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难忘的小诗 同步练习含答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难忘的小诗》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给形近字组词(1)胆()即()狼()但()既()朗()(2)注()难()骂()住()推()吗()2.把词语补充完整。
(1)失声()哭不甘示()牛毛()雨(2)()然大悟()满天下相亲相()二、综合题1.选字组词。
(1)[偏扁] _____向 _____舟 _____差 _____担(2)[形型] _____号 _____状 _____成类_____2.我会写句子。
(1)《牛郎织女》里的织女是一位美丽贤惠、心灵手巧的女人。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校长不训斥,不责怪。
陶校长自有好办法。
(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1.《骂人》和《打人》这两首小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06年,美国人安娜•贾维丝小姐在母亲去世后,首先提出了设立母亲节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
同年,她在家乡费城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
她还分别给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教师以及新闻界写了上千封信,恳求帮助。
她的诚心感动了许多人。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
(1)母亲节是________年设立的,把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定为母亲节。
(2)安娜•贾维丝小姐为设立母亲节,做了哪些事?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取个名字。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七言古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在异乡_______之作。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_____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______反衬出秋夜的_______。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A.听觉形象;声音;喧闹B.视觉形象;声音;寂静C.听觉形象;声音;寂静(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写出了秋意的______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______。
()A.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B.梧叶、江上秋风、客情;清冷;凄凉C.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4)儿童夜捉_______,勾起诗人对_______的回忆。
诗歌流露出_______之情。
( )A.促织;家乡;留恋家乡B.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C.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唐________天门______江开,碧水东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___)A.断开B.流回C.出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
(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B.《早发白帝城》C.《望庐山瀑布》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难忘的小诗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 . 看拼音,写词语。
bì y è n án mi ǎn p ī p íng( ) ( ) ( )x ùn ch ì xi ōng h ěn l ǎng song( ) ( ) ( )2 . 读一读,写一写。
教育 成熟 难免 毕竟( ) ( ) ( ) ( )注视 朗诵 随即 大胆( ) ( ) ( ) ( )3 . 组词。
批( ) 斥( ) 训( ) 朗( )评( ) 凶( ) 免( ) 毕( )4 . 把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相( )相( ) 不( )示( )不( )声( ) 终( )难( )5 .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2)爱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6 . 把词语补充完整。
(1)失(_____)痛哭 不甘(_____)弱 牛(____)细雨(2)恍(_____)大悟 桃(_____)天下 相(_____)相爱7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难免——(_______) 凶狠——(________) 批评——(________)8 . 用加点的关联词仿写句子(1)陶校长不训斥,也不责怪,他自有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既聪明又大胆的同学举手说:“我来和一首《打人》的小诗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 学完课文,说说陶行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在一个大雪天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一词写出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等。
(2)这首诗写了孩子们在(地点)(干什么)的欢乐场面。
诗中的“”“”指的都是孩子。
(3)结合想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小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古诗,填一填。
真题解读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师恩难忘课时练习题及
答案第一课时
15.师恩难忘
一、选择合适的同音字填空,组成词语。
[淋邻] ()近()湿
[苗描] 禾()()绘
[冒茂] ()烟()盛
[座坐] ()位()下
二、照样子,写词语。
娓娓动听
恭恭敬敬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滋润——()犹如——()喜欢——()
反义词:感谢——()幼小——()难过——()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听得入了迷,恍如。
2.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着我。
3.十年,。
参考答案:
一、邻近淋湿禾苗描绘冒烟茂盛座位坐下
二、头头是道、念念不忘、欣欣向荣
高高兴兴红红火火开开心心
三、滋养好像喜爱
抱怨强大高兴
四、1.身临其境
2.春雨点点滋润
3.树木树人。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考试同步检测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íliǔdiào gān pūteng shān dòng xìshuǎbōdòng làng huāhúlu sōng shùqīng shuǎng sōng zhēn mógu dàshībiǎo dìdǎn xiǎozhōng yào gūfùlǐfàhuān yíng chóu rén二、辨字组词。
偶(_______)凑(_______)掠(_______)蓬(_______)瓣(_______)遇(_______)奏(_______)惊(_______)逢(_______)辨(_______)三、古诗词连线。
东风不与周郎便大珠小珠落玉盘蜡烛有心还惜别铜雀春深锁二乔人面不知何处去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替人垂泪到天明萧萧梧叶送寒声桃花依旧笑春风嘈嘈切切错杂弹江上秋风动客情四、把四个字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头(____)(____)(____)忙(____)乱(____)光(____)色提心(____)(____)大吃(____)(____)自(____)自(____)五、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吏史(1)在旧社会的一看官服就知道_______级别的大小。
(2)《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________了。
幅副(3)草原上点缀着几朵小花,就像一张(_________)画卷。
(4)全运会的安保人员(______)武装,给人一种威武的感觉。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
1.不经过刻苦练习,小柱子怎能练出绝招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奶奶常常给我讲起过去有趣的往事。
三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2)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
[3]千百年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
[4]我还知道关于思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我能行。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的诗句是“_________ ”,描写雨天的山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把西湖比作西子,可以看出西湖____________。
4. 《绝句》阅读。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1]将诗句填写完整。
[2]诗中写了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外阅读。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A.乐观豁达的心境。
B.悲观难受的心境。
C.消极抑郁的心情。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诗描写了和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思念之情。
2.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代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 )的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3) 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慢),声音应稍(低缓高昂)。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5)我们学过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还有:(请写出两首诗的题目)3. 古诗品鉴。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本诗写于______之际,从诗句中可以了解到此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
[2]“归心归望积风烟”这句诗中,连用两个“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三年级2021年湘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诗描写了和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思念之情。
2. 类文阅读。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一共有______小节。
作者是按照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瀑布的。
[2](品味语言)选一选。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从(_____)来描写瀑布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是从(_____)来描写瀑布的。
A.视觉 B.听觉 C.嗅觉(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体现了瀑布的(_____)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体现了瀑布的(_____)美;“一座珍珠的屏”体现了瀑布的(_____)美。
A.声音 B.形态 C.色彩[3](摘抄积累)从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瀑布真是_____________啊!从诗歌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三年级上册语文湘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
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重点段落。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1]选词填空。
潜水打水仗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_____)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_____)的情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
(1)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______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的_____心情。
(2)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______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________。
[3]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
(______)(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河流的?(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2]“我遵循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是什么?____________[3]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画出。
2.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诗中写____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3]“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1.《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是哪一句?并解释这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诗意。
1、月黑见渔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孤光一点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微风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散作满河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古诗,然后对照课文自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试卷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默写《望天门山》并填空。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本诗作者是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______,后两句突出天门山的_______。
2. 课外阅读。
秋天在歌唱听秋天在歌唱。
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chóu chànɡ),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
勤劳的农民,扶着锄头,沉醉在这丰收的乐章。
听秋天在歌唱。
一年的收获,无限的梦想。
在歌声中,播下了浓浓的希望。
[1]联系诗歌,猜一猜“惆怅”的意思。
()A. 欢乐。
B. 舒畅。
C. 伤感;失意。
[2]不符合“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这句话的意思的是()A. 秋天来了,树叶变成了金黄色。
B. 秋天来了,所有绿色的东西全都变成了金黄色。
C. 秋天来了,庄稼成熟了,稻子金灿灿的。
[3]这首诗歌表现了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A. 多彩B. 收获C. 快乐[4]秋天的声音有很多,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秋天的一种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欣赏。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读一读,理解其中的大意。
[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怜:__________________ 深:________________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___ 景,第二句是___________景。
(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后两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古诗阅读。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湘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代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 )的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3) 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慢),声音应稍(低缓高昂)。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5)我们学过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还有:(请写出两首诗的题目)3.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文赏析。
清明作者:()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这个传统节日,写了(____)的节日情景。
2.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 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 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 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3.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代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 )的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3) 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慢),声音应稍(低缓高昂)。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村孩子的画邱易东云是画面的主角,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飘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让风涂抹它的年龄。
浓一笔,淡一笔,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在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
——————(2)在山村孩子的画里,、和是画面的主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这句诗的理解。
(4)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2. 补充诗句,再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补充诗句。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异乡:_______佳节:_________[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代大诗人(____)的作品。
全诗抓住(___)这天登高的习俗,抒发了(___)的情感。
[4]王明在外地过年,想念家乡的亲人,便用微信给家人发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①[唐]韦应物独怜②幽草③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
春潮④带雨晚来急,野渡⑤无人舟自横⑥。
(注释)①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郊野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飘浮。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横”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
结合注释写出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诗句中的“怜”与“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意思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往年真题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乡歌水乡什么多?水多。
水乡什么多?船多。
千条渠,万条河,千条船,万条船,河塘一个连一个,白帆片片像云朵,处处绿水扬清波。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桥多。
水乡什么多?歌多。
东一座,西一座,千首歌,万首歌,东南西北千万座,大船小船装满歌,出门就要把桥过。
唱咱水乡新生活。
[1]水乡的__多,___多,___多,____多。
[2]水乡的水多,体现在______。
(①千条渠;②万条河;③河塘一个连一个;④飘满湖面飘满河)[3]“大船小船装满歌”的意思是()A.大船小船上装有唱歌的设备B.大船小船上的渔民们唱着赞美家乡的歌[4]你喜欢水乡吗?请写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①惜: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②尖尖角: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泉水柳枝树荫荷叶荷花蝴蝶蜻蜓(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
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碧玉:妆:丝绦:咏:_________ 裁:。
似:。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 春天。
2.难忘的小诗
一、基础题
1.读一读,写一写。
育才学校陶行知但是难免骂人
不甘示弱注视朗诵既然大胆
2.组词。
(1)育()陶()但()难()
(2)免()骂()注()甘()
二、综合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训斥——()教育——()恰巧——()
(2)反义词:赞赏——()严厉——()坚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1.读一读,任选一组词语写句子。
(1)陶校长不.训斥,也不
..责怪,他自有好办法。
(2)一个既.聪明又.大胆的同学举手说:“我来和一首《打人》的小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回答问题。
(1)读一读《骂人》和《打人》两首小诗,说说每一首小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课文第7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课文,说说陶行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育才学校陶行知但是难免骂人
不甘示弱注视朗诵既然大胆
2.(1)教育陶冶但是难过
(2)难免骂人注意甘愿
二、综合题
1.(1)训斥——斥责教育——教导恰巧——碰巧
(2)赞赏——批评严厉——慈祥坚强——懦弱
2.(1)形容非常镇静,一点也不着急。
(2)到处充满了爱。
三、提高题
1.这个女孩子既年轻又漂亮,既温柔又善良。
2.(1)读一读《骂人》和《打人》两首小诗,说说每一首小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只是借人的嘴骂自己”就是说骂别人就是骂自己。
“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就是说打人就是打自己。
(2)两首小诗,让同学们相亲相爱,令孩子们终生难忘。
3.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善良,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