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小诗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小诗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对小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小诗的基本特点:短小精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2. 学习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诗,如《春晓》、《静夜思》等。
3. 分析小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体会小诗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诗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对小诗意境、哲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诗的基本特点、分析小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代表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诗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小诗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小诗的思考,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小诗吗?”2. 讲解小诗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小诗的定义、形式等。
3. 分析代表作品《春晓》,引导学生关注小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小诗的感悟,分享心得。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一首小诗,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小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小诗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朝代小诗的发展特点。
2. 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小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组织一次小诗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趣的小诗。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背诵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控制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难忘的小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2、能借助词典理解生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课12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意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3)最后结果怎样?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四、再读课文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六、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小结: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仿写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二、读讲课文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
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小学语文《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小诗。
(2)理解小诗的意义和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解释。
(3)学会欣赏和评价小诗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诗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小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等。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小诗。
(2)理解小诗的意义和主题。
(3)学会欣赏和评价小诗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诗中的深刻意义和寓意。
(2)欣赏和评价小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小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诗的意义和主题。
3.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小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小诗:(1)引导学生朗读指定的小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小诗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解释。
(3)分析小诗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小诗中的深刻意义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诗的短文,可以是感受、评价或者小诗的续写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小诗理解与表达: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小诗的意义和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的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小诗的理解和感悟。
难忘的小诗1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难”2、借助字典,随文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4、能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自编小诗。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认识了许多的汉字,能自己阅读课文,自己学习生字,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只是不能深入挖掘课文中包含的意义3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爱满天下”。
2、学会自编小诗,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活动1【活动】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一)、导入新课1、师简介陶行知的事迹2、直接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陶行知如何教育小学生的故事板书课题:难忘的小诗3、理解:难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质疑:为什么会对一首小诗难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好生字词2、借助学习工具(字典),读通课文,读准生字,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3、同桌互查:生字是否会认,课文是否读通。
不懂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4、再读课文,想:文中主要说了什么?(三)、汇报,检测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难、弱、朗、和”。
)(2)学习多音字:难(nán:为难、困难nàn:难民,灾难)、和(hé:和平、和好hè:和诗、和一首huó和面hú和牌huò和药。
huo暖和、软和、掺和)(3)生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并用词语说话难免:不容易避免不甘示弱:不甘心表现自己比别人差。
3、重点指导书写。
(1)“难”的右部与“住”的区别。
(2)“免”与“兔”的区分。
(3)“既”的右边不是“无”。
(4)同是左右结构的字,“难、陶、注、胆”左边要写窄一些,而“弱、朗、既”以竖中线为界,两边基本上一样宽。
题目:带孩子领略唯美诗篇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认识现代诗歌中的审美情感和意象表现。
3.分析诗歌中的美学语言,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4.培养孩子阅读诗歌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美学语言和审美情感。
2.分析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涵。
教学难点:1.培养孩子真正喜欢诗歌的兴趣,激发孩子的诗歌创作能力。
2.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技能点1.什么是现代诗歌?2.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有哪些?3.现代诗歌的意象和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
4.分析现代诗歌中的美学语言,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二、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合作2.辅以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的方式进行。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先讲述一下现代诗歌的形成背景,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
Step 2: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15分钟)1.通过讲述,引导孩子们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Step 3:欣赏诗歌(30分钟)1.教师出示当前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诗人的诗歌,并对这些诗歌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
2.让孩子们跟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美感,启发孩子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3.让孩子们仿写某些特定体裁的现代诗歌,练习创作能力,并从创作的过程中感悟到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Step 4:分析现代诗歌中的美学语言,也就是诗歌的内涵(30分钟)1.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细读文本中的细节和体现情感和审美性的语言表达。
2.通过诗歌赏析,让学生学会表达、描述某种意象或情感的方法。
Step 5:总结(10分钟)1.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
2.分享孩子们的诗歌创作心得。
四、教学心得1.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本节课的小诗。
(2)理解小诗的内容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小诗。
(2)理解小诗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小诗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 教学素材:准备与小诗相关的故事、图片等素材,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本节课的小诗《难忘的小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学习小诗:(1)让学生自读小诗,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析小诗的韵律、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理解内容:(1)让学生结合课件和素材,理解小诗的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小诗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4. 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让学生感同身受。
5. 欣赏诗歌:(1)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小诗的美。
(2)学会品味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为小诗创作一个情景。
(2)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分享。
7.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8. 布置作业:(1)背诵小诗。
(2)写一篇关于小诗感悟的日记。
《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诗,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提高学生对小诗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小诗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诗,包括现代诗和古诗词。
2. 对每首小诗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引导学生进行小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小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小诗的意义。
3. 采用示例法,以具体的小诗为例,进行分析和解说。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小诗创作和分享,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诗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小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小诗和解说。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小诗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诗的理解和感受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进行评估。
2. 学生的小诗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小测验进行评估。
3.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课堂参与和课后反馈进行评估。
1.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诗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小诗吗?谁能举个例子?”2. 教学环节二:小诗欣赏与解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诗,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小诗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教学环节三: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学环节四:小诗创作指导(1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作提示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小诗创作。
5. 教学环节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诗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小诗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小诗的韵律美。
2.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分享诗歌创作的经验和心得。
3.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相关文化活动,拓宽视野。
《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诗,感受小诗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诗的定义和特点2.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诗3. 学生创作小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诗的定义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小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作具有个性和情感的小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诗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代表性小诗。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小诗。
3. 互动法:学生相互交流对小诗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法:学生动手创作小诗,展示并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的小诗教材或自编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诗文本和图片。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诗,激发学生对小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诗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小诗有初步的认识。
3. 欣赏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诗,教师朗读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诗的主题、形式和表达技巧。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创作练习: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动手创作小诗,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所学的小诗,增强记忆力。
2. 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小诗,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小诗创作: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技巧。
3. 课后收集: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小诗的兴趣和热爱。
九、教学反思十、课程拓展1. 组织小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开展小诗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讲座,分享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经验。
六、教学内容1. 小诗的分类及代表性作品2. 诗歌的基本形式与技巧3. 小诗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七、教学过程1. 诗歌形式与技巧讲解: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儿童诗等),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难忘的小诗》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仿写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
思考:
“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
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
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小学语文《难忘的小诗》教案讲解:激发孩子词语联想能力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难忘的小诗”,通过学习课文,孩子们在语文知识方面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小诗、小诗的构成要素和感受;在学习方法上,可以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语音、语调、语感。
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词语联想能力,提高其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小诗,感知语音、语调、语感;2.了解小诗的构成要素和意境特点;3.培养孩子的词语联想能力、发散思维、想象力;4.提高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诗的构成要素和意境特点;2.难点:如何激发孩子的词语联想能力、发散思维、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导入问题:你们喜欢听小诗吗?小诗都有哪些特点?2.通过展示图片和诗句,让孩子们感知小诗唯美、简练、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特点。
第二步:朗读小诗1.教师带领孩子朗读原诗,着重讲解发音、语调和语感,让孩子们感受小诗的韵律之美和语言之美;2.指导孩子们分段默读小诗,并让其中的情节、意境、形象深入孩子心底。
第三步:联想词语1.配合先前的原诗展示,为孩子们讲解词语的意义,开展“聚焦词语”活动,引导孩子们用联想法汇集与参照各种“词语相关的联想和情境”,并酝酿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意愿目标”;2.编写“连词成语填空题”,让孩子们在玩耍和阅读中激发词语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想象力。
第四步:讲解小诗的构成要素和意境特点1.教师讲解小诗的构成要素:格律、韵律、格式、意境,提醒学生发现诗句言简意赅的特点,从中体会创作者的信息压缩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语言简洁、精练的习惯;2.教师讲解小诗的意境特点:美好、多情、深沉、反思,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想象力。
第五步:情景感受1.配合视频演示或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观看小诗发表者的朗诵视频,理解诗句的抒情色彩,享受美好的声音及视觉体验,感知诗歌的美、诗歌的味。
第六步:课后阅读1.阅读有现实题材的优秀小诗,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交流和分享,并发现小诗中的人文关怀;2.通过交流分享方式,加深学生对小诗的理解,引导孩子们写出自己的诗句。
《难忘的小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用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来教育大家,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摩擦,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校长时巧用诗歌教育孩子们的故事,板书课题:《难忘的小诗》。
2.简介教育家陶行知:他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救国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些事迹,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他,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1. 自由读课文,借助学习工具(字典),读通课文,读准生字,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同桌互查:生字是否会认,课文是否读通。
3.教师出示生字课件。
育、斥、骂、恰、注、视、既、胆、即(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2)开火车认读生字。
(3)教师相机指导范写。
(4)请学生在书上写一写。
注意写字的姿势。
(教师巡视)(5)评一评,反馈,交流学生写的字。
5.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陶校长用爱——“小诗”代替训斥教育孩子们要相亲相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弄明白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难忘的小诗》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3.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
教学重点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
课前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指名背诵课文中的小诗。
2.检查复习生字词。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自读课文。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
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2.学习第7自然段(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三、练习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四、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中偶尔有谁要发火了,就想一想《骂人》和《打人》的诗句,消消气,清醒清醒头脑。
两首小诗,让同学们相亲相爱,令孩子们终生难忘。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板书2.难忘的小诗友好相处相亲相爱。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难忘的小诗》教学设计难忘的小诗是朱淑真老师所创作的一首美妙的儿歌,旋律轻快,歌词简单易懂。
这首小诗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快乐、愉悦的学习环境,也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体验到诗歌之美。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首小诗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2)初步掌握作者抒情的手法;(3)感受与体验诗歌的美。
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2)开阔学生语文文化视野;(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与兴趣;(2)积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3)让学生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为之后的生活与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素材。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难忘的小诗》的鉴赏与仿写,具体分为四个环节:(1)引入环节:欣赏《难忘的小诗》(2)讲解环节:讲解诗歌抒情的手法,介绍诗歌的结构与特点。
(3)实践环节:学生仿写自己的小诗。
(4)总结环节:汇报小诗,让学生互相欣赏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1.听读法通过朗读、跟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音乐性和韵律。
2.模仿法通过看诗听诗歌、仿写诗歌,让学生模仿诗歌的风格,提高说、写、表达的能力。
3.发现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发现,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典型特点,开阔文学知识面。
4.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意见和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欣赏《难忘的小诗》1.让学生跟读《难忘的小诗》,感受音乐美和节奏感。
2.提问欣赏后的感想,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展现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二)讲解环节:讲解诗歌的结构与特点1.教师讲解诗歌特点和形式,为学生们打下基本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韵律。
2.让学生从朗读语言上领会诗的“气韵”,体验诗的句子结构、音调等。
难忘的小诗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生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2学情分析一半以上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上进心,能够探索新知,习兴趣浓。
就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较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爱做小动作,没有学习方法,成绩一直处于基本合格状态。
由于地处农村,学生阅读量窄,阅读能力低,口语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习作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难点:理解句子含义。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活动1【讲授】难忘的小诗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3)结果怎样?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四、再读课文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六、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3)结果怎样?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难忘的小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小诗;(2)理解小诗的内容,体会小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诗的优美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通过分析小诗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小诗中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通过学习小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小诗;(2)理解小诗的内容和意境;(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诗的优美之处。
2. 教学难点:(1)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对小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小诗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小诗,了解小诗的作者和背景;(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小诗,巩固记忆;(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小诗及其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小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小诗,帮助学生记忆。
3. 理解与分析:(1)学生分享对小诗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小诗的主题和意境;(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诗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描述与创作:(1)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诗的优美之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小诗。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小诗的正确性和流畅性;2. 学生对小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3. 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诗的优美之处的能力;4. 学生创作自己的小诗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难忘的小诗》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和难点:重点仿写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
思考:
“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
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难忘的小诗
《骂人》
小诗相亲相爱终身难忘
《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