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生殖细胞瘤
- 格式:pptx
- 大小:13.08 MB
- 文档页数:40
生殖细胞瘤的护理生殖细胞瘤是发源于胚生殖细胞的肿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区、三脑室、鞍上池,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5%-2%,而生殖细胞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65%[1]。
我院2011年成功开展一例生殖细胞瘤切除术,现汇报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二十岁,未婚,2011年3月3日入院。
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共下降五公斤,无昏迷晕厥,无头痛呕吐,无明显肢体功能障碍,无肢体抽搐,无明显性格改变及多饮多尿,未予特殊诊治,半年前出现双眼视力缓慢下降伴口渴多饮,每日尿量约3000毫升,头颅CT及MRI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可能大,来院疹治,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于3月13日,在全麻下行右翼点开颅肿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为鞍区生殖细胞瘤。
术后予补液抗炎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24小时出入量,3月14日,查血钾4.5mmol/L ,血钠168.1mmol/L,血氯124.10mmol/L,立即停用生理盐水,口服温开水,每2小时200毫升,3月15日查血钾4.17mmol/L,血钠143.3mmol/L,3月16日查血钾3.93mmol/L,血钠127.8mmol/L,予浓钠静滴,尿量较多,予垂体后叶素控制,诉头痛,加用甘露醇静滴,3月18日查血钾4.91mmol/L,血钠132.8mmol/L,继续予抗炎消肿,控制尿量,维持水电平衡,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能自行下床活动,精神食欲好,于3月28日出院,口服甲状腺素片,弥凝片剂,医师建议行放射治疗。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由于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不适,病人存在有严重的焦虑情绪。
⑴要了解病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主动关心安慰病人,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使病人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⑵与医生联系,对于病人出现的头痛、呕吐,给予相应的治疗。
1.2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少量多餐,预防饮食过饱,导致呕吐造成误吸的发生。
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
一、概述
松果体瘤一般都发生在儿童身上,而且有性早熟的倾向。
这种松果体瘤压迫症状,经常会出头痛呕吐现象。
在侵犯下丘脑的时候,就会出现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脑的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两眼上视不能,翻转眼球都感觉到很困难,而且经常会感觉到精神不振,无精打采,做事也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很容易感到疲倦。
那么大家就应该了解一下,松果体瘤有哪些诊断方法到底有哪些?
二、步骤/方法:
1、进行MRI检查。
这检查方法对松果体母细胞瘤诊断有独到优点,松果体母细胞瘤起源于松果体腺,恶性程度大,具浸润性,生长快,易转移,病人存活期短,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MRI检查起了很大的作用。
2、进行CT扫描诊断方式。
如果有四叠体上丘综合征,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或者男孩有性早熟等症状表现,在这种情况下,CT扫描诊断还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借助CT扫描才能得正确的诊断。
3、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也是不错的诊断方式。
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生殖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因这两种肿瘤细胞易脱落,出现脑脊液内种植,如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病理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所以这种诊断方式最易被病人的所接受。
三、注意事项:
在被诊断为松果体瘤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心态调整。
就是有病一定要医治,不要有心理阴影,只有及时就医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做的事情。
病程长短不一,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位置(偏前或偏后)和体积大小。
一般病程较短,多在1年以内。
由于生长在大脑大静脉池内,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下方为中脑四叠体,后下隔小脑幕与小脑上蚓部相邻近。
肿瘤的发展过程所产生临床症状土要有三方面:①颅内压增高。
②邻近结构受压征。
②内分泌紊乱。
(1)颅内压增高肿瘤突向第三脑室后部梗阻导水管上口。
或向前下发展使导水管狭窄或闭锁,以致早期发生使阻性脑积水与颅内压增高。
(2)邻近脑受压征1)眼征:肿瘤压迫四叠体上丘可引起眼球向上下运动障碍、瞳孔散大或不等大等。
Parinoud于1883年首先指出此部位肿瘤可致眼球上视不能,并同时伴有瞳孔散大和光反应消失,而瞳孔的调节反应存在。
故此体征称为Parinaud综合征。
实际上典型的Parinaud综合征并不多见,后来常以单纯上视不能也称为Parinaud综合怔。
2)听力障碍: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四叠体下丘与内侧膝状体而出现双侧耳鸣和听力减迟。
3)小脑征:肿瘤向后下发展可压迫小脑上脚和上则部,故出现躯干性共济失调与眼球震额。
4)丘脑下部损害:可能是肿瘤直接侵犯或播散性种植到丘脑下部所致,亦有因肿瘤使导水管梗阻,造成第三脑室前部扩大而影响视丘下部的因素,症状表现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
(3)内分泌症状内分泌症状表现为性征发育停滞或不发育。
正常松果体腺可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m),它可抑制垂体前叶的功能,降低垂体前叶内促性腺激素的含量和减少其分泌,而儿童与青春期前期松果体的功能表现活跃,因而抑制了性征的过早发育。
至青春期时松果体逐渐退化使得性征发育成熟。
故性征发育迟缓者在松果体区肿瘤中可见于松果体细胞瘤病人(4)其他症状出于颅内压增高和肿瘤直接压迫中脑,部分病人可出现癫痫发作、病理反射甚至意识障碍。
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可发生细胞脱落并沿脑脊液循环播散性种植,引起相应的旧床症状。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诊断鉴别,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头颅平片、颅脑CT检查*一、检查:
脑脊液中脱落肿瘤细胞学的检查对诊断有帮助;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标记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还可作为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的指标。
1.头颅X线平片除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外,生殖细胞瘤可见病理性钙化斑。
2.CT 松果体细胞瘤多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病灶,等或等高混杂密度,有散在的钙化,发生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脑室周围带状、略高密度的病灶。
生殖细胞瘤边界不规则,有时呈蝴蝶状,多有弹丸状钙化,有的可见侧脑室内播散,可以此确诊。
畸胎瘤含有脂肪、骨骼及牙齿故多呈混杂密度,有低于脑脊液密度的脂肪密度区和接近骨质密度的高密度区。
MRI:对肿瘤的周围结构显示较好,有信号不均及强化明显的特征。
*以上是对于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易混淆疾病。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鉴别?:
*一、鉴别
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积水,共济失调等疾病相鉴别,辅助检查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松果体区肿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一般主张先手术切除肿瘤,目的为明确肿瘤性质,减小肿瘤体积,为放疗创造条件。
生殖细胞瘤是颅内肿瘤中对放疗最敏感的肿瘤。
对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但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患儿可在做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放射治疗。
传统的放疗方案是全神经轴放射治疗,包括:肿瘤灶50~55Gy,全脑和脊髓30~36Gy 以防止播散转移,此方案效果良好,能将患儿10年期生存率提高到85%~100%。
目前研究多是用联合化疗来减少放疗的范围和剂量,以防止放疗造成的儿童生长发育停滞的副反应。
现已取得普遍认同的方法是:首先根据肿瘤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血液脑脊液中肿瘤标记物(AFP,β-HCG)含量测定及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性质做初步判定,必要时可做立体定向活检。
常用的化疗药物(如卡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可用作试验性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对影像学及肿瘤标记物复查以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如果化疗反应敏感则在化疗疗程结束后做减量放疗,有人只减少放疗剂量(瘤灶30Gy;脊髓轴21Gy)而不减少照射范围,近来有人在化疗后对肿瘤做局部小范围、低剂量(24Gy)的放射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
而对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以外的生殖细胞肿瘤,除成熟畸胎瘤预后较好外(手术切除后10年期PFS为92.9%),其他类型均表现显著侵蚀性,虽然对放、化疗也有一定效果,但3年期整体生存率仅为27.3%。
*2、预后视肿瘤性质、大小、侵犯部位、有否转移及治疗是否彻底而定。
大的、高度恶性的、或有下丘脑浸润或转移的肿瘤,预后极差,生存期不到1年。
其余预后相对较好,有报道3年存活率达61%。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怎么治疗,小儿松果体区肿瘤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松果体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松果体瘤的治疗方法,治疗松果体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松果体瘤应该吃什么药。
*松果体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方案也应以术后放疗为宜,依据病理结果来设计靶区。
只是有的病例不但手术切除即使活检也很危险,只好单纯放疗,此时宜用边缘较宽的局部野照射(2~30) Gy/(2.5~3.5)周后,立即CT扫描与放疗前CT片对比,如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则提示此肿瘤为生殖细胞瘤等恶性肿瘤。
射野则应改为全脑、全脊髓照射,剂量为30Gy(原发灶追加总量达 50Gy)。
如果 CT片显示肿瘤无明显改变,说明此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可能属于良除肿瘤而适于手术切除,若不宜手术则局部增加剂量至55Gy。
1、治疗松果体部位肿瘤手术治疗有14%~37%的死亡率。
放射治疗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松果体肿瘤病人。
然而,对于该种肿瘤标准放射治疗还没有统一意见。
化学治疗被优选于松果体肿瘤患者,研究表明松果体不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尤其在治疗肿瘤再发或转移的病例更适宜。
临床上常采用顺铂、博来霉素、长春碱(或长春新碱)等化疗方法。
对于松果体的生殖细胞瘤、绒毛膜癌化疗更是有效的方法。
*2、预后松果体母细胞瘤、畸胎瘤和生殖细胞瘤对化疗敏感。
畸胎瘤对放疗不敏感而化疗却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如CEB方案为卡铂(carboplatin)、依托泊苷(etoposide)、博来霉素(bleomycin)用于治疗畸胎瘤与生殖细胞瘤、依托泊苷(etoposide)和顺铂(cis-DDP)治疗放疗后的畸胎瘤;长春新碱(vincristinum)、卡铂(carboplatin)、依托泊苷(etoposide)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治疗放疗前的松果体母细胞瘤;ECOMB方案治疗畸胎瘤等。
化疗只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患者常需另外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
少数生殖细胞瘤患者在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再予以骨髓移植(HDC/BMT),可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
松果体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1972年松果体瘤Pellizzi提出,又称性早熟综合征和早熟巨生殖器巨体综合征,是指松果肿瘤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增加(松果的分泌功能对腺垂体有拮抗作用)。
常见肿瘤包括松果细胞瘤、松果细胞瘤、胶质细胞瘤、畸胎瘤、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异位松果体瘤等。
约占颅内肿瘤的一部分1%以下是男生常见的。
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是松果体瘤中最常见的。
松果体瘤75%~80%是恶性的,包括生殖细胞瘤、癌症、松果体细胞瘤和一些胶质瘤,其余为良性肿瘤,如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
绒毛组织和生殖细胞瘤可分泌松果体畸胎瘤HCG,激素分泌足以引起性早熟。
这种肿瘤具有绒毛膜癌的组织学和功能特征。
同时,由于肿瘤压迫或破坏,松果体瘤引起的性早熟可能会影响下丘脑的调节功能或HCG分泌。
神经内分泌解剖学结果表明,性早熟是由其他大脑肿瘤扩展到松果体引起的。
性早熟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松果体产生一种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物质。
如果松果体受损,抑制作用消失,产生性早熟。
肿瘤也可能超过松果体区域,导致第三脑室积水或损伤下丘脑,导致性早熟。
松果体瘤常见于儿童,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性早熟;肿瘤压迫症状可引起头痛和呕吐;侵犯下丘脑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脑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眼睛视力障碍和动眼神经麻痹,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瞳孔反射,包括阿-罗瞳孔嗜睡等。
肿瘤压迫四叠体,导致瞳孔扩大,两眼同向上下视运动障碍称为四叠体综合征。
还可引起小脑共济失调,内分泌症状具有性早熟的特点,有时肿瘤累及三脑室,如肢端青紫等。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因病变位置而异,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侵入。
具体情况如下:1、脑水肿松果区肿瘤侵入第三脑室,导致颅内压升高。
常见症状为昏睡、头痛、呕吐和精神异常。
一般来说,阻塞越严重,症状就越突然。
2、神经系统症状松果体瘤的神经症状与浸润压迫的神经和传导路有关,丘脑浸润可导致偏侧不全麻痹间歇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侵蚀内囊引起偏侧不全麻痹;累及基底节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或运动障碍、视野缺,损压迫四叠体的松果体区域的肿瘤可引起帕星诺(Parinaud)综合征。
松果体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松果体瘤的病理病因,松果体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松果体瘤病因*一、病因:松果细胞主要有两种:即松果体实质细胞和胶质细胞。
松果体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
松果体瘤中75%~80%是恶性的,其中包括生殖细胞瘤、癌、成松果体细胞瘤和某些胶质瘤,其余为良性肿瘤,如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
1、发病原因松果体的畸胎瘤的绒毛组织和生殖细胞瘤都可以分泌HCG,分泌的激素足够引起性早熟。
这样的肿瘤具有绒毛膜癌的组织学和功能特征。
松果体瘤导致性早熟可能由于肿瘤压迫或破坏影响下丘脑的调节功能或HCG的分泌。
神经内分泌解剖结果认为,由于脑的其他肿瘤扩大延伸到松果体引起性早熟。
引起性早熟的另一可能原因是由于松果体产生一种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物质,如松果体被破坏,抑制作用消失,产生性早熟。
也可能肿瘤超越松果2、发病机制松果体与性功能和性发育有关。
松果体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破坏动物的松果体可发生性早熟,褪黑素可使正常人血浆LH水平降低和抑制GH的分泌。
黑暗可刺激褪黑素激素分泌,推测是催人瞌睡的物质。
松果体的节律性活动可概括为3种:①近日节律:指MLT合成分泌呈24h周期性变化,影响松果体MLT近日节律的主要生理因素是光照的刺激。
受夜间暗光刺激信号使MLT高峰值在夜晚。
②月节律:女性血中MLT波动与月经周期同步。
月经来潮时,MLT升高至排卵前5倍左右,排卵前LH达高峰,MLT水平则降到最低。
MLT下降对排卵可能起"允许"作用。
③年度节律:生殖年度的特点是生殖力的高潮与垂体,性腺系统静止交替出现。
这一交替现象可能由于日照期长短通过松果体影响生殖系统而实现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松果体瘤病因,松果体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松果体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松果体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AFIP卷宗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病理***系松果体区病变多种多样。
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性病变。
生殖细胞肿瘤可分泌激素,血清或脑脊液癌蛋白评估可以帮助诊断。
松果体实质肿瘤包括低级别松果体细胞瘤,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高度恶性松果体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与松果体实质肿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但影像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帮助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起自松果体腺附近的肿瘤包括脂肪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表皮样囊及皮样囊肿等先天性病变与脂肪瘤。
认识松果体区病变种类、影像及临床特征有利于缩小影像鉴别诊断和优化治疗。
前言松果体区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与先天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包括起自松果体实质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瘤及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脑膜瘤)。
松果体区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占成人颅内肿瘤1%以下。
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占所有松果体肿瘤40%,松果体实质肿瘤占14%–27%。
认识这些肿瘤的临床行为及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描述松果体实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囊肿及松果体区其它肿块的体征及症状与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松果体为红褐色小体,因形如松果而得名。
松果体大小约10-14mm。
松果体位于中线区,附着于第三脑室后方上部,下方为中脑顶盖与上丘,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与Galen静脉(图1)。
胚胎2月时,松果体以憩室的形式起源于间脑第3脑室顶部。
成年型松果体悬挂于第三脑室顶后部的柄上。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并与生物钟节律有关。
组织学上,松果体由95%松果体细胞与5%星型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小叶(图2)。
松果体细胞为与视网膜杆、球细胞相关的特化性神经元。
脑砂为同心圆钙化,多出现于青春期人群,40%发生于17-29岁患者。
松果体无血脑屏障,增强扫描可强化。
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及症状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与症状与肿块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高级别肿瘤,如松果体母细胞瘤,也可侵润周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