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5.67 KB
- 文档页数:4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能迅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 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剂量、作用等。
2、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输液器、注射器、药液、安瓿、消毒用品(碘伏、酒精)、棉签、止血带、输液贴、治疗巾、小垫枕、弯盘、手消毒剂。
治疗车下层:污物桶。
3、 患者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卧位。
4、 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光线充足,适宜操作。 二、操作步骤
1、 核对
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2、 消毒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穿刺部位上方 6 8 厘米处扎止血带,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大于 5 厘米,待干。
3、 排气
取出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倒置茂菲氏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滴管内,当液面达到 1/2
2/3 时,迅速转正滴管,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
4、 穿刺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患者握拳,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 30 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
5、 固定
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输液贴固定针头,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覆盖针眼,第三条交叉固定输液管。
6、 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一般成人 40 60 滴/分钟,儿童 20 40 滴/分钟。调节好滴速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药物。
7、 整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不要随意调节滴速、注意观察有无不适等。
8、 记录
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速、患者姓名等信息。
三、操作后处理
1、 观察
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输液情况,如有无输液反应、针头有无脱出、局部有无肿胀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 换液
当一瓶药液输注完毕,需要更换另一瓶药液时,常规消毒瓶塞,插入输液器针头,调节滴速。
3、 拔针
输液完毕,关闭调节器,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4、 整理用物
整理治疗车,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感染和差错事故。
2、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加入药液时应摇匀,避免沉淀或结晶。
4、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对于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以及输入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患者,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5、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
6、 若输液过程中出现针头堵塞,应拔出针头更换,切忌强行挤压输液管或用注射器将堵塞物推入血管内。
总之,静脉输液操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