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9
有关常州梳篦的介绍
常州梳篦是一种手绘梳子,产于中国江苏常州。
在中国,梳子被称为梳梳。
这些梳子最初是供皇室使用的,已经生产了 2000 多年。
梳子有两种器物,即木梳。
常州碢篁制作工艺形成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常州梳篾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作规模也超过了前几代。
清乾隆年间常州赋载:伐竹入,朝京门皆户。
当时常州西门、南门有数万人从事梳制,故西门有会稽巷,南门有木须街为地名。
清光绪初年,苏州织造官员每年都到常州订制一批精梳,作为宫廷御用。
制作常州梳妆需要特殊的技能和使用专用材料。
梳子的材料可以是竹子、木头或动物的骨头。
竹子主要产自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
木材主要来源于名贵品种,如红木、枣木、石南花、黄杨等。
一把木梳(中文:梳子)的制作过程包含28 个步骤,一把梳子(中文:篦,一种不同类型的梳子,有更多的齿)需要72 道工序。
梳子的制作非常讲究所用到的雕、绘、烧、雕、磨等工艺,需要传统工艺。
由于常州梳缕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因此它们通常用于装饰目的,同时据说对头发也有好处。
常州梳篦1、简介梳篦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人们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用具。
常州梳篦制作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正如苏州的刺绣,景德镇的瓷器一样,常州自古以来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
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年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
如今,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还保存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篦箕巷”。
2、历史源流据民间传说,梳子是四、五千年前一个名叫赫廉的巧匠发明的,他居住在常州南郊的清水潭,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把五指梳,献给当时的皇帝,皇帝试过,感觉很舒服,当即命令赫廉向民间推广。
1959年,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出土回旋透雕象牙梳一把,据考古证实,这件文物距今已4500余年,正是炎黄时期的物件!这把象牙梳足以证明:中国人早在上古时期已学会造梳。
清朝官员每年要定制黄杨木梳、象牙梳等,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
民国时期,常州梳篦两度参加世博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世界博览会(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The Sesqui-Centennial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金质奖。
在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过程中,代表团把常州梳篦厂生产的楠木月牙竹节梳作为国礼送给世博会组委会的与会代表。
3、工艺特点长州梳篦制作是一门精湛而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技艺,制作过程颇为讲究。
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木材主要选用质地坚韧、纹路细密、刨削光滑的红木、枣木、檀香、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需百年树龄木材,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色泽清艳,兼具缓解头痛、醒脑、聪耳、明目、去痒等保健功能,所以尤为珍贵,流行于世。
常州梳篦以技艺精湛的手工制作为特色。
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达到齿浑润滑的效果,以利于整发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