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生物学指标
- 格式:docx
- 大小:18.47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衰老1. 定义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历一系列生物学和分子学变化,导致其功能和结构逐渐退化和失去正常活力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内外源性应激等。
2. 细胞衰老机制2.1 缩短的端粒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它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逐渐缩短。
当端粒长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进入停滞期或进入凋亡过程。
缩短的端粒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引发DNA损伤和突变。
2.2 染色质重塑染色质是由DNA、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重塑。
这种重塑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以及基因沉默等现象。
2.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物质超过清除能力,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失调。
这种失衡会引发蛋白质、脂质和DNA的氧化损伤,加速细胞衰老过程。
2.4 染色体稳定性降低染色体稳定性是指染色体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发生结构或数目异常的能力。
细胞衰老会导致染色体稳定性降低,进而增加染色体重排、缺失和突变等异常事件的发生。
2.5 炎症反应细胞衰老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即所谓的“老年炎”。
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释放出一系列促炎因子,激活免疫系统并诱导组织损伤。
这种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对整个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3. 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细胞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
部分人群由于基因突变或多态性等原因,其细胞更容易发生衰老。
例如,特定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端粒酶活性降低,从而加速端粒缩短和细胞衰老。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细胞衰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化学物质、辐射等有害环境中会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加速细胞衰老过程。
3.3 内外源性应激内外源性应激如疾病、创伤和心理压力等也会对细胞衰老产生影响。
长期暴露在应激状态下,机体释放出应激激素和促炎因子,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和衰老。
4. 衡量方法4.1 端粒长度测量端粒长度是评估细胞衰老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管衰老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标志物
血管衰老是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逐渐退化的过程,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
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氧化应激:细胞内过量的氧化应激可以引起DNA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退化。
炎症反应:慢性炎症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老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血管损伤。
血管钙化:血管钙化是指钙盐在血管壁内沉积,导致血管硬化和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会导致血管扩张和收缩功能异常,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血管壁炎症反应等。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血管衰老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
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标志物: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等。
慢性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氧化应激标志物:如氧化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血管功能标志物:如血压、血流动力学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衰老的程度,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细胞生物学细胞衰老的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细胞生物学里特别有意思的细胞衰老的特征。
你想啊,细胞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工人,它们一直努力工作着。
可时间长了,它们也会累,也会变老呀。
细胞衰老的时候,就好像一个曾经活力满满的人,慢慢变得没那么精神了。
首先呢,细胞的体积会变小。
就好比一个气球,慢慢瘪下去了一样。
这可不像以前那么饱满圆润啦,这是不是挺神奇的?然后啊,细胞的表面也会发生变化。
原本光滑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皱皱的。
你说这像不像我们脸上长皱纹呀?这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呀!还有哦,细胞的功能也会减退呢。
以前能轻轻松松干的活儿,现在干起来可能就有点吃力啦。
就像一个运动员,年纪大了,体力就跟不上咯。
细胞衰老还会让一些酶的活性降低。
这就好比做饭的时候火候不够,做出来的菜就没那么香了。
细胞的“厨艺”下降了呀!而且呀,细胞里的一些物质也会积累起来。
这就像是家里的杂物越堆越多,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这可不好清理呀!你说细胞衰老是不是很奇妙?它就像是身体这部大机器里的零件慢慢磨损了。
那我们能做点啥呢?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呀,给细胞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多运动运动,让我们的细胞能更长久地保持活力。
别小看了细胞衰老这件事,它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长寿呢!我们得重视起来,不是吗?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去爱护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
所以呀,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细胞能一直充满活力地工作下去。
这样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快乐地生活呀!让我们一起和细胞衰老做斗争,让我们的身体一直棒棒的!。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和疾病的增多。
衰老的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DNA损伤和修复、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细胞老化和炎症反应等。
DNA损伤和修复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DNA的错误复制、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等都会导致DNA损伤,而DNA损伤的修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和老化。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也是衰老的机制之一。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可以清除老化或损伤的细胞,从而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细胞增殖则是用于修复和替换受损的细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增殖的速度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细胞的老化和疾病的增多。
细胞老化是衰老的另一重要原因,它包括两种类型:有限增殖期细胞老化和无限增殖期细胞老化。
有限增殖期细胞老化是指细胞在分裂一定次数后会进入一种不可逆的状态,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和组织器官的衰退;而无限增殖期细胞老化则是指干细胞和癌细胞的老化,这种老化是由于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缺失导致的。
最后,炎症反应也是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身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炎症反应会被启动,以清除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炎症反应会逐渐失控,导致慢性炎症,从而增加了患慢性
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身体的衰老和疾病的增多。
未来,针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防治措施,延缓衰老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衰老的生物学特征衰老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物学特征变化。
本文将就衰老的生物学特征展开讨论。
一、外观特征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外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和皮肤下垂;头发逐渐变白、变稀;指甲变薄、变干燥。
这些外观上的改变是衰老的显著标志。
二、器官功能的下降衰老会导致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逐渐下降。
例如,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血压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肺活量减小,导致呼吸困难;肾脏滤清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器官功能下降的现象,会影响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免疫功能的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会逐渐减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均有所下降,导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此外,免疫功能减弱还会导致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四、代谢能力的降低衰老过程中,人体的代谢能力会逐渐降低。
新陈代谢减缓会导致体重增加,容易出现肥胖问题。
此外,代谢能力的下降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问题。
五、认知功能的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认知功能也会逐渐退化。
老年人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这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损伤和脑部结构的改变所致。
老年人还容易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疾病。
六、骨骼肌肉的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肌肉逐渐减少。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都会下降,导致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问题。
这使得老年人容易摔倒和骨折。
七、血管系统的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系统也会进行老化。
血管壁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和血管病变。
这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衰老过程中,人体会出现外观特征的改变、器官功能的下降、免疫功能的减弱、代谢能力的降低、认知功能的退化、骨骼肌肉的减少以及血管系统的老化等生物学特征。
这些特征的出现,是衰老过程中生物学变化的体现。
老化测算模型公式
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尝试使用各种模型和公式来测算老化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型是老化速度的指数模型,该模型假设老化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
公式可以表示为A = B (C^t),其中A代表生物体的某种老化指标,B是一个常数,C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t代表年龄。
这种模型和公式可以用来研究老化的趋势和预测生物体的老化速度。
除了指数模型,还有其他模型和公式被用来测算老化。
例如,线性模型假设老化速度随着时间线性增加,可以用公式A = B + Ct 来表示,其中A代表老化指标,B和C是常数,t代表年龄。
此外,还有许多复杂的生物学模型,涉及到细胞衰老、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更全面地理解老化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家们还会结合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来验证和改进这些模型和公式,以更准确地测算老化速度和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老化的测算模型和公式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全面理解和预测老化过程。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CS)是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1~2]。
细胞衰老研究是衰老机制、抗衰老、抗癌[3]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构建细胞的衰老模型是研究细胞衰老必不可少的步骤。
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细胞衰老可以划分成应激诱导早衰(stress-inducedpremature senescence,SIPS)、复制性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RS)[4~5]、癌基因诱导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OIS)。
衰老指标对于验证所制备模型成功与否十分重要,指标的选择也同样重要。
目前,不同文献中使用的衰老细胞模型和检测指标都不尽相同。
不同情况下如何选用合适的模型和检测指标尚无统一标准。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现有的一些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方法,列举了常用的细胞衰老检测指标并总结了其选择方法,以便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1检测指标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周期阻滞、氧化应激水平和染色质的改变。
由于没有单一的性状可以独自定义细胞衰老,所以体外衰老表型的确定往往需要多个特征同时验证,有文献建议至少验证3个不同的特征[6]。
具体的检测指标有基于这些特征的通用指标,如: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升高、细胞形态改变、衰老相关蛋白质累积、细胞周期分布改变、DNA 损伤灶产生[7]、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1,8]等;也有基于DOI:10.16605/ki.1007-7847.2021.03.0138细胞衰老检测指标及衰老模型研究进展张凌云,刘缨*(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北京102488)摘要:细胞衰老被认为是一种细胞生长周期停滞状态,它不可逆转。
衰老的生物学特征衰老是生物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体力和免疫力下降,外貌和身体机能发生变化。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生物学特征。
一、细胞衰老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功能逐渐降低。
细胞衰老主要表现为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损伤和修复能力减弱、细胞代谢活性降低等。
细胞衰老的原因包括损伤积累、氧化应激、基因突变等。
二、器官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也会经历衰老过程。
例如,肌肉组织逐渐减少,骨骼变脆弱,皮肤松弛和皱纹增多等。
器官衰老的原因包括细胞衰老、激素水平变化、炎症反应增加等。
三、免疫系统衰老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
免疫系统衰老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减少,易受感染和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免疫系统衰老的原因包括胸腺和淋巴结退化、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等。
四、基因表达调控失衡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失衡,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例如,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而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这种基因表达调控失衡可能与细胞衰老、器官衰老和免疫系统衰老等有关。
五、氧化应激累积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产生的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物质超过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氧化应激累积加剧,造成细胞衰老和组织器官功能下降。
六、代谢紊乱衰老过程中,人体的代谢也会发生紊乱。
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能量代谢降低、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等。
这些代谢紊乱可能与细胞衰老、器官衰老和免疫系统衰老等有关。
七、激素水平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例如,女性随着更年期的到来,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
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细胞衰老、器官衰老和免疫系统衰老等有关。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细胞、器官、免疫系统、基因表达调控、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和激素水平变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有关衰老的几种学说既然人的自然寿命推算是在百岁以上,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呢?其实,决定人寿命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三点:意外、疾病和衰老。
衰老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关于衰老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关于衰老的假说很多,从古到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衰老的机理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提出了上百种关于衰老的假说和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代谢变化学说。
这个学说认为,机体的变老过程主要是与年龄有关的代谢改变导致的,其中主要是蛋白质的代谢。
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在不断地分解与合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核酸的浓度下降,核酸与蛋白复合物结构改变,如果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出现突变,最终可引起细胞性能的改变及老化。
同时,与代谢有关的多种酶活性下降,细胞营养受限,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脂肪的代谢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是血脂增加(有研究发现,长寿者脂代谢各项指标变化微小)。
胆固醇发生质的变化,由分散的细微脂蛋白转化为粗糙的脂蛋白,使其更易在血管上沉积。
甘油三酯浓度也增加。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基础代谢和耗氧量在不断降低,不同组织的耗氧量降低程度不同,脑、心脏和骨骼肌细胞能量减少的程度比较明显,当老人从事紧张的活动时,细胞能量不足就更明显地反映出来了。
(2)自由基学说。
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衰老学说。
自由基学说认为:生物体在其代谢过程中,在体内进行的氧化还原过程会产生自由基(含奇数电子的分子或原子)。
自由基性质十分活泼,在体内很不稳定,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往往和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等发生反应,生成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氧化物或过氧化物,从而使其失去原来的功能,对机体自身产生损害导致衰老。
例如自由基使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脂质,是脂褐素的主要来源。
当脂褐素沉积在心肌或脑组织内,可影响心脑功能;沉积在皮下就成为老年斑。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内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多种抗氧化酶,以及不断通过食物所摄取的维生素C、维生素E 等维生素和番茄红素等植物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使机体免受其害。
血管衰老;生物学标志物1、引言血管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承担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任务。
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血管也会经历衰老过程,导致血管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畅、易疲劳等问题。
血管衰老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什么是血管衰老?血管衰老是指由于年龄、环境等因素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脂质代谢紊乱,脂溶性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硬化等现象。
血管衰老的发生与人类寿命的延长、营养偏差及环境污染等有关。
3、哪些因素影响血管衰老?(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使得血管弹性降低,收缩功能减弱。
(2)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层受损,增加血管壁厚度和硬度,增加血管狭窄的风险。
(3)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高胆固醇水平会使血管内膜受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下降,构成血管硬化和钙化。
(4)缺乏锻炼: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内皮细胞功能减弱、血流缓慢等问题。
(5)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6)饮食不良: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饮食会增加血管内压和心脏负担,易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4、如何延缓血管衰老?(1)健康饮食:避免过多的热量、脂肪和盐摄入,同时增加谷类、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锻炼身体:长时间的锻炼身体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和血液流通畅通,同时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合理用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帮助延缓血管衰老。
(5)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充满活力和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血管衰老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生物学标志物除了以上措施,了解生物标志物也是延缓血管衰老的重要途径。
通过检测人体内的重要指标,如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功能等有助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及早进行干预措施。
血管衰老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标志物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血管衰老是一种重要的衰老现象,它不仅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会影响脑部、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因此,研究血管衰老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标志物,对于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衰老的机制血管衰老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外基质等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从而导致血管壁的厚度和弹性下降,血管壁的脆性增加,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增强等一系列变化。
目前,研究表明,血管衰老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的氧化物质与细胞内的抗氧化物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内的氧化物质超过抗氧化物质的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可以导致细胞内氧化物质的积累,从而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和核酸等结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下降,促进血管衰老的发生。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但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和修复失衡,从而促进血管衰老的发生。
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和血栓的形成。
3. 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是指细胞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如甲基化、磷酸化等)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研究表明,血管衰老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变化密切相关,例如DNA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等都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壁的结构。
4. 线粒体功能受损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其功能受损会导致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壁的结构。
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受损与血管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线粒体DNA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等都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壁的结构。
血管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为了更好地研究血管衰老的机制和预测血管衰老的发生,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血管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是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内皮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等。
衰老的生物学指标
人的年龄可以分为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历法年龄。
历法年龄又叫做年代年龄、时序年龄和实足年龄,也就是说自出生后每过1年则增加1岁。
心理年龄即指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
但是,心理年龄目前
尚无明确的划分标准。
关于生理年龄,即衰老的生物学指标,国内外已有
很多研究,大体可分为解剖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
1.衰老的解剖学指标衰老的解剖学指标包括身高、坐位身高、体重、指距(两臂展开时两中指端的最大距离)、胸围、呼吸差(用力吸气末和用力
呼气末的胸围差)、腰围、皮下脂肪厚度、皮肤弹性、体表面积、脊柱变形程度、皮肤白斑、老年斑、白发数量、脱发程度、甲皱微循环情况、耳垂
及人中长度、眼裂大小、角膜老年环情况、角膜和晶体的浑浊程度、鼻毛
白化率等。
2.衰老的生理学指标衰老的生理学指标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痛温觉、肢体位置觉、震动觉、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反应时间
等神经系统检查;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深吸气量、1秒时间与时间肺活量百分比(即吸气末1秒钟内以最大速度呼出的气体量除以肺活量所得的结果,成年男性为82.14%,女性为84.11%,此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此数值越小)、闭合气量(主要反映小气道功能)与肺活量的百分比、功能残气量与肺活量的比等呼吸功能检查;标准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90岁时可减至46%)、标准肾血流量、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氮定量检查、血及尿微球蛋白检查、酸
负荷试验等肾功能检查;血液流变学,如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沉等,凝血指标,如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素A2、纤维蛋白原等,抗凝指标,如前列环素、抗凝血酶Ⅲ等,纤溶指标,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等血液系统的检查;外周血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标记的T淋巴细胞阳性率(青年期最高,中年期显著下降,老年期最低)、刀豆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稳定性花环及活性花环形成试验、血清免球蛋白A、G、M和总补体活性、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等免疫功能的检测;血清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内分泌功能的检查;骨皮质及骨密度、肌力、闭目单腿直立试验等运动系统的检查等。
3.衰老的生化指标衰老的生化指标包括血中自由基测定,过氧化脂质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测定,如丙二醛的测定(人体的细胞膜尤其是神经细胞膜含有较多的脂质,体内的自由基可以不同程度地破坏细胞膜,使脂质变成丙二醛而进入血液,所以血中丙二醛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细胞膜受到自由基损伤的程度),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因而也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测定,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的测定,血清及头发的微量元素定量测定等。
4.人体生物学年龄的判定由于影响人体老化的因素很多,各器官、组织老化的程度也不同步,所以目前各国用以判定衰老的生物学指标亦不甚一致。
美国衰老研究所只测定12项指标,即指尖震动的敏感度、灯泡序列记忆、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交替指叩按钮时间、最高听觉频率、视调节能力、听反应时间、无需作出选择的视反应时间、无需作出
选择的视觉运动时间、需作出选择的视反应时间。
国内屈萌生等用视敏度等9项指标测定老化程度,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如下:
生物学年龄二74.76~0.63(视敏度)+2.9(鼻毛白化率)~0.38(听力)~0.17(侧弯度)~0.0021(肺活量)~1.96(视记忆)+0.166(视记忆)。
用此方法测出生物学年龄后,再与时序年龄比较,即可了解老化的程
度和速度。
如果生物学年龄大于时序年龄则说明老化速度较快,程度较重,否则反之。
应当看到,影响衰老的因素非常繁多,与衰老有关的生物学指标为也
数不少,为此,到目前为止尚无较为理想的、得到公认的判定人类生理年
龄的统一标准。
因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能更客观地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状态,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深入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