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跨膜转运载体(doctor)
- 格式:ppt
- 大小:530.00 KB
- 文档页数:60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既然膜主要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那么理论上只有脂溶性的物质才有可能通过它。
但事实上,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到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K、Ca2离子等。
它们理化性质各异,且多数不溶于脂质或其水溶性大于其脂溶性。
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至于一些团块性固态或液态物质的进出细胞〔如细胞对异物的吞噬或分泌物的排出〕,那么与膜的更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关。
现将几种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分述如下:〔一〕单纯扩散溶液中的一切分子都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这种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溶液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子因运动而离开某一小区的量,与此物质在该区域中的浓度〔以mol/L计算〕成正比。
因此,如设想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那么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将有向低浓度区域的净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物质分子移动量的大小,可用通量表示,它指某种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方厘米的假想平面的摩尔或毫尔数。
在一般条件下,扩散通量与所观察平面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如果所涉及的溶液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混合溶液,那么每一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和通量,都只决定于各该物质的浓度差,而与别的物质的浓度或移动方向无关。
但要注意的是,在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离子的移动不仅取决于该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区别于体内其他复杂的物质转运机制。
但单纯扩散不同于上述物理系统的情况是: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一个主要由脂质分子构成的屏障,因此某一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它们在膜两侧的浓度外,还要看这些物质脂溶性的大小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该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这统称为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列表比较全部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示例文章篇一:《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大比较》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医学细胞生物学中超级有趣的一个部分——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这就像是一场细胞里的运输大冒险呢!咱们先来说说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呀,就像是在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里,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来管你,你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那些小分子,像氧气啦、二氧化碳啦,它们就特别聪明。
它们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能从细胞膜的一侧溜达到另一侧。
你看,细胞膜就像一道有很多小缝隙的墙,这些小分子就顺着浓度差这个“小滑梯”,从高浓度的地方滑到低浓度的地方。
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好像是小水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你想啊,如果细胞里的氧气都不能这么自由地进出,那细胞不就憋坏了?这简单扩散就像是细胞的一个小秘密通道,默默地为细胞的生存做贡献呢。
然后就是易化扩散啦。
这个可就有点不一样喽。
想象一下,你要去一个很高级的地方,但是门口有个保安,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
易化扩散就像是有个特殊的通行证一样。
那些像葡萄糖、氨基酸这样的小分子,它们自己很难直接穿过细胞膜这道“大门”。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小助手”,就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者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管家,它会和要转运的分子结合,然后把分子送到细胞膜的另一边。
通道蛋白呢,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某些分子开的小隧道,分子可以顺着这个隧道快速地通过细胞膜。
这就好比是坐过山车,你得坐在座位上(载体蛋白或者通道蛋白),然后才能顺利地完成这趟刺激的旅程。
要是没有这些小助手,葡萄糖和氨基酸这些重要的物质怎么能进入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呢?再来说说主动运输。
这可就厉害了,主动运输就像是一个超级勇敢的快递员。
细胞有时候需要把一些物质从低浓度的地方运到高浓度的地方,这可不容易,就像你要把一个很重的东西从山脚搬到山顶一样。
这个时候主动运输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药物转运体与抗肿瘤药物治疗针对肿瘤治疗,药物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式。
它可以通过药物靶向进行抗癌作用,或者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段。
但是,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依赖于药物能够到达癌细胞,并且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癌细胞内,从而实现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效果。
事实上,药物在到达癌细胞之前需要通过机体内的多个细胞界面,如毛细血管壁、肝细胞、肾小管细胞、胃肠道细胞等。
这些生物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进行筛选,使只有小部分药物能最终到达瘤细胞。
而药物转运体则是影响药物在生物膜系统中传输的重要蛋白质。
药物转运体的影响药物转运体是一种固有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膜界面上,在人体内扮演着一个桥梁角色。
药物转运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载体蛋白将药物从一个细胞膜界面转运到另一细胞膜界面,这一转运过程在药物治疗中被称之为跨度经典。
这种转运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主动转运与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是指药物在过程中向低浓度梯度的方向主动进入细胞,而被动扩散是指药物从高浓度梯度向低浓度梯度方向传递,在梯度相等的时候停止。
在癌细胞治疗中,药物转运体的表达量及功能状态都可能影响药物进入细胞,直接影响药物的抗癌效果。
比如,甲磺酸伊立替康(Imatinib)是靶向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药物,具有较好的靶向性,但在肿瘤治疗中,患者对甲磺酸伊立替康可能会产生耐药现象,这一原因与药物转运体存在一定关系。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倍儿茶素转运体(BCRP)的表达水平是造成患者对甲磺酸伊立替康出现耐药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治疗药物转运体除了在肿瘤治疗中影响药物抵达癌细胞,还有一些药物转运体自身对癌细胞的作用,在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例如MAGE-A4基因治疗在肝小细胞癌的治疗中发现了一个新靶点-gp78。
gp78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而且发现gp78抑制剂可以改变的多种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转运,提高癌症患者对药物的响应。
另一个例子是 5-FU (氟脲嘧啶),这是靶向结肠癌的一种抗肿瘤药物。
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对中药小分子药理研究的思考赵爽;姜敬非;王雪莉;谢伟东;余煊;杜力军【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6(018)006【摘要】本文以中药小分子为例对小分子药物的跨膜转运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研究成果,对小分子药物跨膜转运与作用靶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前,研究小分子转运的检测方法有HPLC、LC/MS,还可以借助其荧光成像利用共聚焦技术进行观测.在研究过程中,确定小分子的转运方式的同时,也要探讨其外排方式,并要确定其有无代谢及其可能的代谢产物.对小分子药物的细胞跨膜转运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小分子作用的靶点,有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探讨和阐释.【总页数】5页(P1022-1026)【作者】赵爽;姜敬非;王雪莉;谢伟东;余煊;杜力军【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系埃德蒙顿 T6G2G2;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命与健康学部深圳 518055;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相关文献】1.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J], 王玉刚;谢伟东;雷帆;王欣佩;杜力军;邢东明2.基于中药药性的进化生态药理学和系统发生药理学研究发现新型核酸或小分子核酸药物 [J], 冯前进3.SPR天然产物小分子抑制剂的"人工智能"药物筛选和"网络药理"作用机制研究[J], 艾中柱;王皓南;周珊珊;江经纬;袁胜涛;黄必胜;杜鸿志4.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朱海波5.胆固醇逆向转运关键蛋白介导药物和小分子调控脂代谢的机制研究 [J], 莫中成;唐朝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