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57
老年护理学复习资料单选题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下列哪项不对A. 35岁以下为青年人2。
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是E。
2030~2050年3. 美国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的时间是C。
1975年4。
1998年,国际医护平均比例即为C。
1:2。
75。
我国医护比例至2003年为D。
1:0。
686。
美国提出用“老年护理学”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概念是哪一年D。
19877. 联合国提出,将什么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D。
健康老龄化8。
下列关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说法哪项不对B。
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为老龄化社会9.我国的“人口红利"黄金时期是指B。
现在起到2020年左右10.按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美国多少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D 6511。
发达国家达到老龄化社会时,其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几以上?B712.我国于哪年年底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B1999第二章老化理论单选题1.基因程控理论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A。
Hayflick2。
下列有关老化生物学理论的主要观点,错误的是B. 生物老化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
下列哪种理论认为衰老在机体内类似一种“定时钟”E。
基因程控理论4。
下列哪种理论认为机体自我识别功能障碍,可诱发一些严重疾病,加剧组织的老化B。
免疫理论5。
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了老年人为何常出现多疑、忧郁、孤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等特有的心理特征C. 神经内分泌理论6。
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了老化、健康观、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A。
长寿和衰老理论7. 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化的生物学理论A. 持续理论8.精神科医生Erikson将整个人生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分为几个阶段D。
八9。
下列哪种理论强调老年人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进行自我整合A. 人格发展理论10.下列哪种理论主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B。
隐退理论11.下列哪种理论认为个体社会结构所失去的活动必须被新角色、新关系、新嗜好与兴趣所取代D。
细胞的生命历程教案第一章:细胞的基本概念1.1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石,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1.2 细胞的特点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和自主代谢的能力。
细胞具有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
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负责细胞的各项功能。
第二章:细胞分裂2.1 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2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无丝分裂:某些低等生物和原生生物进行的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
2.3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周期:细胞从生长、DNA复制到分裂的一系列过程。
前期:染色体复制,核仁消失。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
末期: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含有完整的细胞器和细胞核。
第三章:细胞分化3.1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是指未分化的干细胞通过特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过程转变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基础。
3.2 细胞分化的类型完全分化:干细胞完全转变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部分分化:干细胞转变为具有部分特定功能的细胞,如干细胞分化为祖细胞。
3.3 细胞分化的过程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的作用: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调控基因表达,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
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定基因的激活或抑制,使细胞表达特定的蛋白质和功能。
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第四章:细胞死亡4.1 细胞死亡的概念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失去生命活动能力,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的过程。
细胞死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过程。
4.2 细胞死亡的类型程序性细胞死亡:由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如细胞凋亡。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2课时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及关注癌症考纲要求考点梳理1 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的意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是生物的基础。
(2)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
(3)实例:人的胰岛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但形态和功能却不同。
(4)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转性,在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 细胞全能性(1)概念: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2)原因: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3)高度分化的植物具有全能性,如扦插;高度分化的动物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衰老细胞的特征: 增大, 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变小,代谢下降;细胞内增多;膜的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2)细胞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决定的的过程。
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1)癌变特征: ; 发生变化;癌细胞表面减少,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辐射)、致癌因子、致癌因子。
(3)癌变内因: 和发生基因突变。
(4)癌症的治疗方法: (放疗)、(化疗)和。
基础过关1 (2011南通模拟,10)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B 衰老的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D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2 (2011南京模拟,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C 衰老细胞代谢速度减慢,酶活性降低D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与基因无关3 (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1)在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第五章第二~三节、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②简述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描述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③列举说明细胞全能性的概念;④解释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⑤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举例说出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⑥描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和癌症的防治。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人类的关系,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②有丝分裂各时期D N A和染色体数量的规律性变化。
[课时]3课时[教学重难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细胞分化的过程2.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程序]:〖引入〗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这主要是的结果。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又通过使细胞在,,上发生特异性的变化。
一.细胞分化:1.概念:由的细胞经,逐渐在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
例如人体的骨髓干细胞经过可形成,,,,。
2.原因:细胞分化是结果。
[知识拓展]:细胞分化的特点:(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分化程度达到最大。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3.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4.生物体的细胞通过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
具有一定细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
例如,植物的叶肉细胞形成,导管和筛管形成,动物和人的神经细胞形成,肌细胞形成等。
由多种组织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再进一步形成和的生物体。
例1.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B.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是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的全部,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的潜能。
衰老的生物学指标人的年龄可以分为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历法年龄。
历法年龄又叫做年代年龄、时序年龄和实足年龄,也就是说自出生后每过1年则增加1岁。
心理年龄即指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
但是,心理年龄目前尚无明确的划分标准。
关于生理年龄,即衰老的生物学指标,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大体可分为解剖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
1.衰老的解剖学指标衰老的解剖学指标包括身高、坐位身高、体重、指距(两臂展开时两中指端的最大距离)、胸围、呼吸差(用力吸气末和用力呼气末的胸围差)、腰围、皮下脂肪厚度、皮肤弹性、体表面积、脊柱变形程度、皮肤白斑、老年斑、白发数量、脱发程度、甲皱微循环情况、耳垂及人中长度、眼裂大小、角膜老年环情况、角膜和晶体的浑浊程度、鼻毛白化率等。
2.衰老的生理学指标衰老的生理学指标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痛温觉、肢体位置觉、震动觉、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反应时间等神经系统检查;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深吸气量、1秒时间与时间肺活量百分比(即吸气末1秒钟内以最大速度呼出的气体量除以肺活量所得的结果,成年男性为82.14%,女性为84.11%,此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此数值越小)、闭合气量(主要反映小气道功能)与肺活量的百分比、功能残气量与肺活量的比等呼吸功能检查;标准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90岁时可减至46%)、标准肾血流量、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氮定量检查、血及尿微球蛋白检查、酸负荷试验等肾功能检查;血液流变学,如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沉等,凝血指标,如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素A2、纤维蛋白原等,抗凝指标,如前列环素、抗凝血酶Ⅲ等,纤溶指标,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等血液系统的检查;外周血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标记的T淋巴细胞阳性率(青年期最高,中年期显著下降,老年期最低)、刀豆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稳定性花环及活性花环形成试验、血清免球蛋白A、G、M和总补体活性、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等免疫功能的检测;血清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内分泌功能的检查;骨皮质及骨密度、肌力、闭目单腿直立试验等运动系统的检查等。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说课稿-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定义。
讨论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概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的重要性。
第二章:细胞衰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让学生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介绍细胞衰老的特征,如细胞功能下降、DNA损伤等。
讨论细胞衰老的原因,如氧化应激、基因突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
第三章:细胞凋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细胞凋亡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细胞凋亡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细胞凋亡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如发育、免疫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细胞凋亡的作用。
第四章: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调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调控机制。
让学生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调控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如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等。
讨论细胞衰老和凋亡调控的重要性,如维持组织稳态、防止疾病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调控机制。
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调控的重要性。
第五章:细胞衰老和凋亡与疾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介绍细胞衰老和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如老化、癌症等。
讨论细胞衰老和凋亡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在疾病中的作用。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老年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课【教学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开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选用教材】《老年学概论》(201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姜向群主编【参考教材】1.《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静林主编(2009.8) 2.《老年权益保障教程》长沙民政学院自编教材江浪、陈卓颐主编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课程性质、目的】一、课程性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而且我国老年学专业人才奇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这就要求对老龄工作的组织、制度和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老年学概论》的编写和出版适应了高校老年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对老年学专业的内容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课程目的: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政治、家庭等),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课程基本要求】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的概念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衰老理论和衰老学说目录衰老学说概述衰老学说研究自然交联学说及其对经典生命难题的解释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与其他衰老学说其他衰老学说简介衰老理论和衰老学说无论是英汉词典还是汉英词典,“理论”和“学说”的英文释义都是“Theory”,这说明理论和学说在英文语境中没有明显的差异。
与英文不同,中文语境中理论等同于真理;学说则相等于假设。
因此,用中文评价衰老说,就应当区分理论和学说两种类型。
本文尝试以理论和学说为两极,理性分析现在流行的各种衰老学说,希望能折射它们在这一直线座标系的相对位置及其到达理论顶点的“距离”。
衰老学说概述自19世纪末应用实验方法研究衰老以来,先后提出的学说不下数十种,有些学说已被否定(如大肠中毒说),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有代表性的学说大致有:程序衰老说、密码子限制说、DNA修复缺陷说、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免疫机能退化说、大分子交联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自由基学说、交联学说、生物钟学说、基因调节学说(细胞分裂速度逐渐减慢最终停止说)、剩余信息学说、衰老的免疫学说、端粒学说、基因阻遏平衡论等十几种。
毫无疑问,这些学说的许多观点是正确的,由于生命过程太过繁杂,研究者的观察角度不同、位置不同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准确程度也就不同。
就象饮水思源,长江的源头在哪里?虽然模糊了几千年,直到1978年才得出至今仍存争议的沱沱河,即使沱沱河就是长江源头,那么汇聚成沱沱河源头的山涧哪一条最长?离长江出口最远的一股泉水出自长江上游的哪一条山沟!至此,我想传统意义的饮水思源到此可以为止了;如果要寻找更深层次的源头,应该还可以追溯到某个山顶的某一颗树,那么这树上的水又是哪里来的呢?于是会追溯到某一团云彩,会追溯到生成这一团云彩的是某某水,会追溯到水的物理循环、水的理化性质。
这许多因素中对我们饮水思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从社会层面说我们应该饮水不忘挖井人,从更深层次我们应该感谢自然界赋予水的自然属性,是水的理化性质和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貌、万有引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形成清澈的山泉,汇聚成奔腾的长江,周而复始,永不枯竭。
【导入新课】复习曾经学习过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知识,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师出示不同组织、器官和系统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器官和系统是如何形成呢?引出本节教学内容——细胞分化。
多细胞个体大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是多细胞有机体并不是细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那么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呢?【新课推进】一、细胞分化(一)概念:用Flash展示青蛙的胚胎发育过程。
【问题】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具有三个胚层的原肠胚,继而发育成蝌蚪的呢?观察下图后请思考多细胞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中,出现不同形态细胞的原因?教师讲解:如图示:基础: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实质: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2第一段,同事结合图5-7来理解相关概念,通过课件列举细胞分化实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通过比较分裂和分化的关系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
【总结】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二)实质及意义【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边做边学》,讨论相关问题。
【提问】同样来自一个细胞,且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如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肌细胞合成肌动蛋白。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列出小组观点。
【回答】略。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
现在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在个体发育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进而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