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关源电路教案设计(2次课)
- 格式:doc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3
第5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本章重点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特性;2、节点法分析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本章难点分析电路时理解虚断、虚短的含义。
●教学方法本章是通过一些典型电路讲述了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采用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共用2课时。
通过讲例题加以分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会学懂。
●授课内容运算放大器是一种电压放大倍数很高的放大器,不仅可用来实现交流信号放大,而且可以实现直流信号放大,还能与其他元件组合来完成微分、积分等数学运算,因而称为运算放大器。
目前它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这些范围,是获得最广泛应用的多端元件之一。
5.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a端—-反相输入端:在o端输出时相位相反。
b端—-同相输入端:在o端输出时相位相同。
o baau_+o 端—-输出端A —-放大倍数,也称作“增益”(开环放大倍数:输入端不受o 端影响)。
''''''()o ao bo o o b a u Au u Au u u u A u u =-=⇒=+=-差动输入方式二、端口方程:()o b a u Au u =- 三、电路模型:i o ioR R R R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高输入,低输出电阻,0,""0000,""a i b o b a b a i R i R u u u u a b A ≈⎫→∞⎬≈⎭→⎫-≈≈⎬→∞⎭理想状态下,虚断电流可以为,但不能把支路从电路里断开。
虚短,但不能在电路中将、两点短接。
四、常用接法理想化:u a ≈0。
“虚地”:可把a 点电位用0代入,但不能直接作接地处理。
5.2含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
采用概念:“虚短”,“虚断”,“虚地”。
避免问题:对含有运放输出端的节点不予列方程。
_o ao uao。
+__+a ub u0i ≈i R R0u+__ +a ub ua ii R R0u求解次序:由最末一级的运放输入端开始,逐渐前移。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以及其它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电路理论这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各元件的特性,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一般电路的分析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其它后续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
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给定电路的结构及元件的参数,在掌握电路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掌握电路变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掌握等效电路的概念与等效电阻计算,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熟悉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了解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4、掌握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置换定理、叠加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理解强制分量、固有分量,暂态和稳态,时间常数等概念,学会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6、掌握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角频率、有效值、相位及相位差;掌握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即相量法,理解阻抗、导纳、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及功率因数等概念。
7、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概念。
8、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
9、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
10、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概念,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电路原理(II)学分: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电路原理(I)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教材:《电路(新形态)》,朱孝勇、傅海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课程网站: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江苏大学“电路原理”课程网络资源一、课程目标“电路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课程,属于电类及相关专业共同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电路原理(II)”是“电路原理(I)”的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完整的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一) 知识方面“电路原理(II)”主要包含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状态方程和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计算。
通过“电路原理(I)”以及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学习,掌握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求解电路,计算网络函数以及相关分析,能够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以及状态方程,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等效电路的计算,包含:1.1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以及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的计算;1.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耦合电感元件的复频域形式;1.3理解并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以及极、零点图的绘制;1.4 理解并掌握三种矩阵的写法以及相应的矩阵方程的形式;1.5 理解并掌握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列写方法;1.6 理解二端口的概念,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1.7 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与两种等效电路的等效方法。
(二) 能力与素质方面2.1能够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2.2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对动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零极点图定性绘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2.3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2.4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状态方程;2.5 能够对二端口电路求取其网络参数;2.6 能够利用二端口网络参数对复杂电路进行计算。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案第 2 次课授课时间 2017.8.31(教案续页)时域形式: )Ψt cos(I 2)t (i i +ω=)Ψt cos(RI 2)t (Ri )t (u i R +ω==相量形式:i R i ΨRI U ΨI I ∠=∠=相量关系:I R U R= 2. 电感元件VCR 的相量形式 时域形式:)ψt cos(I 2)t (i i +ω=)2πΨt cos(I L 2 )Ψt sin(I L 2td )t (i d L)t (u i i L ++ωω=+ωω-==相量形式:2πΨ LI U ΨI I i L i +ω=∠=相量关系:I X j I L j U L L=ω= 感抗和感纳XL=L=2fL ,称为感抗,单位为 (欧姆)BL=-1/ L =-1/2fL , 称为感纳,单位为 S感抗的性质:表示限制电流的能力;感抗和频率成正比。
(教案末页)ODM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双方甲方:地址:电话:传真:电邮:乙方:地址:电话:传真:电邮: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作为甲乙双方ODM项目合作及之后采购产品和服务的基础。
甲方向乙方下达研发工程指令时,应以本合作框架协议签字生效为前提;甲方向乙方采购时应依据本协议内容签署具体的采购订单。
一、合作项目描述1. 乙方承诺向甲方提供本协议附件一中所述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2. 乙方就其已经、正在或将来开发的新产品,赋予甲方知情与优先采购权。
二、经销范围1. 乙方承诺:在授权范围内,该产品只提供给甲方独家经销,甲方有权以甲方拥有或获得授权的商标进行销售。
2. 甲方有权根据业务需要在授权范围内自行指定代理商及/或分销商。
3.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在授权区域内自行销售产品或将产品销售给除甲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进行再销售,否则乙方将承担由此而使甲方受到的任何法律和经济上的损失。
第2章 电阻电路resistor network 的等效变换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本章重点1、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变换;2、输入电阻input resistance 的概念及求解。
● 本章难点1、电阻电路的Y/△等效变换;2、含受控源的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求解。
● 教学方法本章是等效变换法的基本内容,主要讲述了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元件的串联和并联、Y/△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及一端口输入电阻的计算。
共用4课时。
本章采用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课堂上不仅要把概念讲解透彻,还要针对例题加以分析,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牢固掌握.对于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相对较简单的内容简单讲解;对于含受控源的电路及一端口输入电阻的求解则占用课时较多;Y/△变换的等效公式的推导要求自学。
● 授课内容2。
1等效变换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的概念concept(二端网络)i =i ’二端网络)+ + __ u u若两个二端网络Two-terminal network N 1和N 2,当它们与同一个外部电路External circuitry 相接,在相接端点处的电压、电流关系完全相同时,则称N 1和N 2为相互等效的二端网络.2。
2 电阻的串联in series 、并联in parallel 和混联一、电阻的串联1、特征:流过同一电流(用于以后判断是否为串联)2、KVL :iR u u u u u k R k ⋅==++∑3213、等效电阻Equivalent resistor :∑=k eq R R4、分压公式:u R R u eqkk =5、功率:2iR P k k =∑=k P P二、电阻的并联1、特征:承受同一个电压2、KCL: ∑=++k i i i i 321 分流不分压,分流电路u 2 u 1 iR 3 R eqiR 1 G 1i 1 (R eq)G equ G R ui k kk ==u G i k )(∑= ∑=k eq G G 3、等效电导:∑=k eq G G 4、分流公式:i G G u G i eqkk k == 5、功率:2u G P k k =∑=kP P并联串联↔↔↔,,i u G R三、电阻的混联13232R R R R R R eq ++=321321)(R R R R R R R eq ++⋅+=桥式电路 Bridge Circuit :每个节点联接三条支路平衡电桥Balanced Bridge :R 1﹒R 4=R 22.3 电阻的Y —⊿等效变换1、三端网络的等效概念若两个三端网络的电压u 13、u 23与电流i 1、i 2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时,则称这两个三端网络对外R 13R 4123 Y+ -u 23互为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