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4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与货币的基本职能★★★★○○○○○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2)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二、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三、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四、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3、通货膨胀: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4、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五、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1、结算的方式: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六、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本专题侧重考查汇率考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商品的定义以及属性
商品可以指的是可以买卖、交换的物品或服务。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属性:
1. 实用性:商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2. 可供性:商品应该是可以生产、制造或提供的,可以供应给消费者。
3. 可比性:商品需要能够和其他类似的商品进行比较,例如在价格、质量、功能等方面。
4. 可储存性:商品需要能够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或销售。
5. 可分割性:商品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例如小包装或个别销售。
6. 市场性:商品需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和交换价值,能够被买卖或交换。
7. 法律性:商品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
以上是商品的一些常见属性,具体属性会因不同的商品类型、行业和市场需求而有所差异。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
②价值(是本质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概念、本质:★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和之前出现过的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固定)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如一斤苹果5元钱)②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如花5元钱买了一斤苹果)②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③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这也是纸币虽没有价值,却能购买商品的原因;纸币仅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2)纸币的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又可避免铸币的磨损。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6、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详细分解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考试目标: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3、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5、价值规律的作用基本知识点内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考点梳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本质(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ⅹ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货币与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6.结算与信用工具的功能(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信用工具:经常使用的是信用卡和支票①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在我国,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7.外汇和汇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的汇率升高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8.供求影响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货多不值钱”(2)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
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
各种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9.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知识点总结(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一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一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货币的含义、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①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②贵金银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A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C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②流通手段:A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C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货币的基本职能H货币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二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二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政党制度考点总结:商品的基本属性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政党制度考点总结: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政党制度考点总结: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商品的基本属性经济部分的知识是我们刚上高中就学习的政治内容,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用于交换;二、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3)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是指用货币直接去买或者卖商品,要求交易时双方价值互换).(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除现金买卖商品外的其它支付货币的情况,交易时是价值的单方面支付)、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流通次数4、纸币及其本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危害(1)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其本质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所以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高中政治经济必备知识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2)供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对卖者有利的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对买者有利的市场)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3、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是在每次交换中,而是长期的平均数中表现为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不会脱离价值太远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总结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2、消费的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租赁消费.(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3)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3)变化的趋势: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商品的基本属性篇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商品的含义知识点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