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57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黄瓜种植技术和方法总结·最新说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本文旨在打造对黄瓜种植和管理进行全面介绍的权威工具文档,从黄瓜育种、种植、防疫、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介绍,为广大种植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录一、黄瓜育种技术 (5)1、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 (5)2、黄瓜育苗以移栽技术介绍 (8)3、黄瓜如何育苗?黄瓜插接育苗技术 (9)二、黄瓜种植技术 (15)1、黄瓜根系这样管理,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好处! (15)2、大棚黄瓜全程种植技术要点 (16)3、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要点 (18)4、夏季如何让黄瓜多结瓜?这几个要点需掌握! (21)5、秋黄瓜如何种植长得又多又好? (22)6、夏季温室黄瓜高产技术要点 (23)7、与传统种植相比,袋式无土栽培黄瓜有哪些益处? (24)8、种植黄瓜要怎么高温闷棚? (25)9、阳台黄瓜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6)10、连续阴雨天黄瓜种植管理要点 (27)11、黄瓜生育期和栽培环境要求 (28)12、黄瓜嫁接后的管理要点 (29)13、秋冬温室黄瓜的栽培技术要点 (31)14、黄瓜怎样蹲苗产量高?有哪些注意事项? (32)15、黄瓜种植技巧:黄瓜想高产,技术是关键 (33)16、大棚黄瓜定植后管理枝术 (34)17、大棚黄瓜种植看叶管理技术要点 (35)18、早春黄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7)三、黄瓜常见病防治 (42)1、黄瓜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42)2、黄瓜瓜条皴皮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43)3、“黄瓜烂龙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44)4、畸形黄瓜:蜂腰瓜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46)5、黄瓜猝倒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47)6、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技巧 (48)四、25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药剂 (50)1.黄瓜霜霉病 (50)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50)3.黄瓜白粉病 (50)4.黄瓜红粉病 (51)5.黄瓜蔓枯病 (51)6.黄瓜枯萎病 (52)7.黄瓜疫病 (52)8.黄瓜炭疽病 (53)9.黄瓜黑斑病 (53)10.黄瓜黑星病 (54)11.黄瓜灰霉病 (54)12.黄瓜菌核病 (55)13.黄瓜斑点病 (55)1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6)15.黄瓜猝倒病 (56)16.黄瓜立枯病 (56)17.黄瓜根结线虫病 (57)18.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57)19.黄瓜靶斑病 (57)20.黄瓜病毒病 (58)21.黄守瓜 (58)22.黄蓟马 (59)23.美洲斑潜蝇 (59)24.白粉虱 (59)25.瓜蚜 (60)五、黄瓜种植常见问题及防治 (61)1、如何防治黄瓜苗期的“小老苗”现象? (61)2、黄瓜茶黄螨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2)3、“黄瓜烂龙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63)4、黄瓜死秧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65)5、黄瓜斑潜蝇症状及防治方法 (67)6、黄瓜沤根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68)7、黄瓜茶黄螨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9)8、冬棚黄瓜早衰症状及防止 (70)9、黄瓜瓜条发黄原因和防治方法 (74)一、黄瓜育种技术1、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此时正值春黄瓜的育苗时节,想要黄瓜苗健康生长活力大,对黄瓜种子的浸种催芽处理工作必须做好,下面一起学习一篇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黄瓜种植技巧
一、选择育种
育种是种植黄瓜的基础。
了解黄瓜品种在您的地区的早熟性、抗病性性状及其品质特点后,就可以合理地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品种,为提高种植效益和作物品质奠定基础。
二、增加田间施肥
施肥对于黄瓜种植效益的提高和植株健康生长是重要的。
一般地,在春季秧苗期需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0—70公斤,其中氮肥前
期可以施用尿素等,后期可以用有机肥,以增加植株的体积及结实率。
三、注意防病
黄瓜的主要病害主要有疫霉病、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等。
当检测到病害时,就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采用有效的农药。
四、综合防控
加强田间管理是种植黄瓜的关键,应以合理施肥、及时消除杂草、增加植株的空气、水分和营养供给等,有助于维持绿色植株,进一步增加产量。
- 1 -。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1、亲本的播种期和种植比例:黄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
采种用的播种期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为1:10。
2、人工杂交制种时间:黄瓜开花始温15℃,受精适宜温度17--25℃,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受精能力减弱,影响采种量。
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人工杂交,10--15天结束。
黄瓜以主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的第8--10节开始杂交,一株可连续结果2--6个,种瓜多少,视品种而异。
以侧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第8节以上和第5节以上抽生的侧枝朵雌花进行杂交。
节位过低,种子量少,种瓜也易着地而得病。
3、扎雌花蕾:杂交前一天傍晚,把母本植株上第二天早晨即将开放的雌花,用塑料线或麻皮把花冠扎住,或用细铁丝夹住。
同时把已开放的雌花和幼果(均指未人工授粉的)以及雄花摘除。
4、采雄花:在杂交当日早晨5点以前,把父本植株上当日开放的雄花采下,放入培养皿内备用。
或者在杂交前一天的傍晚,采摘第二天将开放的雄花蕾,放在纸袋中备用。
5、授粉:授粉时间从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到中午结束。
先松开扎在雌花冠上的绳索,把父本的雄蕊塞在雌花的柱头上,然后再把花冠扎牢,防止昆虫授粉。
在杂交果的节位上,挂上细铁丝或纸牌作为标记。
6、采种瓜:春黄瓜人工授粉后40--50天成熟,夏黄瓜人工授
粉后30--25天采收种瓜。
收稿日期:2022-12-12;修回日期:2023-03-23基金项目:国家特色蔬菜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4-G-02);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20327209D )作者简介:王春勇,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瓜类、特色蔬菜育种及栽培研究。
E-mail :***************通信作者:孙逊,女,研究员,从事瓜类、特色蔬菜育种及栽培研究。
Email :***************1育种目标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世界十大蔬菜栽培作物之一[1],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年均播种面积122.97万hm 2、产量6623.08万t ,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世界第一[3]。
河北省设施瓜菜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 2,是河北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4]。
近年来品种退化、连作和过量施肥等导致地力下降,致使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率提高,制约了瓜菜产业的发展[5]。
黄瓜白粉病以其较强流行性、侵染性,损害植株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6]。
在我国北方由于受气候、纬度等因子影响设施中栽培黄瓜在生长中后期白粉病发病率较高,对产量影响大[7]。
黄瓜灰霉病近年在唐山市多地暴发,且难以与其他病害区分[8],因此培育抗病性强的黄瓜新品种成为重要的育种方向[9],同时由于黄瓜雌性系具有早熟、丰产等优势,雌性系的研究和利用也成为育种重要方向[10]。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03年开始以早熟、高产、抗病、优质为育种目标,通过回交、自交、杂交等手段,最终以全雌性母本H3、强雌性父本B25杂交育成黄瓜新品种唐秋杂3号。
黄瓜新品种唐秋杂3号的选育王春勇1,闫颖2,王耐红1,李贺1,金晓蕾3,关怡卉1,孙逊1(1.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园林科学研究所河北唐山063000;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00)摘要:唐秋杂3号是以H3为母本、B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黄瓜新品种。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清爽,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育种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瓜育种方法。
一、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在黄瓜育种中,杂交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二、基因编辑育种法基因编辑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黄瓜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黄瓜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抗逆性能,从而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三、组织培养育种法组织培养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其原理是将黄瓜的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黄瓜植株。
组织培养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的繁殖效率,从而加快黄瓜育种的速度。
四、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在黄瓜育种中,遗传改良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选择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五、基因组学育种法基因组学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与黄瓜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组学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育种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育种工作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南瓜育种技术‘1、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准备好育苗钵(规格选用10厘米×10厘米×8厘米)和营养土(腐熟有机肥50%,大田沙壤土50%,混匀)。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去除瘪籽和畸形籽,选用饱满的种子,在晴天将种子晒1~2天,以增强种子的生活力,晒种后,把种子放入55℃水中,烫种10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再浸种5小时,搓净黏液,清水投洗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经36~48小时,芽长3毫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2、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平放在装好营养土并浇透水的育苗钵中,注意芽向下,每钵1~2粒,然后覆1厘米左右厚的过筛细土。
播完后盖上塑料膜,注意盖严,夜间加盖草帘保温,注意温度保持在25℃左右,以利于迅速出苗。
3、苗期管理西洋南瓜的苗龄一般为40~45天。
刚播完种时要加强保温保湿,密封苗床,子叶拱土后要及时放风降温,防幼苗徒长。
白天保持22℃左右,夜间保持12℃左右即可。
多数幼苗出土后,可加覆1厘米厚的细土以保持湿度。
育苗期间晴天时,适当放风,阴天时,少放风,注意控制湿度,切忌湿度过大。
壮苗标准:3叶1心,株高10~15厘米,叶片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一、品种选择早春大棚黄瓜种植,应选择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高温,抗病性强、连续结果能力强、早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津春2号、津春5号、津优2号、津优5号、博耐1号等。
二、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在温室内育苗。
三、种子处理用种量一般每亩150~200克。
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到水温降至30℃~35℃,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黏液,浸泡3~4小时,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1~2天,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翻动,防止霉变,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四、育苗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1.引言1.1 概述黄瓜育种一直是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对其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黄瓜育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瓜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与反思三大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黄瓜育种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黄瓜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其对优质、高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当前常用的黄瓜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
最后,分析了黄瓜育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可能途径。
- 结论与反思部分将对本次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同时,展望未来黄瓜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旨在探讨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黄瓜育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问题与反思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为黄瓜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黄瓜育种的意义黄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黄瓜育种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黄瓜育种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培育高产、抗病、耐逆的新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供应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黄瓜育种可以改善品质和口感。
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口感脆嫩、口味甜美的黄瓜品种,使产品更受欢迎,提升商品附加值。
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赵 坚(山西省绛县农业委员会,山西 绛县 043600)黄瓜又称胡瓜、毛瓜,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
大棚种植黄瓜能够满足全年的供应,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需求。
为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大棚种植黄瓜的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大棚黄瓜的增产增收。
1 选择品种与种子处理挑选合适的品种在当地种植是确保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优质品种除了能保证高产外,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山西省常用的黄瓜品种包括津优35号、津优38号等。
选种后准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
待60分钟后捞出洗净进行催芽。
利用营养土育种,采用大棚加小拱棚的方式,确保育苗成功。
2 幼苗管理播种后温度保持在20℃,避免出现剧烈温差。
待7天后把小苗移入营养钵中。
等到花芽分化时,白天温度调整为25℃,有利于光合作用。
晚间温度控制在13~15℃,以抑制呼吸作用。
一方面能使雌花增多,并使节位降低,另一方面也利于黄瓜营养物质的积累。
在这一阶段要保持床土湿润,并适时追肥,采用尿素与磷酸二氢钾。
3 幼苗定植苗龄达到30~40天时,株高低于10厘米,茎横径为0.6~0.8厘米,长到3叶1心至4叶1心时便可定植。
定植前7~10天进行蹲苗炼苗。
搭上草毡,早揭晚盖,大通风、少浇水。
定植前1~2天通常可进行一次短时间的低温炼苗,温度为5℃。
在晴天上午定植,合理设置行间距。
4 田间管理4.1 促根控秧促根控秧属于前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前期管理是指从定植开始直到瓜条采收这段时间的管理。
其中,主要是浇好定植水与缓苗水。
在定植后7天内进行缓苗,注意温度调控,白天为25~32℃,晚上为15~17℃。
4.2 温湿度管理在田间管理期间要特别注意温度变化,建议引入现代温控技术,以实时监控黄瓜苗的生长温度。
在大棚内关键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与主控电脑相连即可。
棚内湿度要合适,白天控制在60%~80%,晚上保持在85%~90%。
浇水次数不宜多,遵循不干不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