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刚度、稳定性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57
结构承载力验算
结构承载力验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要确保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失稳、倾覆等安全事故。
常见的验算方法有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度四种。
首先,强度验算是指在载荷作用下,结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是否超过了其极限强度,从而导致结构破坏。
强度验算具体可以分为正常状态和极限状态两种情况。
在正常状态下,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应该小于其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在极限状态下,则需要考虑不同部位材料的破坏情况,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刚度验算是指在受力状态下,结构的变形情况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通常需要对结构进行挠度、变形和位移等方面的验算,确保整体结构在受载后不会出现崩塌等问题。
第三,稳定性验算是指在承受外力作用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稳定性验算需要考虑不同结构部位的稳定情况,避免在暴风雨等极端情况下发生倾覆等危险事故。
最后,可靠度验算是指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材料强度、工程质量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并基于可靠度理论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可靠
度验算是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后的结构安全分析手段,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结构验算方法。
结构承载力验算对于建筑工程安全至关重要,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应验算标准进行。
只有通过全面的验算和检测,才能确保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
结构失效的三种模式:强度、刚度、稳定。
强度因为直观,最好理解。
强度问题通常表现为构件受力拉断/压溃了,定量描述就是某点应力大于了材料强度。
强度:材料抵抗永久(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1.刚度问题表现为构件受力后变形大,定量描述就是变形大于变形允许值。
刚度与强度不同,构件没坏,只是变形大,实质上体现的更多是功能性要求。
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要求:在载荷作用下,构件即使有足够的强度,但若变形过大,仍不能正常工作。
2.稳定性要求一些受压力作用的细长杆,如千斤顶的螺杆、内燃机的挺杆等,应始终维持原有的直线平衡形态,保证不被压弯。
稳定性要求就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失稳并不是翻倒而是不能恢复原有稳定形状从建筑规范的解释就是高宽比,即高度和建筑横向跨度的比例,比如说砖墙同样的高度和长度,砖墙越厚,底部面积越大越不容易倒。
稳定性:结构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刚度是与变形有关,这个变形过程是渐进。
而稳定性是在强度和刚度都满足的情况下依然可能发生的现象,其变形过程是跳跃的。
稳定性:工程中有些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却不一定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当F小于某一临界值F cr,撤去轴向力后,杆的轴线将恢复其原来的直线平衡形态(图b),则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是稳定平衡。
当F增大到一定的临界值F cr,,撤去轴向力后,杆的轴线将保持弯曲的平衡形态,而不再恢复其原来的直线平衡形态(图c),则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是不稳定平衡。
稳定的平衡状态和不稳定状态之间的分界点称为临界点,临界点对应的载荷称为临界荷载。
用Fp cr表示。
压杆从直线平衡状态转变为其他形式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称为丧失稳定,简称失稳,也称屈曲,屈曲失效具有突发性,在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4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1.构件的承载能力,指的是什么?答:构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能力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
(1)足够的强度。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破坏。
(2)足够的刚度。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足够的稳定性。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突然丧失稳定。
2.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应力的单位如何表示?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ζ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切应力或切向应力,用η表示。
应力的单位为Pa。
1 Pa=1 N/m2工程实际中应力数值较大,常用MPa或GPa作单位1 MPa=106Pa1 GPa=109Pa3.应力和内力的关系是什么?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4.应变和变形有什么不同?答: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为应变。
单位纵向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
单位横向长度上的变形称横向线应变,以ε/表示横向应变。
5.什么是线应变?什么是横向应变?什么是泊松比?答:(1)线应变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
对于轴力为常量的等截面直杆,其纵向变形在杆内分布均匀,故线应变为l l∆=ε(4-2)拉伸时ε为正,压缩时ε为负。
线应变是无量纲(无单位)的量。
(2)横向应变拉(压)杆产生纵向变形时,横向也产生变形。
设杆件变形前的横向尺寸为a,变形后为a1,则横向变形为aaa-=∆1横向应变ε/为aa∆=/ε (4-3) 杆件伸长时,横向减小,ε/为负值;杆件压缩时,横向增大,ε/为正值。
因此,拉(压)杆的线应变ε与横向应变ε/的符号总是相反的。
(3)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试验证明,当杆件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横向应变ε/与线应变ε的绝对值之比为一常数。
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强度与稳定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是评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中材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
材料的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通过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等性能来评估。
材料的稳定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能够维持原有形状和结构的能力,通常通过材料的刚度、屈服性能、变形能力等来评估。
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是相互关联的,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强度能够提高稳定性。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实验室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材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分析。
实验室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数据,而数值模拟可以快速、经济地评估不同方案的安全性。
同时,实验室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互相验证也能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在实验室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试验来评估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压缩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弯曲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抗弯强度。
这些试验可以直接获得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例如弹性模量、屈服点、断裂点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静态与动态加载试验来评估材料的稳定性。
静态加载试验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在静力荷载下的反应,动态加载试验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的反应。
这些试验可以获得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例如刚度、耐久性等。
数值模拟是分析材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数值模拟可以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对建筑结构施加荷载,计算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并进一步评估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数值模拟的优势在于可以模拟不同荷载情况下的结构行为,提供设计者优化结构方案的参考。
同时,数值模拟还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结构在灾害荷载下的安全性,例如地震、风、火灾等。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写出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强度是指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或者说是物体的抵抗外界力量的能力。
这种力量可以是拉力、压力、剪力、弯曲力等。
而刚度则是一个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响应程度,或者说是物体对应力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刚度越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而稳定性则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失稳或破坏的能力。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对于材料的设计和结构的安全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来谈谈强度,强度是一个物体在承受外界力量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强度的大小可以反映了材料的抗压力、抗拉力、抗剪力以及抗弯曲等性能。
高强度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经受更大的力量而不会破坏。
相比之下,低强度的材料则容易变形或断裂。
因此,在设计材料和结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合适强度的材料,以确保其在承受外力时能够保持稳定和不发生破坏。
刚度则是物体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刚度越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越小,反之,刚度越低,物体的变形就越大。
例如,对于弹簧,刚度越高,当受到一定的外力时,变形就越小,恢复力也越大。
而刚度越低的弹簧,则受到外力后变形较大,恢复力也相对较小。
因此,在设计材料和结构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来确定所需的刚度,选择合适的材料或结构,以满足相应的要求。
稳定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失稳或破坏的能力。
稳定性不仅与物体自身的形状和结构有关,还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大小、方向以及施力点位置等因素有关。
一个稳定的物体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倒塌、崩溃或发生形变。
相反,当物体失去稳定性时,就容易发生变形、崩溃或破坏。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层高、墙体的承重能力、地基的稳固性等因素,以确保其在受到地震、风力等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相互关联的。
虽然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设计材料和结构时,需要在保证其足够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破坏或失稳。
什么是强度、刚度、稳定性,构件安全工作条件是什么?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
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
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
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被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种类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3)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4)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刚度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材料的刚度由使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
各向同性材料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见胡克定律)。
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还同其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
分析材料和结构的刚度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如机翼、高精度的装配件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
许多结构(如建筑物、机械等)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颤振或失稳。
另外,如弹簧秤、环式测力计等,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
在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分析中,为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通常也要分析其各部分的刚度。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力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
强度和刚度通俗理解强度和刚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工程学、材料学、建筑学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对强度和刚度的含义、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一、强度的概念强度是指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也就是物体的承载能力。
通俗来说,强度就是物体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拉力、剪切力等外力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强度是一个物体的核心指标,决定了物体在使用过程中能否承受外力而不发生破坏。
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平方米(N/m),常用的强度指标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拉力,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缩力作用下承受的最大压力,抗弯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弯曲力作用下承受的最大弯矩。
不同的材料强度不同,如钢材的强度远大于木材、塑料等材料。
二、强度的特点1. 强度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强度是材料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无关。
同样大小的不同材料之间的强度差异很大,如钢材的强度远大于铝材、铜材等材料。
2. 强度与材料的质量有关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强度的重要因素。
质量好的材料通常强度更高,因为它们的内部结构更加均匀,没有明显的缺陷或瑕疵。
3. 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是影响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当温度升高时,材料的强度会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分子振动加剧,从而使材料的结构松弛,强度下降。
三、刚度的概念刚度是指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就是物体的变形能力。
通俗来说,刚度就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
刚度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相同。
强度是指物体承载能力的大小,而刚度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刚度的单位是牛顿/米(N/m),常用的刚度指标有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单位应力下单位应变的比例,也称为杨氏模量。
剪切模量是指材料在剪切变形范围内单位剪切应力下单位剪切应变的比例。
四、刚度的特点1. 刚度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刚度是材料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无关。
轴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轴结构设计是指在机械设备中,对于轴的使用和设计方法的总称。
对于轴的结构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强度要求:轴的强度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考虑到承受
的载荷和力矩等因素,才能确定合适的材料和尺寸。
2.刚度要求:轴的刚度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刚度越大,失配的可能性就越小,精度也越高。
3.稳定性要求:轴的稳定性就是指轴能够承受震动、突然负载等
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形或破裂现象。
4.平衡要求:轴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就会使
得机械设备的工作出现问题。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轴的平衡性。
5.装配配合要求:轴与相邻零件的配合是设计的重要方面,使得
机械设备能够保持稳定和精确的运行。
6.可靠性要求:轴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耐久性、使用寿命、维护
保养等诸多方面,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综上所述,轴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强度、刚度、稳定性、平衡、装配配合和可靠性。
只有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
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
第二章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的基本概念1.我们在计算或者验算结构构件时,一定要从三个方面来计算或者验算,即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杆件强度的基本概念:结构杆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保证不因材料强度发生破坏的要求,称为强度要求。
即必须保证杆件内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杆件的许用应力,满足公式σ=N/A≤[σ]3. 刚度的基本概念:结构杆件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虽有足够的强度,但其变形不能过大,超过了允许的范围,也会影响正常的使用,限制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
即必须保证杆件的工作变形不超过许用变形,满足公式 f≤[f]。
梁的挠度变形主要由弯矩引起,叫弯曲变形,通常我们都是计算梁的最大挠度,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梁的最大挠度作用在梁中,且fmax=5ql4/384EI。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弯曲变形(位移)的因素为:(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2)构件的截面大小和形状:与截面惯性矩I成反比。
(3)构件的跨度:与构件的跨度L的2、3或4次方成正比,该因素影响最大。
4. 杆件稳定的基本概念:在工程结构中,有些受压杆件比较细长,受力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致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失稳,也称丧失稳定性。
因此受压杆件要有稳定的要求。
两端铰接的压杆,临界力的计算公式: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压杆的材料:同样大的截面,钢柱的 Pij 比混凝土大,混凝土柱的Pij 比木柱大,因为钢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木材大。
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截面大而导致惯性矩I大的不易失稳。
3)压杆的长度l0越大,临界力越小,越容易失稳。
4)压杆的支撑情况: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铰接时:l0=0.7l当柱的两端铰接时: l0=l当柱的两端固定时: l0=0.5l。
深入剖析揭示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的核心要点揭示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的核心要点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深入剖析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的核心要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提高设计水平,并为未来的建筑创作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讨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要点。
一、强度的核心要点强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强度的核心要点主要包括材料的选择、截面的确定和受力分析。
材料的选择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根据设计的需要和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
在材料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强度、耐久性、施工便利性等因素,以及材料的成本。
截面的确定是指建筑结构梁柱等构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在选择截面形状和尺寸时,需要根据受力特点和材料的强度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
受力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结构受力状态的分析,确定结构受力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规律。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荷载、支座、连接方式等因素,进而确定结构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和相互关系,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二、刚度的核心要点刚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性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刚度的核心要点主要包括刚度的控制、构件的连接和支撑系统的设计。
刚度的控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截面设计和构件布置,控制结构的刚度,使得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小的变形。
在刚度的控制中,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以及刚度的合理分配。
构件的连接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构件的连接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连接方式、连接材料和连接形式,保证连接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连接的施工性和可维护性。
支撑系统的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设计支撑系统,为结构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刚度。
水工建筑物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怎么计算一、构造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工程构造的首要功能,是要能承载和传递荷载(荷载是指使构造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
要传递荷载,首先是要能承受荷载。
什么叫做能承受荷载?在工程上有三个基本标准。
这三个基本标准就是: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什么是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或构造能承受多大的载荷而不破坏。
简单的例子,就是给一根杆件施加力,这个力大到一定程度就把它掰断了,这个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就是极限强度,也可称为破坏强度(有些材料在到达极限强度前还有个屈服强度,这里不细说)。
什么是刚度?刚度是指材料或构造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建筑构造在使用上有变形极限的要求,如果变形太大,虽然可能还没有破坏,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功能。
但还存在一种情况:可能构造既还未破坏也未变形太大,但却已失去了它作为构造的功能,这就是构造的稳定性问题。
什么是构造的稳定性?所谓构造的稳定性,是指构造在外载荷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如果构造在外荷载作用下不能保持原有平衡状态,就叫做“失稳比方房屋建筑构造的压杆稳定问题等。
水工建筑上常遇到的是抗滑稳定和抗倾稳定问题。
比方一个重力坝,它功能是能挡水,有一种情况:即它的材料被破坏了,或变形了,这就是强度或刚度问题;但也可能有一种情况:它内部的材料可能并没有破坏或变形,但是被水平力推动了,或者被倾覆了,那它也已经不能发挥挡水功能了,要造成巨大的灾害。
这就是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和抗倾稳定。
本文主要讨论的仅为水工建筑物的稳定计算问题。
另外正如文章标题所示的,本文只是浅谈和科普性质,并未深入探讨。
二、水工建筑物抗滑、抗倾稳定问题概述水工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抗倾稳定问题,比方重力坝的稳定、水闸闸室的稳定、泵站泵房的稳定、挡土墙的稳定等等,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模型,如下列图所示:上图中,水平方向的合力2P,铅直方向的合力2肌顺时针方向的合力矩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合力矩2M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