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02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人体运动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素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三、课程目的: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人体运动的分类;肢体的转动运动;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的概念;恢复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应力和应变;弹性模量;黏弹性材料的三大特点;人体解剖参考面;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2. 熟悉:制动与卧床对集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相关力学知识;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能量代谢的测量方法;一些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和基本概念;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参数和步态测试方法3. 了解:人体运动的分类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体内的压力平衡;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教学内容】(一)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2.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3.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运动学基础1.运动学基本概念2.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动力学基础1.经典力学基础2.转动力学静力学平衡1.系统与结构平2.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3.压力平衡生物力学基础1.材料力学的相关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测量2.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1.关节活动范围的评价2.肌力的评价3.平衡功能评价4.步态分析5.心肺功能评价第二章骨关节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的运动学【目的要求】1. 掌握: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及骨的成分;骨的应力、应变、骨的载荷和变形;骨的功能适应性原则2.熟悉:骨的代谢;骨的血液供应、淋巴与神经;骨的生物力学特征3.了解:骨的功能;载荷与骨折的关系及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教学内容】骨的运动学基础1.骨的结构、骨的代谢2.骨的血管、淋巴与神经3.骨的功能骨的运动适应性1.骨的生物力学特性2.骨的功能适应性第二节肌肉的运动学【目的要求】1. 掌握:肌原纤维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肌的功能、运动单位、肌力和肌耐力的概念;向心运动、离心运动的概念;原动肌和拮抗肌的概念;肌在平衡与协调中的作用;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牵拉-缩短周期的概念、超量恢复。
人体运动学练习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 学习目标(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 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等基本概念。
掌握运动的相对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和三个轴以及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
2. 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家位移等概念。
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
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及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和意义。
3. 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
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
(二)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1. 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相关概念2. 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三)人体运动的动力学1. 掌握动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和应变、强度和刚度、弹性和塑性、蠕变、应力松弛等。
掌握梅脱、心脏的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的概念。
2. 熟悉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熟悉人体的功能关系在制定运动处方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四)人体运动的静力学1. 掌握静力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和人体中心的概念,以及人体重心的位置。
2. 熟悉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和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
(五)人体转动力学1. 掌握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和肢体围绕关节转动的力学条件。
2. 熟悉康复治疗中所评测和训练肌力中肌力概念的实质。
3. 了解转动定律、动量矩和冲量矩的内容。
二、习题(一)选择题A 型题1. 应变A. 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B. 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C. 人体承受负荷时抵抗破坏的能力D. 人体在受载时抵抗变形的能力E. 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能力2. 第三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速度杠杆D.一般杠杆E.省时杠杆3. 第一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速度杠杆D.一般杠杆E.省时杠杆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A. 理疗B.运动疗法C. 针灸、按摩D. 疗养、保健E.作业治疗(二) 名词解释1. 人体运动学1. 功能解剖学2. 生物力学3. 运动生物力学4. 应力5. 质点6. 刚体7. 力矩8. 阻力点9. 力偶10. 梅脱11. 第三类杠杆12. 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13. 心脏的功能能力(F.C)14. 稳定角15. 稳定系数16. 复合运动17. 转动惯量18. 惯性参考系19. 非惯性参考(三)简答题1. 述人体运动的面和轴2.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3. 试述杠杆原理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应用。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1)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