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628.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二章:温度及物态变化一、温度(1)知识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4、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常见事物的温度:人体体温37℃,水结冰的温度0℃,室温25℃(2)题型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D .C .2、有一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度数停留在38摄氏度,。
若一病人的体温是37.5摄氏度,则该体温计的度数是()摄氏度。
如果另一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8.4摄氏度,则该体温计的度数是()摄氏度注意:从左到右都是吸热的,从右往左都是放热的。
(一)知识点(1)熔化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依据是(是否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的)。
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萘、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要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常见的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沥青、及各种油等。
3、熔点的影响因素(有杂质熔点降低和压强):比如北方往地面撒盐,就是为了降低熔点。
4、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及凝固曲线(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2)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与蒸发;都是吸热过程3、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物态和物态变化难题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绝对湿度较大D.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B.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C.若物体表现为各向同性,它一定是非晶体D.有些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做各向异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C.晶体不能转化为非晶体,非晶体同样不能转化为晶体D.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表面层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引起的C.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D.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主要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6.关于饱和汽及饱和汽压的正确说法是( ).A.密闭容器中某种蒸汽,开始时若是饱和的,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待稳定时, 蒸汽的压强一定会减小B.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随饱和汽体积的增大而增大D.相同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都相同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1g、100℃的水与1g、100℃的水蒸气相比较,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的总动能不相同C.玻璃上附着水发生浸润现象的原因是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内部平均距离大,所以分子间表现为引力D.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的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增大B.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C.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D.不断改进工艺,热机的效率可能达到100%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摄氏温度t成正比B.竹筏漂浮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或非晶体两种形态出现D.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具有光学各向同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饱和蒸汽是指液体不再蒸发、蒸汽不再液化状态时的蒸汽C.所有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固定的熔点和沸点D.所有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后,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固态仍为晶体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B.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D.干湿泡湿度计两温度读数相差越小,空气湿度越大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用塑料细管将牛奶吸入口中利用了毛细现象B.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水的表面张力起了主要作用C.某固体在某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该物本一定为非晶体D.某温度时空气的相对温度是,表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水汽压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太空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球形,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B.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是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C.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加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呈现各向异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原子(分子、离子)在空间上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B.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C.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D.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球形15.关于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层与液体内部相比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B.液体表面层与液体内部相比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C.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表面层中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D.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液面相切,与分界线相垂直16.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取决于物体的()A.压强B.温度C.体积D.状态17.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D.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蜂蜡和石蜡,这个现象表明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18.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B.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d大小时可把分子当做球形处理C.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D.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做是绝热变化19.关于下列实验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B.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若空气中水蒸汽的气压大,人感觉到空气湿度一定大D.由于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大于r0,从而形成表面张力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器壁不再产生压强C.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静止浮在水面,这是由于针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21.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2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都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B.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D.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23.关于饱和汽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汽压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B.温度一定时,饱和汽的密度为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密度增大C.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玻璃管道的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B.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C.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高、压强不太大时可以当做理想气体来处理D.为了节约能源,应提高利用率,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定可以制造出效率为100%的热机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相同B.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不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C.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液体表面层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2.D解析:D【解析】【详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花粉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粉是由花粉颗粒组成的,所以布朗运动反映的是花粉颗粒的运动,不是花粉分子的热运动,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的反应,故A错误;B.第一类水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B错误;C.绝对湿度是指一定空间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可用空气中水的蒸气压来表示;而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大,水气蒸发也就越慢,人就感受到越潮湿,故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大分子势能,故D正确.故选D。
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 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一、物态变化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A 、熔化图象:B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A 、熔化图像:B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1)晶体的凝固: A 、凝固图象: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B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C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 A 、凝固图像B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1、实验提示(1)海波和石蜡尽量碎小,碎冰最好选用蒸馏水结成的冰块。
(2)将海波和石蜡碾成粉末,用下小上大的的金属圈旋转搅拌,这样使海波和石蜡受热均匀,便于观察。
(3)实验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海波与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 。
(4)在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冰、石蜡等。
3、探究活动(1)实验过程参照如图8—1所示实验装置,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采用“水浴法” 给小冰块和石蜡碎屑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石蜡的状态变化。
(2)实验记录图(3)实验分析(1)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物态变化归纳总结(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态变化归纳总结(通用6篇)物态变化归纳总结第1篇小水滴凝固成小冰珠,小冰珠逐渐成为大冰雹雾水蒸气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珠露水蒸气在树叶、花草上液化成小水珠霜水蒸气遇冷在地面上凝华成为白茫茫的霜雾凇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物态变化归纳总结第2篇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11.(3分)(2014•黄冈)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 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1(2014山东济宁)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 )C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水可以在98℃时沸腾15. (2014山东济宁)图11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的物态变化。
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凝固 变小10.(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 固体 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①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②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③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解答:解:(1)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2)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也就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固体;凝华.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结构模型的识别以及物态变化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9.(5分)(2014•南昌)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乙图纸带上BE两点之间的长度是29 mm,丙图是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剩下的砝码是10g1个和5g一个;调节好天平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108 g.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质量的测量与天平.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②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用天平称物体,应该是左物右码,即左盘物体的重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刻度,现在是左边为砝码,右边为物体,则物体的重量为砝码质量减游码刻度.此题可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等式计算.解答:解:由图知:①在温度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20℃和100℃,所以此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②刻度尺的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末端所对刻度值为3.90cm,物体长度为3.90cm﹣1.00cm=2.90cm=29mm.③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剩下的砝码是10g一个和5g一个;因为在称量过程中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所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刻度,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一游码刻度数=110g﹣2g=108g.故答案为:(1)﹣20~10;(2)29;(3)10g一个;5g一个;108点评:温度计、刻度尺、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测量仪器,它们的使用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014重庆B卷)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 ℃ B.考试专用的中性笔长约10 dm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2000 W4. (2014重庆B卷)如图3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的霜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霜消融(2)(2014重庆B卷)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用试管盛水加热,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比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就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物态变化的种类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受热后变成水,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放热变为固态的过程。
像水冷却后变成冰,液态的金属液冷却后变成固态金属。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比如,湿衣服在通风处会逐渐变干。
沸腾则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沸点。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放热变为液态的过程。
常见的例子有,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比如,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就是升华现象。
6、凝华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三、物态变化的条件1、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对于晶体来说,达到熔点会发生熔化,达到凝固点会发生凝固;达到沸点会发生沸腾。
2、压强压强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态变化。
例如,在压力锅内,由于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
四、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1、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都需要吸热。
在这些过程中,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从而导致自身的温度升高或状态改变。
2、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都属于放热过程。
物质在这些变化中向外界释放热量。
五、物态变化的应用1、制冷利用汽化吸热的原理来实现制冷。
例如,冰箱中的制冷剂通过汽化吸收冰箱内部的热量,然后在冰箱外部通过压缩机的作用液化,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举例:冰熔化成水、铁块变成铁水。
2、凝固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蜡变成固态的蜡。
3、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举例:湿衣服晾干、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
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举例:水烧开。
4、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特点:液化过程放热。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汗”、冬天口中呼出“白气”。
5、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特点:升华过程吸热。
举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6、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特点:凝华过程放热。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玻璃上的冰花。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制冷利用汽化吸热来制冷,如冰箱、空调等。
2、人工降雨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3、医疗液氮冷冻治疗,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病变组织迅速降温,达到治疗目的。
4、金属铸造先将金属加热熔化,再倒入模具中凝固成型。
四、物态变化中的温度变化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2、熔化和凝固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代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一、选择题
1.(2014山东济宁)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
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
的是 ( )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水可以在98℃时沸腾
2.(2014重庆B 卷)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 ℃ B.考试专用的中性笔长约10 dm
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
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2000 W
3. (2014重庆B 卷)如图3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
A.干冰变小
B.树枝上的霜
C.干手器将手烘干
D.冰霜消融
4.(2014浙江丽水)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月球表面有空气
B . 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很小
C . 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 . 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5.(2014•青岛)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
B . 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
C . 两个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
D .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6.(2014浙江丽水)测量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中所选的实验仪器不正确的是 ( )
A . 托盘天平测质量
B .体温计测冰水温度
C .电能表测电能
D .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7.(2014浙江丽水)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 )
)
.
B
10.(2014•株洲)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
A .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11.(2014•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4.(2014•青岛)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
15.(2014•南京)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16.【多】(2014•株洲)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17.(2014浙江宁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18.(2014•嘉兴)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19.(2014苏州)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
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10A
20. (2014苏州)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打开冰柜看到白雾
B.深秋草叶上结出自霜
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21.(2014山东泰安)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5w 22.(2014甘肃白银)“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3.(2014山东泰安)小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
24.(2014山东泰安)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25.(2014浙江台州)下列实验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伏安法测电阻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 D.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6、(2014浙江台州)下列涉及“水”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27.(2014福建福州)深秋,屋顶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7(2014福建福州)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
B.福州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28.(2014福建福州)如图所示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中,描述错误的是()
二、填空题
29.(2014•黄冈)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
这是一种现象.
30.(2014山东济宁)图11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的物态变化。
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1.(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名称).
32. (2014•广安)(1)上图: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
33.
是℃;乙图纸带上BE两点之间的长度是mm
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
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g.
吸引着全国亿万球迷
物态变化依次是和.
36.(2014•广州)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
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放热”、
“不吸放热”).
三、实验题
37.(2014重庆B 卷)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用试管盛水加热,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①根据图13丙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
②下表记录了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值。
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
38.(2014•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象.
39.(2014•威海)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
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
共持续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40.2014•邵阳)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41.(2014•广安)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计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列问题:
(2)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14℃.
43.(2014•东营)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44.(2014苏州)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a、b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在图a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2014全国中考物理汇编
物态变化
11
45.(2014•南京)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
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2)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 ”或 C),此时示数是 _℃,试管中的物质呈_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