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萜及其苷类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章三萜及其苷类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可视为6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聚合体。
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游离形式或者与糖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
三萜类化合物因含有多个碳环而表现为亲脂性,不溶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与糖成苷后则水溶性增大,多数可溶于水,其水溶液经强烈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分子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酸性皂苷。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常见于五加科、豆科、远志科、桔梗科、伞形科、玄参科及石竹科等植物中,如中药人参、三七、甘草、黄芪、远志、桔梗、柴胡等都含有此类成分。
少数三萜类成分存在于动物体中,如羊毛脂中含有的羊毛脂醇,鲨鱼肝脏中含有的鲨烯,另外,从海洋生物海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文献报道其生物活性及毒性主要表现在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方面。
由于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及重要性,近年来成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加之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966~1972年间仅有30个皂苷结构被鉴定,而1987~1989年2年半时间分离鉴定的新皂苷就有1000多个,截止到2008年,共分离到天然来源的三萜类化合物12530个,结构类型共有43种。
近30年来,三萜及其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近几年,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新骨架或生物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成为萜类成分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从生源途径来看,三萜类化合物是由两分子焦磷酸金合欢酯(简称FPP)缩合生成鲨烯,再由鲨烯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
少数三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多于或少于30个,是因为在转变过程中产生异构化或发生了降解反应的结果,仍将它们归入三萜类化合物。
第八章三萜及其苷类
一、名词解释
1.酯皂苷
2. 次皂苷
3.溶血指数
二、指出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O Glc
Xyl
R1
2
三、填空题
1.甘草皂苷又称(),由于有甜味,又称为()。
甘草皂苷在植物体内以()盐形式存在,易溶于()。
甘草皂苷在()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甘草皂苷元。
2.皂苷因其水溶液经振摇能产生()而得名,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的缘故。
3.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皂苷。
4.皂苷的分子量较(),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仅少数为晶体,又因皂苷极性较(),常具有吸湿性。
5.皂苷可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但三萜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甾体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
6.在皂苷的提取通法中,总皂苷与其他亲水性杂质分离是用()方法。
四、选择题
1.从水液中萃取皂苷最好用()
A.丙酮
B.乙醚
C.醋酸乙酯
D.正丁醇
E.甲醇
2.不适用于粗总皂苷分离的方法是()
A.分段沉淀法
B.胆甾醇沉淀法
C.铅盐沉淀法
D.正丁醇萃取法
E.色谱法
3.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A.大多为白色结晶
B.味苦而辛辣
C.对粘膜有刺激性
D.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4.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
A.人参皂苷
B.甘草皂苷
C.柴胡皂苷
D.知母皂苷
E.桔梗皂苷
5.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
A.片剂
B.糖浆剂
C.合剂
D.注射剂
E.冲剂
6.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A.蛋白质
B.黄酮苷
C.蒽醌苷
D.皂苷
E.生物碱
7.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氯仿-浓硫酸
B.冰醋酸-乙酰氯
C.五氯化锑
D.三氯醋酸
E.醋酐-浓硫酸
8.有关三萜皂苷的氯仿-浓硫酸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应加热至80℃,数分钟后出现正确现象
B.氯仿层呈红色或篮色,硫酸层呈绿色荧光
C.振摇后,界面出现紫色环
D.氯仿层呈绿色荧光,硫酸层呈红色或篮色
E.此反应可用于纸色谱显色
五、简答题
1. 三萜类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
2.人参能不能制成注射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