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57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人们经常把它拿来做汤、凉菜、沙拉等,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黄瓜育种方面,也有很多成果。
一、选种黄瓜的选种很重要,只有选择种子质量好的品种才能培育出品质更优的黄瓜。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那些不易萎蔫的种子,颜色饱满的为佳。
2、在相同品种的种子中,优先选择形状规则、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的种子。
3、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一个存种水平中间挑选出重复性和生育力较强的亲本进行选种。
二、营养管理黄瓜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丰富,因此在营养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
黄瓜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1、生长初期:在黄瓜幼苗刚萌发的时候,磷肥是其必备的营养物质。
幼苗发芽后,可施用一些磷肥作为其底肥。
2、抽蔓期:这个时候要增加氮肥、钾肥的供应,以促进黄瓜的生长。
但要注意控制氮肥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的供应,降低氮肥的含量。
3、开花期:这个时候要增加硼肥和钙肥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花粉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较高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也有利于花粉的释放和传播。
4、结果期:这个时候,黄瓜开始结出果实,要增加磷肥、钾肥的供应,有利于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三、温度管理黄瓜也是属于热带或亚热带作物,要求温度较高,且有一定的湿度。
在生长过程中,温度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瓜的温度管理:1、温度:黄瓜适生温度很重要,在适生温度范围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效率都比较高。
而且黄瓜习惯处在较温暖、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但也要避免温度过高。
2、湿度:黄瓜对湿度的需求不太高,但生长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控制病虫害黄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黄瓜霜霉病、轮斑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黄瓜蚜、螨虫、白粉虱等。
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预防控制。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1、亲本的播种期和种植比例:黄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
采种用的播种期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为1:10。
2、人工杂交制种时间:黄瓜开花始温15℃,受精适宜温度17--25℃,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受精能力减弱,影响采种量。
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人工杂交,10--15天结束。
黄瓜以主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的第8--10节开始杂交,一株可连续结果2--6个,种瓜多少,视品种而异。
以侧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第8节以上和第5节以上抽生的侧枝朵雌花进行杂交。
节位过低,种子量少,种瓜也易着地而得病。
3、扎雌花蕾:杂交前一天傍晚,把母本植株上第二天早晨即将开放的雌花,用塑料线或麻皮把花冠扎住,或用细铁丝夹住。
同时把已开放的雌花和幼果(均指未人工授粉的)以及雄花摘除。
4、采雄花:在杂交当日早晨5点以前,把父本植株上当日开放的雄花采下,放入培养皿内备用。
或者在杂交前一天的傍晚,采摘第二天将开放的雄花蕾,放在纸袋中备用。
5、授粉:授粉时间从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到中午结束。
先松开扎在雌花冠上的绳索,把父本的雄蕊塞在雌花的柱头上,然后再把花冠扎牢,防止昆虫授粉。
在杂交果的节位上,挂上细铁丝或纸牌作为标记。
6、采种瓜:春黄瓜人工授粉后40--50天成熟,夏黄瓜人工授
粉后30--25天采收种瓜。
黄瓜人工杂交之技术引言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蔬菜,其经济和营养价值高。
然而,由于黄瓜植株之间的遗传差异造成了品种之间的不容易杂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杂交技术在黄瓜的育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黄瓜人工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
1. 黄瓜人工杂交原理黄瓜人工杂交是利用人工手段将两个不同的黄瓜品种进行杂交,其中一个品种作为母本,另一个品种作为父本。
人工杂交需要控制黄瓜的花粉传递过程,以实现精确的杂交操作。
1.1 母本与父本的选择在进行黄瓜人工杂交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母本和父本品种。
母本品种往往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而父本品种则具有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抗病性、耐寒性等。
选择合适的母本和父本品种对于获得优良的杂交后代至关重要。
1.2 杂交花处理在黄瓜的杂交过程中,需要控制花粉的传递以实现受精。
一般情况下,选择具有开放花药和准时开放的花朵作为母本,将童贞的花朵保护起来,以防止其与外界花粉接触。
然后使用细长的镊子将父本花朵中的花粉包取下来,轻轻触摸在母本花药上,确保花粉被粘附在母本花药上。
杂交后,使用保护袋将受精的花朵包起来,以防止外界花粉的污染。
1.3 受精后的处理杂交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待杂交后代的果实成熟。
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
如果果实具有预期的性状,说明人工杂交成功,可以进一步繁殖和选育。
2. 黄瓜人工杂交技术细节2.1 环境条件的控制在进行黄瓜的人工杂交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黄瓜花朵的开放和花粉的发育。
其次,要保持杂交花朵所处的环境无风或微风,以防止花粉的飘散。
此外,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以免对花朵造成不良影响。
2.2 工具和材料的准备进行黄瓜人工杂交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镊子、保护袋、封口胶带等。
镊子用于取花粉和进行杂交操作,保护袋用于包裹受精的花朵,防止外界花粉的污染,封口胶带用于封口保护。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清爽,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育种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瓜育种方法。
一、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在黄瓜育种中,杂交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二、基因编辑育种法基因编辑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黄瓜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黄瓜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抗逆性能,从而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三、组织培养育种法组织培养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其原理是将黄瓜的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黄瓜植株。
组织培养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的繁殖效率,从而加快黄瓜育种的速度。
四、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在黄瓜育种中,遗传改良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选择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五、基因组学育种法基因组学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与黄瓜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组学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育种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育种工作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南瓜育种技术‘1、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准备好育苗钵(规格选用10厘米×10厘米×8厘米)和营养土(腐熟有机肥50%,大田沙壤土50%,混匀)。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去除瘪籽和畸形籽,选用饱满的种子,在晴天将种子晒1~2天,以增强种子的生活力,晒种后,把种子放入55℃水中,烫种10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再浸种5小时,搓净黏液,清水投洗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经36~48小时,芽长3毫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2、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平放在装好营养土并浇透水的育苗钵中,注意芽向下,每钵1~2粒,然后覆1厘米左右厚的过筛细土。
播完后盖上塑料膜,注意盖严,夜间加盖草帘保温,注意温度保持在25℃左右,以利于迅速出苗。
3、苗期管理西洋南瓜的苗龄一般为40~45天。
刚播完种时要加强保温保湿,密封苗床,子叶拱土后要及时放风降温,防幼苗徒长。
白天保持22℃左右,夜间保持12℃左右即可。
多数幼苗出土后,可加覆1厘米厚的细土以保持湿度。
育苗期间晴天时,适当放风,阴天时,少放风,注意控制湿度,切忌湿度过大。
壮苗标准:3叶1心,株高10~15厘米,叶片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一、品种选择早春大棚黄瓜种植,应选择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高温,抗病性强、连续结果能力强、早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津春2号、津春5号、津优2号、津优5号、博耐1号等。
二、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在温室内育苗。
三、种子处理用种量一般每亩150~200克。
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晒种后将种子用55℃温水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到水温降至30℃~35℃,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黏液,浸泡3~4小时,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1~2天,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翻动,防止霉变,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四、育苗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1.引言1.1 概述黄瓜育种一直是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对其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黄瓜育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瓜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与反思三大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黄瓜育种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黄瓜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其对优质、高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当前常用的黄瓜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
最后,分析了黄瓜育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可能途径。
- 结论与反思部分将对本次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同时,展望未来黄瓜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旨在探讨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黄瓜育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问题与反思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为黄瓜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黄瓜育种的意义黄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黄瓜育种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黄瓜育种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培育高产、抗病、耐逆的新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供应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黄瓜育种可以改善品质和口感。
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口感脆嫩、口味甜美的黄瓜品种,使产品更受欢迎,提升商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