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麻醉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71.01 KB
- 文档页数:2
全脊麻处理流程
一、患者评估
1.评估患者病史
(1)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手术史
(2)确定是否有过敏史或药物反应史2.进行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心肺功能
(2)评估患者颈椎和脊柱情况
二、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
(1)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安排
(2)遵循禁食禁水原则
2.导尿
(1)安排导尿操作
(2)确保术中尿液排泄顺畅
三、手术操作
1.采用无菌操作
(1)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2)避免术中交叉感染
2.局部麻醉
(1)局部麻醉药物准备
(2)对局部麻醉部位进行麻醉操作
四、注射麻醉药物
1.穿刺腰椎间隙
(1)确定穿刺位置
(2)进行腰椎穿刺操作
2.注射麻醉药物
(1)确保正确注射麻醉药物剂量
(2)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五、监测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2)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2.术中护理
(1)维持患者体位舒适
(2)协助医生操作并做好术中护理。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今年6~7月在我院进行脊柱科全麻术后的2例脊柱侧弯矫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神经牵拉、手术持续的时间、禁饮食时间、不同脊柱侧弯类型及改善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手术后呕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的原因主要是与患者的神经牵拉、手术持续时间及脊柱侧弯类型是相关的,其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禁饮食时间、脊柱侧弯类型等因素造成患者手术后呕吐的发生率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发生呕吐的主要原因是脊柱侧弯矫形术后Cobb角的改善率造成的,加强临床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的发生率。
标签:脊柱侧弯;患者呕吐;护理对策呕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恶性循环下,可能造成食欲不振、焦虑、烦躁等症状,甚至可能造成急性呼吸道梗塞、吸入性肺炎等疾病[1]。
因此,分析我院在在2014年6月~7月骨科10例全麻术后脊柱侧弯患者呕吐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7月2例女性脊柱側弯患者,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术前Cobb角均大于45°以上,全部行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术。
术后Cobb角小于30°。
1.2方法在手术前根据患者体重注射适量的静脉注射咪唑仑(0.2~0.25mg/kg)、苯磺阿曲库铵(0.4~0.5mg/kg)和依托咪酯(0.3~0.5mg/kg)等药物进行全麻。
当气管插管后,对患者输入芬太尼、丙泊酚等药物进行全麻维持,脊柱侧弯手术结束后,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侧弯矫行改善率等因素进行分组统计,并计算出患者进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后呕吐的发生率。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手术原因:因为这类手术大多损坏脊柱,导致术后剧烈疼痛,疼痛会延长排空时间,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②麻醉原因:麻醉期间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采用面罩给氧导致气体进入肠腔,使肠管扩张胀气,以及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局部组织黏膜损伤、水肿等,这些因素均可引起恶心呕吐;③术后原因:术后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因疼痛而大声呻吟,导致患者吞下大量空气,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胃内压增高而诱发恶心呕吐,术后患者未完全清醒或胃肠活动未恢复正常时即进食,也可诱发患者恶心呕吐。
唤醒试验用于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的麻醉处理一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430030姚文龙张传汉李白莉1.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因特发性脊柱侧弯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
专科检查:脊柱胸段右凸,腰段左凸,Cobb角约50度。
辅助检查:肺功能正常。
术前向病人解释术中唤醒试验的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
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
麻醉诱导用瑞芬太尼1μg/kg、阿曲库铵0.5mg/kg和异丙酚2mg/kg静注,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阿曲库铵0.4~0.6mg·kg-1·h-1和异丙酚4mg·kg-1·h -1持续静脉输注。
当脊柱矫形棒置入后,开始行唤醒试验。
先停用阿曲库铵和异丙酚输注,改用辅助呼吸。
接着每隔15s呼唤病人姓名,并令其活动手指和脚趾。
唤醒试验完成后,立即加深麻醉,继续手术。
唤醒开始时AAI 20,停药后60s恢复自主呼吸,停药后3min病人能按照指令有目的活动手指,说明已经苏醒,且能按照指令有目的活动双侧脚趾,证实脊髓无损伤。
唤醒期间病人无烦躁表现,苏醒前60s AAI逐渐增高,由20增加到58。
术后第一天随访,患者双下肢活动正常。
患者对术中呼唤其姓名有记忆,但对术中其他事件无记忆,未诉有恐惧和不安等不适,整个手术期间均不感觉疼痛。
2.讨论:截瘫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早期发现可以避免脊髓永久性损伤,术中唤醒试验仍是当前判断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金标准”。
本病例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术中行唤醒试验,成功监测脊髓功能。
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均为短效的麻醉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持续输注无蓄积,联合用于实施唤醒试验,可控性强,能使病人迅速苏醒。
1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后路三维矫形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护理。
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的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预防迟发型神经损伤,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6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93-01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类原因不明的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约占脊柱侧凸的75%-80%[1],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
后路三维矫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固定可靠,矫形能力强,操作简便,损伤小的优点[2]。
我院2011年2月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分型:iv,lenke 分型 la-)的患者1例,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女,25岁。
2010年发现胸背部畸形,随到外院检查,x线检查提示:冠状面脊椎”s”畸形。
胸段右侧凸,腰段左侧凸。
未见椎体分节不全或楔形变等畸形。
患者近1月前左下肢时有感觉不适,于2011年2月20日来我院就诊,经有关检查后诊断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收住。
专科情况:胸段右侧凸(cobb角30度,上端椎胸10,下端椎胸12,顶椎胸9,旋转i度),腰段左侧凸(cobb角25度,上端椎腰5,顶椎腰2,旋转2度)。
未见椎体分节不全或楔形变等畸形。
在全身麻醉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后路三维矫形(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为青年,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因为此病产生自卑的心理,承受力差,害怕手术,缺乏自信心,对手术的预后情况感到焦虑和紧张,为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并举例消除其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脊柱侧弯手术麻醉注意事项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畸形,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在进行脊柱侧弯手术时,麻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麻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本文将从麻醉的准备、评估和实施等方面探讨脊柱侧弯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1.麻醉医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通过采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2.麻醉医师应针对手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组合。
一般来说,脊柱侧弯手术可采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或混合麻醉等方式,但考虑到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特点,全身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3.在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应检查好相应的麻醉设备和药物,准备好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二、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评估,以确定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等。
1.麻醉深度评估。
麻醉深度的评估是衡量麻醉效果的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麻醉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音、瞳孔反应等指标来判断麻醉深度。
同时,麻醉医师也应掌握相应的药物调节技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麻醉调节。
2.循环功能评估。
手术时,患者处于体位改变的过程中,循环功能易受影响。
在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评估。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3.呼吸功能评估。
脊柱侧弯手术涉及的胸腔腹腔手术,易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因此,麻醉医师在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手术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呼吸异常情况。
三、麻醉实施在麻醉实施时,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循环功能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麻醉深度监测。
在全身麻醉的实施中,麻醉深度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麻醉医师可以通过电生理技术、红外线技术等手段,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郑玉姬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1(22)9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我科对12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例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抗炎、局部外用消炎药及换药等处理,护理中避免切口敷料潮湿、剧烈运动,切口感染痊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余患者预后良好,随诊1~2年未发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对疗效满意.结论作为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养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习惯;翻身时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逆流;鼓励并指导患者四肢活动.【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郑玉姬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关节、脊柱外科,海南海口5703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张炎珠;王秋红;陈桂霞
2.全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侯静茹;陈桂丹
3.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张艳红;刘敬莉;张爽
4.脊柱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魏岚;牛培君;卢锴璇
5.1例中型甲型血友病伴关节炎患者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苗婷;夏涛;谭蓥滢;孙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