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31
课题 5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卡片、磁带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②清晰——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而且苹果里有()的“五角星”,这种()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苹果切面的秘密;学生能够掌握苹果切面的画法,并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学生能够了解五角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升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苹果切面的画法;学生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学生能够了解五角星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苹果切面的秘密;学生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五角星元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切开的苹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切面的形状;2.观察与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苹果,要求学生观察苹果切面的形状;3.动手操作教师示范如何将苹果切面的形状画在纸上;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在纸上画出苹果切面的形状;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其完善画作。
4.创作与展示学生在纸上创作一幅以苹果切面为主题的画作,可以添加五角星元素;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5.五角星的应用教师展示五角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国旗、商标等;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五角星为主题的画作。
四、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动手能力、审美意识等;2.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方面;3.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如画作质量、创意等。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教师面试精品教案教案: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习并掌握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切割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切割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切割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切割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苹果、刀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苹果、一把刀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二、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尝试将苹果切成五角星的形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切割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四、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如何将苹果切成五角星的形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五、巩固练习(5分钟)学生通过切其他的水果,如橙子、香蕉等,运用五角星的切割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切割方法:1. 观察苹果的形状和结构。
2. 确定切割的位置和角度。
3. 使用刀具进行切割。
作业设计:请学生回家后,尝试将苹果切成五角星的形状,并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切割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然而,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切割方法,如将橙子切成心形、将香蕉切成小鸟形状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二、学课文(一)、学习1-4自然段1、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
(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7、小组里切苹果,不要一齐切,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再观察后接着切,然后汇报情况: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1、这件事,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1)、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有魅力?(2)、什么是创造力?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例子:(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
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三、总结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一般人小男孩切苹果顶部切到底部横切创造力思维方式循规蹈矩打破常规2、《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ﻭ**市XX区安中心小学华红玉ﻭ教学要求:ﻭ1、理解课文内容。
ﻭ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明白自己有无穷的创造力。
ﻭ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创造力”。
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ﻭ1、上节课,我们按切苹果前、切苹果时、切苹果后将课文分成了三段,第一段主要写什么2、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下。
3、事情就这样平静地开始了,可接下去有了令人惊奇的发现。
4、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二段.二、讲读第二段。
1、究竟有什么新发现呢(随机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ﻭ2、苹果,大家都熟悉,现在,老师请你来画一个大苹果。
ﻭ3、又大又圆的大苹果画好了,如果老师要和你一起分享这个苹果,你们一般会怎么切呢4、请你用一条虚线表示出你的切法。
ﻭ5、你们都是毫不犹豫地竖切,然而,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呢请大家拿出苹果,动手来切一切。
ﻭ6、千真万确呀,苹果里真的藏有一颗“五角星”呢!所以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唯真”。
7、请大家用实线将小男孩的切法表示出来.ﻭ8、苹果切好了,小男孩此刻的心情怎样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来他说的话也应该带有自豪感。
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ﻭ9、刚才还不以为然的作者凑近苹果仔细一看,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看到的语句,用划出想到的语句.(1)作者看到了什么“真的”、“果然”和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ﻭ(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ﻭ这表示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应重读(3)齐读第4自然段中的想法.ﻭ10.齐读第2段三、讲读第三段ﻭ1、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哪会知道苹果里真藏有“五角星”,作者由此深受启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2、这一自然段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ﻭ3、很好,是指拦腰横切,那第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出于”,这表示什么4、是猜想就不能确定原因,接着说的是确定的内容了,请一起读下面三句话.ﻭ5、这三句话讲“我"深有感触.感触有三层意思,一层深一层,那么第一层意思是什么ﻭ6、这“的图案”是指什么西ﻭ7、这一层肯定了苹果的“五角星”很有魅力,那为什么用上一个“竟”字呢联系上文想想.8、“我"的感触第二层是什么意思9、这个魅力,不仅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三层意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本文可以分为几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体会:①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②当小男孩向“我”显示他的新本领时,“我”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体会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
(3)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的新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1)实物演示,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2)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疏”、“循规蹈矩”等词语的意思。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③“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的含义?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出示有关创造力的名言警句。
6、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