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摘要: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是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该病是一种气流传播、流行性较强的病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发病重,两周内可使整株叶片枯死,一般减产10%~30%,局部田块可导致植株死亡率50%以上,甚至绝收。
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9-11 黄瓜霜霉病的分布危害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俗称“跑马干”、“火龙”或“黑毛”等。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对黄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一般流行年份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减产50%~60%,甚至绝收。
2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在不同的管理水平下的露地、大棚、温室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霜霉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卷须和花梗。
苗期子叶很容易感病,开始子叶上出现褪绿色不规则小班,扩大后变黄褐色。
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田块一片枯黄。
3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真菌侵染引起的。
病斑上的灰黑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4 黄瓜霜霉病的传播和侵染途径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风雨和人们的农事操作活动进行传播,通过植物的各种孔口侵染,伤口、气孔或表皮均可侵入;高湿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当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孢子才能萌发和侵入;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85%以上;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病害受到抑制;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以下,病菌不能产生袍子囊。
设施农业2023-1047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1.2 试验材料供试黄瓜品种为‘广良1618’。
1.3 试验设计试验于2023年2—5月进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 处理),共设置5个施药处理,各处理具体施药情况分别见表1。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11 m 2。
于3月9日首次施药,此时黄瓜处于挂果期,霜霉病处于发病初期,3月16日进行第2次施药。
在施药过程中,采用芝蒲背负式锂电喷雾器,各处理用水量均为900 kg/hm 2。
在喷药过程中,需保证黄瓜叶片正反两面均匀着药、湿润。
除施药外,各处理其余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1.4.1 药剂安全性在黄瓜生长过程中,仔细观察各处理黄瓜植株有无畸形、矮化及叶片皱缩等问题。
1.4.2 防治药效分别于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后7天采用五点标记法调查黄瓜叶片霜霉病病情,并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黄瓜霜霉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病情技术及防治效果的计算参照文献[3]。
1.5 统计分析本试验所测定各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SPSS 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防治药剂对黄瓜的安全性在2次施药后分别观察黄瓜生长情况,发现各处理黄瓜植株均正常生长,无明显药害现象。
不同防治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摘要:该文以‘广良1618’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嘧菌·噻唑悬浮剂、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以及100 g/L 氰霜唑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述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具备一定的防治效果,相比较而言,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两种药剂防治效果更佳,在第2次施药后7日防治效果超过了89%,产量较未施药处理提高了119.78%、115.56%。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角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白粉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烂龙头、茶黄螨、蓟马、根结线虫病等。
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为淡褐色,潮湿时病斑生有黑色霉层。
病叶由中上部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
2、药剂防治: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克抗灵1500倍液,另加300倍液的白糖和醋防治霜霉病;当混合发生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近年的新型药剂如10%科佳悬浮剂,成分为氰霜唑,是一种新的进口药,用在黄瓜、甜瓜和葡萄的霜霉病的预防,一般在定植缓苗后喷2-3遍,用2000倍液,间隔7~10天。
也可以作为治疗剂,发病初期用1000~15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此药持效期为10~14天,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可于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如与53%金雷500倍液混合,增加内吸传导性。
二、黄瓜灰霉病1.发病症状: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叶茎受害,多为病花落在叶面及茎部引起,形成大型枯斑,使茎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克菌丹1000倍液喷洒,连续3~4次。
三、黄瓜炭疽病1、发病症状: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
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一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
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
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Z i x u n t a i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是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认识及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与防治,下面就其发生防治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识别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子叶被害初呈淡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叶缘或背面出现水浸状斑,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该病发病较快,若不及时防治,2-3天可使全棚染病,故又名叫“跑马干”。
二、传播途径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风雨和人们的农事操作活动进行传播,通过植物的各种孔口侵染,伤口、气孔或表皮均可侵入;高湿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当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孢子才能萌发和侵入;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85%以上;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病害受到抑制;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以下,病菌不能产生袍子囊。
三、发生症状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子叶染病,初期叶面症状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
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黑色霉层,为病菌孢子囊梗及孢子囊。
真叶染病,起初病部叶面无明显变化,叶背有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斑,后病部黄化,叶背面湿度大时有黑色霉层。
病斑在抗病、感病材料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感病材料病斑大,呈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发达,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褐色,空气干燥时叶片迅速干枯,并向上卷。
抗病材料病斑小,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稀疏。
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
四、发病条件菌主要以孢子囊浸染,在南方或北方温室等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病菌在病叶上越冬和越夏。
冬天不种黄瓜的地区,霜霉病的浸染主要靠季风将邻近地区的孢子囊吹去。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大棚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几种方法:
1. 加强通风:增加大棚内的通风量,保持空气的流通,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 控制湿度:霜霉病是一种湿度较高的病害,因此应控制大棚内的湿度,保持空气干燥。
可以使用除湿机、风扇等设备调节湿度。
3. 使用生物农药:可以选用一些对霜霉病有效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如硫酸铜、氢氧化钙等。
注意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进行喷洒。
4.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5. 清除病残:及时清除黄瓜植株上的病残和枯叶,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 实施轮作: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以上是几种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方法,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以保证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 1 -。
蔬菜生产最怕的就是遇见病虫害,最可恨的是病虫害类型繁多,有时遇到了却不能“对症下药”,最终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
今天,给大家分享9种农药,看明白后,大部分病虫害都能防治了。
#01苯醚甲环唑:防治真菌性病害苯醚甲环唑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药效持久。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防治效果,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
例如防治芹菜叶斑病、斑枯病、菜豆锈病、番茄早疫病、辣椒炭疽病、大白菜黑斑病等。
#02噻虫嗪:刺吸式害虫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能够抑制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让害虫麻痹而亡。
噻虫嗪内吸传导性强,施药后由叶片或根部内吸,会迅速传导到植株的其他部位,作用迅速,药后2-3天出现死虫高峰,持效期长。
噻虫嗪目前登记的有很多剂型,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颗粒剂)、种子处理(种衣剂)和叶面处理(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等,都会起到不同的防虫效果。
噻虫嗪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防效,同时可以防治蓟马、黄条跳甲等。
噻虫嗪使用时,建议不要与碱性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会降低药性,而且对蜜蜂有毒,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场地,不要用在蜂场附近使用。
#03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广谱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三氟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
它对昆虫具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也就是说无论药液喷到害虫身上或者带有药液的部位被害虫吃到胃里了,都会让害虫中毒,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趋避作用,就是让害虫不愿意接近。
它杀虫广谱,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
可用来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蓟马等多种害虫。
高效氯氟氰菊酯遇土不钝化,对地下害虫效果好,可以防治韭蛆。
它对螨类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
高效氯氟氰菊酯能和很多产品复配使用。
比如,与甲维盐复配、与阿维菌素复配、与吡虫啉复配等,用于防治多种害虫。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摘要】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从病原及症状、预防措施、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方法等方面对黄瓜霜霉病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病原及症状部分分析了霜霉病的发病原因和表现;预防措施中提出了保持通风通透、避免叶面湿润等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介绍了常用的杀菌剂;生物防治方法则强调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害;农业防治方法包括了合理栽培、轮作等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在黄瓜霜霉病防治方面的发展方向。
综合起来,本文为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病原、症状、预防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综合防治、展望未来。
1. 引言1.1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会给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瓜霜霉病,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措施。
在日常种植管理中,对病原及症状的认识是非常关键的。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主要是霜霉菌,症状表现为叶片、茎、花蕾等部位长有白色霉斑,严重时叶片会变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
针对黄瓜霜霉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田间通风通光、及时清理病残体、合理施肥、调节适宜的温湿度等,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运用杀菌剂进行喷洒,如代森锌、炭酸氢铜等,注意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防治周期进行施用。
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一些对霜霉菌有特殊拮抗能力的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比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能有效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防治方法包括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避免连作和单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原压力。
综合防治措施是最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科学的防治策略,以保障黄瓜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
2. 正文2.1 病原及症状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黄瓜病害,主要由霜霉病菌引起。
霜霉病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风、水或昆虫传播。
黄瓜霜霉病症状几乎所有的黄瓜种植户都可以辨认出来,这里就不多说。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症状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发黄,背面长黑毛,严重时黄全株叶片枯死。
黄瓜霜霉病发病因素需要黄瓜种植户重点了解,熟记于心,它是预防霜霉病的根本。
1.温度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
2.湿度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
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3.碳氮比瓜多坠秧,叶片碳氮比失调,叶片含糖量下降,上部叶片发黄,含水多,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霜霉病。
霜霉病菌周年在各种寄主间辗转危害,秋季陆地发病植株提供菌源,侵染棚室瓜类作物,春季棚室菌源侵染陆地瓜类作物。
在当地没有冬季发病寄主的得房,春夏季发病的菌源是随着气流来自外地的孢子囊。
最初发病的中心植株,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随着气流、雨滴飞溅或者农事操作传播,侵染附近植株,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侵染。
霜霉病病菌的寄生能力强,孢子囊萌发后可以直接侵入进黄瓜的叶片组织内,或借助气孔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药剂防治:①药剂预防: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
建议进行烟熏,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烟剂可以选择用百菌清。
②发病初期:药剂可选代森锰锌、乙磷铝、甲霜灵混用效果很好。
③发病严重:药剂可用霜霉威、银法利、嘧菌酯十喹啉铜、烯酰吗啉+霜脲氰防治效果好,可以氨基寡糖素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注意:①大棚前帘出比较多,要喷一些药剂提前预防。
②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
③防治住霜霉病的表现,霜霉病好后,不会往上部蔓延,病叶上部叶子正常,新长出的叶片不再感染。
9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莱芬;芮正波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7(024)012
【摘要】通过58%瑞毒霉、75%康正品、75%露达丽尔、20%双休、72%农露、50%欢喜、25%甲双灵霜霉威、58%康正雷和70%品润等9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其中瑞毒霉500倍液、康正品600倍液、甲双灵霜霉威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9%、82%、80.4%,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莱芬;芮正波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1
【相关文献】
1.10%氟噻唑吡乙酮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研究
2.醋康元®天然木醋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不同类型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臭氧功能水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几种新型生物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通过58%瑞毒霉、75%康正品、75%露达丽尔、20%双休、72%农露、50%欢喜、25%甲双灵霜霉威、58%康正雷和70%品润等9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其中瑞毒霉500倍液、康正品600倍液、甲双灵霜霉威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9%、82%、80.4%,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效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群众称之叫“糊叶”、“火风”,主要危害黄瓜的叶、茎、卷须和花梗,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此病,笔者于2007年选用9种药剂开展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结果显示瑞毒霉、康正品及甲双灵霜霉威防治效果较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58%瑞毒霉、75%康正品、75%露达丽尔、20%双休、72%农露、50%欢喜、25%甲双灵霜霉威、58%康正雷和70%品润等9种药剂。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
①瑞毒霉500倍液;
②康正雷600倍液;
③露达丽尔600倍液;
④双休600倍液;
⑤农露600倍液;
⑥欢喜500倍液;
⑦甲双灵霜霉威500倍液;
⑧康正雷500倍液;
⑨品润600倍液;
⑩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
小区面积 1 200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水塘村关口组农户文国发露地栽培的黄瓜地进行,试验地块土质为微酸性土壤,水肥管理按常规进行。
1.4 施药安排第1次喷药为2007年6月3日,此时是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以后每隔7 d施药l次,连续施药3次,试验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喷药液量 1 125 kg/hm2。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第1次喷药前调查各小区发病基数,最后1次药后10 d 调查发病情况。
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固定20株,共调查100株。
记载叶片发病基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结果(表1)可知,9种供试药剂对黄瓜霜霉病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最后1次药后10 d调查,9种药剂处理黄瓜霜霉病效果较好的是瑞毒霉500倍液、
康正品600倍液、甲双灵霜霉威500倍液,其防治效果分别为84.9%、 82.0%、80.4%,露达丽尔600倍液、农露600倍液、欢喜500倍液、康正雷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高于双休600倍液、品润600倍液。
3 讨论
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使用58%瑞毒霉500倍液、75%康正品600倍液、25%甲双霜霉威500倍液进行防治,每7 d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能够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75%露达丽尔600倍液、72%农露600倍液、50%欢喜500倍液、58%康正雷5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黄瓜霜霉病的轮换药剂使用;20%的双休600倍液、70%品润600倍液防治效果略差,在今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中注意用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在使用75%露达丽尔、72%农露、50%欢喜、58%康正雷防治黄瓜霜霉病时,注意搞好预测预报,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叶面、叶背均匀喷药,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勇. 黄瓜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7,24(1):57-58.
[2]敖礼林,宋小勇,陈彬. 稻田秋黄瓜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6(7):16.
[3]曹宗波,郭振升,王红红,等.7种药剂对温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94-3595.
[4]蒋莉,何仕敏,王群. 高山地区反季节黄瓜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7):25.
[5]王红军. 0%氟吗·锰锌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01-3601.
(图片摄影:郭书普)。