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44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教案标题: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五角星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资源:1. 苹果2. 画纸3. 彩色铅笔或蜡笔4. 剪刀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个苹果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形状和特征。
2. 引导学生回忆五角星的形状和特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
活动一:制作五角星模板1. 教师提供五角星的模板,并让学生用剪刀将其剪下。
2. 学生将剪下的五角星模板放在画纸上,用铅笔或蜡笔轻轻描绘出五角星的轮廓。
活动二:用苹果印制五角星1. 学生将苹果切成两半,使其切面呈现出星形。
2. 学生将苹果的切面沾上彩色铅笔或蜡笔的颜料,然后将其印在画纸上,重复几次以形成五角星的图案。
活动三:自由绘制五角星1. 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蜡笔自由绘制五角星,可以在画纸上画出多个五角星,也可以尝试不同颜色的组合。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帮助他们总结五角星的形状和特征。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利用剩余的苹果切成不同形状的切面,尝试印制其他图案。
2. 学生可以在画纸上绘制其他水果的形状,比较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的作品和他们对五角星形状和特征的理解。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使用剪刀和切苹果时的安全。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五角星形状,允许他们尝试其他变化和组合。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启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只要让学生搞懂“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的含义及创造力的内涵,这篇课文就解决了。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1、抓文中人物对话;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感悟创造的魅力;3、生活中的发现。
紧扣这三方面组织教学,琢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1、背古诗,阅读积累。
2、目标导引。
3、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4、切苹果实践活动。
当堂词句训练。
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链接生活,真情体验。
进一步理解创造力的内涵。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自我感觉教学设计还是动了一番脑筋,力求完美。
教学实践的结果却不够完美,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1、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切苹果实践活动时,学生兴趣盈然,但切苹果后,学生在分析词句,加强词句训练时,学生讨论的气氛不够热烈。
3、在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读感悟,质疑问难时,部分学生又无所是从,一脸的茫然。
自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浓,学生举手发言率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整个课堂成了部分学生的舞台。
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让没有发言的学生写写自己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胆小紧张不敢说;2、怕说错了被人笑话不敢说;3、没有认真预习,有些问题确实不懂,不会说。
4、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心想着吃苹果,竟然忘记说。
针对此类情形,我认为要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束缚,让每个学生都把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当好主演,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师学前指导一定要到位,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苹果里的五角星》学习要点1.“鲜为人知”的“鲜”是少。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成下列词语:鲜有、寡廉鲜耻。
2.“循规蹈矩”的意思是遵守规矩。
循:遵守。
它在文中具体指的常规的从顶部往下切苹果的做法,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拦腰切苹果。
3.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往下切,而他呢,却是拦腰切苹果。
我们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循规蹈矩。
邻家小男孩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鲜为人知。
4.课文记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文中心思想)5.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人尽皆知驰名中外名闻遐迩举世闻名6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关于创造力的名言: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②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③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6、《最佳路径》A、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或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B、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
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七《人类的“老师”》学习要点1、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苹果切面的秘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切苹果,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教学准备1.教具:苹果、刀具、砧板、纸巾、盘子。
2.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块砧板。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知道苹果里有什么秘密吗?生:喜欢吃,不知道苹果里有什么秘密。
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苹果里的秘密。
2.探究活动(1)观察苹果的外形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苹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苹果是圆形的,有红、黄、绿等颜色。
(2)分组讨论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苹果里的秘密?生:我们可以把苹果切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3)实践操作a.将苹果洗净,擦干。
b.将苹果放在砧板上,用小刀沿着苹果的中心线切开。
c.观察切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4)分享交流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形状。
生2:我们组的苹果切面也有五角星,但形状不太一样。
生3:我们组的苹果切面没有五角星,但我们改变了切苹果的角度,又发现了五角星。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与切苹果的角度有关。
那么,如何才能切出五角星呢?生:我们要沿着苹果的中心线,以一定的角度切开,才能切出五角星。
4.拓展延伸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水果或蔬菜里有五角星吗?动手试试看,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可以试试橙子、柠檬、土豆等。
五、作业布置1.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切一个苹果,观察切面,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2.与家长分享今天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现苹果里五角星的方法。
实践操作环节生1:我们组决定由小明来切苹果,小红来观察,小华来记录。
作文苹果里的五角星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我手里拿着个苹果,皮儿滑滑的,颜色
看着就让人想咬一口。
可这苹果里,藏了个大秘密你知道吗?我拿
起刀,就那么轻轻一划。
哇塞!你猜怎么着?里面竟然是个五角星!不是那种随便画的,是真正的五角星,尖尖的角,好像在果肉里闪着光。
小时候啊,奶奶总是帮我削苹果皮,切成一片一片的。
那时候
我哪想过,苹果里头还藏着这么酷炫的图案啊。
这五角星,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玩了个小魔术,它就静静地躺在
那里,等人去发现。
每次切苹果,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太有意思了!
现在我就感觉,自己好像进了一个神秘的宇宙,那五角星就像
是指引我的星星。
大自然真神奇,人也挺厉害的,总能发现些新鲜事。
我咬了一口苹果,甜甜的汁水在嘴里炸开,感觉连这甜味都带
着探索的味道。
这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只是个图案,它告诉我,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等着我去发现。
苹果里的五角星
苹果是一种广泛食用的水果,常被用来做糕点、果汁、水果酱等。
而在许多人的眼中,苹果可能只是一个寻常的水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你知道吗?每个苹果都有五个小叶片构成一个星形,这个形状也被称为“苹果里的五角星”。
从形状上来看,苹果的五角星是由五个小叶片构成的,它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含义。
在苹果之外,五角星的形状也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
比如,美国国旗中的50颗星星,就是五角星的形状,它们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
五角星的形状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和装饰领域。
例如,五角星的形状可以用来制作挂件、装饰品等,其形状不仅美观,而且寓意吉祥。
此外,五角星在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五角星是一个具有黄金比例特征的几何图形。
黄金比例被认为是一种最美的比例,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和谐。
五角星还有一个神话色彩,它常被用来象征着神秘和神灵。
例如,五角星的形状可以被发现在许多古代文化中,比如埃及文化和迦南文化等。
在这些文化中,五角星被用来代表太阳、月亮和星星。
总而言之,苹果里的五角星不仅仅是一个小节,而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含义。
这个形状不仅美观,而且有着许多科学和
文化上的涵义。
虽然我们可能在食用苹果时,没有意识到它的五角星形状,但是这个形状不仅存在于苹果中,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科学和文化中。
关于苹果里的五角星小学作文300字
:原来苹果里面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五角星,如果不是作者有这么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探索精神,我们都不知道呢,真是要向你学习,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苹果里的五角星》。
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书上说苹果的肚子里有五角星。
这个秘密让我不敢相信,半信半疑道:“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我想了很久,觉得有必要探个究竟。
我好奇地向苹果走去,拿起一个苹果。
神秘的“实验”开始了。
我拿起水果刀,向苹果的腰砍去,可由于我过度紧张,切歪了。
我有点沮丧,不过没关系。
回想了之前的失败,我觉得我切苹果时需要做到两件事:心要静,手要平。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
这次我信心十足,肯定能迎接胜利!我再次拿起了水果刀,瞄准苹果的腰部,用力砍过去。
这个答案对我来说有点惊喜,又有点惊讶。
原来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
我激动地把切好的苹果拿给妈妈看,妈妈很惊讶地说:“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有点不敢相信”
我一边吃着香甜的苹果,一边美滋滋地说:“原来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秘密等着我们去寻找答案呢!”。
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精选)教案:《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苹果里的五角星》。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吃苹果时意外发现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从而引发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创新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
2.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创新思维。
重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苹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吃苹果时,有没有发现过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吃苹果时发现五角星的过程,体会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创新精神的赞扬。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实践环节: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奇特,并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记录,培养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能力。
5. 表达与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中的发现,进行表达和写作。
学生通过书写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创新思维:关注生活细节,发现美好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最近观察到的身边美好事物。
2. 请以《我眼中的五角星》为题,写一篇习作,分享你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学生了解了关注生活细节、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实践、表达和写作,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5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小男孩特殊的切苹果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时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略)第二教时(简案)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师生接说: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把在()学到的()展示给“我”看,使“我”从中受到启发的事。
二、依据质疑,研读课文1、题目上为什么加“引号”(上节课学生的质疑)2、学生围绕“苹果核”和“图案”和“五角星”进行讨论。
(明白三概念之间的关系)3、围绕三概念研读课文1-3小节。
1)小男孩与我的对话(朗读训练,理解:鲜为人知)2)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实物演示理解:拦腰、横切面、清晰等词语)4、紧扣“魅力”,理解“创造力”研读第4小节。
1)依据文中“……”的变换进行扩散思维训练,体会“魅力”所在。
2)读文,感悟,揭示中心词“创造力”3)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的方法。
4)简介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小时侯卖报纸的故事扩散思维训练:创造力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5)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引发: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你还见过或听过像这样的例子吗?)创造力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教师点拨引导:这些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我们常规方法不一样,因此我们说“创造力”就是——)6)激发创造兴趣:出示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人的个人资料——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教师诱发:听过介绍,同学们心里没什么感想?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5、教师总结全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天,儿子又开头向我叙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闻。
我知道,他确定是又学会了什么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一下,于是,我摆出一副认真的神情,专注地看着他的举动。
儿子打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刀,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爸爸,我要让您看看苹果里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当然要显示一下当爸爸的学问,“里面是苹果籽。
”
“当然,不过……”儿子故做奇妙,“现在我不告知你。
”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
我们都知道,切苹果,一般是从苹果的顶部切毕竟部。
而儿子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了下去。
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递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藏着一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真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形状。
长这么大,我不知吃了多少苹果,可这样的图案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的这一发觉,彻底转变了我对自己和孩子的看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早已认定,自己因阅历所准备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换个角度,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就像对待儿子,我总觉得他是个有点笨的孩子,可是,他却给了我一个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发觉:苹果里藏着一颗五角星。
- 1 -。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1一.教材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
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
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
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
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
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
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
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学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教材分析《苹果里的五角星》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
内容生动可爱,教育意义深刻。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情节,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五角星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五角星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今天的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
2.阅读课文(10分钟)全班齐读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境。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一个发言代表来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他们想象中的其他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结束后,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展示。
4.重点解读(15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重点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通过课文的情节和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生们亲自去观察苹果树、收集苹果,从而感受到苹果树是怎样生长的。
学生可以亲自品尝苹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
2.完成课后习题。
3.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用自己的语言编写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去体验苹果的成长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爱护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地说:“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三)阅读课文3、4段,完成下列问题:1.“思考:循规蹈矩的方法是什么?鲜为人知的方法又是什么?
2.从第四自然段看出作者的心理起了什么变化?
不屑一顾不可思议
四、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段话第一句话,连用两个“也许”为什么?
也许表示不确定,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苹果里的五角星,很少有人知道。
3.“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魅力是指吸引力,苹果里的五角星引起大家的好奇,争相告知。
4.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说一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悟出了什么是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从大处说,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发明,分析文章中的重
点词语,理解文
章,组织答案。
分析文章中的重
点段落。
解读重点字词。
点名朗读课文第
一部分,小组讨论
问题
通过分析重
点词语加深
对课文的理
解。
提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