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并脑炎的疗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3
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护理郑 焱 彭剑雄 张 丽 毕 媛摘 要 目的:探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的手足口病患儿按是否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疗法,并按照患儿病情对症给予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再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2g/kg的丙种免疫球蛋白,分2d滴注完毕。
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用时、手足疱疹退去用时、口腔溃疡愈合用时以及住院所需天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退热用时、手足疱疹退去用时、口腔溃疡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丙种免疫球蛋白应用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 丙种免疫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7.032 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疼痛以及手足出现疱疹,该病属于儿科临床上的常见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导致的[1]。
部分患儿可能同时伴有各种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肺出血、脑炎、脑膜炎以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
我院2011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60例,女30例。
患儿年龄6个月~6岁,平均为(2.8±1.3)岁。
全部患儿均满足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作者单位:410007 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郑焱:女,本科,护师南(2010年)》临床诊断标准[3],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及肛周疱疹,并伴有高热、惊厥、嗜睡、呕吐、精神差、肢体颤抖以及四肢抽搐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明显好于对照组(62.9%),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颅内压高者另给予20%甘露醇0.5~1g/kg静脉滴注,每日3~4次,直至高颅压症状改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连续冲击治疗2d[3]。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后48h,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开始结痂,无新皮疹出现;有效:用药后48h,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用药后48h,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及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c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由表1可知,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8%)明显好于对照组(62.9%),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1~4岁幼儿的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特征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散在分布的斑丘疹、疱疹;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重型患儿容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进而发展为以呼吸衰竭为主的全身多脏器衰竭,造成患儿死亡[4];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病毒71型,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闵晓兰;蔡强;卢玉容【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35例HFMD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 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照B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观察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各45例.比较三组患儿疗效、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A组、B组(73.33%、7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CD8+改善程度大于对照A、B组,血清IGF-1、IL-6、TNF-α、S100B、NSE改善程度大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HFMD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缓解脑损伤,调节IGF-1水平.【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4页(P392-395)【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手足口病;重组人干扰素α-1b;丙种球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者】闵晓兰;蔡强;卢玉容【作者单位】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学龄前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2]。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引言:小儿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或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儿童的健康威胁,因此研究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手段备受关注,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一、丙种球蛋白的抗病毒机制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浆制剂,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G(IgG),对病毒感染具有抗体中和作用。
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会释放病毒抗原,进而引发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
而丙种球蛋白中的IgG能够与病毒抗原结合,并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二、丙种球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除了直接抗病毒作用外,丙种球蛋白还能透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是病毒侵入造成的,但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也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
丙种球蛋白中的IgG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反应,降低炎症反应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安全性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手段,其安全性是患儿家长关注的重点。
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较为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剂量应用指导,避免剂量过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副作用。
四、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有不少相关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多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五、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与疗程选择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剂量与疗程的选择是关键因素。
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在本院诊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划分成两组,即观察组组(50例)和对照组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诊治措施,为观察组组患儿在常规疗法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实施医治,以更好的对比研究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及临床成效等。
结果:和对照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在开展诊治后期发热情况、抽搐情况、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完善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比较短,差别存在统计价值(p<0.05)。
和对照组患儿比较,观察组合患儿诊治的总有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双方具备一定的差别(p<0.05)。
结论:将丙种球蛋白结合大剂量甲泼尼龙诊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以良好完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获得明显的诊治成效,这种方法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与普及。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价值病毒性脑炎作为儿科中最普遍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多个病毒感染造成的脑实质炎症,大部分病变均呈现出弥漫性分布,不同程度涉及脑膜、脑实质,疾病状况轻重差别化较为明显[1]。
如果诊治不及时或是不合理,就会造成患儿智力受到影响,如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不良症状,严重患儿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本院使用丙种球蛋白结合大剂量甲泼尼龙诊治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有效资料与方法1.1有效资料本此研究当中的100例患儿都是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在本院开展诊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
这些患儿在实施CT、MRI等全面性检查后都被诊断为患有重症病毒性脑炎,均无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的禁忌症。
上述患儿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儿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的人数相同。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解析摘要】目的对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采用常规西医抗病毒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在常规西医抗病毒方案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重症手足口病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治疗手足口病具体指的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出现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
发热、四肢皮疹是该病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且在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时候还会进一步引发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等疾病。
目前临床对手足口病患儿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
本次对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实施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手足口病发病时间1-3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0.7±3.2)小时;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7例;患者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1.7±0.5)岁;治疗组患者手足口病发病时间1-3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0.2±3.1)小时;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8例;患者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1.9±0.3)岁。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每次125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每次剂量控制标准10mg/k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星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2g/k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星期。
参考文献1周伯平,李成荣.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2周林华,段慧英,邓德耀,等.血清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在肝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1639.3涂燕云,许剑.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在肝功能评估中的意义[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7):749.4莫武桂,韦蓉,佘尚扬,等.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C 反应蛋白变化及预后的关系[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6):607-610.5陈大宇,黄献文.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 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76.6李立和,田刚.血清前白蛋白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杂志,2007,28(3):125.7Pontinha N ,Pessegueiro H ,Barros H.Serum hyaluronan as a marker ofliver fibrosis in asymptomatic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999,59(5):343-347.8孙丽凤,朴辉日.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10(9):7531.9Drosten C ,Günther S ,Preiser W ,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J ].New En-gl J Med ,2003,348(20):1967-1976.10Tracey KJ.Physiology and immunology of the cholinergic antiinamatory pathway [J ].J Clin Invest ,2007,117(2):289-296.11Hofer S ,Eisenbach C ,Lukic IK ,et al.Pharmacologic 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 improves survival in experimental sepsis [J ].Crit Care Med ,2008,36(2):404-408.(收稿日期:2012-08-10;修回日期:2012-12-20)(本文编辑:陈素芳)·手足口病专栏·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林涛作者单位:570311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HFMD )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并脑炎的疗效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进行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
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与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惊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能够有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改善神经系统情况,适合临床推广。
标签: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重症手足口病;脑炎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较为频发的流行性疾病,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死亡数在我国逐渐增加。
在当前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还未发现特效治疗药物,根据2010年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意见,重症手足口病累及神经系统的患者可以进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1]。
大剂量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在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与感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110例,其中,男49例,女61例;年龄8个月~4岁,平均(2.58±0.71)岁。
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治疗。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诊断标准以2010年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为依据[2]。
重症手足口病累及神经系统的诊断标准,包括(1)精神不振,头痛,容易受惊,嗜睡,呕吐,昏迷,肌肉阵发性痉挛,肢体抖动,眼球颤动或运动障碍;惊厥,急性弛缓性麻痹或肌肉无力。
患者体格检查存在脑膜刺激征,肌腱反射减弱。
巴彬斯基征等阳性。
(2)脑脊液检查存在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增多,主要为单核细胞,脑白轻度增多或者正常。
(3)MRI检查:累及神经系统主要是存在脊髓灰质与脑干损伤。
(4)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可能表现为棘尖慢波。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颅内压控制、小剂量甲强龙治疗、清热解毒等,降颅压与减轻脑水肿:甘露醇、呋塞米等;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镇静。
合并呼吸衰竭者给予脑炎等鉴别。
机械通气等治疗,合并肺部感染者予抗感染及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剂量为1 g/(kg·d),连续使用2 d。
2 d 后停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继续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时间、惊颤控制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与总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进行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体征与症状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小儿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以及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等。
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肿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3]。
我国自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4]。
手足口病属于全球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多数国家。
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流行期间幼托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也有家庭聚集现象。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近年来每年均有流行[5]。
人血丙种球蛋白又名丙种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
用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采集的血浆分离提取,经处理后制成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为IgG)。
剂型分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临床常用静脉注射剂型。
可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和重症感染等疾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悸、恶心等反应。
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含有正常人表达的抗独特型抗体及广谱的NAA,当其作用到自身抗体结合位点后:(1)中和病理性自身抗体,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循环自身抗体滴度;(2)中和超抗原,使超抗原引起的T细胞激活被抑制;(3)通过与自然反应B细胞相结合而调节自身抗体的合成。
来自人和实验动物的证据表明,正常免疫球蛋白可以选择骨髓和外周淋巴组织中的前B细胞群体;给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或人输IVIG可以恢复血清NAA的水平,同时观察到与疾病相关的病理性自身抗体受抑制的延长效应,远远超过所输入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输注IVIG还可引起血清IgM浓度的增高,使表达与IVIG抗体可变区互补独特型的特异性B细胞克隆选择性扩增或抑制[6]。
近年来经临床试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健康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简称人丙球)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搞清。
国外学者认为大剂量人丙球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而降低病理性免疫反应,也可能在抗独特型反应位点上发挥其竞争性抑制抗体鞘IgM抗体的作用;还有人认为,大剂量人丙球可饱和巨噬细胞膜上的Fc段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在免疫发生过程中的活化调节作用。
临床实验表明,大剂量IVIG冲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对受累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曹跃增,冉鹏飞,高飞,等. 大剂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并脑炎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79-80.
[2] 王炳秋.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61-62.
[3] 杜淑珍.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1):46-47.
[4] 董玉斌,曹亚芹,郭秋芬,等.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35-36.
[5] 尹绪凤.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1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34):8511.
[6] 王志杰,庞保东,张双,等.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60例疗效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75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