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课程标准(初稿)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电子产品工艺与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子产品工艺与实训课程类型:电子信息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授课对象:工科类专业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工电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学时:64学时后续课:电子测量,电子线路板制定人:制定时间:年月日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电子产品工艺与实训》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设备结构的一般基础理论和简单结构工艺知识,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线路知识与结构工艺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规范,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为:三.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学生自动动手出发,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制作几种实际电子产品为特色。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相关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集成电路的分类、应用及检测,手工焊接技术,电子产品装调等方面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
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规范,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为:1、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学会选用元器件。
《电⼦组装⼯艺》课程标准《电⼦组装⼯艺》课程标准⼀、适⽤对象三年制⾼职应⽤电⼦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微电⼦技术、光电技术、机电⼀体化专业。
⼆、课程性质《电⼦组装⼯艺》是⾼职电⼦、通信、机电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具备⾼新电⼦制造企业⾼技术岗位(如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品质管理等)所必需的电⼦产品装配⼯艺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是各专业课程的前修课,宜在第⼀学期开课。
三、参考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四、课程⽬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活动,使学⽣具备本专业的⾼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电⼦产品制造⼯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能⾃觉运⽤静电防护知识和5S规范进⾏电⼦产品整机组装。
会辨认通孔插装元器件、表⾯贴装元器件的参数和极性。
能⼿⼯组装通孔插装印制电路组件。
能⼿⼯组装表⾯安装印制电路组件。
能⾃觉运⽤静电防护知识和5S规范进⾏电⼦产品整机组装。
能⽤《IPC—A—610D》⼯艺标准检验判定电路板组件的组装质量。
会编制装表⾯安装为主含穿孔元器件的PCB组件的⼯艺流程。
能⼿⼯组装⼀个符合企业标准实⽤的⼩型化电⼦产品-电⽼⿏。
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掌握电⼦产品制造⼯艺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为基本⽬标,紧紧围绕⼯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艺知识、⼯艺技能、理解IPC标准;养成适应电⼦企业5S规范和ESD防护的职业素养。
学习项⽬密切结合现代电⼦制造企业的PCB组装、SMT岗位、测试技术员、物料采购与准备、品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典型⼯作任务。
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到综合应⽤的逻辑关系排序。
项⽬中的技能训练参照国际通⾏的⾏业标准—IPC—610D,综合项⽬以完成⼀个有实⽤价值的产品(电⽼⿏)为⽬标成果,以提⾼学⽣学习的兴趣和完成⼯作任务的成就感。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四个实际的工作情境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真正的工作中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工艺技能和调试的方法。
把“三段式”的学科课程体系改变为项目(情境)引领的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定能力培养目标;把书本知识的传授改变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典型产品(设备)为载体,将实训室建成车间(公司),让学生担任生产过程的各个角色,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
其次,本课程标准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的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电子设备装接工》和《电子产品维修工》职业资格中的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技能培养为主,理实一体化。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内容、符合工作过程的具体工艺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元器件检测、元器件成型、插装、手工焊接、机械焊接(波峰焊、回流焊)、整机装配、调试等技能;并掌握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识读,生产线操作、设定方法等技能。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电子产品辅件加工、通孔技术安装、贴片技术安装、混装技术安装四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内容,通过具体项目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艺文件的识读,并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培养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针对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生源情况,结合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现状,我们将它定位为服务于电子企业,直接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操作、设备操作、质量检测能力的技能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电子工艺与装接技能实训》教学大纲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程。
其基本任务是掌握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表(万用表,示波器等),学习按装并调试简单电路,并能用所学知识对电路进行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
2. 了解与电子技术技能训练有关的技术规范。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阅读一般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
2. 会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
3. 会正确选择使用元器件和材料。
4. 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2.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要求,考核办法,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焊接工艺的要求,要点。
2、焊接训练
每人至少焊二十支大头针,应遵循刮脚——上锡——焊接的工艺过程,每道工序应认真完成,防止虚焊,假焊。
一支焊接不合格扣5分。
3、制作直流稳压电源
首先要掌握电路结构,工作原理,设计元件布置,检测元器件,再进行焊接,
- 1 -。
电装工艺与技术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习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电装工艺与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2. 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3. 小组合作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 了解电装工艺与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包括电路设计、电子元件制造、电子产品装配等内容。
2. 掌握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学习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路设计原理、电子元件制造方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等内容。
3. 学习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焊接、组装、调试等内容。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
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2.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和创新意识发展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电装工艺与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电子组装工艺》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
二、课程性质《电子组装工艺》是高职电子、通信、机电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新电子制造企业高技术岗位(如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品质管理等)所必需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是各专业课程的前修课,宜在第一学期开课。
三、参考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四、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能自觉运用静电防护知识和5S规范进行电子产品整机组装。
会辨认通孔插装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参数和极性。
能手工组装通孔插装印制电路组件。
能手工组装表面安装印制电路组件。
能自觉运用静电防护知识和5S规范进行电子产品整机组装。
能用《IPC—A—610D》工艺标准检验判定电路板组件的组装质量。
会编制装表面安装为主含穿孔元器件的PCB组件的工艺流程。
能手工组装一个符合企业标准实用的小型化电子产品-电老鼠。
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掌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工艺知识、工艺技能、理解IPC标准;养成适应电子企业5S规范和ESD防护的职业素养。
学习项目密切结合现代电子制造企业的PCB组装、SMT岗位、测试技术员、物料采购与准备、品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
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参照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IPC—610D,综合项目以完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电老鼠)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整机装配实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电子产品装配技术与技能,培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了解电子产品装配的一般工艺流程;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认与检测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电子装配工具的使用,掌握焊接技能及其工艺要求,掌握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基本技能,掌握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中级电子产品装配工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子产品装配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分电子产品装接工艺技术准备、数字万用表组装(THT工艺)、贴片调频调幅收音机组装与调试(SMT工艺)、电视机组装与调试(总装工艺)共四大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分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应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总学时:90主编:余臬刚审核:电子专业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足规范一无线电装接工》职业技能规范而设计的。
主要培养电子装接类人才,同时也是我校电工类、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实训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1.元器件方面,包括贴片元件SMT学会元器件的标称值的识读,引脚正负极的识别,元件参数的测量,性能好坏的判断。
2.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材料方面,了解电路板材料、导线的材料,了解焊接用的锡膏和粘合剂。
3.焊接技术、工具及自动焊接设备方面,熟练掌握手工焊接的要点、学会自动焊接设备的使用,知道合格焊点的标准。
4.工艺文件方面,学会编写装配工艺文件,能编写设备操作规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电子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直接从事制造电子产品工作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成为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
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企业、发展自我”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焊接的技术。
2.掌握常见工具仪表的使用。
3.了解SMT知识及SMT元件与设备的使用。
4.掌握整机装配的工艺。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识别与检测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电子元器件。
2.能够正确选取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覆铜板材料、导线材料、锡膏材料3.能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进行电路的检测。
4.能够手工焊接组装整机电子产品。
5.能够读取和编制工艺文件。
6.能够查找电路故障,能够维修简单的电路故障(三)思想教育目标1.能够强化安全生产、环保意识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2.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3.具备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4.加强小组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模块一实训指导项冃1锡焊技术1.掌握装配工具认识及使用;2.学会对电烙铁进行检测;3.了解焊锡等焊接材料。
《电子装配工艺》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的指导性课程。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焊接与拆焊等电子从业基本性能和知识,学会选用常用元器件、手工装配和调试小型电子产品,电子装配和调试能达到电子设备装接调试中级工水平。
(2)掌握现代企业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流程,熟悉常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了解浸焊、波峰焊接、回流焊接和SMT组装等关键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3)了解电子产品的ICT检测、产品调试和成品检验等检测调试方法。
(4)了解无铅焊接技术及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 IPC-A-610D 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知识,熟悉电子产品生产新技术动态。
(5)掌握生产工艺文件制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初步能够编制生产工艺文件。
2.职业技能:(1)掌握元器件的检测、识别方法和装配焊接技术。
(2)掌握使用万用表、示波器测量和调试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掌握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调试各级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方法。
(4)熟悉使用各种电子仪器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5)掌握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工艺流程。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4)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设计思路以专业技能要求为教学模块,以典型电子产品为教学项目,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教学模式,以“做中教、做中学”为教学方法,建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课程标准60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控制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相关工作的技能,其主要内容为: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的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技术;常用电子测量技术;简单工业电子电路的识读分析;电子装接电路的设计、焊接技术等相关操作技能。
教学主要围绕项目实施,按要掌握的任务要领,开展电子装接工艺基本技能操作。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实用性,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对无线电装接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实践任务为基础选择学习项目、确定学习内容,努力实现项目学习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发展性,强调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尊重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始终把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夯实专业基础素质的同时,强调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控制)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一体化(控制)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电子技术训练》课程标准(初稿)
(60学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训练课程之一。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应用技术为主线,让学生在“做中学”。
课题主要选自生产生活的实际,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电工技术训练和电子技术训练两大模块组成,充分体现以技术为主线的职教特色;实行项目式教学组合,每个项目均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完成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提升能力;贯彻“在评价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推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考评标准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注重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原则。
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如下图: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测量技术,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实施简单的电气测量;
(2)能正确识读电子元器件,并会用仪表简单判别元件的质量;
(3)初步掌握电子装接技术,能根据图纸装配简单的电子产品;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
(6)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
项目1 电子装接技术训练
教学目标:
熟悉电阻的外表标志,能判读标称阻值及允许偏差值的方法;会用万用表检测电阻器的阻值;熟悉根据电容器的外表标志判读标称容量及允许偏差值的方法;掌握使用万用表检测、比较电容器电容量大小及电容器优劣的方法;了解电感器的外形、命名方法及性能指标;掌握电感器的简单测试方法;了解二、三极管的外形、命名方法及主要参数;使用万用表简单判别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管脚极性并估量性能优劣;掌握五步法和三步法焊接的要领,会选用电烙铁,逐步适应使用电烙铁;能掌握导线之间搭焊、钩焊和绕焊时弯曲导线的要领及焊接工艺技术;能熟练使用电烙铁进行各类电子元件的焊接;掌握电烙铁的正确撤离方向和撤离时间;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技术。
活动安排:
通过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与检测,熟悉各种常用电子元件的外标志,能读出各种元件的数值及允许偏差,会使用万用表检测并简单判别各种元件的大小和质量好坏;通过电子装接技术训练,会选用电烙铁,能熟练使用电烙铁进行各类电子元件的焊接,能掌握导线之间搭焊、钩焊和绕焊时弯曲导线的要领及焊接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