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理论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553.89 KB
- 文档页数:19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少动植物种类已经绝种或濒临绝种。
如新疆虎现已绝种;而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华南虎、白唇鹿、朱鹮、丹顶鹤、白鹤、藏羚羊等动物都面临绝种的危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的银杉,也只有几百株了。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乱捕滥杀和乱采滥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野生动物因被作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到灭顶之灾。
(3)环境污染。
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由于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
(4)外来物种入侵。
例如,外来物种水葫芦疯长,使其他水生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许多,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
总之,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2)列举我国的自然保护区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保护区最高峰海拔2 770米,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 540多种,野生动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3.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2、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3、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便无法挽回。
4、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5、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
外来物种进入某个隔离的区域中,有的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灭亡,有的生物适应环境而逐渐存活并发展,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新的物种。
6、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多样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使我们的地球艳丽多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
3.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一、人的性状差异1、地球上的人属于同一个生物物种,但他们的相貌、指纹和血型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2、指纹是指人的手指皮肤上的纹路。
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纹都不相同。
3、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A型、B型、O型和AB型。
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1、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天然野生稻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此杂交水稻和天然野生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的品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同一物种),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2、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3.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的环境。
2、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①由于人类的活动;①栖息地丧失。
如中国的“国宝”即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取食单一,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繁殖率低。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①设立自然保护区(较为有效);①对生物物种进行移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4、生物资源包括食用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观赏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生物资源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使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和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大量的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资源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消失,这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1)生态学理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只有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生物学理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结果,只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基础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3)遗传学理论:生物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的反映,只有保护基因多样性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途径(1)建立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2)野外调查和监测:对生境分布、数量、种群结构、生物学等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记录物种的生态特征和变化;(3)生物多样性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资源进行评估,了解其状态和演变趋势,为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建立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物种保护、生态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5)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的保障,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土保持、物质循环、气候调节、景观美化等。
(2)经济利益: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可持续发展,产生生态旅游、生物技术、生态农业等多种经济利益,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气候、水文化、土壤种类、地形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
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所依赖的大部分资源和服务,例如食物、水、气氛和药物。
因此,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对于人类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在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是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一定时间内生物物种数量的好坏,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层次之一。
基因多样性:是指在生物种群内基因的数量和类型的多样性。
它能使物种更适应变化的环境,抵御疾病和保持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反映生态系统内群落和生物群体组成的多样性、分布的形态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物质能量的循环和传递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及其过程等。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而且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维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可持续的和综合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可以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帮助物种存活和繁衍;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特定的建筑物、景观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2、加强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
物种数量的下降表明了现有保护措施的延续性和增量性。
因此,有必要更加严格地实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3、落实清洁发展战略。
清洁发展战略的落实不仅将帮助减少碳排放和其他有害物质,还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4、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将充分发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和行为的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人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它既涉及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也关乎到未来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思考,也需要我们在行动上加以实施。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多样性本身。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种类和生物群体共存的现象。
它不仅涉及到生物种类的数量,也与生物物种的分布、数量、比例、等方面紧密相关。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维护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那就是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生产、生存和生活所需资源和环境条件。
例如,水资源、空气质量、气候调节、食品生产、医疗药品研发等等,都是由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的。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确保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质量。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措施1.保护自然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是生物种群生存和繁殖的基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自然栖息地。
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国家公园等,来保护自然栖息地。
2.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珍稀濒危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因此,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如人工繁育、物种保护与恢复等,来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国际合作项目,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备忘录等,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措施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必背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主要威胁:生物物种的消失速度惊人,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主要原因:1. 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填埋等,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2. 掠夺式开发利用:过度捕猎、采集和砍伐等活动,对生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4.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扩散,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失衡。
5. 其他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也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定义:划定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作为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对象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目的:保护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防止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类型: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重要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2. 迁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如种子库、精子库等,用于保存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防止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4.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5. 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和公约,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挑战。
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分析:本章是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本册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为本章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学生能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打下基础。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难点是濒危物种出现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1、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2、分析:(1)通过看图及资料分析,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2)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能关注它们的生产现状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3)能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4)能参与白头叶猴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三、教学问题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让角色扮演者写好发言提纲等。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环节,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对所扮演角色进行充分理解,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联系实际,在辩论和协商过程中,形成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并形成书面协议,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基本流程问题导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建立自然保护区→目标检测→小结(二)教学情境1、创设情境实例引入----问题导入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知识点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数量和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生境破坏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生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鼓励采取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管理措施,减少对生境的破坏。
此外,还需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物种保护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单位,物种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应该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建立健全的保护区网络,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保护濒危物种免受非法捕捞和猎杀的威胁。
此外,还需要进行物种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物种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三、基因保护基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基础,保护基因资源对于维持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至关重要。
保护基因资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建立遗传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各种物种的种质资源。
其次,加强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开展适应性育种和保护性繁殖,提高物种的抗逆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禁止非法获取和利用遗传资源。
四、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提高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才能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
教育宣传应该从小学开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教育、科普活动、宣传展览等。
教育宣传的内容围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需求,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和神奇之处,鼓励公众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社会的共同责任。
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基因保护和教育宣传等多种措施,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实现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遗传信息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命科学领域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理论与实践。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理论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系统。
生物体系是由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物种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个生物体系可以呈现出非常丰富和复杂的特征。
因此,生态平衡是必须维持的,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生物多样性是稳定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稳定的基础。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根基,它承载着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生命,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衣物、药品等无数福利。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同时还可以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少好处。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洪涝灾害等恶劣天气,就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关。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1、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中国采取了国家公园系统和证明备案制度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采用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等。
3、多样性的生境保护生境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大多是因为生境破坏所引起的。
生境保护主要包括原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
4、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科学的和多种措施,包括创建自然保护区、制定水土保持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