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毛中特各章配套测试题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018版毛中特各章配套测试题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018版毛中特各章配套测试题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018版毛中特各章配套测试题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

2、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届三中全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A

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B

4、()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A

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C

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D

2018版毛中特复习资料

前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思想(站起来)。第二次包括理论(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起来)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四个理论分别要回答什么时代课题: 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 思想 一、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战争与革命

二、1945年党的七大将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思想的主要容 1. 新主义革命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 四、思想活的灵魂 1. 实事:什么是实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 群众路线 3. 独立自主 五、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思想与的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的思想指的是本人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必背精华知识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节讲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本章3节内容,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重要的精华知识点,一起来背一下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复习提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重点掌握三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理论的依据、内容,二是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是对外开放的依据、内容、措施等。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的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首先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第四,分析中国存在的两种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解决方法不同。 邓小平在充分肯定毛泽东关于基本矛盾的论述之后,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矛盾理论。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定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决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改革开放理论的概括 1.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