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别业记》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54 KB
- 文档页数:2
李白《清溪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与赏析李白《清溪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与赏析原文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②新安江, 发源于徽州,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写了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清我心”。
B、“见底何如此”的意思是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无任如何也比这清溪的水清澈。
C、颈联描写了一幅岸上人行走,山中鸟穿度,都倒映在清溪中的画面。
D、全诗借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B、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描写了清溪水的清澈明净。
C、尾联诗人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情调愉悦的清寂境界。
D、全诗在描写清溪水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阅读答案1.B 2、C译文: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
就算新安江的水色清澈见底,那又怎么能与清溪相比呢?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
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赏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
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
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
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17年部编版八上语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古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外(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3)固.难以辞叙(4)悉以临.惧相戒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B、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D、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以.刀劈狼首B、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若听茶声然.C、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其.间千二百里故人不独亲其.亲5、解释下面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廖燕《青溪别业记》阅读答案及译文.doc》①青溪别业者,为金陵鹤闲朱先生读书处也。
予未至其地,其胜概则不可得而知者焉。
今得而...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61448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50例(三)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水色的清澈(1分)。
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
(2分)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
(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韦应物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
(2分。
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
(2分,每个要点1分)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
(2分)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游清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1. 【游青溪记】和【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共11分)(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岚: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
④拊(fǔ):抚摩。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语段(一):语段(二):2. 游清溪记字、词、句、全文翻译,时代、作家背景作品概况作品名称:游青溪记作者:袁中道创作年代:明朝编辑本段作品原文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晚岚⑴;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⑵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⑶;至寒至腴,可拊⑷可餐。
编辑本段注释原文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清溪行古诗李白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溪行古诗李白阅读答案2023年清溪行古诗李白阅读答案《清溪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青溪阅读答案《青溪》原文阅读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藻漾泛菱荇,澄澄映霞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阅读习题(1)“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两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4分)(2)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3)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俱极深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深妙之处。
(3分)(4)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3分) 《青溪》阅读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
诗眼应是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喧”和“静”很容易被找出来。
判断表现手法时可以根据找出来的这两个字的特点,即“动静结合”。
答案:喧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黄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
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
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素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为一体。
(3)“喧”字写出了溪水流经山间乱石中时水流湍急的状态,造成了强烈的声感,是以声衬静。
“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谧。
这一联中一动一静,声色相通,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极富意境美。
(3分)(4)诗歌表现了作者淡泊恬静、闲逸超脱的情感。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诗人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这里融合为一。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一、(2020·江苏南京)文言文阅读(8分)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
画直线句的意思是: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和“至宅啖之”是两个连动成分,中间应该有停顿。
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答案选A。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答案】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自是(从此),去(古今异义,离开),犹(还,仍然),置(放)”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海淀区零模语文阅读延伸题详解2014年海淀区零模语文阅读延伸题详解青溪王维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③将已矣。
〔注〕①言:发语词,无意义。
②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③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
【原题回复】苏轼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结合本诗与《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谈谈对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12分)【审题】第一:分清题型:意境题;第二:明白意境特点;第三:引用与分析的合理融合。
【具体步骤】:1、概括“诗中有画”的含义;2、概括王维这首诗的意境特点;3、过渡句;4、描绘王维这首诗的画面并分析。
5、过渡句,过渡到对《鹿寨》的分析;6、小结:两首诗营造意境的共同特点;7、大结论。
【答题范例】:范文提供:张星宇王维的“诗中有画”,指的是王维的诗歌创作和画家的画作一样,富有意境美。
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就呈现出恬淡优美的意境美,如同欣赏一幅画卷:“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前一句写出了微风轻吹,湖面波光粼粼,菱荇轻摇,二者相映成趣,极富动态感;后一句写无风之际,湖水澄清透明,蒹葭倒映水中,彷佛是一幅青溪泛舟图,恬静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鹿寨》亦如此。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写寻人不得,只见阳光融融,斜斜照在盘附于石的青苔之上,如同一幅青苔斜照图,静谧幽美,让人流连忘返。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出了王维写景诗的特点:注重意境的营造,使得王维的诗歌独树一帜,无怪苏轼评价他的诗作“诗中有画”。
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第四单元作文训练二年级“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语文优秀教研活动案例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高中文言文的成语高三语文文言文训练高三图文转换专题复习高中文言常识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研讨课文言文翻译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高三全国卷衔接题怎样上好语文复习课语文初二期末练习题冀教七年级英语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人教版的教案 2013年全国各省市语文高考试题专题汇编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卷 2013高考语文字形题 2016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归类复习题 2014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 2016长春市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卷。
《青溪别业记》阅读附答案
青溪别业记
(清)廖燕
①青溪别业者,为金陵鹤闲朱先生读书处也。
予未至其地,其胜概则不可得而知者焉。
今得而记之者,□因其嗣君林修未予道其详也。
②林修于兹岁甲子春自金陵来粤。
袖图示予曰:“予族始家四明,至于祖双塘公值流寇之乱,以越地濒海不可居,遂徙家金陵。
父鹤闲公以孝廉历宦荆楚,虽清白所遗,而堂构恢廓,颇称名阀。
有别业在秦淮名青溪者,为予祖父及予身三灯火之地,兹图是其大略者。
君其为予记之。
”
③予按其图,青溪为秦淮胜地。
唐诗人王昌龄曾卜居于此。
而别业隶其中,园林泉石,左右环绕,其最高而迥出城堞者,曰尘外楼,鹫岭、蒋岭、虎踞诸胜隐然在望。
而沿溪一带,阁其上者八九,可弈可钓。
对岸游人,曳屐扶筇,往来短篁疏柳间。
凡图之所有者,皆可书而记也。
④虽然,人当役境,不当为境所役。
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①,颜子陋巷而不改其乐。
有舜禹之心,则虽天台、雁荡、罗浮以及鄱阳、洞庭伟丽奇崛之景,只如其胸中文章之所变现。
有颜子之心,则虽一箪一瓢,皆足以寄其心斋坐忘之怀。
况兹园林泉石之胜,有可乐而可游者耶?自②非然者,吾俱其诱于物者必多也。
此林修所以欲记之,而有所取舍于其间也。
呜呼!知林修,则可以知鹤闲先生焉。
于是乎书。
【注】①与:私有,享有。
②自:假如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
A.亦
B.夫
C.故D盖
23.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4.第④段中“舜禹之心”和“颜子之心”可贵之处分别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下列关于“青溪别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溪别业是作者仰慕已久的秦淮名胜。
B.青溪别业有鹫岭、蒋岭、虎踞等美景。
C.青溪别业曾有唐代诗人王昌龄居住过。
D.青溪别业是朱家三代人生活过的地方。
26.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参考答案:
22.(1 分)D
23.(3分)①写出了青溪别业图的内容,突出了别业景观的美好。
②呼应首段中的“胜概”,为下文关于人与环境(人当役境,不当为境所役)的议论做铺垫。
24.(2分)不私享天下(1分)安贫乐道(1分)
25.(2 分)D
26.(4分)介绍了青溪别业的来历和概况,论述了人当役境而不为境所役的观点,宣扬林修父子不为外物所役的品德,期望人们不要诱于外物而为境所役。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