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家。死后谥号,世称“”。有传世。

2、重点词语的解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郡胜状:

浩浩场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墙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立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积累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⑵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

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4.古今异义。

⑴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⑵微斯人(微古

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⑵心旷神怡⑶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

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1)胜状__________ (2)骚人__________ (3)去国__________

(4)仁人__________ (5)庙堂__________ (6)

2、写出文段中的四对反义词:(4分)

(1)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章末段提到的“二者之为”是哪二者试找出原文句表示。(4分)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文中的“进”是指__________;文中的“退”是指__________。(摘录原句填空,4分)

6.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1.(1)美好景色(2)诗人(3)离开国都(京城) (4)品德高尚的人(5)朝廷上(6)没有2.(1)喜悲

(2)进退(3)先后(4)忧乐3.略4.(1)“感极而悲者矣”;(2) “其喜洋洋者矣”5.居庙堂之高

处之远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或/异二者/之为

C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 处//之远/则忧/其君

2.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尝: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

3.“古仁人”指什么人联系全文看这里说的“古仁人”是与__ __相对而言的。分)2(答:

4.“二者之为”是指什么(用上面词语概括) (1分)

答:

5.文中是怎样概括“古仁人之心”的(1分)

答:

6.文中的“进”指________ _____,“退”指_____ ________。(2分)

7.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成现代汉语。(1分)

译文:

8.形式上看,“吾谁与归”是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表达作者阔大情怀、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1分)

(三)

1、选出对文中对比手法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A“迁客骚人”情怀与“古仁人之心”的对比。

B“春和景明”的美景与“霪雨霏霏”的悲凉景色的对比。

C“感极而悲”与“其喜洋洋”两种心情的对比。

D“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后天下之乐而乐”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增其旧制:(2)属予作文以记之:

(3)前人之述备矣:(4)去国怀乡:

3、范仲淹借此文来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分)2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吾谁与归微斯人,“劝勉,结尾作者发出

4、“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1、D 2、规模;通“嘱”,嘱托;详尽;离开。3、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在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4、略(可围绕政治理想或旷达胸襟或远大抱负或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1.D2.(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居庙堂之高处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五(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3分)(1)居:处、处在(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 (3)归:归依(各1分)

2.(4分)(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各2分)3、(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

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5.(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 处之远则忧其君()(2) 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

译文:

(2)安用重法耶

译文:

4.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

(2)乙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1.(2分) (1)他的(2)这(每小题1分)2.(2分) B

3.(4分) (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4.(3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1分)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分)】

(七)、理解填空:

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之远。《岳阳楼记》中,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九).简答题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2.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③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_________。

6.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7.本文第⑤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11.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2.赏析下面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其喜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 “源自:”感极而悲“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15.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16.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17.本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和____;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

18.第③段描绘了__景色,表达了___心情。第④段描绘了___景色,表达了___心情。

19.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0.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21.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22.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2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3.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4.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5.气象万千心旷神怡6.示例:醉翁亭清幽秀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增:扩展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 4、然则 ..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8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至若春和景.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不以.物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长烟一空 ..也连月不开.而或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谪.守巴陵郡若夫 ..霪雨霏霏,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8.(1)山岳潜形 (2)长烟一空 (3)静影沉璧 9.(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1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三.简答题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2.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③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请写出符合下面要求的成语: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______。6.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7.本文第⑤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11.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2.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岳阳楼记》导学案附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附答案 主备人:萧瑜芳备课组长: 学科组长: 预习导学: 斗笠山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科导学案备课日期 20130515 1、作家简介。 课题 26 《岳阳楼记》课型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 家、_______家,________家。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小主人姓名班级 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 勃发展,学习目标: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 短语填写)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 )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中 蕴含的思想感情;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汀兰( )( ) 4、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 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皓月( ) 心旷神恰(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根据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句的含义: 难点: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政通人和: 山岳潜形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百废俱兴: 日星隐曜学习时间:三课时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去国怀乡: 长烟一空资料链接 静影沉璧宠辱偕忘 1、背景: 浩浩汤汤心旷神怡《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 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 合作探究: 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何事,描绘怎样的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 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 本文先叙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我”作记之事,然后描绘岳阳楼上所观洞庭湖景象,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 学案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属.予作文②同“嘱”,嘱托。朝晖. ③日光 胜状..④胜景,美景。胜,美好。 去国.怀乡⑤国都 锦鳞.. 游泳⑥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微.斯人⑦如果没有 二者之为.⑧心理活动,表现。 春和景. 明⑨日光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似沉入水中的玉壁。 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3.原文填空: ①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是(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站在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②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属于(议论;),其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属予作文..:①写文章。 ②进. 亦忧:②即指“居庙堂之高”。 ③薄.暮冥冥 ③迫近。 ④气象.. 万千:④景象。 2.翻译句子(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①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 3.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交待作记背景和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2分)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与开头照应。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 2.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 古义: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增其旧制. 古义:________ 今义:制度 (3)属予作文 ..以记之[F] 古义:________ 今义:名词,文章 ★ (4)薄.暮冥冥 》 古义:________ 今义:跟“厚”相对 (5)则有去国 ..怀乡 ①去:古义:(1)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②国: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 (6)至若春和景.明(2) 古义:________ 今义:景色、景物 (7)微.斯人 ? 古义:________ 今义:细小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____________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后: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①百废.具兴废[F]:___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为.为:____________ ^ (3)形容词作名词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F]: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谪守:__________ (2)越.明年越:____________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__________

胜:_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 ..横:____________ ? 际涯:__________(5)朝晖.夕阴晖:____________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观: (7)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____ (8)南极.潇湘极:____________ (9)迁.客骚人 ..迁:____________ 骚人:__________ (10)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__________ # 霏霏:__________ (11)连月不开.开:____________ (12)浊浪排空 ..排空: (13)日星隐曜.曜:____________ (14)山岳潜.形潜:____________ (15)樯倾楫摧 ....樯:____________ 倾:____________ 楫:____________ ~ 摧:____________ (16)薄暮冥冥 ....薄暮: 冥冥:__________(17)忧谗.畏讥.谗: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 (18)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 (19)锦鳞 ..游泳锦鳞: 鳞:____________ ) (20)岸芷汀 ..兰芷:____________ 汀:____________ (21)郁郁 ..青青郁郁:__________ (22)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 (23)宠.辱偕.忘宠:____________ 偕:____________ (24)把.酒临.风把:____________ 】 临:____________ (25)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求:____________ 古仁人:________ (26)居庙堂 ..之高庙堂:__________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增:扩展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 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 、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 、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2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2、 3、极 4 、或 1 、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景象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 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5、登斯楼也,贝y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合作探究: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 京的政绩?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 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自然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安下了根。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前人之述备矣。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连月不开。 6、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7、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9、或异两者之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选择 15、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16、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17、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的意思是:宠辱偕忘”“心旷神怡,C.

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第27课《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预学案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2)文学常识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

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则按意义划分节秦。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 (3)背景知识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字词综合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滕.()谪.守()衔.()吞.() 骚.人()霪.雨()霏.霏()樯.倾() 楫.摧()冥.冥()谗.言()波澜.() 芷.()汀.兰()郁.郁()神怡.() 偕.忘()嗟.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谪.守巴陵郡()⑵巴陵胜状 ..() ⑶然则 ..()..北通巫峡()⑷横无际涯 ⑸朝晖.夕阴()⑹连月不开.() ⑺薄.暮冥冥()⑻至若春和景.明() 导学案(一)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1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 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 句子是:,;,。 4. 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 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8.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9.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10.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2. 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 14.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5. 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6.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7. 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8. 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 《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0.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21.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22.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23.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24.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 增其旧制。 9.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 属予作文以记之。11. 唐贤今人诗赋。1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3.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14.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5.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0.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习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 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 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27课《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主备:吴建华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国学金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一《周易》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能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指津】 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了解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初步感知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的写作手法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知识链接】 1 ?岳阳楼。 岳阳楼为湖南省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邯,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划楼。 j 2.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 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拯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也是自勉的千古拿篇《岳阳楼记》。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 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出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苴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学】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⑵百废具兴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之: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⒊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 是。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 是。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重修岳阳楼 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⒈解释加粗词: ⑴横无际 涯横:涯: ⑵朝晖夕阴晖: ⑶前人之述备矣备: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北通巫峡通: ②政通人和通: ⑵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⒊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 ⒋“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节中的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⒈解释加粗词:

⑴连月不开开: ⑵日星隐耀隐: ⑶樯倾楫摧 樯:倾:楫:摧: ⑷忧谗畏讥谗:畏: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浊浪排空空: ②而或长烟一空空: ⑵①南极潇湘极: ②感极而悲者矣极: ⑶①薄暮冥冥薄: ②薄如钱唇薄: ⒊本节极力描写湖上凄凉的景象,作用 是。 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⒈解释加粗词: ⑴春和景明景: ⑵波澜不惊惊: ⑶宠辱偕忘宠:偕: ⒉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多义词: ⑴①而或长烟一空或: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 ⑵①而或长烟一空一: ②一碧万顷一: ③在洞庭一湖一: ⑶①把酒临风 把: ②把问题弄清楚把: ⒊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 奏: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⒋用原文回答: ⑴选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选文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 歌? 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复习题集)(及答案)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岳阳楼记》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家: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 1.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2.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叙述)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了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色,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描写、抒情)●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议论) 三、习题 A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人名)的《岳阳楼记》。(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嘱托我写文章以便记录这件盛事。(关键词:属、作文、以、之;注意补上主语)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B(错在“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3分) A.“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C.“衔远山……际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广阔浩淼;“朝晖……万千”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D.第二段“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 B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宋朝(朝代)的范仲淹。(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关键词:倾、摧)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 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 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xiāo)(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属.予作文②同“嘱”,嘱托。朝晖.③日光 胜状 ..游泳⑥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④胜景,美景。胜,美好。去国.怀乡⑤国都锦鳞 微.斯人⑦如果没有二者之为.⑧心理活动,表现。春和景.明⑨日光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似沉入水中的玉壁。 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3.原文填空: ①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是(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站在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属于(议论;),其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属予作文 ..:①写文章。②进.亦忧:②即指“居庙堂之高”。 ③薄.暮冥冥③迫近。④气象 ..万千:④景象。 2.翻译句子(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①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 3.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交待作记背景和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2分)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与开头照应。 三、中考链接。 (一)2011年台州市《岳阳楼记》原文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各2分2.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迁客骚人_形成了对比。(2分)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最新岳阳楼记试题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霪.雨霏霏.()()岸芷汀 ..兰()()樯.倾楫.摧()()浩浩汤汤 ..()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②前人之述备.矣()③沙鸥翔集.()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 ..:②去国 ..怀乡:③南极.潇湘:④连月不开.: 6.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若夫淫雨霏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13.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三)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15.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我所以有天下者.何?()②因.以与之。() ③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④群臣说.服。() 17.翻译句子。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8.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天下的原因。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二 一.庆历四年春……属于作文以记之。 1.“庆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宋仁宗赵桢的年号。B。唐太宗赵桢的年号。C。宋高宗赵构的年号。 2.文中赞美滕之京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写作缘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A.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B。百废俱兴。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D。属于作文以记之。 4.解词:①守:②制: 5.翻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本文段选自_____朝____家_____家_____写的《》。“记”的意思是_________. 7.滕之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二.阅读2.3.4段做题. 1.解释加点的词,给未加点的词注音。 ①胜②晖③汤④霏 2.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佳木秀而繁阴.B。而或长烟一.空/不能指其一.端 B.前人之.述备矣/水陆草木之.花D。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朗读划线的长句,“情”字要读拖音,其它处要注意连读和读断,请在要读断处(两处)标上“/”。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2.3段写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两种感情,1段中体现由情入景而领出 2.3两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段后面的议论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且与2.3段所写的情感呼应的语句

【语文8 下】学案:27 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7 岳阳楼记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积累词汇,背诵全文。 2.把握文章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作家简介。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仕途中屡次被贬,但仍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当时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朝晖.夕阴谪.守 淫.雨霏.霏薄暮冥.冥日星隐曜.嗟.夫

樯.倾楫.摧忧谗.畏讥一碧万顷.皓.月 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噫.岸芷汀 .. 2.读准节奏 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提示: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 两字一顿)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示:读散句,按意义划分, 不要读破句) 思考:“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明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熟读课文及一、二段注释,准备翻译。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口译一、二段,并概括段意。 2.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