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 1,价值分配论 • D·伊斯顿从政治活动的研究切入,从动态的政治系统角度
考虑权力、价值等政治因素,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全社 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如社会福利政策、税收政 策等 • 2,目标方法选择论 • 埃斯顿·R指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 间的关系” • H·拉斯维尔认为:“公共政策是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 大型计划” • W.I.詹金斯认为“政策是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决定。这些决 定与选择目标和在一定的形势下为实现目标所需的方法相 关”。
关注政策效率与效果:以工具理性为主的政策评估
• 这样的工具理性取向主要关注政策实施后产生的 各种实际结果与影响,以及政策过程中各种投入 与效果间的对比关系。这类评估有赖于量化统计 分析等社会科学方法。这些社会科学方法能应用 于政策评估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为可解答问题 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形成假设);能提出收集 答题信息的策略(研究设计);为确定答题信息 以及如何收集这些信息提供指导方针(测量和收 集数据);能提供适当的数据分析技术(统计分 析)。
提出、用于抉择的备选方案、既定政策方式的实施及政策 后果的影响等。 • 一般而言,评估强调用某种价值观念来分析政策运行。 拉斯韦尔认为:“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不 仅强调基本问题和复杂模型, 而且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需要澄清政策中的价值目标。” 在政策评估中,也同样需要协调工具理性 与价值理性取向的关系。在实践中,会出 现两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的状况。在 较多情况下,两类政策评估标准常常难以 统一,形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两难。
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公共管理
• 在近几十年公共管理实践中,人们日益关注政策评估中的 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者认为,在政治与行政两分、专家治 国论决策模式的基础之上,强调管理者与评估者的价值中 立,偏重效率原则,官僚制体系中信息相对封闭等,都可 能带来价值危机。正如政策分析专家威廉邓恩所指出的, 如果评估者将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等同于社会公认的价值 观并应用于政策评估,那么,即使评估广泛使用了诸如实 验设计、数学统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社会审计等计 量化的评估方法,评估依然只是一种“假评估”,其引导 政策实践的功用是十分有限的。于是,人们开始试图将事 实与价值整合在一起,将实证评估与规范评估相统一,使 政策评估成为更加系统的分析模式。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 (经济、效率、效果)原则、顾客导向理念等,为政策评 估的规范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技术性的政策方案与 项目评估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公众对政策的价值选择,引 入社会公平与发展的标准等,使政策评估能更好地为公共 管理与政策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