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 格式:pptx
- 大小:813.02 KB
- 文档页数: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篇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识记的知识: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如何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一个实例来阐述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拜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教材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商品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商品概述1.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2 商品的属性1.3 商品的包装与标签1.4 商品的流通与消费第二章:商品质量2.1 商品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2.2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2.3 商品质量认证与标志2.4 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章:商品检验与质量检测3.1 商品检验的定义与分类3.2 商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3.3 商品检验仪器与设备3.4 商品检验机构与认证体系第四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4.1 商品标准的定义与分类4.2 商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4.3 商品标准化的重要性与作用4.4 商品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商品设计与创新5.1 商品设计的概念与原则5.2 商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5.3 商品创新与产品开发5.4 商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商品生产与供应链管理6.1 商品生产的过程与管理6.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6.3 供应链中的商品流通与物流管理6.4 供应链优化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商品营销与品牌管理7.1 商品营销的基本概念与策略7.2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7.3 商品促销与广告策略7.4 品牌管理与品牌建设第八章:商品储存与运输8.1 商品储存的基本知识8.2 商品运输的方式与选择8.3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质量管理8.4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商品销售与客户服务9.1 商品销售的基本流程与技巧9.2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9.3 售后服务与客户投诉处理9.4 销售团队建设与销售管理第十章:商品竞争策略与可持续发展10.1 商品竞争策略的基本类型10.2 商品竞争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0.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商品10.4 社会责任与商品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商品概述补充说明:商品的定义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解析,明确商品的内在要素。
商品的分类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品的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需详细阐述其含义及表现形式。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P14①商品含义(交换、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P14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1.3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P14①信用卡②支票1.4了解外汇与汇率P14①外汇含义②汇率含义1.5认同正确的金钱观P14-15①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两点②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2.1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P15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2.2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P152.3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P15-16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点②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三点3.1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三点P163.2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P16①消费的类型(产品类型、交易方式、消费目的)②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3.3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P16-173.4认同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点P17<纲P19 17.>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4.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0①生产决定消费 <书P29>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2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P20①社会的主要矛盾(现实原因)②意义四点③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原因、现实原因+意义)④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书P30>⑤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书P35>4.3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P20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地位②公有制的范围、非公有制的范围4.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P20①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五点(必要性+重要性)5.1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20 <书P38>5.2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215.3认同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P215.4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21①权益的内容八个②如何维护劳动者权利?(途径)三点+党和政府、企业 <书P44>6.1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P21-22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6.2尝试制定投资方案P22(制定投资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四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1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P26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为什么要按劳分配?三点意义?两点③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和生产要素分配意义(外资、私营)7.2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共的关系P26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坚持收入公平的原因和意义?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如何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书P61> 三点)具体措施、再分配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书P61-P62>效率的公平辩证关系两点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两点8.1了解财政,财政收入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P27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税、利、债、费)P278.3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P27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书P65> 三点P27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288.6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征税对象,税率,特点P288.7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P28①为什么要依法纳税?三点②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税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1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P319.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P31①如何配置资源三点②市场调节优点两点9.3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P32①市场秩序的意义②市场规则的形式,内容③如何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必+具)④个人应该怎么做?9.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32①基础性作用②基本标志③根本目标④内在要求9.5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P32①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三点 <书P81>②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书P84>10.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P32-33①内涵四点②如何发展?发展要求?③如何以人为本?10.2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P33①如何使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五点<书P88-89>②如何创新?③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四点11.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影响P33①积极影响三点②消极影响 <书P94>③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P3411.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P34①世贸组织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③世贸组织的原则,作用(三点)11.3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P34①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②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四点11.4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P34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1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P42①国家的性质(国体)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本质③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2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42①含义②内容 <书P9>1.3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P431.4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P42①政治生活的内容②中学生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点 <书P10>④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三点⑤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统一?<书P10-11>2.1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P43①选举方式:直接、间接选举,等额、差额选举及其各自的优缺点②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三点③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选举权?2.2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P43 <书P20> 各四点2.3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P43①性质: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②意义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P44①渠道和方式三点②意义③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两点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P47①政府性质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四点 <书P37> 根本目的②我国政府的作用两点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P47(宗旨,原则,态度)①怎么对人民负责?三点3.3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P47四点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P47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四点②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三点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P48①政府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五点②措施和途径?③行政监督体系4.3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P48①政府权威的体现四点②政府的含义③我国政府如何树立权威?三点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1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52-53①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5.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P535.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53①政体含义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③人代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四点④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根本原因+优势+实践证明…<书P61>)6.1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原因、性质、宗旨、意义<三点>)P536.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53-546.3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54①第一要义②核心③基本要求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P54①政党制度的内容②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友党关系两点③多党合作的前提和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④政党制度的意义或优越性四点7.1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P54①公民应该怎么做?②青年?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点)P55①三者关系三点7.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P55①必然性三点②优越性或意义四点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P55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四点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8.1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P59①基本权利、基本义务8.2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P598.3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P59①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两点8.4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P598.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P60 <书P96>①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②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性9.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60①和平问题②发展问题③解决的有效途径④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政府的主张)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619.3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P61①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启示(我们应该做什么?)9.4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61①宗旨②基本内容9.5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61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②决定条件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P69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社会的作用)P69 <结合2.3>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P69①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2.2 理解优秀文化队塑造人生的作用(三点)P702.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70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③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1理解文化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73(民族节日的作用<书P29>)①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②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两点3.2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P74 <书P35>①文化传播的含义②途径③手段④意义4.1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74<书P39> ①相对稳定性②鲜明的民族性4.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意义)P74(积极与消极作用)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74①正确态度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4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745.1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P755.2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755.3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75①根本途径②基本途径③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两点③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79①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80①内涵②主题7.2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80①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必+重)四点②民族精神的作用 <书P71>7.3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0(途径) <书P81、纲P84 18.>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4①含义②性质8.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84(如何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答个人)①提高辨别文化的眼力(个人)②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历史+现实)③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五点 <纲P88 17. 书P93>④国家应该怎么做?四点9.1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P849.2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85①基本内容四点9.3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要求P85①如何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纲P89 18.2 书P98>9.4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85 <书P101>9.5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85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85①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0.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85①荣辱观的内容八点②必要性、作用10.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86①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②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③二者的关系两点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P89 19.>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1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94①世界观的含义②方法论的含义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2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94①哲学的含义②具体科学的含义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纲P97 16.>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P942.2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书P12>P94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P94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及其优缺点②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及其优缺点3.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书P22-23>P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唯物论4.1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98 <书P29-30>①物质的含义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纲唯物论1.>4.2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P98 <书P31>①运动的含义②静止的含义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点4.3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P98①规律的含义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两点(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1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P98 <书P36>(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看,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3.> 5.2懂得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唯物论原理)P98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2.>5.3理解意识的作用P98-99①表现两点②意识的能动作用5.4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P99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现实意义四点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论4.>认识论6.1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P99(第六课是认识论的观点)6.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99(四点)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认识论1.>6.3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P100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方法论 <提纲认识论2.>6.4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P100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提纲认识论3.>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联系观7.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P103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③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④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联系观1.2.3>7.2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P103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别与联系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联系观4.>7.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104①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实践角度和认识角度)发展观8.1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10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①发展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1.>8.2理解事物的发展使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P104(事物发展的趋势)①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曲折性的原理三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2.>8.3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P105①量变与质变的含义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要求两点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发展观3.>矛盾观9.1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105①矛盾的含义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各自的含义③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1.>9.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105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应用范围(共性)<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2.>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3.>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4.>④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9.3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P106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5.>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6.>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主次方面原理(主次方面原理)、方法论<提纲唯物辩证矛盾观7.>辩证否定观10.1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P106(扬弃)①辩证的否定观原理(两点)及其方法论、应用范围 <提纲辩证否定观>10.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P106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什么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两点10.3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P107①作用和意义10.4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107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②形而上学的观点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主义历史观)11.1理解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113①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社会历史观1.>11.2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3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11.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P113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三点)、方法论、应用范围<提纲社会历史观3.>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的意义12.1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点)P11312.2掌握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P114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③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⑵⑶…价值追求)④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他人、集体、社会利益关系?四点 <书P102>12.3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P114①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纲P117 16.⑴>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纲P118 16⑵>补充:听证会步骤确定听证会主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协、媒体等等)→各小组分别收集准备材料→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听证会主持人总结辨析题步骤①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全面的②合理的,科学的方面(是什么、为什么)③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方面(是什么、为什么)④怎么做?哲学题步骤1.哲学题目应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用哪部分的内容作答。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运用。
4.知道纸币的优点,能运用纸币发行规律的知识分析通货膨胀现象。
学习重点: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学习难点:能运用纸币发行规律的知识分析通货膨胀现象。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预习任务: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是用于____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 _________和______。
小提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__________。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2.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1)产生:货币是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_________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小论证:货币天然一定是金银,但金银不一定都是货币,人们生活中穿戴的金银饰品就不是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职能的含义: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_________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_______。
(2)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充当____________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__________。
小分析: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对商品交换来说,使商品交换更加方便,并使交换的范围和空间也扩大了。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要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____________和世界货币。
小贴士:所谓基本职能是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而其他职能是从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的货币即可,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三、纸币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_____________发行并强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