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八年级政治上册 1.2 明辨是非(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58 KB
- 文档页数:2
1.2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明辨是非”,内容包括:1. 认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2. 掌握判断是非的方法;3. 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是非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掌握判断是非的基本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力;3.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2.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是非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道德冲突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是非。
2. 讲解概念(10分钟):介绍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明辨是非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判断是非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运用所学方法判断是非。
六、板书设计1. 明辨是非2. 主要内容: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判断是非的方法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你认为在生活中容易产生道德冲突的场景,并说明如何判断是非。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2. 答案:(1)场景示例:作弊、抄袭、说谎等。
判断方法:从道德原则、法律法规、社会风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判断是非方面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是非,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否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
第一节“何为是与非”主要介绍了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节“明辨是非的方法”则从实际操作层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辩证分析等手段辨别是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是非观念,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增强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辨是非。
教学重点: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明辨是非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其中的是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何为是与非:讲解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阐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明辨是非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辨别是非。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
2.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案例:某校学生在校门口捡到一部手机,内有失主的联系方式。
学生在归还手机时,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学生感到很不高兴。
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立场。
答案:此案例中,学生捡到手机并归还失主,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品质,值得表扬。
然而,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可能是因为失主自身的素质问题,或者是其他原因。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不能因为失主的态度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
8.1.2明辨是非第|一课时【生活现象】 "恶行〞星期天 ,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 .在公园里 ,小明随手把冰糕纸丢在地上 ,旁边就是垃圾箱 .当妈妈批评他时 ,他说:小事一桩嘛 .当来到一个凉亭时 ,小明又拿出小刀在亭子上刻画 .爸爸制止他时 ,他说:小事一桩嘛 .(1 )小明的言行说明了什么 ?(2 )做人的良知是什么 ?(3 )我们应该怎样铸就良知的标尺 ?【学习要求】1.学习方式:学生先独立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然后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 ,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组同学请教 ,或讨论完成 .2.学习内容:学习教材第14页 "铸就良知的标尺〞 .3.学习重点:良知是什么;怎样铸就良知的标尺等 .【课堂体验】●知识体验:1.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 ,面临许多项选择择 ,拥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A. 自尊B. 自信C.理想D. 良知2.做人是做事的根底 ,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 ( )A.法律的根本要求 B.根本目标C.根本的品质 D.根本利益3.小林在学习之余迷上了打扑克 ,先是打着玩 ,后来开始赌钱 .输光了家里的钱物后 ,为了还赌债 ,就去偷 .在一次偷窃时 ,小林被公安人员抓获 .这说明 ( )①做人要讲是非②这些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③ (赌|博 )是一种庸俗的情趣④ (赌|博 )是快速致富的方法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 青少年之所以要明辨是非善恶 ,是因为 ( )①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 ,需要作出各种选择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 ,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 ,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③明辨是非善恶 ,才能少走弯路 ,减少挫折④青少年区分是非的能力不强 ,容易误入歧途 ,受到伤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 ,造就了众多人格高尚的优秀人物 ,他们重气节 ,轻私利;重道义 ,轻富贵;重德行 ,轻生死 .作为中学生 ,我们应从中明确 ( )①分清善恶择善而为②对坏人坏事袖手旁观③善就是善 ,恶就是恶 ,要作出正确的判断④看情况来坚持自己所遵循的行为准那么A.①③④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应用体验:。
《明辨是非》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明辨是非”,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学会辨别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涉及教材第7章第1节前两段,详细内容为探讨何为是非观念,阐述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以及通过案例解析引导学生识别是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是非观念在个人行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识别并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是非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学会辨别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随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包含助人为乐、违法乱纪等不同情境。
提问:这些情境中,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哪些是我们应该抵制的行为?2. 理论讲解:讲解教材第7章第1节前两段,阐述是非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
讲解:是非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观念。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辨别是非的。
3.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涵盖本节课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是非问题及处理方法。
讨论主题:生活中遇到的是非问题及处理方法。
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强调:在生活中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大明辨是非2. 小是非观念的重要性辨别是非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一个你生活中遇到的是非问题,并说明你是如何处理的。
编制人:曾老师审核:______使用时间:2013年9月第二周9日-13日班别组别姓名教师评价初二第一单元《1.2明辨是非》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正义善良的人作为人生榜样,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的人。
2、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3、掌握什么是良知的含义。
4、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5、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预习案(良好的开始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4-16完成如下作业:、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
、如何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1、以美好的陶冶自己的心灵。
2、懂得,我们的标尺就不会弯曲变形。
3、选择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4、我们要学会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What:WhyHow (五)如何跨越行动障碍,作出正确的选择?①②③【我的疑惑】(学会提问题会让自己有更高的学习效率!)通过预习,请你把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课文中的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时事新闻案例写出来,一起商讨解决。
探究案(开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1、完成课本P12的情境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情景一:拾获钱包据为己有:情景二:下载作文:情景三:不扶老人:情景四:反对公车送病人到医院:2、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中学生开始追求“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本是常情。
可是,有的男生以出言粗鲁、吸烟打牌、欺侮小同学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风度”;有的女生刻意在发型、服饰上打扮自己,想方设法跟上“潮流”;有的同学穿衣、穿鞋追名牌,赶时髦。
中学生队伍中也不乏举动似痴如狂的“追星族”。
他们为此花掉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也损害了自己美的形象。
近期,八(1)班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日、韩文化的校园影响非常大,许多学生相模仿日、韩明星发型、服饰、劲舞,形成了一股日韩潮流。
1.2明辨是非导学案初二政治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班级风景”活动进入课程内容,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一节,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作是非判断,明确做人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这就是铸造良知的标尺,懂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作是非判断。
通过阅读“探究园”中的“社会风景”,“实践与评价”的“女工和明星”活动,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二节,体会社会的复杂性,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正确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问题。
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独立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铸就良知的标尺【学前预习】1.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人性的首要品质。
2.以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懂得法律规范,我们的标尺就不会弯曲变形。
3.社会生活五光十色,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不同的。
是非善恶并不像黑白分明的标签,贴在每一人每一事之上。
4.我们的生活由内心的道德意识指引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的,而道德底线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的最低。
【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铸造良知标尺的做法是()①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懂得法律规范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后果④树立美好的理想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面对对五光十色、复杂多变的社会,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怎样才能具有一双慧眼呢?那就是要()A.培养自尊自信的品质B.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C.听信长辈的判断与结论D.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3.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小云为了得到某明星的签名守候在其下榻宾馆外三天B.小刚喜欢听某歌星的歌,上课时偷偷塞着耳机听C.小军喜欢某明星,当他听说此明星为受灾地区捐款后,小军马上也向父母要钱捐款D.小龙的偶像是某明星,当他读完此明星的成长故事后,发誓也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4.同班的几位同学经常欺负小明,小刚找到小明对他说:“你每月给我50元保护费,在遇到麻烦时我帮你摆平。
明辨是非教学目标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几天就把钱玩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
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
”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
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
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
小龙无奈,只好照办。
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了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的确,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都要讲是非善恶。
老师和家长常希望我们懂事,懂事就是能判断是非善恶,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是非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扬善弃恶。
而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每一次经历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善恶的种子。
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对下面的一些事情,你是持什么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课本P11 班级风景《小立和小海》1.“等价交换”小立和小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
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别人代替就失去了意义。
2.“打抱不平”王云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反了校规校纪,也不符合道德要求。
8.1.2 明辨是非
第二课时
【生活观察】
●生活现象:
案例1:湖南卫视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风靡全国,受到全国观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后来,却有一个女孩因为《超级女声》而死。
女孩名叫曾依,15岁,湖南岳阳人,岳阳四中的学生,曾是班长兼学习委员,成绩优异,从小就能歌善舞,还曾获岳阳市“三好”学生。
去年她迷上《超级女声》节目,每场必看,今年6月间,她还曾向父母表示,自己要参加明年的《超级女声》节目。
迷上《超级女声》后,曾依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
她原本身高1.55米、体重44公斤,可曾依认为“不符合标准”。
今年4月起,曾依开始控制食量,到最后干脆不吃东西,即使吃了也会马上到厕所用手抠喉咙将食物吐出。
很快,她就骨瘦如柴。
曾依的父亲曾带她求医,确定她患有神经性厌食症。
随后,曾依住进了医院精神科。
经过治疗,她的病情有所好转,被父母接回家中。
但她心情一直不好,对父母将她送医院一事耿耿于怀,8月10日过了生日后三天便离家出走,流落到北京,到21日人们在北京火车站发现她时,她已奄奄一息,入院不久后便去世。
主治大夫说,女孩是因饥饿过度,造成身体各个脏器衰竭而亡,死时女孩的大腿只有成人的小臂粗,手臂只有两根手指并在一起那么粗。
案例2:2011年3月15日,杭州网友“渔翁”在QQ群上散布虚假消息,称日本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的生产和供应。
这条消息迅速传播,直接引发了两天后全国方位内的抢盐风波。
●问题探究:
(1)女孩为什么会走上这不归路?
(2)对我们有何启示?
(3)导致抢盐风波的原因是什么?
(4)谣言止于智者,当类似谣言出现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智者?
●学习要求:
1.学习方式:学生先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组同学请教,或讨论完成。
2.学习内容:学习教材第15—16页“正确判断与选择”和第16页“跨越行动的障碍”。
3.学习重点:怎样正确对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怎样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良知标尺的人。
【课堂体验】
●知识体验:
1.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
面对各方面的社会信息,我们应该()
①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断②吸收有益的营养
③剔除无益的糟粕④拒绝有害的毒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公共传播媒体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座无边无际的信息森林。
对此,正确的做法是 ( )
A.运用良知的标尺,做出理性选择
B.专心读书,不接触公共媒体传播的信息
C.尽量避开公共传播媒体的影响
D.充满好奇,积极吸收各种信息充实自己
3.未成年人吸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调查,近80%“小烟民”是受父母的影响染上烟瘾的,长辈吸烟很“酷”,特别是女孩子抽烟被看作是“有派”。
这告诉我们 ( ) A.长辈的行为总是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
B.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子女学习的榜样
C.要完全排除长辈亲朋的影响,学会分清是非
D.对父母的行为要分清是非,不能盲目模仿
4. 小茜原来是一个非常文静、热爱学习的学生。
后来,小茜看到妈妈和一些朋友一起玩牌赌博,觉得很好玩,也开始玩牌赌博。
对小钱变化的原因,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她受到好奇心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②自控能力差③辨别是的能力不强④没有正确对待长辈的言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最后告诉人们一句话:“永远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不容易,有时需要我们突破一些障碍。
我们要做到 ( )
①抵制诱惑,战胜自己②坚持原则,打破情面③守护理想,身体力行④明辨是非,追随师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多选题)6.期末考试时,你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
眼看时间一分一分秒的过去,但你还是做不出来,这意味着你将丢失15分,前10名可能将因此与你失之交臂!这时,坐在你后面的好朋友小屋征地给你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道题的答案。
这时,你会()
A不假思索的把答案拿过来抄,因为这样做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B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抵制诱惑
C做正直的人,坚决不抄小斌的答案
D不辜负小斌一片好意,被动地把答案拿过来抄
(2)结合本科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那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