,是指那些随产品实体流动而流动的成本。
第二章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1、固定成本特征①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成本yy=a业务量x 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②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成本yy=a/x业务量x单位固定成本性态模型2、变动成本特征①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成本YY=bx业务量x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②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成本yy=b业务量x 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3、混合成本特征①阶梯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 ②标准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③低坡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x1 ④曲线式混合成本成本Y0 业务量x【例1】例如某企业:按经济用途分类计算产品成本资料如下:2月份:生产500件;5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单位成本=50 000/500=100(元/件)3月份:生产600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57000元;单位成本=57 000/600=95(元/件)是否能说明企业3月份成本管理工作优于2月份呢?事实上,二三月份的产量都未超出企业最大的产能。
成本总额中,有20000元不随业务量变动的;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单位标准成本60元。
按成本习性分类计算产品成本则:2月份:成本=20000+60*500=50000元(实际成本50000元与标准相符) 3月份:成本=20000+60*600=56000元(实际成本57000元)通过计算分析,2月份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一致,而3月份超标准1000元。
于是得出2月份成本管理工作优于3月份的结论。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1、技术测定法2、直接分析法3、历史资料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 (1)高低点法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一定时期内的业务量的高低来确定,而不是按成本的高低即是以自变量X 为标准。
1)、选择高、低两点坐标 (x1,y1)、(x2,y2) 2)、确定成本变动率即计算b 值即b=(y1-y2)/(x1-x2) 3)、确定固定成本量固定成本=最高点混合成本-最高点产量×成本变动率或:固定成本=最低点混合成本-最低点产量×成本变动率 即:a=y1-bx1 或 a=y2-bx2 4)、将 a ,b 代入成本模型y=a+bx【例2】某企业2008年1-6月份A 产品产量和相关总成本资料如下解:选择高低点坐标分别为:高点(10,240) 低点( 5,130)b =(Y 2-Y 1)/(X 2-X 1) =(240-130)/(10-5) = 22(万元/千件)a = Y 1-b X 1 = 130-22×5=20(万元) 成本模型为 y = 20+22x月份 产量(千件) 总成本(万元)1 6 1502 5 1303 7 1804 8 2005 10 2406 9 245【例3】高低点法应用举例2:某公司201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月份7 8 9 10 11 12 合计维修工时4000 4500 3000 5000 4300 4800 25600维修费2200 2400 2000 2600 2300 2500 14000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学习目标】●理解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概念.●了解管理会计中成本的各种分类结果和意义。
【技能要求】●掌握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概念。
●掌握运用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的技巧。
【引导案例】“机会成本"的作用王丽打算用自己的临街房开一个小卖部,她估算每月流水5500元,每月进货成本2000元,水、电及税费等支出600元,折旧费200元,一名雇员的月工资700元,王丽每月可净赚5500-2000—600—200—700=2000(元),但是王丽认为如果自己不开这个小卖部,可以将房子出租,以房子的所在地段每月可收取租金1000元,如果上班以自己的能力月工资怎么也能达到1500元,分析之后王丽认为不应该开这个小卖部。
你知道王丽为什么不开这个小卖部吗?王丽所考虑的成本中既包括实实在在发生的可以计入账簿中的支出,也包括由于自己开这个小卖部而放弃的潜在收益,即:每月可收取的租金1000元以及可能获得的月工资1500元。
因此,王丽认为开这个小卖部的全部成本是6000元.你知道她这样考虑的成本和以往所学的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有什么不同吗?你认为她这样考虑有什么好处?(资料来源:作者编写)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与分类一、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我国传统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定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西方财务会计认为成本是企业为了获取某项资产或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导致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而管理会计中的成本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相对于财务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成本具有不可确定性成本的不可确定性表现为:对于可能发生或应当发生的成本,而实际上并不一定真的发生,或发生多少也不一定与估计的相同。
为了进行成本控制,我们常常建立标准成本制度,预算出应当的成本水平,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成本并不一定与此标准成本相同。
第二章:成本形态分析---高低点法的运用1.光明厂1-6月份的机器维修费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该公司业务量的最高点为5300机器小时,业务量的最低点为3800机器小时,最高点业务量的成本为660元,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为510元,则:b=(660-510)/ (5300-3800)=0.1 (元/小时)a=510-0.1*3800=130(元)根据计算出的a,b的值,维修费的成本模型可以写成:y=130+0.1x由表可知,该企业产量的最高点为50件,产量的最低点为40件,最高点产量的总成本10500元,最低点产量的总成本为8800元,则:b=(10500-8800)/ (50-40)=170(元/件)a=10500-170*50=2000根据计算出的a,b的值,总成本的成本模型可以写成:Y=2000+170x第三章:变动成本法3.某公司全年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其中产销量及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page:23-25)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320*8000 -(200+30+10)*8000=640000(元)息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640000-(300000+200000+100000)=40000(元)按完全成本法计算:销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320*8000-(0+230*10000-230*2000)=720000(元)息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720000-[200000+100000+(30+10)*8000]=100000(元)4.某公司本年生产产销一种产品,单价15元,期初无存货,本年生产10000件,销售8000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40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12000元均为固定性的。
(page:32)要求: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营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